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980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2010届高三毕业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生活有损大脑思维

城市一向都是人类智力生命的原动力。

但是,对于城市如何作用于人的大脑,我们却知之甚少。

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证明,人的城市生活会对思维产生影响。

美国密歇根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马克·伯曼指出,在一条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行走几分钟之后,人的大脑在组织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方面的能力大大降低。

大自然则对大脑健康非常有益。

一些研究甚至证明,那些能够透过病房窗户看到树木的住院患者康复速度比那些看不到树木的患者快得多。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城市中,钢筋水泥的建筑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构成的城市风貌对人的身体和思维健康都会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开始参与到城市规划当中,希望减少城市对人的大脑的损伤。

在市中心种植树木,或者建造城市公园都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我们漫步在城市当中,大脑总在高度关注着各种潜在威胁,它必须处理与交通和城市生活相关的纷繁复杂的信息。

这一过程看似平常,但却会使人筋疲力尽,因为它消耗的是大脑最为脆弱的一种能力,即集中精力。

城市提供的信息五花八门,对大脑产生无序的刺激,我们必须不断调整,避免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分解注意力,如闪亮的霓虹灯和支离破碎的与人交谈的片断。

相反,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不需要大脑付出这些认知上的努力。

大自然中也充满着各种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但是它们却不会引起负面的情绪反应,这与城市中的汽车或人群截然不同。

因此,大自然可以使人的思维彻底放松。

紧张的城市生活还会影响人的自我控制力。

例如,我们必须抵御各种消费广告的吸引,这就需要用到大脑前皮层,这是负责调整注意力的一个大脑区域。

此外,城市生活还会导致情绪失控。

专家指出,住在能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的人发生家庭暴力的可能性低于那些只能看到钢筋水泥建筑的人。

交通堵塞和城市噪音也会增加人的攻击性。

也许我们无法轻易地回归乡村生活,但是一定要学会建设一个自然的城市。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2月9日)

1.下列不属于“人的城市生活会对思维产生影响”的一项(   )(3分)

A.人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行走会大大降低大脑组织接收到的信息的能力。

B.透过病房窗户能看到树木的住院患者康复速度较快。

C.钢筋水泥的建筑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构成的城市风貌会改变人的思维。

D.闪亮的霓虹灯和支离破碎的与人交谈的片断会分散人的注意力。

2.城市生活对人的大脑产生损伤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3分)

A.交通堵塞和城市噪音。

B.城市中缺少绿化和城市公园。

C.消耗了大脑思维需要集中精力的能力,使人筋疲力尽。

D.大脑前皮层是负责调整注意力的一个大脑区域。

3.下面对文章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市中心种植树木、建造城市公园、有效控制车流量都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生活给大脑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B.支离破碎的与人交谈的片段以及城市里的各种信息,会对大脑产生无序的刺激,人们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

C.如果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能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一定作用,就有可能减少城市对人的大脑的损伤。

D.住在钢筋水泥建筑里的人容易发生家庭暴力,反之,发生家庭暴力的可能性就不大。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杨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

“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谁守?

”侃曰: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

”杨氏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

“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许之。

乃徇曰:

“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

“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皆笑。

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

“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其帅,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于卑幼有慈爱者,则贤矣。

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

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济:

成功

B.侃率之以乘城                  乘:

登上

C.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固:

坚守

D.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       旌:

旗帜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B、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非若吏人百姓然?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于卑幼有慈爱者其皆出于此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氏在叛贼兵临城下,其夫李侃不知所措时挺身而出,协助其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以弱胜强,击退叛贼,保住了城池。

B.李侃被流矢射中回家后,杨氏责备他身为一县之长尤其不应该临阵脱逃,并激励他立即回到城头,捐躯报国才是死得其所。

C.文中以李侃等守御之臣的行为与杨氏作对比,表现了杨氏的深明大义、勇烈果敢,谴责了那些深受国恩却弃城而逃的官员。

D.作者借孔子的话来评价杨氏,认为她虽为妇人,却有仁人之心,勇者之行,对此当之无愧,从而抒发了对杨氏的礼赞之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4分)

(2)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3分)

(3)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9分)

泊歙浦

[宋]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8.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9.“雁落客愁边”是公认的名句,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简要赏析。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题)(5分)

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②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

③,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⑦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⑧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归零

罗兰

①闲中整理抽屉,发现有一个小小的计算器。

②我一生逃避数目字,日常生活中的数目字似乎只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再有大概就是计程车钱的“照表减四”,连买菜都不再由我算帐,自有柜台的收银机帮我算好,为图省事,常是付张整钞,由它找。

何况我实在也极少买菜。

每月的水电费是在银行开个帐户,由他们代付的。

③这个小计算器是怎么来到我抽屉里的,我不太记得,细看,上面有一行小小的金字,是第43届记者节的赠品。

④我一时觉得对它有点歉疚,为什么不打开来看看,试用一下呢?

