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581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51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docx

科技常识问答题库

2018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科技常识问答题库

 

(1题)从根本上说,世界统一于。

( )(单项选择题)

A.物质;B.意识;C.运动;D.思想。

(答案:

A)

(2题)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 )的过程。

(单项选择题)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

(答案:

D)

(3题)人对世界的认识正确的表述是。

( )(单项选择题)

A.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人类不可能认识全部世界;

B.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无限的,任何人都可以认识全部世界;

C.对于具体时代、具体个人来说,人所达到的认识是有限的,但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发展是无限的;

D.人对世界的认识无所谓有限和无限。

(答案:

C)

(4题)客观规律是。

( )(单项选择题)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性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表象的联系;

D.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固性联系。

(答案:

D)

(5题)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判断题)

(答案:

√)

(6题)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判断题)

(答案:

×)

(7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判断题)

(答案:

√)

(8题)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自然界。

()(判断题)

(答案:

√)

(9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包括社会科学。

()(判断题)

(答案:

×)

(10题)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下面表述准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A.是指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

B.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

C.是指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特殊文化体系;

D.中国传统文化即儒家文化。

(答案:

C)

(11题)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单项选择题)

A.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是精华,全部继承;

B.传统的东西都是糟粕,全部抛弃;

C.对我有用的就保留,没有用的就摒弃;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答案:

D)

(12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对立,传统农业文化无法实现现代化。

()(判断题)

(答案:

×)

(13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吗?

()(判断题)

(答案:

√)

(14题)科学的真正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现象间所固有的联系。

()(判断题)

(答案:

√)

(15题)系统是由一些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判断题)

(答案:

√)

(16题)科学的系统论和方法论的主要原则是。

()

(多项选择题)

A.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B.分析性原则、独立考察原则;

C.定量化原则、最优化原则;D.开放性原则、协调性原则。

(答案:

ACD)

(17题)把握科学的系统观的方法,就要把事物、过程看成是现象的简单堆积。

()(判断题)

(答案:

×)

(18题)常见的推理方法有:

()(单项选择题)

A.归纳;B.演绎;C.类比;D.A+B+C。

(答案:

D)

(19题)分析的方法就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以便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判断题)

(答案:

√)

(20题)“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可理解为:

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相统一;天道的本性正是人们行动的根据。

()(判断题)

(答案:

√)

(21题)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展示了中国思维注重整体关联与平衡和谐的辩证思维的特点。

()

(判断题)

(答案:

√)

(22题)古人对“格物致知”有多种解释,其强调知与功效、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以及亲身实践对知的重要性。

()

(判断题)

(答案:

√)

(23题)中国传统哲学不追求既入世又出世。

()

(判断题)

(答案:

×)

(24题)科学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以下选项对科学内涵描述错误的是。

()(单项选择题)

A.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

B.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

C.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没有关系。

(答案:

D)

(25题)科学研究中不允许失败,因此为了达到研究目的要用尽一切办法。

()(判断题)

(答案:

×)

(26题)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事业,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勇于探究、合理质疑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判断题)

(答案:

√)

(27题)科学研究讲求实证,一项科学实验结果在期刊公开发表后,如果难以被同行科学家重复,同行科学家可以。

()(单项选择题)

A.对该实验结果提出质疑;

B.公开要求期刊编辑辞职;

C.直接宣布该实验结果无效;

D.无条件接受该实验结果。

(答案:

A)

(28题)科学假说不是科学理论。

()(判断题)

(答案:

×)

(29题)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初步假说、收集资料、形成系统假说、推演、预测、实验检验和实际应用等基本环节。

()(判断题)

(答案:

√)

(30题)关于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以下哪一论述是错误的。

()(单项选择题)

A.化学家凯库勒梦见一条吞食自己尾巴的蛇,从中悟出了苯环的分子结构,可见灵感和顿悟在科学发现十分重要;

B.在进行新药试验时,为了有利于推广应用,可以适当夸大新药的疗效;

C.在科学研究中,机遇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

D.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观察发现有可能对流行的理论提出挑战。

(答案:

B)

(31题)对拟成为实验对象的人,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单项选择题)

A.实验应该在受试者完全知情同意、在没有任何压力和欺骗的情况下进行;

B.必须使参加实验的人员知情,要将实验的目的、方法、预期的好处、潜在的危险等信息公开,使其理解并回答他们的疑问;

C.对缺乏或丧失自主能力的受试者,由家属、监护人或代理人代表;

D.已参加实验的受试者,没有撤消其承诺的权利。

(答案:

D)

(32题)为达到实验目的与效果,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向拟成为实验对象的人或利益相关者隐瞒实验可能存在的风险。

