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485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0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智能监测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能远程监测转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单位:

国际机电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二零一八年

 

目录

一、总论1

(一)项目背景1

(二)项目概况3

(三)结论与建议5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7

(一)项目背景7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10

三、市场分析12

(一)智能监测系统市场分析12

(二)市场竞争力分析13

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5

(一)建设规模及内容15

(二)产品方案15

五、场址选择16

(一)项目建设地址16

(二)场址建设条件18

六、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20

(一)技术方案20

(二)设备方案23

(三)工程方案24

七、原材料及燃料供应31

(一)主要原材料供应方案31

(二)燃料动力供应方案31

八、项目总图运输32

(一)总体布置32

(二)场内外运输方案34

九、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35

(一)劳动安全执行法规35

(二)劳动安全危害因素及伤害35

(三)劳动安全防护措施35

(四)劳动安全管理及质量管理37

(五)消防设计37

十、资源利用与节约39

(一)概述39

(二)节能的原则与要求39

(三)节能依据和标准40

(四)主要能耗种类和能耗量40

(五)节水42

(六)节电42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44

(一)评价依据44

(二)评价分析原则44

(三)环境现状调查44

(四)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45

(五)环境保护措施方案48

(六)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49

(七)三废处理制度50

(八)环境影响评价50

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51

(一)组织机构51

(二)人力资源配置52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4

(一)建设工期54

(二)工程实施进度安排54

十四、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6

(一)估算依据56

(二)项目总投资估算的原则56

(三)投资估算56

(四)资金来源58

十五、项目招投标管理61

(一)编制依据61

(二)招标原则61

(三)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相关规定62

(四)招投标程序62

(五)项目招标方案66

十六、财务评价68

(一)评价依据68

(二)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的说明68

(三)年营业收入及税金估算71

(四)产品成本估算72

(五)利润估算及分配73

(六)财务盈利能力分析73

(七)不确定性分析74

(八)评价结论75

十七、社会评价76

(一)社会评价目的76

(二)社会评价原则76

(三)社会评价方法76

(四)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77

(五)项目所在地互适性分析78

(六)社会评价分析79

十八、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80

(一)编制依据80

(二)风险分析81

(三)防控方案84

(四)风险等级86

(五)评估结论87

十九、结论与建议90

(一)结论90

(二)建议90

附表1:

项目施工进度表

附表2:

投资估算表

附表3:

财务分析表

附图1: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智能远程监测转台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

名称:

国际机电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国际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地址:

陕西省咸阳市宝鸡市金城路

注册资金:

伍佰万元

经营范围:

工程机械、机电设备制造,非标设备制作、销售,机械加工,模具制造、安装、修理。

成立日期:

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及委托书;

(2)《中国制造2025》;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改);

(4)《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5)《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7)《2018年宝鸡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8)《兴平2018年铁腕治霾“1+3+33”行动方案》;

(9)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建设资料。

5、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智能制造装备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国际机电有限公司保持着与西安交大、西工大、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学院及其他机电公司的紧密联系,开展了大量机加工、通信行业中的共性及关键工艺技术研究、研制,并承担部分零部件的供货任务;在新材料、复杂成型件、特种合金成型件、成型原辅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打造出了一支战斗力较强、水平较高的机电专业研发队伍,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与技术,为整个机电行业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国际机电有限公司科技主导产业发展较快,产品技术含量高,处于陕西省领先地位,市场需求旺盛,但是产业规模较小,这种小规模产业发展与市场的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凭借自身的产业优势,加大科技投入,提出实施本项目。

(二)项目概况

1、拟建地点

该建设项目位于宝鸡市陈仓路以东,机械公司以北,电机厂以西,无名路以南。

宗地地面平坦,交通便捷。

2、建设规模与内容

建设规模:

本项目新建一条智能监测设备生产线。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生产智能监测转台400套,其他智能监测设备10000余套。

建设内容:

本项目占地面积2700m2(约4亩),总建筑面积2000m2,主要建设厂房1600m2,办公及技术中心大楼400m2。

配套建设道路、场地、绿化及水电等基础设施,并购置与生产相关的设备和生活办公设备及配套其他附属设施。

3、项目建设工期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预计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即从2018年7月-2019年6月底。

4、主要建设条件

(1)给排水

项目用水由市政供水,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

(2)供电

项目建设用电由市政电网供电,就近接入项目区内配电室即可。

项目区电力供应充裕,线路布局合理。

(3)邮电通讯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移动通讯覆盖全区,可满足项目建设及日常生活的需要。

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1500万元。

其中:

工程费用1010.13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98.96万元、预备费50.9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40万元。

本项目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主要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2700

约4亩

建筑基底面积

1750

总建筑面积

2000

其中

厂房

1600

办公及技术中心大楼

400

绿化

140

道路及场地硬化

810

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500

其中:

建设投资

万元

1160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40

项目建设工期

个月

12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项目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严格按照技术先进、低能耗、低污染、控制投资的要求,确保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

(1)项目运营后,将直接带动宝鸡市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该地区工业产业化发展。

(2)本项目建设条件充足,外部的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均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需要。

(3)项目财务评价显示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从财务评价角度分析经济可行;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建议

(1)建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紧密跟踪市场产品走势,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确保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2)建议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运输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坚持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

(3)应加强对建设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4)建议及早做好外部环境协调工作,以便使工程建设能保质保量顺利完工,创建一个优质工程。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区域背景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东经108°17ˊ49〞~108°37ˊ7〞,北纬34°12ˊ50〞~34°26ˊ53〞。

东接咸阳市秦都区,西邻武功县,南傍渭河与周至、户县相望,北与礼泉、乾县接壤。

全境东西长28.82公里,南北宽22.95公里。

总面积507.43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0.24%,占咸阳市总面积的4.97%。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41.11亿元,同比增长8.6%;第一产业增加值24.93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36.11亿元,同比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80.07亿元,同比增长9.2%。

2、政策背景

智能制造装备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

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云南和陕西等地区。

近年来,陕西和辽宁的发展令人瞩目。

同时,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

此外,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装备专用产业在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为产业园开发项目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组织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重大工程,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以实现重大产品和配套装备的智能化为突破口,以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为切入点,以抢占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主动权为核心目标,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及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陕西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构建现代智能装备产业体系,为产业园开发项目提供了重要基础,特别是提升智能装备产业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创造了项目发展的长期市场空间。

3、项目建设背景

多年来,国际机电有限公司保持着与西安交大、西工大、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学院及其他机电公司的紧密联系,开展了大量机加工、通信行业中的共性及关键工艺技术研究、研制,并承担部分零部件的供货任务;在新材料、复杂成型件、特种合金成型件、成型原辅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打造出了一支战斗力较强、水平较高的机电专业研发队伍,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与技术,为整个机电行业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国际机电有限公司科技主导产业发展较快,产品技术含量高,处于陕西省领先地位,市场需求旺盛,但是产业规模较小,这种小规模产业发展与市场的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国际机电有限公司新研究开发了一套集视频监控、智能预警、指挥调度、防盗报警为一体的智能监测设备系统,能够为使用单位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特别是对森林资源、森林病虫害及野生动物实施监控,对动植物保护和树木监护,通过视频监测记录可以发现非法伐木者,监控视频资料可以作为处罚依据,建设成以GIS管理软件为平台配合地面数字模型实现智能化自动定位,为使用单位提供快速准确定位信息;建设成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前端基站系统,采用低能耗的基站设备和先进环保的太阳能供电系统以及高安全性的防雷接地措施,为用户提供长时间无需人工维护的自适应系统。

以智能监测系统为支撑平台的使用单位提供监测图像及分析、自动识别报警系统和GIS自动定位系统;建设成开放式的系统平台,提供标准的软硬件接口,为用户以后系统升级提供保护。

近年来,国际机电有限公司的智能监测设备市场进一步增大,产品供不应求,小规模生产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新产品通过几年的研制攻关和市场开拓,客户反映很好,且市场需求旺盛,为国家重大机电设备国产化做出了较大贡献,产品要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必须加强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