计算器是很好玩的东西。

你可以随意把心中想到的数字给它去加减乘除,它就乖乖地把得数显现给你看。

数目字在你任意拨弄下,忽然变成长长的一串,忽然缩成短短的一截。

而当你不忍心再折磨它的时候,就可以立刻大发慈悲,使它“归零”休息。

⑤小小的计算器,好像是一个奔劳的生命,那么认真执著于每一个细小数字的得失。

它要求自己绝对正确,毫厘不爽;即使在你这游戏的手下,也把你那不负责任的拨弄当真,竭忠尽智地显示出你其实一点也不认真要求知道的每一次的增减损益。

而最后,如果你让它休息,它就一声不响地“归零”。

好像是你让它走完了长长的征途,好不容易得到了休息。

而在这游戏的过程中,你会觉得自己代表了一只命运之手,居高临下,旁观着各样的人生。

看他们有时呼风唤雨,非常成功;有时蹇舛困顿,寸步难行。

而无论它这一趟任务是成是败,也无论是拥有了妻财子禄,或是孑然一身,最后都将烟消云散。

银行中的万贯家财,世界上的赫赫名声;成功乐,儿孙福,一切一切,终于还是要如同这曾经展现过亿万数字的计算器,当你倦于拨弄,可以使它“归零”。

⑥想到“归零”,我觉得有点可笑。

数十年挣扎奔忙,最后“归零”时的感觉,大概也如同那在瞬间消失了一切数字的计算器,是清静又安逸的吧,而在明知终会“归零”,也仍不敢放手息局的奔忙中,如能看到计算器上“归零”那一刻的烟消云散,大概对整个人生的悲悯也就化为这一刻的解脱感了。

⑦名利竟如何?

恩情又怎样?

一切的执著无非是抽象数字暂时的显现。

重要的是,该认真生活的时候,认真地生活过了;能做旁观者的时候,也潇洒地旁观过了。

未曾忘记快乐;也尽力摆脱苦恼。

来到手中的,欣然接受;要从手中溜走的,怡然放手。

名利如此,恩情也是一样。

有过的就是有过了,失去时也应认可,那计算器上灵敏活跃的数字,如昙花般显现又消失,所记录的其实就正像这踊跃多彩的人生。

造物者曾按下那使你开始奔劳的按钮,造物者也将释放你,让你“归零”。

⑧庄子的话真是生动!

他说: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息”字用得真是“现代”!

那岂不就是计算器在一连串得失损益之后的“获释”?

那真是最漂亮的一种“消失”。

好像第一流的大乐团在最可爱的指挥者的手势下极有默契的全部休止,一瞬间就隐去了所有的声音。

⑨小小的这计算器,比一块苏打饼干还小,而它容纳的却像是人们一生的数字,在增多与减少、收获与付出、得到与失去、喜悦与惆怅的一连串浮沉之后,会悄然而心安理得地这样“归零”,这样“隐去”,给我的感觉是如此的潇洒,这样的收放自如又率真!

11.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花了许多笔墨介绍计算器的操作,作用是什么?

(4分)

12.第⑧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13.结合文意,说说标题“归零”的含义。

(6分)

14.在第⑦段中,作者写道:

“造物者曾按下那使你开始奔劳的按钮,造物者也将释放你,让你‘归零’。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埋怨/埋伏请帖/碑帖阻塞/敷衍塞责

B.啜泣/辍笔抽搐/罢黜遒劲/集腋成裘

C.毗邻/裨将笨拙/茁壮翘首/愀然作色

D.应届/印记菁华/粳米镣铐/百无聊赖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B.尽管有过许多血的教训,一些司机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交警部门应当加大处罚力度。

C.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惟妙惟肖。

D.这些文章或辨析真伪,或分别源流,或比较优劣,或品评得失,其结论虽难说都是不刊之论,但都建立在丰赡的材料基础之上,可谓持之有据,故令人信服。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08年上半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GDP产出1.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靠的是政府和企业大幅度的科技投入取得的。

B.自9月23日开始,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等9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手机网站集中清理整治。

