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0172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x

河南驻马店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斗酒纵观二十一史

﹣﹣读点科学史

王梓坤

明朝末年,史可法写过一副对联:

“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

”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宋朝的司马光等人遵照皇帝的命令,花了19年的时间,修成編年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说自己“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力,自幼至老嗜之不厌。

”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是非常重视读史的。

其目的是想从历史中吸取欺骗和镇压人民的经验教训,掌握所谓牧民之术。

封建统治阶级既然如此,我们难道不也应该读点历史,来识破和揭露他们那一套反动的手段,并且古为今用,从中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吗?

人们感谢司马迁的《史记》冷对清霜剑,敢铸千古词。

没有大无畏精神,是决写不出这部众口争传的不朽名著来的。

读社会发展史,可以提高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同样,读科学发展史,吸取前人的经验,对提高科学工作者的德、识、才、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科学上一些重大的发现,或者重要学说的建立,往往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集体努力。

例如,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从遙远的史前时代就已开始,我国古代早就有地动的思想,汉朝的著作《春秋纬•元命苞》中说:

“天左旋,地右动。

”《尚书纬•考灵曜》中说得更清楚:

“地恒动不止,而人不觉,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窗而坐,舟行而不觉也。

”后来经过波兰的哥白尼推翻地心说建立日心说的革命,经过万有引力的伟大综合,直到广义相对论的出现,才为宇宙论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即使从哥白尼算起,也有近50年的历史,何况现代宇宙论方兴未艾,有待后人的继续努力呢!

宇宙论如此,其他如电磁学说、原子论、生命起源、生物选化,等等,也无不经历很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其中有资料积累的渐变岁月,也有大破、大立、大跃进的关键时刻。

人们应该了解今天在这个发展长河中处于什么位置,应该抓住现阶段的发展主流和生长点,以便正确安排我们的工作,为此,就应该读点科学史。

纵观科学史,不仅可以了解科学发展的趋势,而且还会因前人的成就而受到启发和鼓舞。

开普勒因发现行星的轨道是椭圆而喜不自禁地写道:

“以我一生最好的时光和第谷在一起所追求的那个目标,终于要公之于世了。

再没有什么能制止我了。

大势已定!

书已经写成了,是现在被人读还是后代才被人读,于我都无所谓了。

也许这本书要等上100年,要知道大自然也等了观察者6000年呢。

”当我们读到这些词句时,不也似乎分享到一份欢乐,为科学的重大发现而兴高采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对青霜剑,敢铸千古词”是对司马迁在创作不朽名著《史记》中展现出的大无畏精神的赞扬。

B.作者纵览古今,横观中外,指出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应该读点社会发展史。

C.第4段中作者举例涉及古今中外,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旨在说明天体运动研究经历了长时间的集体努力。

D.本文文字清新,笔调流畅,不失为一篇观点明确、深入浅出的科普散文。

(2)下列对原文引用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史可法写过的对联,写了读不同书籍时不同的境界和情怀;同时点明文章标题,引出下文纵观读史。

B.“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贞观十七年在谏臣魏征病逝后,唐太宗说的话,用在文中说明了魏征在唐太宗执政期间起到的重大作用。

C.文章引用司马光的话,目的在于强调封建统治阶级重视读史,号召世人向其学习,古为今用。

D.文章尾段引用开普勒的话,说明在开普勒看来,有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比获得世人的认可更重要,高度赞扬了开普勒专注科研、淡泊名利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强调纵观科学史,是将科学作为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来看待的。

既要求我们了解科学演变的过程,吸取前人的经验;也要求我们了解科学发展的趋势,更好地把握现在。

B.天体运动本来是一个抽象概念,“地恒动不止,而人不党”。

《尚书纬•考灵曜》巧妙地以人们可以直观体会的舟行感受相比,降低了人们的接受难度。

C.文章开篇提出我们应该读点历史,接着从识破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手段、提高科学工作者的素质、正确安排我们的工作、因前人的成就而受到启发和鼓舞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读科学史的益处。

