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0046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1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模拟试题.docx

《地理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模拟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模拟试题.docx

地理模拟试题

2019年学业考试模拟测试

(一)

地理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自转使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差异

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种现象是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C.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D.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2.2015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赛将于4月26日在东营新世纪广场鸣枪开赛。

这一天,地球将运行在()

A.甲乙间B.乙丙间

C.丙丁间D.丁甲间

读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3-4题。

3.A点位于B点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

C.正东方向D.正西方向

4.B点的经纬度是()

A.23.5°N、90°E

B.23.5°N、90°W

C.23.5°S、90°E

D.23.5°S、90°W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3),完成5-6题。

5.下列描述与图中实地情况一致的是

A.①处比⑥处坡度陡峭

B.②处海拔不足400米

C.③处比四周低

D.⑤处可能有河流

6.②③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A.150米B.1.5千米

C.15千米D.150千米

7.中国四川、云南一带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地带B.位于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地带

C.处在板块的内部D.地球的自转

根据地球表面海陆相对集中的程度,可以将地球划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

它们分别是以西经l°32′,北纬47°13′和东经178°28′,南纬47°13′为中心划分的两个半球。

读图回答8~10题。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B.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C.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D.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相差不大

9.①②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直布罗陀海峡D.白令海峡

10.图中③处人口稀疏,因为该处是

A.寒冷的极地B.干旱的荒漠

C.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D.原始的热带雨林

API

空气质量

API

空气质量

0-50

151-200

中度污染

51-100

201-300

重度污染

101-150

轻度污染

>300

严重污染

空气污染指数(API)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读2015年3月下旬东营市空气污染指数统计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3月下旬东营市空气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质量较差,轻度污染以上日数多B.3月18日、23日两天空气质量良

C.3月29日空气污染最为严重D.3月23日之后空气污染持续加重

12.近年来东营市空气污染有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包括:

①石油化工等企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多;②化工厂过于密集,规划不合理;③私家车数量增多,汽车尾气量大;④邻近海洋,大风日数多,降水量大;⑤监督机制不完善,管理、治理相对薄弱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第13题。

13.对世界降水分布情况的描叙错误的是

A.赤道附近降水多B.两极地区降水少

C.A地和B地纬度相当,降水量相差不大D.C、E两地降水多,D地降水少

读“四国轮廓图”,回答14-16题

14.四个国家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5.有关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B.乙国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C.丙国矿产资源丰富

D.丁国位于尼罗河三角洲

16.有关四个国家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混血种人数量多

B.乙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C.丙国是大洋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D.丁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17.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B.我国海陆兼备,便于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

C.我国东西跨度大,西部深入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陆路交通便利

D.我国东临大西洋,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示意图,回答第18题。

18.以上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在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①我国人口总量在下降②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③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快④我国人口总量大

A.①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据右图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为东南季风和②西南季风

B.季风不稳定,易引发旱涝灾害

C.图示季节,长江流量小,正值枯水期

D.此时,我国正值夏季

20.山东省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为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某校八年级学生提出以下建议,其中不恰当的是()

A.跨流域调水B.改变灌溉方式,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C.大量开采地下水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读我国油菜、冬小麦、棉花、水稻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阴影区)示意图,回答第21题。

21.四幅分布图与作物集中产区对应正确的是

A.①油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棉花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棉花④油菜

C.①棉花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麦D.①棉花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读我国某一区域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根据图中的地理信息,对该地区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B.黄河流经该地区

C.西安为陕西省省会,该省简称陕或秦

D.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23.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B.能源开发以煤炭为主

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工业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读我国台湾岛河流及气温分布图(单位℃),完成24-25题.