C.在一个甲子的历程里,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

D.普希金一生历尽磨难,他追求真善美的自由天性,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18.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4分)

从一块3米长的木雕上,市民可以亲见古徽州府繁华情景再现。

记者昨日获悉,在第三届文博会上,大型木雕“和谐徽州”将闪亮登场,市民还能欣赏到汉代古金丝楠木灵芝大画桌和剔红雕漆“醉翁亭记”古筝,各地艺术珍品荟萃一堂。

    据悉,本届文博会上将开辟木雕展区,来自安徽的“徽州三雕”和浙江东阳、福建莆田的精品雕刻都将现身,市民可以大饱眼福。

其中,大型木雕“和谐徽州”将在文博会上首次亮相,这块木雕采用樟树为原料,长3.12米、高2.2米、厚7厘米,运用传统徽州木雕雕刻技法,再现古徽州府最繁华时期情景。

以徽州的护城墙为中轴线,分内外城场景,城外有赶车的马夫、吆喝的商贩、悬壶济世的江湖郎中,还有郊游的公子哥。

城内徽州府衙外,衙役正在相迎上任的状元郎,不远处的徽州八角牌坊前,民众则在表演徽州传统节目。

雕刻精美细致,成功再现了当年市民的生活图景,堪称徽州版的《清明上河图》。

(记者雅妮实习生胡蔚)

19.仿照下列句子,从“善良”“高贵”中选择一个话题,写一句话。

(3分)

示例:

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唯一目标,看到许多人的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下面的两道小题。

(8分)

(1)为漫画拟一个标题。

(不能以“无题”为题)(2分)

(2)写一段不超过110字的解说性文字。

(6分)

李亚作(来源:

人民网)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

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

“你看这雨会停么?

”马克·吐温回答:

“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④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1.B【解析】患者康复速度快属于自然对人类的益处。

答非所问

2.C【解析】A项、B项是城市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D项是说大脑皮层的功用。

3.D【解析】D项说法过于绝对。

 

二、(33分)

(一)

4.D(表彰)

5.A(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事”。

B.介词,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关系;助词,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用如“乎”,可译为“呢”。

C.代词,可译为“那样”;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不过,但是D.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介词,可译为“自”,“从”)

6.C(李侃不在“弃城而逃的官员”之列)

7.

(1)应该一起出死力来坚守这个城池,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贼的俘虏呢?

(4分。

关键词“相与”“以”“忍”各1分,全句通顺1分)

(2)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周到照顾、公平对待。

(3分,关键词“爨”“食”“无”各1分,全句通顺1分) 

(3)跟那些士兵一起战死在城上,不胜过死在家里吗?

(或:

不比死在家里还要好吗?

)(3分,关键词;与:

跟,同,愈,胜过,各1分,全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攻克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军队几千人抵达项城。

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获拘系这里的壮丁和妇女,而后到陈州会师。

县令李侃不知所措。

他的妻子杨氏说:

“你是县令,叛贼到犯就应当坚守;力量不足,战死在这里,这是你的职责。

你如果逃跑,那么谁来守城呢?

”李侃说:

“军队与钱财都没有,该怎么办?

”杨氏说:

“如果不坚守,县城将会被叛贼抢夺去了。

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他们的粮食,府库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

把落入叛贼手中的财物夺过来,吃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官府的庭院里召集差吏百姓。

杨氏说:

“县令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差吏百姓那样。

差吏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死力来坚守这个城池,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贼的俘虏呢?

”众人都流泪答应了。

于是杨氏向大家宣布:

“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叛贼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击中叛贼的,奖赏他万钱。

”征募到了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周到照顾、公平对待。

杨氏让李侃对城下的敌人喊话说:

“我们项城的父老,坚守道义而决不为贼效力,都全力死守。

即使攻克了我们的城池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消耗军力,没有什么好处。

”叛贼都笑了。

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

杨氏责备他说:

“你不在,那么谁还会坚守阵地呢!

跟那些士兵一起战死在城上,不胜过死在家里吗?

”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个小城,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武器,也没有险固的高城深沟。

叛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越过城墙而攻克项城。

此时守城士兵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正好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

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

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

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刺史上奏李侃的功劳,朝廷下令升任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令。

杨氏至今还健在。

作为妇人女子,奉养父母公婆能做到竭尽恭敬孝顺,对奴婢下人和幼辈能做到体恤慈爱的,那就是品德贤良了。

至于明辨战阵部署、进攻防守之道,勇猛刚毅,这即使是公卿大臣们都难以做到。

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朝廷施恩表彰的那些承担防守、抵抗叛贼使命的大臣不知有多少人,论其勇气,他们不能进攻;论其才智,他们不能坚守;论其忠诚,他们不能效死;弃城逃跑的,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什么人呢?

