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432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docx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复习思考题2

第1章概述

简述变形监测的定义。

答:

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

变形体一般包括工程建筑物、技术设备以及其他自然或人工对象。

简述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

答:

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验证设计参数;反馈设计施工质量;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简述变形监测的特点。

答:

周期性重复观测;精度要求高;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

简述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

答:

主要可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

外部原因主要有:

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地下水位的升降、建筑物附近新工程施工对地基的扰动等等。

内部原因主要有:

地质勘探不充分、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建筑物变形一般如何进行分类?

答:

在通常情况下,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

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觉。

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将使变形即刻发生。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几类?

答:

对于不同类型的变形体,其监测的内容和方法有一定的差异。

总的来说可以分成现场巡视、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环境量监测等几个方面。

环境量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环境量监测一般包括气温、气压、降水量、风力、风向

现场巡视检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巡视检查的方法主要依靠目视、耳听、手摸、鼻嗅等直观方法,也可辅以锤、钎、量具、放大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器具进行。

位移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位移监测主要包括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挠度监测、裂缝监测等。

渗流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渗流监测主要包括地下水位监测、渗透压力监测、渗流量监测等。

对于水工建筑物,还要包括扬压力监测、水质监测等。

应力、应变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应力、应变监测的主要项目包括:

混凝土应力应变监测、锚杆(锚索)应力监测、钢筋应力监测、钢板应力监测、温度监测等。

什么变形监测的周期?

答:

变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周期,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周期的测量工作。

观测周期与工程的大小、测点所在位置的重要性、观测目的以及观测一次所需时间的长短有关。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应遵循哪几个原则?

答:

(1)针对性。

要根据工程特点及关键部位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做到目的明确、实用性强、突出重点、兼顾全局;

(2)完整性。

对监测系统的设计要有整体方案,它是用各种不同的观测方法和手段,通过可靠性、连续性和整体性论证后,优化出来的最优设计方案。

(3)先进性。

设计所选用的监测方法、仪器和设备应满足精度和准确度的要求,并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尽量采用先进技术;(4)可靠性。

观测设备要具有可靠性,特别是监测建筑物安全的测点;(5)经济性。

监测项目宜简化,测点要优选,施工安装要方便。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1)技术设计书。

测量所遵照的规范及其相应规定;合同主要条款及双方职责等。

(2)有关建筑物自然条件和工艺生产过程的概述。

主要是说明各部分观测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现象的解释。

(3)观测的原则方案。

包括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目的、要求等的总体说明。

(4)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

包括监测系统布置图、测量精度要求及说明。

(5)测量的必要精度论证。

对主要监测方法的精度论证,并说明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6)测量的方法及仪器。

包括仪器的种类、数量、精度等,对于特殊仪器应给出加工图、施工图,以及观测规程。

(7)成果的整理方法及其它要求或建议。

成果的整理一般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对于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内容,应进行详细说明。

(8)观测进度计划表。

主要说明观测所需要的时间及其安排。

(9)观测人员的编制及预算。

变形监测点分哪几类?

各有什么要求?

答:

基准点。

通常埋设在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域以外,尽可能长期保存,稳定不动。

工作点。

埋设在被研究对象附近,要求在观测期间保持稳定,其点位由基准点定期检测。

观测点。

直接埋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建筑物的变形特征,一般埋设在建筑物内部。

第2章沉降监测技术

简述沉降监测的定义。

答:

对监测点高程变化量的测量工作称之,沉降监测又称垂直位移监测。

一般用“+”表示下沉,用“-”时表示上升。

建筑物沉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

与地基的土力学性质和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关;与建筑物基础的设计有关;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有关,即与建筑物基础的荷载有关;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对建筑物沉降也有较大的影响。

沉降监测的基准点标通常有哪几种形式?

答:

普通混凝土标;地面岩石标;浅埋钢管标;井式混凝土标;深埋钢管标;深埋双金属标。

沉降监测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答:

精密水准测量;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GPS测量。

简述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答: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也称为连通管测量,是利用相互连通的且静力平衡时的液面进行高程传递的测量方法。

液体静力水准仪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

液体静力水准仪种类较多,但总体上由三部分组成,即液体容器及其外壳、液面高度量测设备和沟通容器的连通管。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有哪些?

