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141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docx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word

2019-2019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中档难度提升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蘸取部位变黑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B.铁锈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内,溶液变浅绿色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固体表面会变潮湿D.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可见到瓶口冒白雾

2.氢氧化钙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小苏打B.熟石灰C.烧碱D.纯碱

3.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为()

A.生石灰B.大理石C.石灰石D.熟石灰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带活性炭口罩防雾覆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B.大力推广使用煤的液化、气化技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焚烧农田里的秸秆和城市小区路上的落叶可净化环境

D.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的病人可口服少量的氢氧化钠中和

5.碱石灰的一种成分是()

A.碳酸氢钠B.醋酸C.二氧化硫D.氧化钙

6.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很硬,用作钻探机的钻头B.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长期保存C.火碱具有碱性,故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

C.胃酸的成分是盐酸,用氢氧化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D.在水中加入适量的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制成汽车防冻液

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湿抹布铺盖酒精着火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C.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性土壤D.用石灰浆配制波尔多液

9.无论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还是科学研究中,都需要注意安全,下列关于氢氧化钠使用正确的是()

A.去除胃酸过多用氢氧化钠B.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C.中和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钠D.精炼石油时,用氢氧化钠去除过多的硫酸

10.下列关于酸、碱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浓盐酸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B.浓硫酸有挥发性,需密封保存C.氢氧化钠易潮解,可以做干燥剂D.熟石灰易溶于水,容易配制饱和溶液

11.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粒子是()

A.H+B.OH﹣C.HOD.H

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镁在装有空气

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

气体的体积

C.浓硫酸长

期露置在空气中

D.向空气中部分变质的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A.AB.BC.CD.D

13.如图是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

[已知:

CaCO3+CO2+H2O=Ca(HCO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点时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B.a点时溶液的质量大于原石灰水的质量C.b点表示Ca(OH)2与CO2恰好完全反应D.c点时溶质为碳酸氢钙

14.某溶液是由硫酸、盐酸、硫酸钠、氯化铜、碳酸钠等几种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是()

A.盐酸、碳酸钠B.盐酸、硫酸钠C.盐酸、氯化铜D.硫酸、氯化铜

15.某一无色溶液具有如下性质:

①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与CuSO4溶液反应可产生蓝色沉淀;③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此溶液是()A.氢氧化钠溶液B.氯化钙溶液C.澄清石灰水D.盐酸

16.已知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NaAlO2)溶液,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Al(OH)3+NaOH═NaAlO2+2H2O.现有160.0g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镁、硫酸铜、氯化铝中的一种或数种。

取100.0g该溶液于烧杯中,往其中逐滴加入20.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一定有AlCl3、MgSO4和CuSO4

B.一定有AlCl3和MgSO4,一定没有盐酸C.一定有AlCl3和MgSO4,可能有盐酸D.一定有AlCl3和CuSO4,可能有MgSO4

17.小欣同学探究酸碱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对应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甲溶液变红色

B.乙溶液变黄色

C.

丙出现白色浑浊

D.

丁生成白色沉淀

18.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19.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形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B.该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铜不能确定C.该混合液至少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也可能两种同时含有D.从上述信息可知该混合液的组成只可能有一种情况

20.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过程中正确的是()A.能去除油污,可直接做炉具的清洁剂B.可以去除铁制品上的铁锈C.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D.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炉具清洁剂里含有的能去油污的物质;

(2)家具着火时可用水来灭火,其灭火原理为;

(3)在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22.用炉灶清洁剂(主要成分NaOH)清洗炉灶时,应戴上橡胶手套,其原因是。

23.有下列的物质:

①烧碱②石墨③活性炭④熟石灰⑤甲烷⑥金刚石⑦干冰⑧大理石,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可做冰箱除臭剂的是;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可用做干电池电极的是.

24.生活中的一写物质中含有酸和碱,加食醋中含有(化学式),石灰水中含,炉具清洁剂中含有(化学式)

25.不同的清洁剂在使用时有不同的注意事项.

(1)厨房用的重油污清洗剂(主要成分之一是NaOH)使用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其原因是.

(2)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使用时不宜接触金属表面,例如铁制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26.盐酸、硫酸、氧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着较广泛的用途。

(1)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氢氧化钠固体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盐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7.学校化学实验室新购买的药品有白磷、汞、乙醇、硝酸、氢氧化钠等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

属于金属单质的是(写化学式);

(2)从物质存放的角度看:

①白磷保存在盛有的广口瓶中;

②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原因是见光易分解。

硝酸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HNO3

4X+O2↑+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③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因为敞口瓶放置易潮解和变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的原因

28.某同学用①石灰石②稀盐酸③浓氢氧化钠液等化学试剂和试管、单孔橡皮塞、

玻璃导管、塑料瓶、注射器等实验仪器。

做了如下实验:

(1)第一步:

制取并用塑料瓶收集满一种气体,所用试剂为(填序号)。

(2)第二步:

向瓶内注射一件试剂,振荡后塑料瓶变瘪了,所用试剂为(填序号),塑料瓶变瘪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第三步:

再向瓶内注射一种试剂,振荡后塑料瓶又鼓起来,化学方程式为。

29.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知识网,A、B、C、D是不同类

别的化合物。

请回答: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后生成蓝色溶液,则B的化学式为;反应④可用于制取烧碱,化学方程式为。

30.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的形成原因是;石灰水用完以后,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的方法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蘸取部位变黑B.铁锈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内,溶液变浅绿色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固体表面会变潮湿D.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可见到瓶口冒白雾

【解答】解: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的,故会观察到溶液变黄,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其表面潮湿,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盐酸易挥发,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可见到瓶口冒白雾,正确;

