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6930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通俗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x

海上说梦人(朱瘦菊)《歇浦潮》,之后续作《新歇浦潮》,沿李涵秋《广陵潮》的路子发展,

由无数短篇联缀而成,擅长从姨太太群的角度来反映社会全貌,全方位记录民国初期上海社会情状,揭露穷形极相,酣畅淋漓。

毕倚虹《人间地狱》借名士文人青楼妓女的交往展开上海社会的人生相,包括官场和商界。

柯莲荪和秋波的精神恋爱是书中主要故事,在暴露都市丑恶的同时有以道德来疗救人性的意图。

全篇为第三人称的自叙传,显示了华倚虹写实之外尚能写“情”将社会言情熔于一炉的本事。

包天笑的《上海春秋》也属于此类,铺写10年代到20年代的洋场逸闻。

以上三篇小说将晚清以降的上海黑暗面做充分爆光,都将现代城市看作是藏污纳垢的显贵们的天堂和小市民的地狱。

小说的时事性强,把近代的新闻采访和传统的史传笔调混合起来,留下一份初期上海的历史资料,但在通俗文学本身的演变上并无多少贡献可言。

李涵秋《战地莺花录》,将军阀混战、社会腐败的内容和三对青年男女的婚恋命运串联在一起,笔法显得老练。

徐卓呆、程瞻庐给社会小说增加了滑稽体式。

徐卓呆,被誉为“文坛笑匠”和“东方卓别林”。

他重视写短篇,如《浴堂里的哲学家》、《小说材料批发所》等。

1924年发表的短篇《万能术》,融哲理、科幻、寓言于诙谐滑稽的笔调之中,是一部奇作。

程瞻庐,1919年发表的《茶寮小史》《葫芦》等,以插科打诨的俏皮、笔法,嘲笑科举制度废除后的文人嘴脸,也颇不凡。

张恨水

1919,第一部长篇《南国相思谱》

1924-1929年,在《世界日报》连载《春明外史》而一举成名。

长篇《春明外史》写报人杨杏园和青楼女子梨云、才女李冬青的故事,由此展开当时社会上层下层各种纷繁的生活画面。

这显然是继承了《广陵潮》《战地莺花录》传统的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续”的体式,可上溯至清末谴责小说、狭邪小说和《儒林外史》。

《春明外史》虽没有像下一时期张恨水的更成熟作品那样席卷中国南北市民社会,但已经预示出作者能在章回体小说内部进行部分革新的潜力:

⑴男女主人公已贯穿故事前后,初步将小说编织成一个整体(游离的情节仍有),不再形同长篇,实为短制;

⑵视点纯是城市平民的,道德评价也是平民的,充满了对平民阶层的同情关爱,因此赢得广大平民喜爱,看成是他们的代言人;

⑶反“大团圆”的模式,增加通俗小说的悲剧感和反映社会的深度;

⑷虽有报界拾闻的痕迹,已加强了虚构性,描写略略超出了讲述。

(2).武侠小说

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

从武侠小说的发展看,《江湖奇侠传》里面的武技,已经由棍棒拳术发挥到呼风唤雨、吞吐飞剑,武术拳师已然变化成神魔一类的人物,幻想丰富。

在表现生活方面,把武侠的世界和民间亚社会结合,小说中利用民俗和传说的部分都很富生气,只是消化民俗材料的功力尚不足。

结构上,两部作品十分散漫,表彰侠义时不免掺杂了不少的封建思想,但已基本脱出了明清公案小说的框子,侠客有了一定的独立地位,不再为清官做忠仆,做捕快。

这样,民国的武侠小说便取得了独立的品格,平江不肖生的奠基之功正是在这里得以显示。

赵焕亭

与不肖生并举,世有“南向北赵”之称。

《奇侠精忠传》《大侠殷一官轶事》《马鹞子全传》等,作风峭拔,注重继承讲史传统而发挥之,从清代故实中杜撰出侠义情节,描摹世态人性皆入情入理。

姚民哀

《山东响马传》《盐枭残杀记》。

前者取材于当时轰动全国的山东临城劫车案,时效性强,又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可称绘声绘色,写的是“匪”。