答:

连通管中液体不能残存气泡,否则测量结果将有粗差;液体静力水准仪零点差;温度差影响;气压差影响;液面到标志高度量测误差;液体蒸发影响;液体弄脏影响;仪器搁置误差;仪器倾斜误差影响;仪器结构变化影响等。

常用的监测点标志有哪些形式?

答:

盒式标志;窨井式标志;螺栓式标志。

在进行沉降监测时,应做到哪几个固定?

其作用是什么?

答:

整个监测期间,最好能固定监测仪器和监测人员,固定监测路线和测站,固定监测周期和相应时段。

其主要作用是消除测量过程中的某些系统性误差。

影响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有哪些?

如何减弱其影响?

答:

主要误差来源有天顶距测量误差、距离测量误差、仪器高和目标高的量测误差、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等。

其中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采用对向观测或加入折光系数改正等方法来减弱其影响。

第3章水平位移监测

简述水平位移的含义及其监测原理。

答:

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是指建筑物的整体平面移动。

产生水平位移的原因主要是建筑物及其基础受到水平应力的影响而产生的地基的水平移动。

设建筑物某个点在第k次观测周期所得相应坐标为Xk、Yk,该点的原始坐标为X0、Y0,则该点的水平位移δ为:

水平位移测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

大地测量法,包括:

三角测量法观测、交会法观测、精密导线测量、全站仪观测等;基准线测量,包括:

视准线测量、引张线测量、垂线测量、激光准直测量等。

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的测量方法,如:

GPS测量、多点位移计测量、摄影测量、遥感测量、光纤测量等。

交会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有哪些特点?

答:

主要包括测角交会、测边交会和后方交会三种方法。

该方法具有观测方便、测量费用低、不需要特殊仪器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人难以到达的变形体的监测工作。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较低,高精度的变形监测一般不采用此方法。

简述自动极坐标差分处理的基本原理。

答:

每一个测量周期均按极坐标的方法测量工作基点和变形测点的斜距、水平角和垂直角,将监测站点至具有气象条件代表性参照的工作基点测量值与其初始值相比,求得差值。

由于变形观测采用同样的仪器和作业方法,并且工作基点均埋设在基岩上,可以认为工作基点是稳定的,故将这一差值看作是受大气压力、温度及仪器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变形监测点的测值按照工作基点的测值进行差分处理。

简述视准线及其测量特点。

答:

视准线法是基准线法测量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经纬仪或视准仪的视准轴构成基准线,通过该基准线的铅垂面作为基准面,并以此铅垂面为标准,测定其他观测点相对于该铅垂面的水平位移量的一种方法。

视准线法所用设备普通,操作简便,费用少,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观测方法。

该方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照准精度、大气折光等,操作不当时,误差不容易控制,精度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简述引张线及其测量特点。

答:

所谓引张线,就是在两个工作基点间拉紧一根不锈钢丝而建立的一条基准线。

以此基准线对设置在建筑上的变形监测点进行偏离量的监测,从而可求得各测点水平位移。

引张线法是精密基准线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设备简单,测量方便,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有浮托引张线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

回避了引张线观测前的检查和调整工作,在自动观测时不能确定测线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忽略了测回间对测线进行拨动的程序要求,不能有效地检验和消除浮托装置所引起的测线复位误差;浮液长期不进行更换,浮液被污染或变质,增加了对浮船的阻力,增大了测线的复位误差。

引张线测量系统的误差主要有哪些?

答:

包括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两个方面。

观测误差与所用的观测仪器、作业方法、观测人员的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

除测点观测误差外,还取决于系统的复位误差。

在引张线观测时,由于风的作用,可能会使测线产生明显的偏离,从而产生明显的观测误差。

垂线有哪些形式?

各有什么作用?

答:

垂线有两种形式:

正垂线和倒垂线。

正垂线一般用于建筑物各高程面处的水平位移监测、挠度观测和倾斜测量等。

倒垂线大多用于岩层错动监测、挠度监测,或用作水平位移的基准点。

正垂线装置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答:

主要包括:

悬线设备、固定线夹、活动线夹、观测墩、垂线、重锤及油箱等。

正垂线观测中的误差有哪些?

