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994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docx

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

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

课题

内容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主题图

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1

北京天坛图。

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类推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例2

读含两级的数。

亿以内数的写法

例3

写含两级的数。

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

渗透环保教育。

例4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5

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例6

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数的产生

介绍古时人们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介绍阿拉伯数字,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

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1

读含三级的数。

例2

写含三级的数。

例3

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计算工具的认识

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

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二、教材解读

(1)优化教材结构,集中进行大数认识的教学。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是:

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七册),再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并对数的理论进行整理(第八册)。

本单元对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的数的认识加以整合,在两部分认数教学中间安排的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数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提供丰富的素材,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渗透。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

例如,科学知识:

一个人一年的心跳次数,地球赤道长度,光传播的速度,蜻蜓的眼睛由多少只小眼组成,一小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等;环保教育:

“保护母亲河”活动、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数量。

国情教育:

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公路总长度,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等。

(3)突出数概念的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的原理,培养数感。

教材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

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是数学的基础,整数、小数、十进分数从数学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结合各种计量单位中的十进制,使很多数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如小数可以从十进分数引入,也可以从整数引入(如进行单位换算),整、小数的计算法则本质相同。

教材还通过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如在“你知道吗”中,用直观的素材让学生体会1亿有多大。

(4)教学内容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

教材在安排具体内容时,一方面图文并茂地提供教学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这体现在:

①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

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

③亿以上数的读、写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四、教学重难点

亿以内及以上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

教材在安排具体内容时,一方面图文并茂地提供教学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这体现在:

①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

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

③亿以上数的读、写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六、教学建议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

教学读写数时,教师应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并掌握了读写数的方法后,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时要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让学生牢固掌握。

但是,不应把现成的结论、法则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3)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如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大数。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七、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11课时进行教学。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单元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

课本35——44页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

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

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

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

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教学难点:

直角的认识、周角的含义。

教学建议

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

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着眼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因为它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过程。

尽管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少,课时也不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同样需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

正因为如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都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

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角”等时常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干扰。

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4.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单纯是数的计算,形的研究,贯穿始终的恰恰是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如前面提到的“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就可以渗透极限的思想、猜想和验证的方法。

课时划分:

6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

角的度量…………………………1课时

角的分类…………………………1课时

画角………………………………1课时

练习………………………………1课时

复习………………………………1课时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

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

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

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

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

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

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例1:

145×12、例2:

160×30、106×30和例5:

49×104≈?

)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

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

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

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4.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运算中有关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本单元练习的题量与第一学段相比稍有增加,使学生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同时,带“*”的题与思考题的数量也增加了,本单元每个练习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带“*”的题和思考题,以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

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

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1.例2.例5的学习,都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的通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

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

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单元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探索数值规律的练习,如练习六中的第8题、思考题,练习七中的第12、13题、练习八中的第10题等等。

这些题虽然都打上了“*”号,不作教学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

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中数值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有序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课时划分:

9课时

1、口算………………….2课时左右

2、笔算……………………7课时左右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

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

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

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

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景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

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课时划分:

6课时

垂直与平行……………………………….3课时左右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课时左右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6个减少为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

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

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

因此,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

①商是一位数。

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②商两位数。

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

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

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如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等。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之后,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

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

教材为学生学习除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学时,应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

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

本单元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