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990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docx

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

第1题

DVD光盘资源在课前有什么作用?

DVD光盘资源在课上有什么作用?

DVD光盘资源在课后有什么作用?

DVD光盘资源是在教育技术的思想与技术指导下完成的一种教育技术应用制品,你能总结一下它的作用吗?

答:

DVD光盘资源在课前有什么作用?

答:

1、拓宽了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对教师在课前提供了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学到技术,学到方法制做各种各样的教具,为教学提供前提。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DVD与常规传统媒体结合,优化学习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思想,加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

2、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拓宽教学理念,对新课的分析更加深刻了。

3、为教师在课前提供了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学到技术,学到方法做各种各样的教具,为教学提供前提。

4、教师充分利用现代DVD与常规传统媒体结合,优化学习效果。

模仿DVD中教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自己动手制作DVD中教师所用的教具。

5、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创新教学设计,安排教学环节。

DVD光盘资源在课上有什么作用?

答“1、从学生角度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和空间,可以通过各种DVD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支持学习,丰富感知。

提供学伴学习积极性。

优化信息互动,提高了学习效果。

弥补了教师的自身某些缺陷,提高了教学效果。

3、创设情景,教学有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让学生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

4、使用资源导入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借鉴名师的课堂组织模式。

内容更科学、准确。

DVD光盘资源在课后有什么作用?

答:

1、让老师进行更好的反思,找出差距。

2、反复观摩,进行反思,积累经验,提高技艺。

3、回顾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学习的支持工具。

4、可以给学生复习之用,对巩固知识有一定好处。

5、在课后能够帮助教师进行课后反思以缩小教师与光盘上优秀教师的差距。

DVD光盘资源是在教育技术的思想与技术指导下完成的一种教育技术应用制品,你能总结一下它的作用吗?

答:

1、对其他学科进行辅助作用,让教学变得更轻松方便,丰富资源,开拓视野,范例引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善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可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理念,丰富学习方法2、教育技术能做什么?

创设情境,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扬长避短。

我们的口号: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化腐朽为神奇。

只是工具,为教学内容和目的服务。

3、在条件限制的条件下,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为什么其他地方也要生搬别人的东西呢?

假如每节课都这么上的话,人人也会上了,教师的作用就轻视了。

4、通过案例我的感想:

(1)教育技术有它的优越性,但是绝不可能替代教师;

(2)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师本身不能达到的或者其他媒体不能达到的情况下,达到了。

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教育技术的不可替代性5、可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理念,丰富学习方法

第2题(10分)

分析教学案例之二,技术在这堂课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你对“教育技术能做什么”,有何感想?

你所任教的班级中,存在哪些最困扰你的问题?

你认为应该如何用技术去解决呢?

答:

1、案例中的教师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使本来由于条件限制的课变得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气氛。

但是在条件限制的条件下,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为什么其他地方也要生搬别人的东西呢?

假如每节课都这么上的话,人人也会上了,教师的作用就轻视了。

2、通过案例我的感想:

(1)教育技术有它的优越性,但是绝不可能替代教师;

(2)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师本身不能达到的或者其他媒体不能达到的情况下,达到了。

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教育技术的不可替代性。

3.困扰你的问题:

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或集中的时间不够长,使教学开展困难。

在一些技术教学中,缺乏细致、分步的教学资源。

4、如何用技术去解决呢:

合理利用现有的物质资源,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观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第3题(10分)

两个案例他们在哪些方面是相似的在哪些方面是不同的

答:

相同点:

这两个案例他们都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资源,并且把教育技术资源和学科教学整合起来,都能形象的呈现在屏幕上,都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突出教学效果。

不同之处:

作用效果不同。

一个是使用的dvd,一个使用的是课件。

Dvd内容播放时是不能改变的;课件可以按教学需要及时调整和改变,具有动态性。

第4题(10分)

概括

(1)意识与态度

(2)知识与技能(3)应用与创新(4)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

一、意识与态度

1、重要性的认识:

(1).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应用意识:

1).在教学中应用、管理教育技术的意识。

(2).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运用、支持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5).密切关注新技术的价值并不断挖掘其教育应用潜力的意识。

(6).研究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

(7).利用技术不断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意识。

(8).积极辅助与支持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9).不断尝试应用新技术并探索其应用潜力的意识。

3、评价与反思:

(1).促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对技术开发、支持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促进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管理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对教学效果与效率、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对技术及应用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意识。

4、终身学习:

(1).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与态度。

(2).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管理能力与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1、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范畴。

(2).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3).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4).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及基本内容。

(5).掌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

(6).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的原理与应用。

2、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设计与开发的技术、选择与开发的方法、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3).了解、掌握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6).掌握课程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7).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1、决策与规划:

(1).制定并实施教育技术应用计划以及应用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例与法规。

(2).能够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教育状况,宏观调配学习资源,规划和设计教育系统。

(3).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辅助决策过程。

2、设计与开发:

(1).参与本单位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2).设计与开发本单位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3).收集、整理已有学习资源并设计与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

3、教学设计与实施:

(1).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4、教学支持、应用与管理:

(1).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3).为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4).对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

5、组织与运用:

(1).保证教育技术应用计划的贯彻和执行。

(2).促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

(3).支持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4).能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

6、合作与交流:

(1).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2).与家长就学生情况及学生发展与成长进行交流。

(3).与教师就教学工作、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交流。

(4).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5).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6).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学习支持与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7).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

7、科研、评估与发展:

(1).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2).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4).使用多种方法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5).运用技术辅助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

(6).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技术体系的不断改进,支持技术的周期性更新。

(7).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8).充分运用技术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并为教师提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

(9).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

(10).对自身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反省自身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水平。

(11).参与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并提出发展建议。

(12).参与制定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并实施。

四、社会责任

1、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2、公平利用能够通过有效的统筹安排、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3、有效应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4、健康使用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学习资源,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规范行为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6、有效应用:

(1)促进学习资源的应用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2)促进技术应用达到预期效果。

(3)断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4)能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7、安全使用:

(1)确保技术环境的安全性。

(2)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3)努力提高技术应用环境的信息安全。

(4)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8、规范行为:

(1)加强信息道德的宣传与教育、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

(2)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方式、行为与言论。

(3)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并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这种知识产权。

(责任编辑:

麦田守望者)

第5题(10分)

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请提出几条建议。

答:

我认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老师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和谐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

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思维的灵感得以暴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入,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三、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们常常是被综合运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四、抓住契机,恰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我认为,抓住以下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

(2)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

(3)当须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4)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

五、要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好在哪儿,应继续发扬,还有那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进,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

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

第6题(10分)

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

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能够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角色发生重要转变,对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等起到引领的作用。

1、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改善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

2、改变教师教育教学思路,开拓新思路,使教师能更好地施行因材施教;

3、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4、为教师更新知识结构,为扩展知识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5、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

第7题(10分)

请你提供三个你认为有价值的网站网

优酷网淘宝网北大网

中小学教育技术培训第二模块作业及答案

时间:

2011-04-2001:

53来源:

知行网编辑:

麦田守望者点击:

148次

单选题

第1题(5分)

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你不赞成的说法是

选项1:

代替教师的角色

选项2:

展示教学内容

选项3:

创设学习情境

选项4:

支持师生交流

答案:

选项1

第2题(5分)

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

选项1:

教育技术从属于信息技术。

选项2:

具备信息技术素养是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

选项3:

信息技术水平高的教师没必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

选项4:

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答案:

选项2

第3题(5分)

关于教育技术的以下说法,你最赞同的是

选项1:

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

选项2:

教育技术就是在教学中使用媒体。

选项3:

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教育过程产生重大影响。

选项4:

教育技术只能用在学校教育中。

答案:

选项3

问答题

第1题(10分)

结合教案2-3水污染的危害(P33),进一步分析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思考案例水污染的危害作者在教学的准备、实施、评价等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1、教师对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获得的能力。

