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492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docx

左宗棠经济研究分析

目录

摘要2

前言2

一左宗棠在西北的农业活动2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开发2

(二)畜牧业的创办3

(三)手工业的创办与兴起3

1羊毛业与织毡业4

2蚕桑业的发展4

(四)左宗棠在西北的农业思想5

二左宗棠在西北的工业活动6

(一)具体行业6

1,兰州机器制造局的兴建6

2.甘肃机器织昵局的创设6

(二)左宗棠的洋务思想7

三左宗棠在西北的其他经济活动8

(一)水利设施的建设8

(二)财政政策的改革8

四左宗棠在西北活动的经济思想总结8

第一,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其军需。

9

第二,因地制宜,开发西北的经济思想。

9

五小结9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0

谢辞11

 

从左宗棠在西北的经济活动研究其经济思想

王曦晨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2008级历史本3班,20081310980)

摘要:

左宗棠作为清末四大名臣之一,曾有18年的陕甘生活经历,在陕甘的生活中,他为了恢复与发展当地的经济,有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他在西北的经济活动是更值得研究与探寻的,而左宗棠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期间,都不会忘记自己心中的目标与追求,而他以农为本,洋务思想等一系列的经济思想,是贯穿在他活动的始终,本文拟从左宗棠在西北的农业活动,工业活动,以及其他的经济活动,来略述他在西北的这些经济活动所体现的经济思想,借以分析左宗棠的经济思想.

关键词:

左宗棠西北以农为本洋务思想经济思想

FromZuoZongtanginthenorthwestoftheeconomicactivityofitseconomythought

WangXichen

(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HistoryMajor,HYB2008,Class3,No.081310980)

Abstract:

ZuoZongtangistheoneoffourfamouspeopleduringthelaterqingdynasty,andhehas18years'experienceinlife,inthenorthwest.Inordertorecoveryanddevelopmentofthelocaleconomy,hemadethesnapreform,especiallyinNorthwesteconomicactivityismoreworthyofstudyandexploration,andZuoZongtangintheperiodofactivity,hehasneverforgethisowngoalsandpursue.Agriculture,thethoughtofaseriesofeconomicideas,throughinhisactivityfrombeginningtoend.ThispaperfromZuoZongtanginthenorthwestagriculturalactivities,industrialactivities,othereconomicactivity,tooutlinetheheinthenorthwestoftheeconomicactivityandtheeconomythought,toanalyzetheeconomicthoughtofZuoZongtang.

Keywords:

ZuoZongtang,northwest,Agricultureisthefoundation,Economicthought

前言

左宗棠,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人,以举人从军立功,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赠太傅东阁大学士,二等恪靖侯。

是清末四大名臣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

他生活的时代,历经嘉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边疆危机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作为清朝的官员,他自然与民众的反清起义为敌;作为反抗列强侵略的战士,他又誓言同西方殖民列强为敌;作为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他则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左宗棠早年即胸怀大志,孜孜研读经世务实之学,筹边韬略之书,并接受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爱国主义思想及务实精神的启迪,确立了自己的经世致用思想。

但由于诸种原因,三次会试均未中第。

41岁才受到朝廷启用,得以施展其才能与抱负。

他与1866年9月调任陕甘总督至1881年正式离开职位回到京城,经略西北长达14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平息了陕甘回民大起义,使甘肃全省经过13年的动乱终于逐渐安定。

之后,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创办民用工业,兴办教学,筑路造林,使甘肃社会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观,对近代甘肃的开发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则主要从左宗棠在西北的一些经济活动来探究他主要的经济思想。

一左宗棠在西北的农业活动

左宗棠在西北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以商业为辅,着重恢复与发展西北的农业。

左宗棠调至陕甘地区,是因为在同治五年,陕甘地区爆发了轰动全国的回民大起义,左宗棠对该起义的平定是站在清政府的立场上,并且,将回民的起义镇压下去。

起义镇压之后,甘肃许多地方土地荒芜,人烟稀少。

“弥望白骨黄篙,沙石斥卤,不拟人世光景”。

[1]左宗棠认识到单纯依靠军事手段,是无法迅速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必须进行综合治理与建设。

于是,他“随时查看各地情形,招徕赈垦,设法补就,不遗余力”。

[2]采取了一系列重建与开发甘肃传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经济门类的措施。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开发

左宗棠从青年起,便十分注重农业,视之为“人生第一事物”。

到甘肃以后,看到这里连年灾荒以及长期战乱,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环,便决心从恢复及发展农业生产入手,振兴甘肃经济。