()(判断题)

(答案:

×)

(33题)在进行涉及人的科学实验时,必须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充分告知参与研究者本人及其亲属等,帮助其自主决定是否参与或退出实验。

()(判断题)

(答案:

√)

(34题)在一项新药试验中,医生应该。

()(单项选择题)

A.在不告知患者任何相关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新药试验;

B.暗示患者试验药物是最新的特效药;

C.只告诉患者新药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对可能的副作用只字不提;

D.将新药可能具有的疗效和副作用等与患者利益相关的各种信息充分完整地告知患者。

(答案:

D)

(35题)技术创新是指与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于商业化应用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

()(判断题)

(答案:

√)

(36题)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不包括服务创新等。

()(判断题)

(答案:

×)

(37题)关于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关系,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A.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技术创新战略是总体经营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战略的地位日益变得不重要;

C.技术创新战略有利于企业掌握产品和技术发展的方向;

D.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

(答案:

B)

(38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越来越依赖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速度。

()(判断题)

(答案:

√)

(39题)每个公民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在社会和国家层面是驱动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提升个人和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保证。

()(判断题)

(答案:

√)

(40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传统知识产权范畴的是。

()(单项选择题)

A.使用权;B.专利权;C.商标权;D.著作权。

(答案:

A)

(41题)为了加强专利、商标和著作权保护,以下哪一种战略选择是错误的。

()(单项选择题)

A.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在高新技术领域超前部署,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的专利,支撑我国高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

B.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建立既有利于激发职务发明人创新积极性,又有利于促进专利技术实施的利益分配机制;

C.虽然国家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但为了促进对外贸易,在经济活动中不鼓励使用自主商标;

D.依法处置盗版行为,加大盗版行为处罚力度,重点打击大规模制售、传播盗版产品的行为,遏制盗版现象。

(答案:

C)

(42题)网络新媒体和自媒体XX大量转载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内容,使传统媒体陷入困境,难以充分利用技术创新保持原有优势。

()(判断题)

(答案:

√)

(43题)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的内部构成对企业产生的促进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单项选择题)

A.深入理解市场需求;

B.提高产品规划、产品开发和合作创新效率;

C.提高产品质量;

D.有效打击竞争对手。

(答案:

D)

(44题)生产企业应该致力于不断技术创新,逐渐降低产品成本,使竞争对手难以效仿,从而在同行业保持旺盛竞争能力,这样才能抵御竞争对手。

()(判断题)

(答案:

√)

(45题)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国际化,技术标准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保持领先优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单项选择题)

A.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强弱;

B.中国标准动车组等中国高铁标准将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和管理知识以标准的形式固化下来,将有力支撑和引领高铁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C.我国企业、联盟和社团应该积极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研制,积极推动我国优势技术与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D.我国的技术创新应该严格采用外国已有的国际先进标准,而不应试图主导新的国际标准的研制。

(答案:

D)

(46题)近年来,一些中国知名企业的商标被外国公司抢注的事实表明,中国企业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增强品牌保护意识。

()(判断题)

(答案:

√)

(47题)癌症的本质是。

()(单项选择题)

A.正常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从而无限增殖;

B.体内营养过剩;

C.细菌感染;

D.体内毒素累积。

(答案:

A)

(48题)肿瘤通常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是癌症。

()(判断题)

(答案:

×)

(49题)化疗和放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较大的损伤。

()(判断题)

(答案:

√)

(50题)公众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关注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下哪一场景较符合科学的态度。

()(单项选择题)

A.听说绿豆可以包治百病这一“新知识”之后,生病不再去医院,只喝绿豆汤是否科学的态度;

B.歌手小慧因为近视影响表演,听说一种新技术可以根治近视,到眼科咨询后得知不适合这种治疗方法,改为佩戴较适合自己的隐形眼镜;

C.不论新技术的可靠性高不高,都敢于在工作中尝试而不计后果;

D.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理解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关注往往徒劳无益。

(答案:

B)

(51题)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A.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或基因操作;

B.是指按照设计方案对DNA进行操作,使之在重组细胞中表达新的遗传性状的技术;

C.转基因食品都是有害的;

D.基因工程在制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答案:

C)

(52题)干(gan四声)细胞是指。

()

(单项选择题)

A.已经脱水的细胞;

B.肝脏来源的细胞;

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且可以分化为其它类型细胞的“种子”细胞;

D.胚胎。

(答案:

C)

(53题)公众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民的科学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国家科技事业和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

()(判断题)

(答案:

√)

(54题)高新技术为技术创新带来了新的生长点,对此以下哪一论述是错误的。

()(单项选择题)

