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197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科医学常见病.docx

全科医学常见病

全科医学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急诊处理、诊疗规范

及转诊要求

一、发热

1定义:

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

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

形。

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

低热:

37.3-38℃,中等发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

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双峰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2伴随症状

起病迅速,发热伴寒战者:

多见于输液(血)反应、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败血症、疟疾、大叶性肺炎等

伴头痛、呕吐者:

常见于感染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者

伴咳嗽、胸痛者:

常见于流感、肺炎、肺结核、胸膜炎、病毒性上呼吸道道感染

伴肝(脾)肿大者:

可见于伤寒、病毒性肝炎、肝脓肿、疟疾、血吸虫病、亚急性心内膜炎。

伴出血倾向者:

可见于血液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急性溶血、流行性脑膜炎、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白血病等

伴腹痛者:

应问清部位、性质、传导及压痛等

伴皮疹者:

应了解出疹次序、皮疹特点、是否伴有脱屑、皮肤瘙痒等

伴昏迷者:

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脑、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中毒等.

3相关检查

(1)常规检查:

血、尿、粪常规

(2)器械检查:

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B超、X线拍片等

4急诊处理

(1)一般处理

(2)降温

(3)病因治疗

(4)防止并发症

注意:

(1)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史)、细致全面但有重点的体格检

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之尽可能明确诊断,作出恰当处理

(2)一时难以明确诊断时,应根据临床特点、发病季节、常规检查作出

“倾向”性处理

(3)合理选用退热措施:

以物理降温为主,不要盲目使用激素退热

(4)根据临床特征进行处理,应严密并动态观察

5转诊要求

经初步处理后发热反复或效差,仍不能明确病因者,经降温、抗炎等对症处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向上级医院转诊。

二、肺炎

肺炎定义及分类:

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

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解剖分类:

大叶性、小叶性和间质性肺炎

病因分类:

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其它病原体所致肺炎、理化因素所致肺炎。

其中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

患病环境分类:

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

重症肺炎:

1、意识障碍;2、呼吸频率>30次/分;3、02<60,0202<300,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血压:

<90/60;5、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小时内病变扩大≥50%;6、少尿:

尿量<20,或<804h,或急性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临床表现

(1)症状:

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

大多有发热,病变范围大者可有呼吸困难,呼吸窘迫。

(2)体征:

早期肺部无明显异常,重症患者呼吸频率加快、鼻翼扇动、发绀。

肺实变时有典型体征,如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等,也可闻及湿性啰音。

并发胸腔积液者,患侧胸部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

相关检查X线胸片(常用且很重要),必要时行或、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检查

大叶性肺炎

病理上分为:

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消散期。

影像学表现

充血期:

X线上可无异常表现,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透明度下降

上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

肝变期:

肺段或肺叶实变,其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像(显示更清楚)

消散期:

不规则斑片状,吸收迟于临床

诊断

(1)确定肺炎诊断

(2)评估严重程度

(3)确定病原体

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肺炎的治疗重要环节。

青壮年和无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应用:

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

医院获得性肺炎常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

重症肺炎治疗首选广谱强力抗生素,足量、联合应用。

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后要对病情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体温居高不下或突然降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白细胞继续升高或突然明显下降、X线胸片病灶面积增大或X线胸片无明显变化而症状加重。

应对病情进行详细分析,作进一步检查,进行相应处理,或转上级医院治疗。

三、肺脓肿

1定义:

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多有原发感染灶,或手术、醉酒、劳累、受凉或脑血管病史。

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2临床表现

(1)症状:

急性起病,畏寒、高热,体温达39-40℃,伴有咳嗽、咳粘液痰或粘液脓性痰,可伴有胸痛。

(2)体征:

初期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患侧可闻及湿罗音;病变继续发展,出现肺实变体征,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或呈现胸腔积液体征。

慢性肺脓肿病人可有杵状指。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明显身高,中性粒细胞在90%以上,核左移明显。

(2)X线:

早期表现为大片浓密模糊浸润影,或为团片状浓密影;在肺

组织坏死、肺脓肿形成后,脓液经支气管排出,脓腔出现圆形透亮区及

气液平面。

4急诊处理:

抗生素治疗,脓液引流。

5转诊要求:

如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改善需进行脓液引流治疗、出现大咯血、支气

管胸膜瘘或脓胸,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

四、咯血

1定义:

喉部以下的肺组织(气管、支气管或肺)出血,伴随咳嗽。

经口腔咳出者称咯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

2诊断:

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有关检查尽可能明确咯血的原因

(1)病史

性质:

经口腔吐出血液并非都是咯血,应与口腔、鼻腔出血及上消化道呕血相鉴别。

年龄和性别:

青壮年咯血伴有低热盗汗等症状考虑肺结核,年龄大者首先考虑肺癌。

咯血量:

如肺癌多为血痰或小量咯血,中大量咯血见于肺结核空洞、支扩、肺脓肿、风湿性心脏病二狭。

既往史:

幼年患麻疹或百日咳后有长期反复咳嗽、咯血、咳脓痰的病人多为支气管扩张;有生食螃蟹与喇蛄者应首先考虑肺吸虫病。

(2)伴随症状和体征

咯血伴有急性发热、胸痛常为肺部炎症引起,如细菌性肺炎、干酪性肺炎。

咯血伴发热、咳嗽、咳大量脓痰者多见于肺脓肿。

反复咳嗽、咳脓痰不伴发热者多见于支气管扩张。

原有心房纤颤或静脉炎的病人突然咯血,伴有胸痛、休克者应考虑肺梗死。

有粘膜、皮下出血等全身出血倾向要考虑血液病。

肺部听到局限性哮鸣音提示支气管狭窄、阻塞现象,常由肿瘤引起。

慢性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常伴有杵状指(趾)。

3相关检查:

(1)血液学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2)病原学检查(痰液检查)

(3)X线胸片:

多数肺疾病常规胸片可见病变

(4)及

(5)支气管镜检查:

(6)肺血管造影

(7)其他(心电图、肺核素扫描等)

4急诊处理:

(1)内科治疗

①药物治疗:

止血药治疗(抗纤溶及加强凝血)

非止血药物治疗(垂体后叶素、催产素等)

②亚冬眠疗法

③经纤支镜止血

④基础治疗

⑤对症治疗及原发病治疗

(2)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栓塞

(3)外科治疗:

肺段、肺叶或一侧肺全肺切除术,肺动脉结扎术及萎陷疗法

5转诊要求

经初步处理后咯血不止或不能确诊病因者,给予止血及对症处理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向上级医院转诊。

五、支气管扩张

1定义:

指直径大于2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

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张。

2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和(或)反复咯血并反复肺部感染。

3辅助检查:

(1)X线胸片:

典型表现是轨道征,系增厚的支气管壁影;囊状扩张特征性改变为卷发样阴影,表现为粗乱肺纹理中有多个不规则的蜂窝状透亮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出现液平面。

(2)必要时行胸部检查或支气管造影

4急诊处理:

(1)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祛痰药、支气管舒张药及体位引流)

(2)控制感染

(3)咯血等对症处理

X线表现:

无异常发现或肺纹理改变:

增多,增厚,紊乱,模糊,可呈网状、杵状、卷发状

肺炎:

呈小斑片状,常不易治愈,或于同一地方反复发作肺不张

支气管造影:

柱状、囊状、或混合型

支气管壁增厚呈双轨状,并粗细不均。

轴位呈戒环状,大于并行的血管。

囊状、葡萄状,其中充满粘液时呈杵状或结节状

六、气胸

1定义及分类: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胸膜破裂,使气体进入胸膜腔所

致。

按裂口特点及胸内压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三

类。

2临床表现:

气胸的症状轻重取决于气胸发生的速度,进气量的多少,以及引起

气胸的肺病的程度。

(1)胸痛突然发生,可放射到肩部、背部、腋侧、前臂。

胸痛发生

在发生气胸的一侧,咳嗽和深吸气时加剧。

(2)呼吸困难与肺被压缩的范围有关。

青壮年肺脏本身无明显病

变,肺功能良好,一侧肺部萎陷小于20%者,无任何表现;当一侧肺部萎

陷90%才出现轻度呼吸困难。

原有慢性肺病、体弱、年老,肺压缩仅

10%,也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有的病人还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3)咳嗽多为干咳,合并脓胸者咳出脓性痰。