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制定有利于开发农业的优惠政策,无偿发放农业生产资料。

对开垦荒地者实行政策倾斜,规定凡开垦荒地者,从开垦之日起,第一年全免赋税,第二年半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把税款以外的各种收费统统取消,并把过去各地官府实行的借一还四的高利贷政策改为借一还二。

2.大兴屯田。

主要有三种形式:

民屯,军屯,兵屯,其中,民屯依情况而变。

由于左宗棠在兴办屯田是注重实际,以及人民及耕种着的实际利益,照粮给价,有利可图,从而使屯田取得显著成绩,又为战后的农业开发及恢复做了准备。

3.改良耕作方法。

由于当时甘肃地多人少,一般不注重耕作方法,往往是广种薄收,这即费地,更费水,并且单位面积的产量也不高。

因此,左宗棠改进了耕作方法。

首先提倡精耕细作,推广区种法。

中国古代农业有“区田”,“代田”两种耕作方法,左宗棠在早年就对两种耕作方法做过研究,并且在家乡亲自种区田进行试验,并且写下了《广田区制图说序》,并且指出了区种的六大益处。

在甘肃地区的区田开垦大大提高了甘肃地区的农作物产量,解决了粮食储备的问题。

其次,由于西北少雨易旱,多处是戈壁碱地。

左宗棠采取用沙压碱,从而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具体的做法是:

用沙压碱,再用细石铺地,以减少蒸发,保护农作物的生长习惯。

左宗棠的这个举措可以说对开发甘肃,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4.增加农作物的品种。

左宗棠来到甘肃之前,甘肃地区只有大麦,小麦,黄白粟,油麻,包谷,糜子等。

左宗棠到达甘肃后,引进了南方的一些作物:

,如:

早稻籽种,每亩产达400斤,“民间效种收获亦多”。

农作物品种的推广,使陕甘一些地方“昔栽罂粟之处,今为艺稻之所,近来大有收成”。

[3]从而可以看出,左宗棠的引进作物在当时是取得了一些成效的。

(二)畜牧业的创办

畜牧业在西北,其重要性是不亚于农业的。

这点左宗棠也是看得到的,因次他针对西北地域辽阔,宜耕宜牧的特点,提出“拟先以蓄牧导民,而今令其渐谋耕获”,或者搞农牧兼营的主张。

但是,畜牧业的发展并没有农业的发展那么有成效,其中有些是难以经营。

可以说,如果左宗棠在西北的农业生产及恢复措施推动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那么,畜牧业的创办则没有达到他预先的制定目标。

因为,发展畜牧业涉及的问题很多,不是像农业一样一经提倡就可以顺利发展起来的,畜牧业不仅要注重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地势,水质等一些不可忽视的条件,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才可以发展好畜牧业。

也许这些当时左宗棠并没有充分考虑清楚。

(三)手工业的创办与兴起

甘肃的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同甘肃近代工业的产生,发展,存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羊毛业与织毡业

首先,甘肃地区盛产羊毛,因此,手工纺织业发展较早,早在秦汉之前,民间便有被称作“毛褐”的手工劳动,并且演化为商业化生产,产品远销各地。

其次,甘肃的织毡织毯等手工业发展很早,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兰州等一些城市便有了织毛毡,织毛毯等手工作坊。

除此之外,其他的手工业,如水烟制造,手工翻砂业,酿酒业,造纸业等均发展悠久。

但是,同沿海地区相比,特别在鸦片战争以后,甘肃地区的一些手工业发展的比较缓慢,最终演变成了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2蚕桑业的发展

左宗棠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对甘肃的手工业发展的重点是以兴办蚕桑业为主的,他把蚕桑业看成发展西北经济的最大利源之一,以“教种桑棉为养民务本之要”,[4]大力推广种桑养蚕,推动晚清西北手工业的发展。

而左宗棠选择大力发展西北的蚕桑业,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认为发展蚕桑业可以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问题。

左宗棠来到西北之后,老百姓的穿衣问题也是摆在他面前的重大问题,为了解决穿衣问题,特曾经亲自动笔,在同治十年写下了“札陕甘各州县试种稻谷桑棉”[5]的布告,并且派人四处张贴,决心以发展蚕桑业为“养民务本之要”。

其次,种桑养蚕也是帮助老百姓“开利源”的一个措施。

之所以西北的百姓无衣穿,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贫穷,对此,左宗棠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即使是当地的商户,在穿衣问题上也无法保证色泽鲜亮,到了冬季,也只是由简单的避寒衣,虽地方的官员一直在强调穿衣问题,但一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只从穿衣来解决,并没有注重经济,因此左宗棠从经济出发,解决穿衣问题。