像杨氏,只是个妇女。

孔子说:

“仁者一定是有勇气的。

”杨氏当之无愧了。

 

(二)

8.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

(意象至少答出4个,得1分;凄清、孤寂各1分。

9.羁旅漂泊,举目无亲,只有南归的大雁好似同情旅人的孤寂,暂时停下相伴。

(2分)“雁落客愁边”是景语,也是情语。

羁旅之愁是无形的,抽象的,秋雁是有形的实物。

(2分)诗人说雁落到了“客愁边”,把具体的形象与抽象的情感结合起来,情景交融,使抽象的客愁也好像可触可及了。

(2分)

10.①一蓑烟雨任平生②何时可掇③暧暧远人村④水随天去秋无际⑤齐彭殇为妄作⑥士不敢弯弓而报怨⑦川泽纡其骇瞩⑧唯见江心秋月白(每句1分,如有错字、别字、漏字,则该句不给分)

三、(24分)

11.答:

详细介绍计算器的操作,突出它对数字的执著、“归零”的迅疾,(2分)为下文感悟人生哲理张本(或作铺垫)。

(2分)(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解析】本题重在对文章内容和思路把握。

纵观全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先写计算器的操作,再写由此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前半部分为后半部分作铺垫。

12.答:

引用庄子名言,运用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3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息”(归零)是潇洒的获释、漂亮的消失、怡然的安静。

(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关键是对修辞手法、修辞效果的分析要准确到位。

13.答:

表层意思是:

指计算器在结束计算后将数字归为零。

(2分)深层含义是:

一个人一生奔劳,执著于名利,到头来,无论是万贯家财,还是位高权重,都终会离你而去,归之于“零”。

(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归零”的表层意思很好理解,关键是深层含义的理解。

计算器执著于每一个细小数字,正如有些人执著于名利,一生为名利奔忙,计算器可以瞬间让数字消失,正如一个人无论获得怎样的名和利,都会失去。

14.答:

探究要点:

1、这句话是针对名利而言的,人固有一死,一旦生命消失,一切都会失去,因而该放手的就要怡然放手。

2、在生命过程中,主宰命运的还是自己;而生命消失,精神还可以不灭。

(意思对即可)(8分)(从积极方面解读,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认为宣扬“宿命论”的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①宿命论是宣扬人的一切都是上天事先安排好的,人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作者显然不可能在文中宣扬这一观点。

②这句话是叫人们不要执著于名利,不要计较个人得失等。

③文中也并没有人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意思。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B【解析】chuò/chù/qiú,Amán/mái,tiě/tiè,sè;Cpí,zhuō/zhuó,qiáo/qiǎo;Dyīng/yìn,jīng,liào/liáo。

(3分)

16.D【解析】不刊之论: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易错用为贬义成语。

A项不绝如缕,比情势危急;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

B项铤而走险:

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

用在本句与句意不符。

C项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此句式说天然的“大石”,使用对象不当。

(3分)

17.C【解析】A项“靠的是”与“取得的”句式杂糅,可以改为:

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政府的支持和企业大幅度的科技投入。

B项“开展”缺少宾语“行动”。

D项主客倒置,应改为“他和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3分)

18.答案:

“和谐徽州”木雕将现文博会。

(4分)

19.答案示例(3分):

(1)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危急病人,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

(2)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毫无廉耻,看到有些人为了得到权力和地位卑躬屈膝,我为这些人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

20.答案:

(1)题目:

《特“困”生》(2分)(紧扣寓意,语言凝练、形象即可)

(2)为漫画写一段解说性文字,包括画了什么及讽刺了什么。

(6分)

示例:

画面上的每个同学桌上都堆着一沓书,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四个大字问同学们“我的理想!

”是什么?

戴着近视眼镜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回答:

“睡觉!

”老师听了,吃惊地吐出了舌头。

讽刺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身心俱疲的现象。

五、作文(60分)

21.参照2009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解析与评卷提示】(仅供参考)

(1)这是一个具有比喻意味的文题。

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如风雪灾害、圣火风波、汶川地震、金融危机、中法关系、台海三通、农民工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以一种“雨过天会晴”的眼光去审视;也可以联系考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发展、人际交往等,关注自我人生,抒写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乐观自信的人生观。

(2)关键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