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896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docx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

<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成果公报文岚株洲市九方小学

课题批准号:

XJK01CJ016;     

课题类别: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自筹经费课题

学科分类:

属于基础教育类;

课题负责人:

文岚,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株洲市九方小学教科室主任。

主要研究人员:

邓石军  梁丽虹  刘建辉  彭小英  李佳琳  王玲  

              陈芷平  戴勤  刘星明  李如楠  郭清辉王军妮杨静黄小竞

                           <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成果公报

  一、课程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研究工作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思想为指导思想。

同时,认真贯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指南(3~6年级)》的要求。

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大课程中心的指导意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

本课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现代课程论、现代教学论、社会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研究。

(1)活动内容序列的构建。

(2)活动资源包的设计与开发;

(3)活动基地的开发。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模式的研究。

(1)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课程管理体制的研究

(2)对课程资源的管理。

(3)对指导教师的管理。

(4)对学生活动的管理。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

(2)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3)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评价

4、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

(1))活动指导课阶段的教学组织模式。

(2)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学组织模式。

(3)活动展评阶段的组织模式。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科学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开发了较丰富的课程资源。

1、建构了开放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本课程立足社区特色,充分挖掘社区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围绕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条线索,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活动主题内容,这些活动主题分别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中心组成一系列的活动单元,每一个活动单元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内容编排,体现内容的层次性、序列性,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活动课程内容为教师和学生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提供了参考资料。

2、开辟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活动基地。

根据周边地理特色,我们开发了适合小学生活动的实验基地,并依据基地特点开发了配套的活动内容。

基地名称活动内容

荷花乡敬老院给老人们送温暖系列

石峰区陶艺基地有趣的陶艺制作

厂史陈列观工厂的变迁系列

六九部队军营生活系列

云田花木基地种植系列

炎帝陵探询始祖文化宏扬炎帝精神

3、编写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

这套资源包分三册,分别适合于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在内容的编排上,资源包以单元为单位组合主题,主题的主要来源于活动主题序列。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立足社区特色,从中年级到高年级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本套资源包色彩丰富、图文并茂,文字以第一人称儿童口吻陈述,图片以卡通画为主,具有童趣,充分体现了小学生活动用书的特点。

(二)构建了活动实施的不同阶段的组织形式。

1、活动指导课

活动指导课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操作模式框架如下:

活动流程师生活动活动目标

问题确定创设情况   目标激励分析问题   人员分组激发兴趣  明确意义引发动机  达成共识

制定计划细化问题   制定步骤人员分工   预设成果深化兴趣  发展能力预设准备  指导实践

完善计划计划交流   指导评价讨论修改   形成文稿合作创新  批判思维完善准备  安全高效

2、活动实施阶段

根据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要深入社区的特点,我们创设了“小活动+大活动”、“课外+课内”、“个人+小组”、“自主活动+联合活动”等多种活动组织形式。

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促进了社区与学校的有效合作,保障了活动开展的效果。

3、活动展评阶段

活动总结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前一阶段的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这种活动

形式不拘一格,但其基本的活动场地仍是课堂和学校,其基本框架模式是:

活动流程师生活动活动目标

准备整理资料  完善资料确定形式  活动分工搜集信息的能力

展评   组际交流  师生互评小组评选  奖励优秀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结整理评价总结反馈  资料存档   问题生成   提升信息的能力

根据

(三)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课程管理体制

1、构建了以校为本,社会参与,家庭协助的课程管理模式。

对指导教师、学生活动、课程资源进行管理的流程图如下:

2、充分运用多种管理策略,提高课程管理的效率。

(1)对指导教师的管理。

对指导教师的管理,课题组从组织建设、人员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角度对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成立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实施小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校外辅导员小组、实验基地建设管理小组。

每一个小组都有具体的人员分工与职责。

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

课题组制定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师资配备制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工作测算制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教研制度、实验基地管理制度、校外辅导员管理制度。

(2)对学生活动的管理

对学生活动的管理重点落实在活动实施过程的管理。

学生的活动大部分是在社区进行,而这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借助于社会的力量才能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

为此,学校与周边的小区签定了协助办学的协议,以小区为单位成立社区辅导小组,由小区负责人和小区内的家长组成。

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可以邀请社区辅导员参与指导,遇到困难,也可以在小区打电话(小区管理所的电话)找辅导员出面解决。

(3)对课程资源的管理

课程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及时更新、完善和整理。

学校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每学期结束,年级组长将本组开发的活动内容以主题或单元的形式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课程内容。