再次,就西北的环境,气候考虑,西北具有发展蚕桑业的土壤和气候。

左宗堂到达西北后,通过一些地方志以及之前的史书,仔细研究西北地区的环境状况,觉得西北地质条件适宜蚕桑业的发展,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措施。

最后,把广种棉桑作为替代罂粟种植,禁绝烟祸的一项重要手段。

左宗棠为了杜绝西北的鸦片,决定采取经济措施来铲除,用大力推广种植桑树来替代种植罂粟,除此以外再采取一些别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如果说,左宗棠在西北实行的屯田解决了西北人民的吃饭问题,那么蚕桑业则解决了他们的穿衣问题,做到了基本的温饱。

对于蚕桑业的推广,左宗棠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大力宣传中桑养蚕的益处,消除上下存在的主观懒惰思想及畏难情绪,从而营造出一个重视蚕桑业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当时一些甘肃当地人民认为以陇地的特色是不适宜种植桑树,发展蚕桑业的。

左宗棠便劝当地人民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明白发展蚕桑业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以此来鼓励当地人民投入到种桑事业中,此外,他还鼓励当地的官员也应该积极投入到人民的种桑事业中,鼓励人民种植桑树,发展当地的蚕桑业。

左宗棠声称,“桑树最易长城,村堡,沟坑,墙头,一隙之地皆可种植”[6]对于栽种,左宗棠说到“不需肥美之地”“土性非宜,不时早冷”。

[7]他的这种宣传目的是告诉百姓只要勤于栽种,终将有所成就。

其次,左宗棠以身作则,带头种植桑树,树立榜样。

在他做陕甘总督的几年间,几乎每逢植树时节,他都会亲自上阵,种植桑树,为人民树立典范。

再次,普查已有桑树的数量,确定适宜种植桑树的地域。

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陇地本来的地理环境就十分复杂,不是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种植桑树,所以,根据已有桑树的数量及其地点来确定当地适应种植桑树的地域,对种植桑树事业是有好处的。

第四,从浙江等江南地区引进新的桑树品种以及江南地区的一些养蚕能手,并且在陇地设局,请这些能手叫当地的人民种植桑树,提高自己的技能,发展蚕桑业。

最后,要求官府提倡和推进种桑养蚕事业的发展。

在以上几个措施的推动下,甘肃的蚕桑业发展迅速,使左宗棠发展甘肃手工事业的第一步计划得以圆满完成。

之后,左宗棠便开始他发展西北手工业的路途。

比如,提倡种棉与手工纺织业的推广,在几年的发展及演变中,甘肃地区的手工业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最为鲜明的便是当地丝织业的发展,在其悠久历史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其次,解决了当地人民的穿衣问题,即使无法保证色彩艳丽,总可以保证百姓不愁穿衣;再次,缓解了当地政府的财政问题,从而使得百姓赋税数额较以往有所宽限;最后,也是百姓的意识较以往有所改变,种植鸦片也不再像以往那么盛行。

(四)左宗棠在西北的农业思想

以上的活动便是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是在西北的农业活动,无论对农业,畜牧业还是手工业,都可以看出左宗棠一个最为明显的经济思想,即:

以农为本,以农为长,注重农业发展,把农业发展放在所有经济活动的首位。

这对当时恢复甘肃地区的经济是非常有效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的发展,则是推动中国向前发展的基础与根源,农业的发展制约和牵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左宗棠认识到解决战乱(陕甘回民大起义)后带来的荒芜不能只靠工业、商业,农业才是最根本,最快速的方法。

用俗语来说,一个人只有他吃饱了,不饿肚子了,他才会创造价值。

由此可以看出,左宗棠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是应该提倡的。

他的以农为本的思想要从他的少年时代说起,左宗棠从少年时代,便开始关注农业发展,并且将农学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细加研究。

道光十八年,当他第三次会试落榜后,便决心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学及地理学等经世之学上。

他说过:

“吾平生志在务本,耕读而外别无所尚。

三试礼部,既无意仕进”。

[8]可以看出,即使左宗棠多次未中第,也会潜心于农学,在以农为本的思想指引下,走出自己的天下。

通过以上左宗棠对西北农业,畜牧业以及手工业的恢复及发展,我们可以明白,西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同世界交往的重要渠道。

明清之前的丝绸之路,通过西北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到了近代,当地的经济却开始停止向前发展的步伐,并且出现了落后的状况。