故选:

B。

2.氢氧化钙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小苏打B.熟石灰C.烧碱D.纯碱

【解答】解: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可用作建筑材料。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A错误;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B正确;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C错误;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D错误。

故选:

B。

3.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为()

A.生石灰B.大理石C.石灰石D.熟石灰

【解答】解: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故选:

D。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带活性炭口罩防雾覆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B.大力推广使用煤的液化、气化技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焚烧农田里的秸秆和城市小区路上的落叶可净化环境D.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的病人可口服少量的氢氧化钠中和

【解答】解: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和毒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覆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故正确;B、煤经气化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液化能变为甲醇,燃烧仍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错误;C、焚烧农田里的秸秆和城市小区路上的落叶易造成空气污染,故错误;D、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胃酸过多的病人不能口服氢氧化钠溶液来减轻疼痛,故错误;

故选:

A。

5.碱石灰的一种成分是()

A.碳酸氢钠B.醋酸C.二氧化硫D.氧化钙

【解答】解:

碱石灰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固体混合物。

,能吸收水和酸性气体。

故选:

D。

6.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很硬,用作钻探机的钻头B.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长期保存

C.火碱具有碱性,故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解答】解:

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用作钻探机的钻头。

故A说法正确;B、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所以,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长期保存。

故B说法正确;C、由于火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故C说法不正确;D、由于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故D说法正确。

故选:

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B.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C.胃酸的成分是盐酸,用氢氧化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D.在水中加入适量的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制成汽车防冻液

【解答】解:

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错误;B、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不能用水浇灭,容易造成触电,错误;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D、在水中加入适量的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可制成汽车防冻液,正确;

故选:

D。

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湿抹布铺盖酒精着火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C.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性土壤D.用石灰浆配制波尔多液

【解答】解;A、酒精着火用洗抹布盖灭,正确;

B、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能用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酸性土壤,错误;

D、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一起配制波尔多液,正确;故选:

C。

9.无论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还是科学研究中,都需要注意安全,下列关于氢氧化钠使用正确的是()

A.去除胃酸过多用氢氧化钠B.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C.中和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钠D.精炼石油时,用氢氧化钠去除过多的硫酸

【解答】解:

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B、浓硫酸和氢氧化钠都具有极强腐蚀性,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错误;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D、精炼石油时,用氢氧化钠去除过多的硫酸,正确;

故选:

D。

10.下列关于酸、碱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浓盐酸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B.浓硫酸有挥发性,需密封保存C.氢氧化钠易潮解,可以做干燥剂D.熟石灰易溶于水,容易配制饱和溶液

【解答】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不具有吸水性,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错误;C、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可以用作干燥剂,正确;D、熟石灰微溶于水,不是易溶于水,错误;

故选:

C。

11.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一

种相同的粒子是()

A.H+B.OH﹣C.HOD.H

【解答】解:

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属于碱,其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

B。

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镁在装有空气

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

气体的体积

C.浓硫酸长

期露置在空气中

D.向空气中部分变质的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A.AB.BC.CD.D

【解答】解: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

B、由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电解水生成气体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但不可能变为0,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

D、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向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

故选:

C。

13.如图是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

[已知:

CaCO3+CO2+H2O=Ca(HCO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点时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B.a点时溶液的质量大于原石灰水的质量C.b点表示Ca(OH)2与CO2恰好完全反应D.c点时溶质为碳酸氢钙

【解答】解:

A、0点时没有反应,因此溶质是氢氧化钙,该选项说法正确;B、a点时,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当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沉淀,因此溶液的质量小于原石灰水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b点时产生沉淀质量最大,表示Ca(OH)2与CO2恰好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沉淀碳酸钙完全溶解,溶质为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14.某溶液是由硫酸、盐酸、硫酸钠、氯化铜、碳酸钠等几种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是()

A.盐酸、碳酸钠B.盐酸、硫酸钠C.盐酸、氯化铜D.硫酸、氯化铜

【解答】解:

A、盐酸、碳酸钠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B、硫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一开始就会生

成沉淀,故选项错误。

C、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时,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后再与氯化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选项正确。

D、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一开始就会生成沉淀,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5.某一无色溶液具有如下性质:

①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与CuSO4溶液反应可产生蓝色沉淀;③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此溶液是()A.氢氧化钠溶液B.氯化钙溶液C.澄清石灰水D.盐酸

【解答】解:

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与CuSO4溶液反应可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但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C、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与CuSO4溶液反应可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D、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6.已知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NaAlO2)溶液,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Al(OH)3+NaOH═NaAlO2+2H2O.现有160.0g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镁、硫酸铜、氯化铝中的一种或数种。

取100.0g该溶液于烧杯中,往其中逐滴加入20.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一定有AlCl3、MgSO4和CuSO4

B.一定有AlCl3和MgSO4,一定没有盐酸C.一定有AlCl3和MgSO4,可能有盐酸D.一定有AlCl3和CuSO4,可能有MgSO4

【解答】解:

A、因为溶液是无色的,因此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因为一开始就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稀盐酸,当加入160g氢氧化钠溶液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减少,说明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在溶解,进一步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铝,当加入200g氢氧化钠溶液后沉淀不再减少,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最终没有溶解的沉淀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该选项说法正确;C、如果溶液中含有稀盐酸时,则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开始不能产生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这是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17.小欣同学探究酸碱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对应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甲溶液变红色

B.乙溶液变黄色

C.

丙出现白色浑浊

D.丁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

A、向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时,稀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B、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溶液显黄色,该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8.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解答】解: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铁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