后者写两伙盐枭之间的火并。

这只能是姚民哀日后“党会武侠小说”的雏形。

(3).“舶来”品种——侦探小说

这类作品先是翻译,然后是蜂起模仿。

最早取得成就的是程小青。

程小青译创并重,他由模仿福尔摩斯,化出了中国的侦探形象,1914年起就写开了“霍桑探案”系列。

1919年该系列中的《江南燕》曾被搬上银幕。

比较出名的有《神农》《活尸》《新婚劫》《案中案》等。

霍桑是一私家侦探,是智慧、正义的化身。

他也有助手包朗作陪衬,以包朗为叙述人,犹如福尔摩斯之有华生医生。

但逃不出福尔摩斯的阴影,也是他最大的局限。

(4).历史演义小说

叶小凤1914到1915年连载的《古戍寒笳记》,用明末来喻清,改造了一般历史演义的“纵式”结构,把二十年的抗清历史“横向”地压缩到数年时间去展开。

历史的回叙与个人的身世、经验两相融和,小说充满悲凉气度。

蔡东藩从1916年至1926年,他以一人之力、十年的时间,将前后汉到民国的史迹用“通俗演义”的形式写了一遍,总题《历朝通俗演义》,11种,计600万言,称得上宏伟。

而所用多为正史材料,客观记述,与《古戍寒笳记》的取材和叙述情调正好相反。

这套书现在还有人当作历史辅助读物来用。

包天笑1922年写的《留芳记》等于是一部长篇民国开国演义,将刚逝的事件写成“野史”,用梅兰芳做贯穿人物,记录袁世凯称帝前后的内幕,夹杂了不少轶闻笔记材料。

以上三种历史演义,显示了各有短长的写法。

3.南派通俗小说占据上风。

由于经济发达和现代出现业、书店业、新闻业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繁荣,清末的小说就以上海为中心。

到了新文学于北方诞生前后,旧派文学作“战略撤退”,它更要依赖江浙城镇的市民读者。

苏州有包天笑、周瘦鹃等,扬州有李涵秋、毕倚虹等,他们又都在上海活动,南派的力量雄厚是显然的。

以后,张恨水从北方打回南方,北派武侠崛起,更有复杂的原因。

南北竞争,给通俗文学带来的地域特色也不容忽视。

第二个十年

一、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

这一时期“五四”新文学已经完全站住了脚跟并进而成为真正的文学主流,已不把旧通俗文学看作是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

它的眼光开始着眼于自身内部的论争。

旧派小说仍拥有大量的市民读者。

非安于现状,它也在逐渐的改变之中。

左翼文学因政治需要对“五四”文学进行反省,认为自己没能掌握下层读者是绝大的缺失,一再地进行“大众化”的讨论。

这是30年代“雅”文学自觉向“俗”移动的一种愿望。

真正具备由“雅”向“俗”移动的实践性的,是新文学内部产生的海派。

海派及新海派的产生,一方面占去了旧通俗文学的部分领地,一方面也进一步拓宽了原先就已经不小的大众文学市场。

于是,这种由“雅”及“俗”的形势,必然刺激旧派通俗文学。

随着新文学部分地“俗”化,通俗文学在向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定型的模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反过来由“俗”及“雅”。

二、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

(一)张恨水

1.文学观念:

一方面,他的文学观念里始终不放弃章回小说的形式和通俗文学的娱乐性;

另一方面,他立足章回体而不断拓宽其功能,追求新的潮流,不甘落伍。

他让章回小说能容纳不同时代的题材内容,他注意章回的回目格式的变化,他尝试过言情以外的武侠、侦探、历史、讽刺、幻想、荒诞等各种写法,以把章回体调适为一种富于弹性的新旧皆宜的文体,并不仅仅能用来写鸳蝴式的故事。

2.《金粉世家》是他最早走出鸳鸯蝴蝶派章回小说的起始。

这是张恨水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

《金粉世家》写京城三世同堂的国务总理金家,以其七少爷金燕西和出身寒门的女子冷清秋的婚姻悲剧为主线,穿插与金家有关的百十个人物,写出巨宦豪门一朝崩溃,整个家族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所写故事并非纪实,“《金粉世家》是指着当年北京豪门哪一家?

,‘袁’‘唐’?

‘孙’?

‘梁’?

