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932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docx

现代汉语上复习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题

2.填空题

3.选择题

4.判断题

5.分析题

6.问答题

7.理论联系实际题

 

第一部分主要名词(15个)

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音素、音节、音位、轻声、儿化、文字、汉字、语素、单纯词、合成词、熟语、成语

第二部分知识要点(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分析题、简答题)(30个)

语音(12个)

一、语言的本质综上所述,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

二、方言的分布

1.北方方言,北京话

2.吴方言,上海话

3.湘方言,长沙话。

4.赣方言,南昌话。

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

6.闽方言,福州话。

7.粤方言,广州话。

三、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

闽、粤最大,吴次之,湘、赣、客较小。

四、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五、语音的性质

(一)物理属性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简称“语音四要素”。

其中“音色”在语音中的作用最重要,是表达语义最重要的手段。

1.音高

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汉语普通话中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来决定的。

2.音强

声音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

又叫音势、音重或音量。

普通话的重音和轻音(轻声)由音强决定。

3.造成音色不同的三个因素:

(简答)

(1)发音体不同。

小提琴——弦,口琴——簧片,其音色就不同。

语音的发音体是口腔中的各个部位,部位不同,就形成不同的语音。

b[p]——双唇,g[k]——舌根,发音方法都是不送气清塞音,其音色就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

小提琴——琴弓拉、手指弹琴弦,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这就是发音方法的差别。

语音的发音方法就是指由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法。

g[k]、h[x]的发音部位都是舌根,前者是不送气清塞音,爆破成音,后者是清擦音,摩擦成音。

(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共鸣箱不一样。

语音的共鸣器主要是人的口腔、鼻腔、咽腔和喉腔。

其形状和大小的改变,会造成不同的音色。

a[A]和i[i]就是由于口腔这个共鸣器的形状、大小不同而造成的。

(二)生理属性(熟记发音器官)

(三)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

六、《汉语拼音方案》用拉丁字母(罗马字母)拼写。

七、国际音标的特点:

运用一符一音的原则。

八、按韵头情况分类(分析题、简答题)

(一)四呼定义及分类

按照韵头的有无及韵头的异同,普通话的39

个韵母可以分为四类。

1.开口呼

无韵头,凡韵腹不是i[i]、u[u]、ü[y]的韵母。

15个:

a、o、e、ê、-i[ɿ]、-i[ʅ]、er、ai、ei、ao、ou、an、en、ang、eng。

2.齐齿呼凡韵头或韵腹是i[i]的韵母。

9个:

i、ia、ie、iao、iou、ian、iang、in、ing。

3.合口呼凡韵头或韵腹是u[u]的韵母。

10个:

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ong。

4.撮口呼凡韵头或韵腹是ü[y]的韵母。

5个:

ü、üe、üan、ün、iong

记住

(二)四呼易错点

三个i在四呼中归属不同

(1)-i[ɿ]、-i[ʅ]属于开口呼

①-i[ɿ]:

z、c、s,字zì、次cì、四sì。

②-i[ʅ]:

zh、ch、sh、r,之zhī、吃chī、诗shī、日rì。

(2)i[i]属于齐齿呼

i[i]:

iα压、iαn烟、iαng央、iαo腰、ie耶、iou优、in金、ing听。

(3)ong[uŋ]、w合口呼:

①ong[uŋ]韵母:

tong童、gong工

②w开头的音节:

wu五、wa娃

(4)撮口呼:

①iong[yŋ],iong用、iong永

②j、q、x、y—ü,省去两点。

jun军、qun群、xuan轩、yun晕

九、韵与韵母的区别

押韵的韵与韵母的韵不完全相等。

十、轻声的作用(简答)

1.区别词义。

原声调———————轻声

地下(地面之下)——地下(地面上)

是非(正确和错误)——是非(纠纷)

莲子(莲的种子)——帘子

蛇头——舌头

2.区分词性。

原声调———————轻声

自然(名词)——自然(形容词)

花费(名词)——花费(动词)

实在(形容词)——实在(副词)

利害(名词)——利害(形容词)

十一、儿化的作用(简答)

1.区分词性。

盖(动词)——盖儿(名词),

画(动、名)——画儿(名词)

错(形容词)——错儿(名词)

亮(形容词)——亮儿(名词)

不是所有的儿化词都是名词,有些代词、副

词、动词和重叠的形容词也有儿化现象。

如:

那儿、顺便儿、玩儿、好好儿、慢慢儿。

2.区别词义。

信(书信)——信儿(信息),

眼(眼睛)——眼儿(小窟窿)

头(脑袋)——头儿(带头的)

面(面条)——面儿(粉末)

3.带有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

例如:

钉儿、棍儿、伴儿、趣儿、小刀儿、小孩儿、

小曲儿、脸蛋儿、小猫儿、金鱼儿

十二、“-”、“不”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阴平,“不”的本调是去声。

1.在去声前面变读为35,接近阳平,例如,

一个、一致、一样、一唱一和,不去、不变、

不算、不上不下

2.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

变读为去声,“不”仍读去声,例如:

阴平前:

一天、一般、一朝一夕,不多、不

甘、不高不低

阳平前:

一来、一直、一言一行,不来、不

和、不明不白

上声前:

一起、一早、一板一眼,不冷、不

久、不早不晚

3.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例如:

想一想、看一看,好不好、行不行、走不动、差不多、巴不得、来不及

文字(4个)

一、汉字的起源:

图画

二、文字的分类:

表音文字:

如英文、俄文。

表意文字:

如汉字。

三、汉字的形体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四、造字法(分析题)

 

象形:

日月木口刀一又牛独

纯象形符号

四指事:

本末朱甘刃上下寸叉体

纯象形符号+指示性符号

体会意:

明旦休林森品吠看牧磊晶合

纯象形符号+纯象形符号

形声:

晴朗桐株沐衬问汊杈物体

形旁+声旁

五、形旁、声旁的正态分布

1.左形右声:

河、堆、谈、租、耕

2.右形左声:

都、切、视、领、群

3.上形下声:

翠、霖、花、简、岗

4.下形上声:

盆、臂、勇、贷、鹭

5.外形内声:

囤、圆、阁、匣、裹、衷

6.内形外声:

问、闻、辩、辨、辫、瓣

词汇(14个)

一、联绵词:

是指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单个音节没有意义的双音节词。

(简答)

1.双声联绵词:

仿佛、伶俐、忐忑、参差、弥漫、淋漓、澎湃、恍

惚、崎岖、踌躇、惆怅

2.叠韵联绵词:

逍遥、叮咛、汹涌、玫瑰、从容、窈窕、烂漫、霹

雳、蹉跎、蓓蕾、绸缪

3.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丁当、辗转、孑孓、乒乓

4.非双声非叠韵联绵词:

妯娌、玛瑙、芙蓉、蝴蝶、

蝙蝠

二、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分

析题)

1.重叠词:

是指词根重叠而成的词。

爸爸、妈妈、星星、仅仅、常常、渐渐、恰恰

(区别于叠音式的单纯词:

奶奶、姥姥、猩猩、潺潺、皑皑)

2.派生词(附加式):

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组合

而成的词。

阿姨、老虎、第一、初一、记者、桌子、画家、糊里糊涂、马里马虎

1)前缀十词根:

三、复合词是指由词根和词根组合而成的词。

这主

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分析题)

1.联合式:

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

而成,又叫并列式。

两个语素都属于同一义类,即:

名语素+名语素,动语素+动语素,形语素+形语素。

根据两个词根之间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意义相近、平等,并且可以互为说明。

思想、道路、教授、泥土、语言、波浪(名词)

斗争、裁判、研究、帮助、选择、停止(动词)

鲜艳、丰富、美丽、优良、端正、温柔(形容词)

(2)意义相关、并列,但构成一个新的词义。

眉目、矛盾、口舌、骨肉、笔墨、皮毛

手足、风浪、领袖、山水、江湖、尺寸

(3)意义相反、对立,构成一个新的词义。

东西、是非、始终,上下、往来、开关,

反正、横竖、深浅、高低、长短、动静。

(4)意义相关或相反,但是只有其中一个意义起作

用,又叫“偏义复词”。

国家、窗户、兄弟、质量、人物、人马、心肠、轻

重、端正、干净、睡觉、忘记、收发。

2.偏正式

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整个词义以后一词

根为主,前一词根为辅。

这可以分为两类:

(1)名词性的,是定中关系。

①名+名(区别于联合):

火车、壁画、宣纸、苏绣、晚会、课桌、外科、黑板、广场、草图、北京、南京;

②形+名:

新闻、旧事、香蕉、甜瓜、苦瓜、长衫、热水、寒带、美观(美丽的景象);

③动+名(区别于动宾):

爱情、存款、试卷、开水、摇篮、考场、住宅、走狗、烧饼、烤鸭、炒菜、煎饼——方式……名语素。

(2)谓词性的,是状中关系。

①名+动(区别于主谓):

席卷、瓦解、响应、囊括、龟缩、鱼贯、蝉联、蚕食、虎视、鸟瞰、鼠窜、狐疑、粉碎、雷动、云集、鼎立、冰消、尾随——象(方式)……动作。

航运、邮寄、中立、空袭、空战、空投、西晒、午休——从、通过、在(方位、时间)……动作。

力图、力促、体味、风干、法制、笔谈、言传、目送、目击、力荐、力争、函授——用(工具)……动作。

②名+形(区别于主谓):

火红、雪白、肤浅、漆

黑、橘黄、笔直——象……性质。

③动+动(区别于联合):

游记、游击、倾销、腾

飞——方式……动作。

动+动(区别于联合):

开打、开讲、开卖、开叫(区别于联合式:

开采、开放)

④形+形(名)(区别于联合):