(4)休克多发生于张力性气胸(裂口呈活瓣状,空气只进不出)而未

及时推迟救的病人。

病人除呼吸困难加重外,有紫绀、满头大汗、四肢

发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可很快昏迷、死亡。

3相关检查:

(1)理学检查:

患侧的呼吸音减弱,心音偏向对侧。

有时颈部有捻发音。

(2)X线胸片:

患侧呈现高透光性,而且没有支气管的显影。

旁边或甚至对侧的肺叶萎陷。

纵隔及心脏向对侧偏移。

(3)胸膜腔造影、、心电图、B超等等。

4急诊处理:

(1)一般处理:

各型气胸病人均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肺压缩<20%时不需抽气,可给予镇咳、止痛对症治疗,有感染存在时应视情况选用相应抗生素。

(2)急性气胸的处理:

抽气减压,促进尽早复张是气胸急症处理的关键。

抽气:

肺压缩>20%的闭合性气胸,尤其是肺功能差的肺气肿病人,抽气是迅速解除呼吸困难的首要措施。

抽气方法:

简易法:

用注射器进行抽气,此法适用于急救,也便于病人运送。

闭式引流:

适用于张力性气胸,水封瓶中不再有气泡逸出,且玻璃管中液面不再波动,胸片证实肺已复张,等肺完全扩张后24-48小时即

可拔管。

持续负压吸引:

闭式引流一周以上仍有气泡逸出,说明破口未愈合,应加用负压吸引,以利肺复张。

(3)外科治疗:

合适的外科治疗不仅加快治愈气胸,利于早日肺复张,而且可以确切了解原发性气胸的基础病变,以便采取可靠的根治性治疗措施,防止复发。

手术适应症:

开放性气胸:

手术切除破口周围斑痕粘连、修复胸膜瘘。

慢性气胸:

经内科负压吸引正规治疗3个月以上,破口仍不愈合的气胸。

(4)胸膜粘连术:

胸膜腔内注入硬化剂,产生无菌性炎症,使胸膜产生粘连,闭锁胸膜腔防止气胸复发。

5转诊要求:

气胸经急诊处理短暂好转后症状出现反复,或胸腔闭式引流后肺复张不明显,在稳定生命体征同时迅速转入上级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七、急性呼吸困难

1定义及分类:

通常是指各种病因所致的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

患者主观上感到呼吸时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或深度的改变,严重时鼻翼扇动、端坐呼吸、张口耸肩,甚至出现紫绀,伴有或不伴有因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加强而出现收腹动作,或“三凹症”。

呼吸困难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同期需要与通气能力失调所致,应与呼吸衰竭相区别。

按病因分为:

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血源性、神经-精神性和心因性。

按呼吸周期分为:

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及混合性呼吸苦难。

2临床特征:

(1)低氧血症

(2)高碳酸血症

(3)其他伴随症状

3相关检查:

(1)仔细体检

(2)实验室或辅助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血气分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电解质测定、血尿素氮、肌酐、血糖、血球压积、尿酮等。

4急诊处理:

(1)基础治疗

(2)氧疗

(3)综合治疗

(4)对症处理

(5)加强护理

5转诊要求:

经吸氧等一般处理及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呼吸困难症状无缓解,应在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前提下及时转入上级医院诊治。

八、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定义: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呈进行性发展。

2临床表现:

(1)症状: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

(2)体征:

视诊及触诊:

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浅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

触觉语颤减弱

叩诊:

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听诊:

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

音。

3辅助检查:

(1)肺功能检查

(2)胸部X线检查

(3)胸部检查

(4)血气检查

(5)其他:

痰培养、血常规等

4急诊处理:

(1)确定急性加重期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最常见的急性加重原因

是细菌或病毒感染。

(2)支气管舒张药

(3)控制性吸氧

(4)抗生素

(5)糖皮质激素

九、支气管哮喘

1定义:

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2临床表现:

(1)症状:

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2)体征: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或“寂寞胸”,严重时可出现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复运动和发绀。

3辅助检查:

(1)痰液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

(2)呼吸功能检查

(3)动脉血气分析

(4)胸部X线检查

(5)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4急诊处理:

(1)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缓解哮喘发作:

茶碱类、抗胆碱药等控制哮喘发作:

糖皮质激素等

十、快速心律失常

成人心率超过100次/分(儿童超过120次/分。

婴儿超过15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

1常见类型:

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于心房颤动、预激症候群、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与颤动、期前收缩(早搏)。

2临床表现:

(1)症状:

常见症状有心悸(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头晕、乏力、心情紧张感,甚至濒死感。

若有基础疾病可有伴随症状。

(2)体征:

心率常在100次/分以上,节律齐或不齐,第一心音增强、减弱或消失,血压下降10-20,甚至不能测到。

3相关检查:

(1)心电图:

非常重要,

(2)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血糖(空腹定量),电解质,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尿糖、尿酮,酶学检查(、、、等)。

必要时做超声心动图。

4急诊处理:

(1)尽早作出正确诊断

(2)正确选择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并进行心电监护

(3)对于重度或危险性心律失常应尽早纠正。

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防止并发症。

(4)经紧急处理病情稳定后,应加强原发病治疗及适当的维持治疗,尽可能减少再发。

5转诊要求:

经急诊处理后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迅速转入上级医院接收机进一步诊治。

十一、急性心肌梗塞

1定义:

指冠状动脉支急性闭塞引起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损伤及坏死。

主要基础是冠状动脉硬化,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持续性剧烈疼痛,含服硝酸甘油难以缓解。

此时血清酶谱及心电图呈现特异性变化,常伴有心律失常,可并发休克、心力衰竭或心源性猝死。

2临床表现:

与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支循环情况密切有关。

(1)前驱症状5081.2%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2)症状①疼痛:

最早出现②全身症状:

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

③胃肠道症状:

伴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

④心律失常:

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⑤低血压和休克⑥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

(3)体征心脏体征:

心脏浊音界,心率,第一心音,奔马律,心包摩擦音,收缩期杂音,心率失常。

血压:

除极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患者都有血压降低。

其他:

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有关的其他体征

3实验室及相关检查:

(1)心电图:

很重要,具有特征性改变(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宽而深的Q波及T波倒置)和动态性改变

(2)放射性核素扫描

(3)超声心动图

(4)实验室检查:

酶学检测(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等)

4急诊处理:

(1)加强监测

(2)一般治疗:

吸氧、卧床休息、饮食及胃肠道处理、输液等

(3)解除疼痛和精神恐惧

(4)溶栓疗法

(5)介入疗法

5转诊要求:

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高度怀疑心梗者,应尽快给予吸氧、卧床休息、缓解疼痛等一般治疗,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条件下迅速转诊到上级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治。

十二、高血压病

1定义及分类: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要求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140/90或仅舒张压达到标准,即可认为有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以影响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

根据病因是否明确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2临床表现:

(1)症状: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强直、疲劳、心悸等

(2)体征:

听诊时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少数患者可在颈部或腹部听到血管杂音。

3相关检查:

(1)常规检查:

尿常规、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及心电

(2)进一步检查:

眼底检查,心脏X线,动脉、双肾及肾上腺多普勒超声

4急诊处理:

(1)选用降压药物

(2)使用抑制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3)根据心、肾、脑等靶器官的情况调整用药

(4)健康教育:

戒烟,调整生活方式,减肥,低盐、低脂饮食,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终身服药治疗

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冠心流出道改变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结突出;左心室增大,心尖向左向下移;心腰相对缩小;靴形心晚期可出现左心衰,表现肺瘀血

5转诊处理:

经降压等对症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十三、上消化道出血

1定义:

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和胃空肠吻合口部的出血。

2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粪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贫血和血象变化

(4)发热

(5)氮质血症

注意: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门脉高压、胃癌等

3相关检查:

(1)血、尿、粪常规,大便潜血试验

(2)病史和体检:

注意“五史”(上腹疼痛、饮酒、肝炎、血吸虫病、药物)、“五征”(上腹压痛、黄疸、脾大、腹水症、贫血或紫癜),体检时注意神志、血压、心率、肠鸣音、腹部压痛、皮肤状况等