全有些像,却又不全像。

”纯是虚构的,已经具有了典型性。

这部小说不是为言情而言情了,它着眼于大家庭腐朽过程的描绘,既不是单纯的暴露,也不沉醉于富丽生活的渲染(金、冷结婚的铺张还是有这种影子,但全书中心点不俗气),而与一般通俗作品不同,在故事中尽力开掘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它对金家家族内部的刻画,主要不是放在昏聩保守方面。

因近代官僚是封建性和资产阶级性兼有的,家长甚至还有开明的假相,但子弟的不肖,根深蒂固的封建纨绔性,促成了迅速衰落。

这种分析虽不够彻底,究竟已使故事不至于浮在表面。

冷清秋的悲惨命运,书中解释为“齐大非偶”,流露出通俗作者常有的陈腐小市民见解,但是,全书对平民女子才艺、诗情、操守的由衷赞美,寄托了对东方式玉洁冰清的传统风范的倾心。

小说充溢着一种道德理想,以及这种道德理想受到现实无情摧残后引发的伤痛感慨。

至于书中人物描写的细致、倒叙的开头、百万字小说的结尾呈半开放式的状态,这都超出了一般章回小说的格局,而与新文学作品打通了。

所以,作为表现大家族的小说,《金粉世家》不仅常被论者拿来与《红楼梦》相比,还平行地与巴金的《家》做比较。

《家》和《金粉世家》写旧家族的溃败,显然有激烈与温良之分,有雅俗之别,但都是现代小说则一。

3.《啼笑姻缘》奠定他成为全国性通俗小说大家的名声。

小说写平民少爷樊家树与天桥唱大鼓书的少女沈凤喜的爱情悲剧。

除了主要的情节线索,摩登郎何丽娜、侠女关秀姑的插入,使平添了都市的富丽场景和乡间的传奇色彩。

刘将军强夺沈凤喜,及沈凤喜禁不住诱迫迫背叛樊家树的描写,是最重要的一笔。

一般的“谴责”被远远伸入女主人公心灵深处的描写所代替。

对沈凤喜柔弱虚荣性格、天真薄弱意志的刻画,反反复复的心理叙述,胀破了旧章回小说的容量,提出张恨水小说里中国的现代都市生活与传统道德心理相互冲突的主题。

唯其表现的现代都市属于北方封建残余力量较强的地区,这种冲突的“中国特色”尤觉鲜明。

对官、商两类加在平民身上的都市邪恶势力的表达,作者总是偏于官的方面,如军阀势力对于沈凤喜,作者的同情心当然是在弱女子的一面。

而沈凤喜受到樊家树的喜爱,能胜过充满“洋化”气味的何丽娜,以及何丽娜一旦抛弃繁华尘世、归隐学佛后,反倒有了与樊家树结合的可能,这都蕴涵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失落的一种惋惜、回顾的复杂心情。

沈凤喜的陷身,与城市环境对她的戕害有关,她的出身、职业、教养造成她的可悲的性格,这又是市井文化的阴暗面。

作者能看到这一点,便也保持了对传统的清醒态度。

《啼笑因缘》在社会言情外,又渗进了“武侠”因素。

虽然起初是应南方报纸编辑的要求而加写关寿峰、关秀姑父女的,但这不是一个无意的试验。

张恨水以一个南方文人久居京华古都,他通俗文学的那种北方气质被南方文化接受并加调理后所形成的特色,也是他的魅力之一。

所以他的文字也像“言情”掺合了“侠义”,细腻中挟带了豪爽。

他所操的文学形式,质和体都属于章回,但慢慢越来越不像原先的章回:

结构不再是一段一段的,而是按照原意有一个全开放的不交代主人公结局的非鸳蝴式结尾;

人物心理描写复杂了;

风俗描写、风景描写、环境描写,以书中的天桥景致为代表,可直逼西方小说的笔法,但全书细细叙事的传统声口和文化气味仍是浓厚的。

4.抗战时期的张恨水,对章回体小说的改良和完善又有新的进展。

这是以《丹凤街》《八十一梦》为代表的写实精神高扬的作品,表现出张恨水更进一步的雅俗结合(两部小说都只有拟白话的简短章名)。

《丹凤街》又名《负贩列传》,是专门为下层的肩挑小贩们立传的。

写以菜贩子童老五为首的一群民间义士,如何救助被卖给赵次长做姨太太跌入火坑的秀姐,他们虽然失败了,但那一点正义的嫉恶如仇和重许诺、轻生死的品质和传统的美德,却留了下来。