(四)建立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重点是落实质性的发展性评价,包括:

教师指导

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学生自主进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评价,社区机构及校外辅导员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评价。

1、课程指导教师的评价方式研究。

对教师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凸显“人文性”,强调评价方式的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

对教师的评价操作方式主要采用:

教师自评——档案袋评价(成果成品评议),学生问评——问卷调查,社区(家长)参评——问卷调查,学校考评——综合评定(制定指导教师评价标准)等,注重把教师的终结性评价和形成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2、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方式研究。

(1)建立学生发展档案袋。

(2)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专题学习网站上设置留言板(分指导老师、家长、

同伴、社区辅导员)。

(3)叙事评价法(撰写活动小作文并分学期汇编成册)。

(五)培养了学生的多项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

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文化化人的活动将社会成员从自然状态中提升出来,实现人的社会化,成为一个秉承人类文化成果,因而具有智慧与力量,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人。

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以社会成员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景,直接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不懈,逐步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社会经验、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制定了一套三至四年级的综合能力测评的试卷(见附件材料)。

这套测评试卷分社会经验知识和实践活动两大块,在一学年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以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的状况,量化成分后再转化成等第的方式评价,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整体水平较,且随着学年的增长,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好。

(3)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意志,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社会调查问卷中,有两个相关数据位居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之中碰到的问题之第一、二位,有325名学生反映在活动过程中碰到被采访对象不合作,拒绝采访和提供数据,占学生活动过程中碰到的困难类型的31.2%,位居第一;有241人反映在活动中碰到的困难是自己胆小,不敢跨出社会与社会人群接触,占总数的24.1%,居第二位。

这两个数据反映了社会还未形成教育的大格局,另一方面也反映在传统课程体系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社会适应能力差,对与人群交往没有信心。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可喜的是:

学生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调整自我心理,克服困难,锻炼了自己的意志与胆量。

(4)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学习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有80%的家长认为孩子在活动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是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

学生中也有90%的学生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提高了写作技能。

从学生汇编的资料中可以反映出这一点。

学生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人人都会上网查找资料和传输资料。

(六)提高了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丰富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文化。

随着本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观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师的创新精神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教师自身而言可谓是一次学习的革命。

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在课程实施中逐步提升。

在课题研究凸显学校、社区特色的同时,也是学校重建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课程的实施研究推进了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的建设。

为学校校本课程文化张显人文、合作、交往、互信、整生的特色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四、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

目前,我校开发的课题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实施的方法、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方法已在株洲市石峰区城区小学推广使用。

五、研究成果取得社会效益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周边社区的一致好评,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多次写感谢信说:

孩子们自觉地维护、打扫社区卫生,关爱、帮助老人,组织和参与社区活动,公民意识很强,丰富了社区的生活,增加了社区的活力,为社区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2005年3月课题组开发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三册

2005年6月汇编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小学活动课程教学设计集》

2005年10月汇编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小学活动课程论文集》

主持人文岚撰写的论文《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2005年11月份被收入由中国教师报和发现杂志社联合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宝库》一书。

       

主持人文岚撰写论文《校本学习的文化使命》2004年7月获中国教育协会评比一等奖。

成员戴勤撰写的论文《为孩子创设发展的机会》在2004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成员彭小英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生成和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2004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主持人文岚撰写的论文《校本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策略》在2004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主持人文岚撰写的论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开发与实施》在2003年度省教育理论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成员彭小英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的开发》在2003年度省教育理论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成员刘建辉撰写的论文《开展体验性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2002年度省教育理论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成员王玲撰写的论文《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2002年度省教育理论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成员李佳琳撰写的案例《早餐的学问》获中国小语教育协会案例征评一等奖。

案例《走进地铁》在湖师大教研中心组织的校本教研会议上展示。

七、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如何克服管理与评价的程式化、复杂化倾向,实现评价工作的动态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追求的是学生内在情感和能力水平的提高,而这些发展生成于活动过程中,是难以测量的。

质性评价、自然描述法评价和档案袋评价虽然为活动评价提供了可行的策略和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程式化和复杂化倾向严重,对学生的活动难以起到动态的指导作用。

如何对学生和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的工作情况给予恰当的动态发展的评定,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2、课程资源的丰富和发展。

课程资源是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兴趣是活动的原动力,如何立足社区,研究学生的心理,开发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是课题组不断努力的目标。

3、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始终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难题。

由于学生外出分散活动,且活动时间不定,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何有效地利用社区、家长、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保护是课题组进一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