左宗棠经营西北18年,为西北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在而言这些也是具有十分珍贵的借鉴作用。

魏永理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中国自近代化以来,对西本的开发出现过三次高潮,左宗棠主政西北时期的开发及恢复活动当属第一次,而且也是西北近代化的开端”。

[9]

二左宗棠在西北的工业活动

19世纪70年代,甘肃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机器工业。

这当中的企业首推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制造局和甘肃机器织昵局。

他们与其他及其工业一同成为甘肃近代工业的开端,也是西北有史以来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转折点。

左宗棠创办的及其工业,多半是受到他洋务思想的推动。

(一)具体行业

1,兰州机器制造局的兴建

兰州机器制造局的创办,最初是由于左宗棠为其西征而考虑的,总部设在兰州的南关,该制造局除了制造枪炮外,最后逐步转向民用工业,生产一些人们日产生活所需的物品,如,抽水机,灭火机。

可以说在左宗棠的西征结束后,该制造局则完全将重心转移到生产民用品中来。

兰州机器制造局的设备,今已无从可考,但从他生产的一些产品中可以看出,首先,必须拥有炼钢及浇铸坯料的设备;其次,必须有锻造枪管炮筒的设备;再次必须有加工机床设备。

由这些可以推断,该企业开了西北近代工业的先河。

2.甘肃机器织昵局的创设

如果说兰州机器制造局为军用工业的话,那么,左宗棠并没有把他的脚步停留在了军用工业上,而是根据当地的特色,创办一些民用工业,是可以全方位的发展甘肃地区的经济。

甘肃机器织昵局便作为民用工业诞生了,它的诞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左宗堂到达西北后,看到“甘肃地方疾苦”,便发出这样的感慨:

“陇中寒苦荒俭,地方数千里,不及东南一富郡”。

[10]他又看到西北盛产羊毛,而且价格低廉,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左宗棠便利用西北盛产羊毛资源,织呢织毯,有利于富国强民。

第二,通过兴办织呢总局,可以为中国培养人才,以利于将来发展本国毛纺织业。

“今日之学徒,皆已时师匠之选,将来一人传十,十人传百,由关内而及新疆,以中华所产羊毛,就中华织成呢片,普销内地”。

[11]

第三,左宗棠不仅具有爱国思想,还是个实干家。

他不愿意看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人任意欺凌中华民族。

左宗棠一向痛恨外国列强,认为外国人能办的事,中国人也可以办到。

不能让外国人“擅其能”,所以,左宗棠不顾当时客观条件的艰难,亲自创办甘肃织呢局,以御外辱。

第四,左宗棠进驻西北后,便开始镇压起义,但是大批军粮都不是由本地提供,此外,还有部分外债,即使这样,粮饷也总是不够用,加上西北地区到了夜晚气候寒冷,军队当中的人口又多,所以,创办织呢局,也有利于解决军队内部的粮饷,军被问题。

第五,创办织呢局,和左宗棠的个人利益也是不可分的,他镇压了回民起义后,可以说在军事上为清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乱平息之后,左宗棠为了自己的名誉,也必然希望可以在经济上展现其才华,这无论对提高自己的声誉,还是增加湘系集团的利益,都是有好处的。

可以说,甘肃织呢局的创办是左宗棠洋务思想从军用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近代中国最先创办的近代机器毛纺织业,是毛纺织业的近代化开端。

由于甘肃织呢局又是官办企业,经费由国家,官府开支,甘肃织呢局又成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国有资本性质的毛纺织业。

(二)左宗棠的洋务思想

无论兰州机器制造局,还是甘肃机器织昵局,都体现了左宗棠的洋务思想,究其洋务思想,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可以肯定,洋务运动中的自强及求富,左宗棠的思想中都是具备的,并且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的军用及民用企业,但是,若从他的目的来看他的洋务思想,可以看出,左宗棠创办所有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抵御外敌,从而确保中国的政治及经济的独立,摆脱西方列强对中国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方面的侵略。

从他从事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来看,都可以看到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关于“师夷”,左宗棠认为应该做到可以独立自主的学习,有自己的想法,要求,不应该受到外国列强的牵制;在学习过程中,左宗棠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质,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在学习中,首先注重对其先进的技术学习,不应该停留在简单的照搬照抄,学习其技术中最核心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可以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重新回到世界强国之列。

可以说,左宗棠洋务思想的指导方针是立足于“制夷”的总目标的,坚决抵抗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从他办厂的方式看,左宗棠在当时所办的企业,是在当时最为流行的官督商办,都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