言情的成分大大压缩,不是武侠题材,却用民间的“侠义”思想贯穿。

此书1940年开始陆续发表,在抗战环境下,把这类经过过滤的“侠义”精神提高了加以表现,显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这是张恨水爱国主义分外高涨的时期,他把章回体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的作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八十一梦》是一部社会讽刺想象小说,1943年成书,实际共写了十四个梦,将国难期间大后方的种种丑陋现象做了奇特的观照。

它有“谴责小说”的意味,想象的依据不出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古代文学的范围(个别的外国人物也有出现),“寓言十九,托之于梦”也是古小说中已有的写法,但它有暴露也有反省,对当政的腐败和丑陋民族性的批判都不留情面。

比起后来《虎贲万岁》的纯纪实和《五子登科》的纯谴责作品,它的梦幻结构每一个单元似乎又回到旧小说的路上,都是独立的,但梦幻的意念有内在的思路、理路,它又是现代的。

我们甚至觉得现代主义的一些荒诞表现方法,在这位章回小说家的笔下也出现了。

这样,张恨水完成了他实现章回小说体制现代化的文学使命。

(二)刘云若

在北方社会言情小说家中可与张恨水相抗衡的作家。

自193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春风回梦记》,受到市民读者欢迎而成为职业通俗小说家。

另一部40年代出版的《红杏出墙记》被人评价为“这一类小说中最出色的作品”(郑振铎)。

这个长篇以言情为主,写外出的铁路职员林白萍深夜回家,故意要让妻子黎芷华吃惊而潜入,却意外发现妻子和自己的好友边仲膺同床共寝。

事发后,林白萍远离,黎芷华追寻丈夫,引出女友房淑敏、房淑敏之兄房式欧、丑女龙珍、名妓柳如眉、官宦小姐余丽莲等一系列人物。

这些男女之间发生错综的恋情,集巧合、误会、忏悔之大成,互相勾连在一个大情网之中无法自拔。

而每一发生矛盾时,几方又都采取情场相让的行动,越是相让越是纠缠,成为死结。

最后以龙珍误毒杀房淑敏,边仲膺打仗负伤而死,林白萍跳水自杀,黎芷华坠楼殉身,形成大悲剧的结尾。

《红杏出墙记》情节之曲折,戏剧性之强,在通俗爱情小说里罕有先例。

有的时候会感到它太是为曲折而曲折了。

它在人物性格的搭配和映衬上,也极富匠心,似乎是吸取了中国戏剧的特点,“生”有、“旦”、“丑”各类角色。

以上都显示了通俗性。

而在对“人性”的表现上,作者也是超乎以往任何一部通俗小说(包括张恨水的),充分开掘人的情感心理层面,尤其是解剖男女主人公的两性心理:

精神之爱与生理欲望的矛盾,清醒的理智与无可救药的沉沦的冲突,恩爱、悔恨和善恶生死交战,都极富探索性。

文字也按照情感起伏喷发热情。

可以说,并不让于新文学的爱情作品。

其他著名的如《小扬州志》《旧巷斜阳》《粉墨筝琶》等,其中表现天津沦陷时期的世态人情,有正义感,写地痞混混儿如何走向汉奸道路,了了分明。

回目越写越大,不再刻板地按回目形式分割高潮,而是按情节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回目。

但基本没能超越《红杏出墙记》的模式。

这一时期南派言情小说、社会小说进入低谷,张恨水和刘云若的崛起,标志着北派社会言情小说的高峰,是30年代通俗文学取得现代性的主要样本。

北派社会言情体同南派的区别是:

北派作家并不直接承续晚清小说,较少负担,所以容易同“五四”文学沟通。

北方的现代经济转型没有东南沿海一带快,文学中的道德关注沉稳而不浮躁,世俗化、生活化比南方反显得深入,而南方通俗文学的“文人化”趣味浓重。

北派的小说介入社会力避锋芒,表现出游刃有余的市民精神。

对于妇女解放、男女婚恋、城市日常生活的现代演变,取改良的开明姿态。

凡大大游离了普通市民价值观念的“西化”言行,则用传统道德为武器加以针砭。

张恨水、刘云若衡量情谊的尺度正是如此。

与刘呐鸥、穆时英等新海派的都市男女社交观念相比,就显出通俗文学渐进的现代性是怎样地同传统难分难舍了。

三、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

1.顾明道——武侠与“情”结合

最初写言情小说,早期《啼鹃录》18个短篇,多为婚恋哀情题材。

1929年后陆续发表长篇悲情小说《美人碧血记》《红蚕织恨记》《哀鹣记》,或取材现实,或取材历史,其中已经有侠客存身。

1929年到1940年写毕的《荒江女侠》堪称一部大作品。

侠情两相结合的特点,开了言情武侠小说之端。

《荒江女侠》写方玉琴为父报仇,学成剑术,在寻找仇人过程中遇同门师兄岳剑秋,构成了“剑”胆“琴”心、相偕锄奸的基本故事,中间铺叙男女侠客之间的恩怨和武林流派之间的恩怨,为写情创造条件。

因顾明道缺乏武术的知识,在设计“武”的打斗场面和技巧套路的时候常力不从心,就在出生入死的场景之间多安插情意缠绵细节,来加弥补,这反而为此书增加了特色。

《荒江女侠》受长期连载和市场的拖累影响,结构松散;

但值得一提的是它采用了武侠小说此前从来没有的第一人称限制叙事,使得依靠想象交织成的武侠世界具备了真实感、可信性,便于调整读者与书中人物的感情。

后来的武侠小说增加“情”的因素,而用书中人物的视角或口吻进行叙述,就都是借鉴了《荒江女侠》的。

《胭脂盗》,写北地女强人英武而多情,还是发挥了侠情融合的长处,十分可读。

2.文公直——与“史”结合的历史武侠小说

所写历史只是个背景,在其中虚构侠客们的活动。

代表作是“碧血丹心”系列,《碧血丹心大侠传》《碧血丹心于公传》、《碧血丹心平藩传》。

三书以明朝于谦的事迹为背景来写为国尽忠的众侠客,同时抒发作者自己郁结。

3.姚民哀——武侠与江湖帮会秘史结合的党会武侠小说。

1929-1930年写的《四海群龙记》说的是帮会复仇的故事。

1930-1931年写的《箬帽山王》是说“四海群龙”里的“一龙”如何组党的故事,交代内幕,叙述行规黑话,都很到位,很能满足读者的知识欲和探秘的心理。

他由一小说再引出另一小说的“连环式”形式,是后来长套的武侠小说惯用的结构。

4.还珠楼主

作品可分为“入世”的现实技击武侠和“出世”的仙魔神怪武侠两大类,但以气魄宏大,容量深广,充满瑰丽想象的仙魔神怪武侠闻世,它的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便是《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

《蜀山剑侠传》的神侠世界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它由人间社会、神话幻想、自然胜境、哲理诗情交织组成。

表面的故事是正道的剑仙同邪恶的怪魔间的斗争,就是说有一般剑侠小说共有的表现善恶的主旨。

剑仙、怪魔都要逃脱“道家四九天劫”即每四百九十年一次的劫难,不同者,剑仙以行善来避劫,怪魔用行恶来逃劫。

两方面寓示了一种共同的形而上意义,就是人对自身命运的不懈抗争。

有人指出:

“只要翻阅一下宝相夫人抗劫故事,忍大师‘情关’破化故事,以至于作为穿插小段的‘灵狐’无罪被杀,其‘内丹’激射缓飞,聚散明灭,久久飘舞不已的凄艳描绘(《青城十九侠》第8集第2回),当即能够获得强大的心灵震撼。

”这就是生命“抗争”命题的集中表现。

表现力的丰富也为从来的通俗小说所未有。

书中“关于自然现象者,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可化为兽,天可隐灭无踪,陆可沉落无形,以及其他等等;

/关于故事的境界者,天外还有天,地底还有地,水下还有湖沼,石心还有精舍,以及其他等等;

/对于生命的看法,灵魂可以离体,身外可以化身,借尸可以复活,自杀可以逃命,修炼可以长生,仙家却有死劫,以及其他等等;