D.文中出现了很多数字,比如19年的时间、近500年的历史等,强调了时间之长,增加了科普散文的准确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2.(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

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

塔斯提边防连。

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十八岁那年,他就是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带着无限美好的向往来到这个哨所的。

那也是一个春天,他和十八位訢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

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頂上,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越过一路坎坷,才登上了哨所。

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

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

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訢鲜蔬菜。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

王克怀当时也许还没能深刻理解这些话的含义,但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

可王克怀想:

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

2014年5月,王克怀与六位战友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

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举靶高喊:

“王克怀,五十环!

”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

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了这一成绩,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作为一名边防军人,王克怀的婚事成了家人的“心病”。

在边防哨所,一年到头连个女孩子的影子都见不着,禾婚士兵的假期每年也只有二十天。

王克怀和姐姐介绍的姑娘相识后,姑娘的父母有些犹豫:

女儿要嫁给一个远在天边的军人,平时连个照应也没有。

姑娘决定到部队去看看,再决定关系的发展。

刚进十月,小白杨哨所矗立的山上已是一片枯黃,一片片雪花开始飞舞。

姑娘就是这个时候千里迢迢来到王克怀身边的。

此时这里并没有什么风景,王克怀便带着姑娘来到哨所旁那棵高大的白杨树下参观,给她讲这棵白杨及连队的荣誉史。

姑娘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小白杨》唱的就是这棵树呀!

这里就是小白杨哨所?

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呀!

”婚事,就这么定了!

年春节期间,电视播出了边防军人王克怀在部队训练与生活的专题报道。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汨纵横:

“没想到过去在家里一句话不高兴就摔门而去的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

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

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权向上蓬勃地仲展着,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

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而旁边,更多的一棵棵子母小白杨也正在成长。

《小白杨》优美的歌声再次响起,我不禁脑海里突然冒出茅盾在《白杨礼赞》中的一句话: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引用了读者耳熟能详的歌曲,拉近了文章与读者的审美距离,使读者易于产生亲切感;同时点题,并为下文点出小白杨哨所做铺垫。

B.文中的王克怀在军营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的故事感动人,只是因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尽一名普通战士的职责而已。

他是千千万万边防车人的缩影。

C.文中划线句的景物描写表明了哨所环境的恶劣和艰苦,赞美了王克怀的妻子嫁入军营的伟大奉献精神。

D.文章使用全知视角,讲述王克怀未从军时“在家里一句话不高兴就摔门而去”,初到军营时迷茫、退缩,并不回避人物自身的性格弱点,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立体,更加符合生活真实。

(2)小白杨和王克怀的人生经历紧密相连,在王克怀的不同人生阶段都留下了印记。

请结合文本说明这一点。

(3)以王克怀为代表的边防军人身上体现了一种“小白杨精神”。

请结合文本,闻释“小白杨精神”的具体含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3.(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很多网友眼里,故宫是个神奇的存在,常引来感叹: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故宫!

”它既是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皇帝表情包,也是纪录片里技艺精湛自得其乐的大国工匠,当然,它还是那个历经600年风雨的明清两朝紫禁城、年客流量1600万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故宫也曾在公众面前遭遇尴尬,如今却能华丽转身,在互联网上主打造物之美,兼顾攻略之实,还时不时跟256万微博粉丝互个动卖个萌,你来我往好不从容。

正是从接通社交媒体、虚心面向公众的那一刻起,人们逐渐看到了故宫越来越凌厉的攻势:

博物院开放面积比例从2012年的48%一跃为2016年的76%,接连推出了虚拟现实体验、数字化微信平台、“胤禛美人图”“韩熙載夜宴图”“每日故宫”等多款手杌应用……多层次、多渠道地有效面向公众。