三左宗棠在西北的其他经济活动

左宗棠在西北18年之久,如果说恢复发展农业,创办近代工业为他在西北的主要经济活动外,当然还有其他的活动。

(一)水利设施的建设

首先,左宗棠在西北期间对西北的水利设施进行了建设。

可以说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西北的水利设施就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水利又是农业的命脉,尤其对干旱的陕甘地区而言。

农业是否兴盛取决于水利设施是否完备。

因此,左宗棠必然会重视对水利的建设。

在整个兴修水利的过程中,左宗棠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以民为本作为其理论指导,关于水利,他则着重对泾水进行了治理。

在水利建设中,承销最大的,就是后来的引抹邦河水工程。

他在从事水利建设的同时,也不忘更加注重对水土的保持,一直到1880年,他回京前,在西北已经建成的水利设施有:

哈密的石城子渠,镇西厅的大泉东渠,迪化的永丰渠,太平渠以及安顺渠,绥来县的长渠等,可以说,左宗棠在西北的水利建设,使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及发展,稳定了当地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财政政策的改革

其次,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期间,对西北地区的财政政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的税收更加明了。

首先,他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改革田赋。

第一,重新丈量土地,并且把土地按照质量的好坏分为几个等级;第二,根据重新划分的土地质量来确定新的赋税额度;第三,对于新开垦以及有待开垦的土地,给与一些较为宽松的政策,来促进它的发展。

总之,左宗棠改进田赋的目的都是为了可以增加额度,解决当地的财政困难。

其次,他也新办了一些盐务及茶务业,把类似于盐,茶这些物品的税收,全部收归政府。

这条措施,不仅整顿了当地的地方税务,也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总额。

四左宗棠在西北活动的经济思想总结

当然左宗棠经营西北许久,其经济活动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综合前文提到的左宗棠的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以及洋务思想,总结其在西北的经济思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其军需。

左宗棠作为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在长期的军队生活中必然形成一套独特的军事思想,因而,他的其他活动自然要为他的军事思想服务,在西北的经济活动也是如此。

首先,为了筹集军粮而实行的屯田措施。

当他到达西北后,先对西北地区的环境进行了切实的研究,之后采取屯田,而屯田中最主要的便是军屯。

其次,为了筹备军用而修筑道路,植树造林。

他筑路的目的在于,一,方便他调动大队人马去他需要的地方;二,转运军需用品;三,传递军需文报。

而在当时,筑路不仅解决了军运,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另一方面则稳定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再次,为了筹集西征的军饷,他大量举借外债,整顿财政,如:

整顿当地的财政,整理盐务,茶务等,都是为此而服务的。

最后,创办一些军火工业来筹集西征所用的兵器,如:

兰州机器制造局,兰州火药局等。

第二,因地制宜,开发西北的经济思想。

对于因地制宜,最集中的体现是他在恢复及发展农业上的一些措施。

主要有:

一,根据当地的特色,制定有利用农业发展的措施;二,开渠造井,兴修水利,创办一些水利设施;三,推广经济作物,振兴当地的农牧业,并且在全国各地引进新品种;四,垦荒屯田,改良土壤;五,针对当时西北地区广种罂粟的陋习,改由以种植桑树为主,种植棉花为辅,发展蚕桑业。

总的来说,左宗棠的农业经济思想是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出发,以“利民用,兴民利”为中心而开展,因地制宜,力图恢复及发展西北的农业,更具当地的特色来创办西北近代民用工业。

五小结

综合全文,可以看出左宗棠在西北的经济活动的主要特点为西征及善后并举,在其中穿插着他的以农为主,服务军事;因地制宜,采取洋务的经济思想。

当然,在西北的生活仅是左宗棠人生中的一部分,也是他经济思想的一部分体现,而西北地区在近代的开发,左宗棠也只是一个开发高潮。

但是,左宗棠对甘肃与西北的开发,无论从哪个层面上看,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可以说,左宗棠对甘肃的开发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注释:

[1]《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二)

[2]《左宗棠全集札礼》

[3]《西行琐录》《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4]《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三)

[5]《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二)

[6]《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三)

[7]《左宗棠全集札礼》

[8]《与孝宽》《左宗棠全集诗文》《左宗棠全集家书》

[9]魏永理《中国西北近代开发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0]《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三)

[11]《左宗棠全集札礼》

 

参考文献:

[1]《左宗棠全集》(共十五册)[M],湖南,岳麓书社,1996年。

[2]罗正钧:

《左宗棠年谱》[M],湖南,岳麓书社,1997年。

[3]孙占元:

《左宗棠评传》(上下两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