鲜红、浅黄、深

蓝、嫩绿、碧绿、狂热(一时所激起的极度热情)、微妙——象……性质。

⑤形+名:

高级、细心、粗心

⑥副+动:

暂停、再生、顿悟、稍息、漫谈、胡

闹——方式……动作。

⑦形+动:

重视、轻信、热爱、小看、速记、热

爱、狂欢(纵情的欢乐)、朗读、微笑、深入、难听;——程度……动作。

⑧动+形:

飞快、透明、镇静、滚圆、喷香、通

红——象……性质。

3.补充式

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

(1)动补式:

前一词根表示动词,后一词根补充

说明动作的结果。

①动+形:

扩大、降低、削弱、改正、提高、放

大、吃饱、走稳、穿好。

②动+动(区别于联合):

推动、揭露、推翻、

压缩、说服、打倒、看见

(2)量补式(名量式):

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

词根表示事物的单位。

③④⑦⑨⑩⑥⑤⑨⑩④⑦⑨⑩⑥⑤②③④⑦⑨⑩⑥⑤④⑦⑨⑩⑥⑤

书本、人口、花朵、船只、车辆、马匹、布匹、物件、枪支、纸张、米粒、钢锭。

4.动宾式

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

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

又叫支配式。

(1)动+名:

出席、得罪、革命、带头、放心、毕业、注意、挂钩、伤心、动员、示威、播音(动词)

(2)动+名:

提纲、司令、顶针、理事、化身、垫肩、卧铺、绑腿、管家、主席、化石(名词)

(3)动+名:

吃香、走红、走运(形容词)

(4)动+代:

知己(比较:

自己)

5.主谓式

前一词根表示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

词根的。

(1)名+动(区别于偏正):

雪崩、耳鸣、地震、

霜降

(2)名+形(区别于偏正):

面熟、心虚、口红、

眼红、胆怯、性急、眼花、肉麻、年轻、月亮

(3)代+动:

自已、自主、自学、自动

四、词义的性质(特点)

(一)词义的概括性

(二)词义的模糊性

(三)词义的民族性

五、词义的构成

词义由理性义和色彩义构成,理性义是主要的,色

彩义是附在理性义之上的。

六、色彩义(分析题)

注意褒义贬用、贬义褒用、中性贬用、中性褒用的

现象。

七、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分析)

义项的分类:

1.原始义(本义):

最初的意义。

2.基本义:

最基本最常用的意义。

3.转义:

1)引申义:

在本义的基础上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

义。

2)比喻义:

在本义的基础上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意

义。

八、同音词与多义词(简答)

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别

1.同音词:

读音相同而意义上没有联系的一组词。

(1)同形同音词:

开会——能说会道,开花——花钱,米粒——一米长,烟消云散——只消三天,站立——车站

(2)异形同音词:

生——升——声,无谓——无味——无畏,设置——摄制,年青——年轻,噩梦——恶梦,风采——丰采,联结——廉洁。

九、同形词

所谓同形词,是指汉字字形相同,语音不同,意义

也不同的词。

它跟同形同音词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语音是否相同。

同形词大多是单音节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上又叫“多音多义字”。

当然,同形词也有双音节的词语。

例如:

1.长——形容词,路很长      

长——动词,他长高了

2.难——形容词,工作很难     

难——名词,有难大家帮

3.大意——形容词,别粗心大意   

大意——名词,段落大意

十、上下位词

上下位词是指在意义范围大小上,有领属和被领属

关系的一组词。

意义范围大的是意义范围小的上位词,相反则是下位词。

如“动物”与“牛、马”。

十一、基本词汇三特点

1.稳固性2.能产性3.全民常用性

十二、成语的来源(简答)

1.神话寓言。

例如:

炼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论衡·道虚》)

2.历史故事。

例如:

城下之盟(《左传·桓公十二年》)

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诗文语句。

例如:

进退维谷(《诗经·文雅·桑柔》)

文质彬彬(《论语·雍也》)

4.口头俗语。

例如:

七嘴八舌、三心二意、乱七八糟、半斤八两、说三道四

十三、歇后语

1.喻意类:

前一半是比喻,后一半是解释。

例如:

芝麻开花——节节高

聋子拉二胡——胡扯

2.谐音类:

前后部分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以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

例如:

老九的弟弟——老十(实)

窗外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十四、词义演变的途径(简答)

(一)词义的扩大

扩大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1.江:

长江。

河:

黄河。

现指一切河流。

祖国江河湖泊,可爱的不计其数。

(二)词义的缩小

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1.宫:

泛指房屋。

现只文化娱乐场所。

“少年宫、文化宫”

2.丈夫:

成年男子。

大丈夫,一言既出,四马难追。

现指女方的配偶。

(三)词义的转移

表示甲类现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

1.替:

废弃、衰微。

“兴替”。

现指代替。

2.热烈:

权势很盛。

现指情绪兴奋、激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