(3)急诊胃镜检查:

确诊病因的首选方法

4急诊处理:

(1)一般急救措施:

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

(2)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

(3)积极止血:

药物与器械

(4)维持内环境

(5)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剖腹探查+急诊手术

5转诊要求:

积极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应通过继续补液、止血等措施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迅速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

十四、急腹症

1定义:

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腹部疾病。

特点:

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

2病史资料的收集:

(1)腹痛的性质

(2)腹痛的体位

(3)腹痛的起病状况

(4)腹痛的过去史

3仔细的体格检查:

视、触、叩、听及直肠、盆腔检查

4辅助检查:

(1)血、尿、粪常规

(2)B超检查

(3)X线检查

(4)诊断性腹穿或腹腔灌洗术

(5)、及介入性诊断检查

5定性诊断:

炎症性、梗阻性、穿孔性、出血性及功能性急腹症。

6定位诊断:

(1)腹痛部位

(2)典型压痛点

(3)腹痛部位可转移、扩展、延及放射

7全面的、动态的、变化的和辩证的观点

8急诊处理:

先急后缓、先轻后重、先主要后次要、先救命后施治

9转诊处理:

经积极处理尚不能改善症状和明确病因,有恶化趋势,应在尽量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的条件下迅速转诊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

十五、急腹症

肠梗阻:

一般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3类。

X线表现:

(一)单纯性小肠梗阻:

可见阶梯状排列液气平面,肠腔扩大,环状黏膜。

(二)结肠梗阻:

袋形变浅—消失。

肠腔充气,扩张。

X线表现:

立位腹部透视及立位腹部平片仍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其主要Ⅹ线征象为膈下游离气体,表现为双侧膈下线条状或新月状透光影,边界清楚,其上缘为光滑整齐的膈肌,下缘分别为肝、脾上缘。

十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1概述:

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毒性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

2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毒蕈碱样表现、烟碱样表现和中枢神经系统

(2)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

(3)中间期综合征

(4)局部损害

3实验室检查:

(1)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

<70%有诊断意义

(2)尿中有机磷农药分解产物测定:

有助于确诊

4急诊处理:

(1)立即停止毒物接触:

如离开现场、洗澡、换衣服等

(2)清楚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

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

(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利尿,供氧,血液净化等

(4)特殊解毒药的应用:

早期、足量、联合、重复用药

胆碱酯酶复活剂:

氯磷定、碘解磷定等

抗胆碱药:

阿托品

(5)对症处理

(6)支持治疗

5转诊要求:

经积极抢救症状不能缓解,在继续解毒和对症、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迅速转入上级医院处理。

十七、中暑

1定义:

指人体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下,机体失去对热适应的能力,使体温调节发生障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临床表现:

(1)热痉挛

(2)热衰竭

(3)热射病

3实验室检查:

紧急血生化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尿液分析或凝血功能等

4急诊处理:

(1)降温治疗:

迅速降温,降温速度决定患者预后。

体外物理降温,体内冰盐水灌肠或灌胃。

(2)维持循环

(3)防止并发症:

脑水肿、肝肾损害及凝血障碍

5转诊处理:

必须在降温和维持生命体征的同时迅速转入上级医院。

十八、脑血管意外(脑出血)

1定义:

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并引起脑功能障碍。

多发生于50-60岁的中老年人,既往常有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病史,大多数在白天情绪激动或体力或脑力劳动紧张时发病,男略多于女。

2临床表现:

发病时往往有血压明显升高,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是判断病情的主要指标。

(1)基底节区出血:

最常见,分为轻重两型。

轻型一般出血量少,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及三偏症。

重型多因出血量多侵入丘脑或破入脑室。

发病突然,意识障碍较重,鼾声明显,频繁呕吐,可伴中枢性高热或过低,两眼向病灶侧凝视或居中。

(2)小脑出血:

多发生于一侧半球的齿状核部位,发病突然、眩晕、频繁呕吐,枕部疼痛,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

同侧周围性面瘫,颈项强直。

(3)丘脑出血

(4)脑叶出血

(5)脑室出血

(6)桥脑出血

3相关检查:

(1)神经系统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