A.基因工程、干细胞等生物高新技术是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的创新热点,善加应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B.纳米材料一般是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的超精细材料;

C.热核聚变是一种先进的高温材料制造技术,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优点;

D.“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在信息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答案:

C)

(55题)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研究为核技术和核能开发奠定了基础,激光的发现带来了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这些实例表明解决技术问题经常需要新的科学知识。

()(判断题)

(答案:

√)

(56题)大型射电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等新的天文观测仪器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当代天文学的发展。

()(判断题)

(答案:

√)

(57题)解决技术问题往往需要运用新的科学知识,以下哪个场景最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单项选择题)

A.公务员小张的手机不小心进水了,他用吹风机将手机里的水吹干了之后,手机又可以用了;

B.快递员小李为了更好地认识投递线路,有时间就打开手机地图熟悉路线,很快就记住了附近10公里以内的大小道路;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技术用于搜寻德国飞机,他们运用19世纪下半叶物理学所发现的电磁波的新知识发明了雷达;

D.小王第一次组装电脑不知道从何入手,就到XX上搜索到了相关知识和经验,边学边装,小半天便大功告成了。

(答案:

C)

(58题)中国古代发明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等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具有巨大影响,是中华民族创造性智慧的结晶。

()(判断题)

(答案:

√)

(59题)中国古代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孙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机》等10部算书被称为“算经十书”。

()(判断题)

(答案:

√)

(60题)中国古代在医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有很多影响深远的著作问世,以下哪本书为中国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单项选择题)

A.《伤寒杂病论》;B.《千金方》;

C.《本草纲目》;D.《黄帝内经》。

(答案:

D)

(61题)技术的后果和影响主要取决于设计,只要设计足够周密严谨,就不会出现不符合设计初衷的后果与影响。

()(判断题)

(答案:

×)

(62题)氟利昂等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等情况表明,技术的进步既可造福人类,也难免带来各种超出设计预期的不良后果,因此应大力提倡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

()(判断题)

(答案:

√)

(63题)技术具有双刃剑效应,既能造福人类,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由此,以下哪一种对待技术的态度值得提倡。

()(单项选择题)

A.先大力发展,待其负面作用显现后,再考虑停止该技术的应用;

B.在设计、生产与使用等各个环节努力减少和消除技术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C.拒绝使用现代技术,追求原始的生活方式;

D.想方设法阻止新技术的设计和生产。

(答案:

B)

(64题)技术对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价值,有的人更容易从一项新技术中获益,如年轻人更容易掌握互联网和智能设备;有的人则可能因为新技术的普遍应用而处于不利的地位,如不发达地区存在的数字鸿沟等。

()(判断题)

(答案:

√)

(65题)一项新技术一般会经历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技术的价值会发生变化,处于成长期时价值会迅速增加,处于衰退期时价值将停止增长并开始下降。

()(判断题)

(答案:

√)

(66题)不同的人群在技术的发展中获益程度有所不同,以下哪一做法值得提倡。

()(单项选择题)

A.为了应对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应该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提升传统行业从业人员的转岗能力;

B.设计和生产更适宜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和智能设备,并以高价出售;

C.面对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应该完全顺应市场的调节,任由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被淘汰;

D.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有可能超过人,为了避免人被机器统治,应该尽快停止研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

(答案:

A)

(67题)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决策是关系到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大事。

公众不必关注相关决策的制订过程,无需对决策内容进行客观公正地分析。

()(判断题)

(答案:

×)

(68题)当一项与科技相关的决策可能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利益或我们对其有不同看法时,应该学会从各个角度和方面看问题,力求全面、客观、公正,理性地表达意见。

()

(判断题)

(答案:

√)

(69题)与科技相关的决策关系到各方利益,公众应学会客观公正地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对此以下哪一做法值得提倡。

()(单项选择题)

A.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与科技相关决策的利弊,对自己有利的就支持,不利的就反对;

B.完全根据媒体的报道来看待与科技相关的决策的利弊得失,媒体说好就跟着喝彩,媒体说不好就跟着反对;

C.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广泛认真地了解相关信息,将自己的立场与各方面的意见相结合,对其中的利弊做出客观公正的分析;

D.懒得分析和思考,无条件地接受各种与科技相关的决策。

(答案:

C)

(70题)自然保护意味着全部保持自然的原始状态。

()(判断题)

(答案:

×)

(71题)在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应该同时保护自然,使自然机能正常发挥作用,避免引起生态平衡的失调。

()(判断题)

(答案:

√)

(72题)保护自然包括。

()(单项选择题)

A.保护自然免遭破坏和污染;