在案例中,教师给出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内容设计确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具体知识与能力,而学习目标的设计,则是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三维目标,即要求学生能够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有关水污染的常识,提出预防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形成协作、合作、分享等意识。

2、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真实的任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

在案例中,教师把教学分成了资料搜集、课外实践和课堂教学三部分,每部分都安排了活动。

第一部分是必要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本身就是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去户外进行调查,并且设计了一份表格请学生填写;而第三部分的课堂教学中,也安排了一个小活动,就是要求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践成果。

这些活动是针对上面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的,是具有针对性的。

在活动的驱使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目标的完成。

3、根据任务和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提供资源的方式。

资源的提供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再提供合适的资源。

而且提供给学生的资源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多媒体的、立体化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但又不能只想到网络资源,忽视了图书资料。

4、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使之合理有序,一般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将教学过程落实成文字呈现的信息化教案。

5、学生作品范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求学生以完成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事先做出电子作品的范例。

在案例2-3中,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给他们呈现一些调查结果汇报范例,可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呈现方式。

有了教师展示的范例,学生浏览后就会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呈现范例时,又要注意避免给学生造成定势,否则会扼杀学生的个性,使报告变得千篇一律。

6、评价量规设计。

在评价信息化学习,特别是其产生的电子作品时,结构化的评价工具——量规提供了较为便捷的方法,对其进行认真设计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量规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最后的电子作品等多方面的因素。

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量规仅是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7、单元实施方案的设计。

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包括实施时间表、分组方法、上机时间分配、实施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软硬件以及其他必要的文档准备等。

8、评价与修改。

由于学习过程中各因素的复杂变化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评价修改需要随时进行,并伴随设计过程的始终。

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合理调控,才能获得最理想化。

作者在教学的准备、实施、评价等方面都做了如下工作:

作者在教学的准备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分析学习需要、设计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

2)、利用网络搜集关于“水污染的危害”的相关资料。

收集各类教科书、教辅资料、报刊杂志等。

3)、制作演示文稿。

作者在教学的实施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运用了教师引导和学生发现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遵照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教育传播规律安排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在教学的评价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自评然后小组互评最后教师评价的多维评价方式。

学科教师在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时,结合实施的要求,有选择性地考虑一些主要环节,以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艺术性。

第2题(10分)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你曾经使用过哪些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请举出一则印象深刻的例子和大家共享。

信息技术的融入能为教学过程提供哪些支持?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一个完整的教学主要包括十环节:

①规范性的教学计划;②多样性的备课;③课堂教学实效、高效性;④合理性的布置作业;⑤针对性的辅导学生;⑥实战反馈性的考试;⑦创新性的实验、课外活动;⑧工作总结,质量分析的反思性;⑨研究性的校本培训;⑩提升性的自评体系。

你曾经使用过哪些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请举出一则印象深刻的例子和大家共享。

一、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

(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

(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

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

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

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

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三、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为例,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通过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学会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列表假设的方法蕴含了变元思想,比画图假设的方法更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可直接给出表格,让学生看懂表格后,再填表解决问题。

最后通过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从本质上理解假设策略。

综上所述,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要遵循以下策略下:

一、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

首先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

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

(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如学习替换与假设策略时要用到画图、列表等策略,且综合法与分析法贯穿始终。

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改造的过程,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独立思考——尝试解题——合作交流——比较归纳——反思小结——形成体验。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悟解题策略,形成解题策略,体会策略价值,自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四、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

小学数学活动可分为4类:

直接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间接来源干生活的数学活动;为数学学习设计的纯粹数学活动;意境连接性的数学活动。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属于间接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解题过程,进行体验和反思,把解决问题中的体验加以整理,对获得的数学经验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再认知,从而掌握解题策略,感受策略价值,积累数学经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保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因此,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动为静,化隐为显,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并通过与传统技术的联合与互补,有效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如:

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假设”时,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画图直观演示用替换和假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这两种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保证了重难点的顺利突破。

(责任编辑:

麦田守望者)

信息技术的融入能为教学过程提供以下支持

一、使教学内容多元化

以往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文字资料,其主要内容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例、图表。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料可以采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