/关于生活方面者,不食可以无饥,不衣可以无寒,行路可缩万里成尺寸,谈笑可由地室送天庭,以及其他等等;

/关于战斗方面者,风霜水雪冰,日月星气云,金木水火土,雷电声光磁,都有精英可以收摄,炼成各种凶杀利器,相生相克,以攻以守,藏可纳之于怀,发而威力大到不可思议。

”(徐国桢《还珠楼主论》)。

这种天马行空,把一切“人情物理”统化为“会心”的绚烂意象,是还珠楼主对世界的文学诠释。

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它的文化内容也十分丰饶。

举凡道、释、儒,经史子集,医卜星象,天文地理,诗词书画,风俗民情,无不与武侠的表现融会贯通。

这些内容投射到故事和人物身上,或模塑性格,或烘手氛围,或引起事件,或梳理渊源,使得小说的情节不仅曲折有致,而且内涵厚重;

人物情感表达的民族性分外鲜明,突出一个“孽”字,恩怨纠结,生死同心。

他的写作字数近两千万,长篇拉长和结构松散的通俗文学弊病自不能免除,但全部武侠小说可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现代综合阐释,也近于是一奇迹。

与平江不肖生相较,他们有前后的承接关系。

还珠楼主后来居上,更能显示武侠小说的现代意义。

不肖生虽介入人世,侠已经重于武;

还珠楼主横空出世,气度恢宏,谈玄述异皆超妙奇绝,武与侠都不过是作者对生命感受的一种外化方式。

武侠世界、武林中的仙或魔,都成了人类生命的表现,标志了武侠文学新旧转换的成功(虽比言情小说慢些)。

还珠楼主首先直接作用于40年代北派琥侠大家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带动北派武侠超过南派。

在观念和技术上给后人以启示,一直影响到港台新武侠的出现。

 

第三个十年

一、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

1938年成立的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推举张恨水为理事,是新文学作家主动向通俗作家发出的一个团结信息,对于形成通俗作家和新文学作家的联合关系,影响极大。

在通俗文学的一面,它往“雅”的方向移动,主要是加强了文学的现实批判性,加强了历史的、文化的探索精神。

通俗文学移步换形地将文体形式和自己的审美情感,更多地也向“雅”的方向转化,以至从这时开始,出现了没有经过章回体阶段的新通俗小说家如予且,是俗、雅融和的标志之一。

文学的部分的雅俗合流现象,在此期的报刊杂志变化上也可看得一清二楚。

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万象》,是有名的通俗文化月刊,文艺色彩很浓。

它起初由陈蝶衣执编,翻阅1941年开头两年的《万象》,顾明道、徐卓呆、张恨水的名、李健吾的名字混在一起,中间也字同胡山源、魏如晦(阿英)出现予且、丁谛、施济美等,新旧作家中旧派占上风;

到1943年7月起由新文学作家柯灵接编,孙了红、程小青这些老侦探作家仍在,连载的长篇却是师陀《荒野》、罗洪《晨》、张爱玲的《连环套》,以新文学家为主,兼有张恨水的《胭脂泪》了。

可以看出,此类通俗文学刊物在与旧的传统不截然断绝的情况下,调和新旧关系,同时努力追求自身的现代化、新文学化。

已经新文学化了,还要选载一点旧体笔记和诗词,还可以来几篇学术考证文字,以满足一部分市民读者和旧式文章有的喜好。

《万象》表现40年代雅俗文学融和的意义是十分显然的。

这一时期三个地区文学的雅俗融和,各有各的特点。

沦陷区因新文学的地盘一时间几乎空出,通俗文学市场的需求突然增大,而显得分外繁盛。

而国统区的新文学力量是最强大的,抗战初期提倡“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用民间形式、旧戏曲形式进行创作,创办众多通俗文学的报刊和社才,一时也成为风气,但因这种通俗化同时容易带来简单宣传效果,以降低新文学的水平为代价,在国统区未能坚持太久,倒是原来的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在新形势下向新文学的进一步靠拢,有着重大的意义。

国统区显示了多样的雅俗联手的过程。

至于解放区,由于文学更大范围地转入战时状态,读者对象转向偏僻农村的文化偏低的农民,通俗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加强了,运用行政手段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