随着国际机电有限公司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现有资金、场地、设备设施条件等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国际机电有限公司经过研究,拟新建一条智能远程监测转台设备生产线。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生产智能监测设备10000余套,年实现销售收入222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0个,实现利税约600万元,能有效地带动周边的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当地装备制造、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本项目的开发,发展壮大兴平总体发展实力,并进一步树立兴平工业在全国的形象。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政策总的原则是继续保持投资总量的较快增长,积极扩大内需。

利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特别是科技进步项目,也满足兴平工业整体发展的要求。

2、项目的建设符合宝鸡市经济建设的精神

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政策对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在此基础上,宝鸡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强市战略,进而促使宝鸡市经济预期的盈利将进一步增强。

随着宝鸡市政府经济投资力度的加大,更加坚定了各工业企业发展的信心。

市政府加大对市政建设及工业产业的投入,这种战略方针的实施对工业产业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联动效应。

宝鸡市工业经济多年健康规范的发展,宝鸡市工业园区已成为宝鸡市工业的热点,一大批工业企业在此地蓬勃发展,本地域将成为宝鸡市人文环境较好、经济发展较快、规划配套完善的工业开发区。

3、项目的建设促进兴平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工业的发展,该地段的聚合作用将形成,加之交通便利,项目实施将促进地段的综合开发,发展工业、商业产业,繁荣城市经济,促进城市建设。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

同时,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产业关联度和带动能力强的优势,有效拉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增长,为当地增加经济总量和税收作贡献,解决地区部分就业问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4、项目的建设是企业市场发展的需要

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中投资向智能产业倾斜的取向,国家投资调控政策总的原则是继续保持投资总量的较快增长,积极扩大内需,实现投资和消费双向拉动,促进智能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际机电有限公司对于长期市场发展分析来看,以及随着宝鸡市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及企业收入的大幅增加,认为该智能监测项目的需求,市场容量巨大,前景非常良好。

因此,建设单位提出投资建设该项目。

5、项目的建设是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项目除少数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

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50个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有优越的发展条件,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带来长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故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三、市场分析

(一)智能监测系统市场分析

“智慧森林”就是利用地理信息(GIS)、遥感(GPS)等信息技术、大型集中监控技术,结合林业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林业防火的经验,建立林业防火指挥系统。

从而实现省、市、县三级林业部门信息的快速流转、森林防火安全的实时管理、森林气候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更新、林业火灾预防、火灾扑救指挥的辅助决策、林业火灾的灾后评估等多方面功能,实现林业防火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实现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共享利用。

特别是在森林火灾的智能监测和预警方面,利用三维精确定位摄像系统和森林烟火智能识别软件,整合远程联网监控系统,可实现林区图像的清晰采集、智能分析、智能预警,有效降低烟火的误报和漏报,实现目标的精确定位。

本项目研究开发一套集视频监控、智能预警、指挥调度、防盗报警为一体的智能监测系统,能够为使用单位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特别是对森林资源、森林病虫害、野生动物保护和道路交通监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动植物保护和树木监护,通过视频监测记录发现非法伐木者,监控视频资料可以作为处罚依据,建设成以GIS管理软件为平台配合地面数字模型实现智能化自动定位,为使用单位提供快速准确定位信息;建设成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前端基站系统,采用低能耗的基站设备和先进环保的太阳能供电系统以及高安全性的防雷接地措施,为用户提供长时间无需人工维护的自适应系统。

以智能监测系统为支撑平台的使用单位提供监测图像及分析、自动识别报警系统和GIS自动定位系统;建设成开放式的系统平台,提供标准的软硬件接口,为用户以后系统升级提供保护。

(二)市场竞争力分析

本项目智能远程监测转台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优势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将新兴装备制造业列入要大力发展的行业之中。

近几年来,宝鸡市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也加快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发展环境及基础条件,创新管理和投资建设机制,大力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适应装备制造、机电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使得智能装备制造发展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2、成本优势