从皇家私藏到国家所有,再到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共享,在故宫文物面前,人与物的关系也发生了分明的进化,早已不再是“天下至宝,尽归帝王家”,而更加接近共有共享的理想。

(摘编自《寻找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人民时评》,2017年06月14日)

材料二:

“起大早,排长队,大门一开冲前位。

”这样的景象,最近发生在故宫。

9月15日,故宫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拉开帷幕,诸多传世名作亮相,而堪比《清明上河图》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更是备受关注。

几天来,“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再次成为热词。

相比于那些门可罗雀的博物馆,故宫的人潮汹涌,确乎是一幅更让人欣喜的文化图景。

但是,“石渠宝笈特展”时,已有不少人吐槽;再次如此,难免让人嘀咕:

公众都在跑了,管理和服务还停在原处吗?

人们固然知道,那些有着“超级价值”的展览和演出,永远是稀缺资源,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前面也总是人潮涌动,这种供需不平衡是长期的。

诚然,故宫这样的古建筑作为展览场馆有着先天不足,但还是可以把预案准备得更充分细致些,应对措施更人性化些。

面对故宫跑”,一位老故宫人慨叹,“人民群众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冲破我们的预期”。

这种“不断冲破”,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总结经验、创新方法,让游客与文化的亲密接触,如故宫掌门人所言,“有尊严地享受游览的过程”?

(摘编自《“故宫跑”,井喷的文化激情如何从容安放》,《人民时评》,2017年09月18日)

材料三:

“知识渊博、表达风趣,讲得还很有代入感”“偏专业的内容,被他们讲得活色生香”……正在浙江省博物馆进行的“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上,现场20余位志愿者轮番上岗讲解,被热情的观众明星般簇拥着,成为亮眼的景观。

展览中《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这样的名作,因为志愿者的讲述而更加立体、更为动人。

故宫博物院自2004年开始,累计注册志愿者近3000人次,服务公众60万人次、13万小时。

有一位高中生根据自己当志愿者的经历,为故宫导览提出“分众化”讲解、“大文化”视野思辨性”互动的建议。

这些志愿者的服务活动,是公民参与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也让“文化”字,更有了现代文明的意蕴。

实际上,志愿者存在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化服务,而且是要让观众“共冋参与学习并享受乐趣”,这样才有更精彩、更深刻的文化体验。

这些志愿者就像沟通文化与公众的一座桥,促进全社会文化建设的共识和自觉。

在向外辐射文化光芒的过程中,博物馆与志愿者一起,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

(摘编自《用参与的力量提升文化水位》,《人民时评》,2017年10月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公众的欣赏水平、文化需求都在水涨船高。

B.故宫已经不再只是那个北京城中轴线上72万平方米的皇家院子,它在云端,在数字博物馆里,在创意用品中,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C.“故宫跑”现象表明,空前的观展热情,伴随的是前所未有的接待压力。

D.这些志愿者就像沟通文化与公众的一座桥,志愿者存在的价值不在于文化服务,而是要让观众“共同参与学习并享受乐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求关系受价格髟响。

如果持续调髙故宫的门票价格,就能有效防止“故宫跑”现象出现。

B.“故宫跑”可谓当前国人文化诉求的自然流露。

这样的情况或能说明,对传统的兴趣、对文化的热爱、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和重视,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C.通过互联网,故宫重建了公共博物馆与公众的具体关联传统文化的形态实现了丰宫和再造

D.志愿者已成为大型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重要力量,也体现着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性和公益性。

(3)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博物馆应该如何做,才能羸得观众,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

请依据材料进行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

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

芝戏问曰:

“卿欲官不?