24.图中①地区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A.纬度较高B.距海较远

C.海拔较高D.人口较少

25.关于台湾岛河流的特征,正确的是

A.流程短,内河航运发达

B.流量和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

C.汛期集中在冬季

D.结冰期较长

 

二、综合题(50分)

26.(10分)印度是南亚大国,经济发展迅速。

结合印度组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请简述印度的海陆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印度农业与地形图可以看出,印度棉花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填字母和名称)

而水稻主要分布在(填字母和名称),以及半岛沿海平原地区。

印度的地势特征可以概括为

(3)①是印度的首都(名称);②是印度最大的海港、棉纺织业中心,根据材料二说明②地发展棉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4)③是印度的钢铁工业中心,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5)2012年印度的IT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成为印度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经济部门,

图中④地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名称)。

27.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请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

______________、③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

(2)旅游开发公司计划在该区域的河流开发漂流活动,你认为①②两河流中更合适的是,

理由是:

(3)甲村拟搭建一条至山顶的缆车,缆车从甲村运行到山顶,上升的高度可能是()

A.500米B.550米C.680米D.800米

(4)甲、乙两村中,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28.学以致用。

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备受世人瞩目,人们要保护环境,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依据甲、乙、丙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参照乙地区的描述,在空白框中完成对甲地区的描述。

(分)

(2)暑假期间,济南某中学的学生计划到乙地旅游,他准备了下列物品,请说明原因。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甲、乙两图中①、②地区各自发展的种植业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全球气候变暖,乙图中③和丙图中①地生态环境恶化,请写出两区域出现的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为:

①:

__________、③:

______(2分)

(5)乙、丙两地区都是我国“冰雪世界”,但影响因素不同,乙:

________,丙:

____________

 

29.放眼“一带一路”感知地理差异,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一带一路示意图”(图1),完成下列各题.8分

材料一:

“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贯穿要去大陆,东边连接大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材料二:

2016年5月中旬,印度遭受了创纪录的高温侵袭,极值气温突破51℃,从今年4月开始,印度因高温死亡人数不断增加,中国气象台网站的消息,5月18日夜间至21日广东省将迎来新一轮较强降雨.

(1)“一带一路”A和B两线路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如果有机会去鹿特丹,你会选择哪条线路?

请陈述理由.______.

(2)“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能源丰富的甲国,从图1中可看出该国和我国乙地区在能源种类方面的共同点是______.

(3)一艘远洋货轮沿“海上丝绸之路”从鹿特丹返回中国,沿途在①②③三地靠港,一位船员记录了A、B、C所见所闻.

A.在①地见到了图2所示的“特色旅馆”试对旅馆床铺安放在屋顶的做法加以解释.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B.5月份到达②地时,这里的高温天气让人忍受,结合材料二,图1和该地气候资料图(图3)分析此时高温天气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______;②地高温干旱时,同纬度的广洲地区却降水频繁,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

C.在③地靠港时,巧遇一在此投资建厂生产轮胎的中国老乡,分析老乡在此地投资建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展开了对黄土高原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帮他们完成学习内容。

9分

研究课题: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研究方向:

分析区域特征,研究治理措施

研究思路:

描述特点——分析原因——寻找措施

 

(1)读图识图:

图中山脉B为________,黄河在C段______(有、无)凌汛现象。

读黄土高原

景观图得出该地地形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读右图,

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

结论:

此探究实验证明了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分

(3)分析原因:

请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分(各两条)

(4)寻找措施:

根据图文资料归纳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2分

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共9分)

材料一 图10为“我国北方地区略图及齐齐哈尔和济南气候资料”、图11为“东北地区略图”、图12为“北京市略图”

材料二 北京市应急办于12月7日18时发布:

全市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将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这也是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1)由图10所示气候资料可以判断,齐齐哈尔和济南均属于_________             (气候类型),其中齐齐哈尔1月月平均气温比济南1月月平均气温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_______          。

(2)我国华北平原春旱严重,下列原因分析不当的是(  )

  A.春季增温快,蒸发量大     B.春季正值春耕,农作物萌芽,需水量大

  C.春季尚未进入雨季         D.河流结冰期长、积雪较厚不易融化

(3)图10中阴影区是我国著名的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两工业基地发展重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图11中,A、B、C三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草地、林地         B.草地、林地、耕地 C.草地、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草地

(6)根据图12可知北京河流大致流向为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                      。

(7)材料三说明北京地区雾霾天气增多,危害加剧,下列有关当地雾霾成因分析不恰当的是( )单选

  A.当地污染严重,污染物堆积多;       B.地形相对闭塞,风力较小,不利污染物扩散;

  C.地表绿地覆盖少,对尘土、污染物的吸附消除能力减弱

  D.离渤海较近,海洋暖湿气流带来大量污染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