本项目利用的主要原材料可在当地购买,不存在购买困难,且本地产量充足,运距很近,成本优势明显。

企业落户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从而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打入市场。

本项目产品定价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

3、性能优势

本项目产品各项指标均接近或超出了普通产品性能指标,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由于在技术上具有普通产品无可比拟的优势,本项目产品性能优势明显。

4、技术装备优势

本项目技术装备水平高,采用较先进的工艺流程,配备先进的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主机采用了全自动生产线工艺技术装备,生产工艺节能,产品质量有保障。

5、市场需求优势

随着宝鸡市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及企业收入的大幅增加,以及建设单位通过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分析,认为从长期市场发展来看,该智能监测设备的需求,市场容量巨大,前景非常良好。

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规模:

本项目新建一条智能监测设备生产线。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生产智能监测转台400套,其他智能监测设备10000余套。

建设内容:

本项目占地面积2700m2(约4亩),总建筑面积2000m2,主要建设厂房1600m2,办公及技术中心大楼400m2。

配套建设道路、场地、绿化及水电等基础设施,并购置与生产相关的设备和生活办公设备及配套其他附属设施。

(二)产品方案

本项目生产的转台及其他产品主要应用于森林资源、高铁、航空航天等行业。

项目主要生产产品如下表所示:

表4-2项目产品方案一览表

项目产品

销售量

销售价格

预计产值(万元)

转台

400套

2.8万元/套

1120

高铁产品

10000套

300元

300

航空航天产品

若干

500

环保产品

若干

200

其它产品

若干

100

合计

2220

五、场址选择

(一)项目建设地址

1、地点与地理位置

该建设项目位于宝鸡市陈仓路以东,秦兴机械公司以北,秦航电机厂以西,无名路以南。

宗地地面平坦,交通便捷。

项目区位图如下图所示:

2、地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项目拟建设地点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路以西,占地2700m2(约4亩)。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用地政策,符合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土地利用原则

(1)符合国家和地区规划要求;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符合城市(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2)节约用地,不占用良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并符合国家现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有关规定。

(3)具有满足生产、生活及发展规划所必须的水源和电源。

(4)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

4、土地技术指标

(1)项目总占地面积2700m2(约4亩)。

(2)项目总建筑面积项目总建筑面积2000m2。

(3)项目计容面积为3600m2(厂房层高为8.5m,计容面积按2倍计算)。

(4)项目建筑占地面积1750m2。

(5)项目绿化面积140m2。

(6)项目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50m2。

项目主要用地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

m2

2700

2

总建筑面积

m2

2000

3

建筑基底面积

m2

1750

4

计容面积

m2

3600

6

绿化面积

m2

140

7

容积率

1.2

≥1.0

8

建筑密度

64.8%

≥40%

9

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

5.6%

≤7%

10

绿化率

5.2%

≤15%

(二)场址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1)地形、地貌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东经108°17ˊ49〞~108°37ˊ7〞,北纬34°12ˊ50〞~34°26ˊ53〞。

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

地貌可分为两个类型区。

即南部渭河阶地区,海拔390~460米;北部黄土台原区,海拔460~541.8米。

县境内从北向南,呈阶梯状倾向渭河,覆盖物全是第四纪冲积、风积物。

(2)地震设防烈度及抗震设计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2、水文条件

渭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4.934平方公里,在宝鸡市为过境河,西从桑镇的西桥村入境,流经永流、马家、建坊、吴耳、郭公、高家、北张、东马村南,从仪空、蔡西村开始向东北经蔡东、千佛、张耳、高王、塔耳、何孔、马坊、田南村南至段家村东出境,进入秦都区。

市境内长30.5公里,流域面积473.20平方公里。

3、气候条件

宝鸡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具有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3.1℃。

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6.4℃,年极端最高气温42.2℃;最冷月为元月,平均气温-0.9℃,年极端最低气温-19.9℃(1969年2月5日)。

春季12.4℃~14.7℃,夏季23.2℃~26.6℃,秋季11.8℃~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