”对曰:

“设官求人,非人求官。

”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

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盎者。

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

“但付府君。

”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

贼遂去。

琼性清慎,不发私书。

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

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

其弟子问其故,研日:

“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

”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

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

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竞不剖。

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

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

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

纲纪谓琼曰:

“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

”琼曰: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

迁左丞,行徐州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

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

B.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日/我物已寄苏公矣

C.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日/我物已寄苏公矣

D.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日/我物已寄苏公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息:

息指利息,出息是出利息的意思。

此处特指放债。

B.致事:

正常退休称“致仕”,因事犯罪被免职称“致事”。

C.纲纪:

汉魏、两晋时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

D.淮禁:

北齐时,禁止商贩渡淮水到南方进行贸易,称为淮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琼不汲汲于做官。

他认为,设置官职要寻求合适的人来充任,不是人来要求做官。

由此获得了曹芝的赏识,踏人仕途。

B.苏琼精于审案。

他帮助县民魏双成找到了真正的盗牛贼,百姓很信赖他,连邻郡的富豪也将自身财物寄置于他治理的界内。

C.苏琼尊老敬贤。

道研是济州的最高僧官,苏琼每次见到他就向他请教佛教教义,态度十分恭敬;十岁的赵颍送他一对新瓜,他也破例收下了。

D.苏琼一心为民。

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上表请求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了两岸人民。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

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

(见文中画横线处)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

五、古代诗歌阅读

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叔同是著名的音乐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美术教育家,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

B.《送别》是李叔同1914年在上海送别挚友许幻园所作。

语言糈练,感情真挚,有一种凄美之感。

《送别》表现的既是一种现实的情感,同时也是一种普遍的情感,本身具有广泛的认同性和民间化倾向。

C.意象就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几千年来,经过无数文人的使用,意象又有了厚重的文化积淀。

长亭、古道、芳草等已积累了较为固定的表示离愁的美学含义,不再表示其他含义。

D.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最后以“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从感情上看,梦里重逢照应上文的“山外山”,正因为相距遥远,所以日后只能在梦境中互道思念。

(2)这是一首现代人写的诗,但却具有古韵。

请结合诗歌,说明作者是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古韵的。

六、名句名篇默写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大千世界,毛泽东发出了“  ,  ,  ”的感叹,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

(2)《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

(3)孔子在谈自己的生平时,曾经说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语言文字运用

7.(3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了孕育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学社的成员们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②为什么人言可畏?

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蠃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④该公园明确禁止游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可据记者现场观察,仅一分钟就有八人骑自行车进人园区,他们对指示牌置若罔闻。

⑤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学校应主动和乡镇学校结对子,鼎力相助薄弱学校。

⑥在以特权为荣的国土上,要想取消特权恐怕不是靠一个报告、一次规定、一个会议决定乃至一个法律条款所能做到的,需要上行下效,身体力行,养成习惯才能彻底根除。

A.③⑤⑥B.①②③C.①②④D.④⑤⑥

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刨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

B.近期引起社会热议的专车改革,之所以推动不易,就是因为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造成的。

C.《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

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

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

D.日本国家极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将冷冻30多年的缓步动物“水熊虫”成功复苏,这将提高人们对隐生生物体长期存活机制及条件。

9.(4分)根据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等填空。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填体例)著作。

(2)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之说。

按照这种说法,“休”字是  (填构词法)字。

(3)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曾为茅盾纪念馆作了一副对联,其中巧用了茅盾的小说篇名。

请你补全对联:

一代文章推  ;毕生心血似  。

10.(1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大为感佩,乃忠贞之士也!

然亦有人不齿,乃曰:

“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

原其言,炒作乃尔,无乃自高耳。

(1)下列各项中,与“乃不得已而谢”中的“谢”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C.阿母谢媒人: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下列各项中,与“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北”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北蛮夷之鄙人,末尝见天子,故震慑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3)下列各项中,与“众人质之以理”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八、写作

11.(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这是李大钊在《屐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

人之伟大,正在于能够省悟人生价值与意义,时常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人生状态和人生感悟。

同学们,本学期你们从初中阶段跨入了高中阶段,经历了一个学期,对自己当下学习和生活的状态有何反思,对下一阶段有何期待?

请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