B.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C.保存生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D.以上全对。

(答案:

D)

(73题)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判断题)

(答案:

√)

(74题)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单项选择题)

A.良好生态环境;

B.消极地依赖自然;

C.对自然界疯狂掠夺;

D.远离自然增加难度。

(答案:

A)

(75题)地球是人类的。

()(单项选择题)

A.资源库;B.垃圾场;

C.家园;D.暂时的栖居地。

(答案:

C)

(76题)环境问题构成是指。

()(单项选择题)

A.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

B.各种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的消极影响;

C.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和破坏;

D.人类积极改善环境、美化环境的行为。

(答案:

B)

(77题)下面哪种生物是应该被灭绝的。

()(单项选择题)

A.苍蝇;B.蚊子;C.毒蛇;D.全都不该被灭绝。

(答案:

D)

(78题)物种灭绝是对粮食作物、药品和其他生物资源产生严重影响,将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判断题)

(答案:

√)

(79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彻底消除环境污染是不可能做到的。

()(判断题)

(答案:

√)

(80题)没有土壤,不足以让陆地植物持续生长;没有了植物,动物也能正常生存。

()(判断题)

(答案:

×)

(81题)环境等同于生态吗?

()(单项选择题)

A.是,环境与生态含义相同;

B.是,环境的局部好转必然意味着生态的整体改善;

C.不是,应当区分环境与生态。

(答案:

C)

(82题)改变地球气候的主要的气体是。

()

(单项选择题)

A.甲醛;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

(答案:

C)

(83题)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受气候因素及人类活动影响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判断题)

(答案:

√)

(84题)过度放牧不是土地荒漠化现象。

()(判断题)

(答案:

×)

(85题)臭氧层作为环绕地球的保护层,主要吸收部分有害的。

()(单项选择题)

A.红外线;B.紫外线;C.自然光;D.伽马射线。

(答案:

D)

(86题)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显著的变化趋势是。

()(单项选择题)

A.变暖;B.变冷;C.变湿;D.没变化。

(答案:

A)

(87题)下面四种气体中()不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

(单项选择题)

A.二氧化碳;B.甲烷;C.氧化亚氮;D.氧气。

(答案:

D)

(88题)大面积的沼泽、滩涂等湿地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应该加快改造利用。

()(判断题)

(答案:

×)

(89题)引起生态系统破坏的因素有哪些?

()(多项选择题)

A.自然灾害;B.废物污染;

C.自然资源过量开采;D.加一个选项。

(答案:

ABC)

(90题)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持久性,很难清除。

()(判断题)

(答案:

√)

(91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判断题)

(答案:

√)

(92题)“代际公平”是指。

()(多项选择题)

A.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当承担并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等的发展机会;

B.当代人对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可能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加强对未来人负责的自律意识;

C.当代人为后代人提供至少和自己从前辈人那里继承下来一样多甚至更多的财富;

D.只要有了科技进步,无论前代人利用多少自然资源,后代人都是公平的。

(答案:

ABC)

(93题)可持续发展追求的公正不包括?

()

(单项选择题)

A.代内公正;B.代际公正;C.种际公正;D.种内公正。

(答案:

D)

(94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自然环境能够承载和支撑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强度和总量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环境将不能自行恢复。

因此,环境承载力是:

()(单项选择题)

A.最高标准;B.最低标准;C.说不清。

(答案:

B)

(95题)人类积极的保护环境行为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环境承载力。

()(判断题)

(答案:

√)

(96题)以下哪些能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多项选择题)

A.太阳能;B.地热能;

C.风能;D.石油。

(答案:

ABC)

(97题)承载一定数量的人口所需要的面积在不同区域差异没有。

()(判断题)

(答案:

√)

(98题)为了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需要大力开发和利用下列哪些新能源。

()(多项选择题)

A.风能;B.太阳能;C.地热能;D.生物质能。

(答案:

ABCD)

(99题)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将进一步。

()(多项选择题)

A.减少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B.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C.减少煤炭消费比重;

D.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答案:

BC)

(100题)核电问世以来,在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判断题)

(答案:

√)

(101题)清洁能源不包括?

()(单项选择题)

A.水能;B.风能;C.核能;D.石油。

(答案:

D)

(102题)水能资源(如水力发电)利用过程中会排放有害气体、热水等污染物。

()(判断题)

(答案:

×)

(103题)海洋能是巨大的能源宝库,目前利用非常广泛。

()(判断题)

(答案×)

(104题)为了兼顾节能与舒适,盛夏室内空调设定温度不应低于多少度?

()(单项选择题)

A.20℃;B.24℃;C.26℃;D.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