答:

主要有夹线误差、照准误差、读数误差、对中误差、垂线仪的零位漂移和螺杆与滑块间的隙动误差等。

倒垂线装置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答:

包括孔底锚块、不锈钢丝、浮托设备、孔壁衬管和观测墩等。

倒垂线测量的误差有哪些?

答:

主要来源于浮体产生的误差、垂线观测仪产生的误差、外界条件变化产生的误差。

从倒垂设备本身的误差而言,主要有垂线摆动后的复位误差、浮力变化产生的误差、浮体合力点变动而带来的误差。

倒垂测量中,还会因仪器的对中、调平、读数和零位漂移等因素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第4章建筑物内部监测

建筑物内部监测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答:

监测项目主要包括:

位移监测、应力/应变监测、温度监测、渗流监测和挠度监测等。

建筑物内部位移监测有哪些内容?

答:

内部位移观测包括分层沉降观测、分层水平位移观测和界面位移观测。

分层沉降观测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电磁式沉降仪观测、干簧管式沉降仪观测、水管式沉降仪观测、横臂式沉降仪观测和深式测点组观测。

分层水平位移观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

一般采用测斜仪及引张线式位移计,有条件时,也可采用正、倒垂线进行观测。

界面位移如何进行观测?

答:

可采用振弦式位移计及电位器式位移计进行观测。

简述应力应变监测的作用。

答:

通过应力应变监测,了解建筑物应力的实际分布,寻求最大应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真正掌握建筑物的实际强度安全程度。

利用应力应变的观测成果,可以改进设计,验证新的设计方法和建筑物的设计形态。

地下水位监测一般采用哪些方法?

答:

地下水位观测是水利、采矿、能源、交通以及高层建筑等工程中进行安全监测的主要项目之一。

目前,国内地下水位观测一般采取在透水层埋设测压管,通过人工或利用水位传感器进行观测,也可通过专门的观测井进行观测。

简述渗流量监测的主要内容。

答:

渗流量观测包括渗漏水的流量及其水质观测。

水质观测中包括渗漏水的温度、透明度观测和化学成分分析。

简述渗流量监测的几种常用方法和使用场合。

答:

根据渗流量的大小和汇集条件,可选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观测:

(1)当流量小于1L/s时宜采用容积法;

(2)当流量在1~30L/s之间时宜采用量水堰法。

(3)当流量大于300L/s或受落差限制不能设置水堰时,应将渗漏水引入排水沟中,采用测流速法。

什么是挠度观测?

答:

测定建筑物受力后挠曲程度的工作称为挠度观测。

建筑物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扭曲,弯曲变形时横截面形心沿与轴线垂直方向的线位移称为挠度。

挠度观测一般采用哪些方法?

答:

对于直立高大型建筑物,其挠度的观测方法是测定建筑物在铅垂面内各不同高程点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值。

高层建筑物通常采用前方交会法测定。

对内部有竖直通道的建筑物,挠度观测多采用垂线观测。

简述裂缝监测的目的和内容。

答:

裂缝观测的主要目的是查明裂缝情况,掌握变化规律,分析成因和危害,以便采取对策,保证建筑物安全运行。

对建筑物产生的裂缝应进行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和错距等的定期观测,对建筑物内部及表面可能产生裂缝的部位,应预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观测或临时采用适宜方法进行探测。

裂缝监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测微器法:

包括单向测缝标点和三向测缝标点,主要用于测量表面裂缝的宽度和错距。

单向测缝标点:

一般用于测量裂缝的宽度,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裂缝分布情况,对重要的裂缝,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在裂缝两侧各埋设一个标点。

三向测缝标点:

有板式和杆式两种,目前大多采用板式三向测缝标点。

测缝计:

可分为电阻式、电感式、电位式、钢弦式等多种。

超声波检测:

就是以超声波为媒介,获得物体内部信息的一种方法。

简述土工建筑物表面裂缝观测方法。

答:

对全部裂缝或若干主要裂缝区的裂缝进行观测。

在观测范围内,以土坝、土堤等建筑物的轴线为基准线,可按堤坝桩号和距轴线的距离,画出坐标方格,逐格量测缝的分布位置和沿走向的长度。

裂缝宽度可在两侧设带钉头的小木桩作标点进行量测。

裂缝错距可作刻度尺直接量测。

裂缝深度,可选定若干适当位置,进行坑探、槽探或井探。

探测前,最好从缝口灌入石灰水,以便观察缝迹。

简述土工建筑物内部裂缝观测方法。

答:

对于土工建筑物内部或表面可能发生裂缝的部位,可在施工时埋设土应变计或改装的测缝计进行定期观测。

在已成土工建筑物上,除可利用上述探测缝深的各种方法外,也可使用对堤坝隐患进行探测的有关方法进行探测,还可利用变形观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判断,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探测。

简述混凝土建筑物表面裂缝观测方法。

答:

对于混凝土建筑物,首先应根据情况,确定观测范围。

裂缝分布位置和长度可仿照土工建筑物的量测办法进行量测。

裂缝深度,除可用细铁丝等简易办法探测外,常采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探测,也可采取逐步钻孔进行压气或压水试验办法探测。

裂缝宽度,除可用读数放大镜直接观测外,常在缝两侧设金属标点,用游标卡尺量测,或将差动式电阻测缝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缝的两侧,用电阻比电桥或其他检测仪器观测或自动遥测。

对于贯穿性裂缝的错距,可在缝的两侧设三向测缝标点进行三个方向的量测。

简述混凝土建筑物内部裂缝观测方法。

答: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或表面预计可能发生裂缝的部位,可在施工时埋设裂缝计(差动式电阻测缝计连接加长杆而成)定期进行观测。

在已竣工工程上,可采用上述探测缝深的办法进行探测。

简述光纤传感器的优点。

答:

灵敏度高、耐腐蚀、电绝缘、防爆性好、抗电磁干扰、光路可扰曲、易于与计算机连接、便于遥测等,而且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频带宽,可进行温度、应变、压力等多种参数的分布式测量。

简述一机多天线系统设计的原则。

答:

(1)先进性,即选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应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结构先进,反应速度快,监测精度必须达到相应的国家规范要求。

(2)可靠性,即系统采集的GPS原始数据必须完善、正确;数据传输网络结构可靠,传输误码率低;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必须准确;整个系统故障率低。

(3)自动化,即从数据采集、传输到分析、显示、打印、报警等实现全自动化。

(4)易维护,即系统中各监测单元互相独立,并行工作。

系统采取开放式模块结构,便于增加、更新、扩充、维护。

(5)经济性,即在保证先进、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力求功效高、成本低。

第6章自动化监测技术

自动化监测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答:

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数据处理自动化,俗称“后自动化”;第二种是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俗称“前自动化”;第三种是实现在线自动采集数据,离线资料分析,俗称“全自动化”。

]

自动化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自动化监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传输的自动化、数据管理的自动化和数据分析的自动化等内容。

对于自动化监测系统一般有哪些功能?

答:

(1)数据采集功能;

(2)掉电保护功能;(3)自检、自诊断功能;(4)现场网络数据通讯和远程通讯功能;5)防雷和抗干扰功能;(6)数据管理功能;(7)数据分析功能。

自动化监测系统在性能上有哪些要求?

答:

(1)采样时间应有一定的限制,具体时间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2)测量的周期可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调整,在特殊情况下,可实现加测、补测等;(3)自动化监测系统应建立监控室,用于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和数据管理;(4)系统可采用交流电作为工作电源,其工作电压为220V;(5)系统应有较高的可靠性,系统的故障率应低于5%,并能稳定可靠地工作;(6)数据采集装置的测量精度应满足有关规范和工程实际需要的要求,因此,应在精度、量程、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装置。

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

(1)适应性: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建筑结构和运行工况的不同,在设计监测自动化系统时应有较强的针对性;

(2)经济性:

系统建设的造价应经济、合理,采用性价比高的仪器设备;(3)准确性:

系统的测量数据应准确,精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在更换零部件时不影响数据的连续性;(4)可靠性:

监测设备选型应优先考虑选用技术先进、成熟、通过多个现场环境长期考核、质量合格的产品;(5)开放性和通用性: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6)统一性:

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应相互兼容,即使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子系统,也应能实现监测信息的统一管理。

简述集中式监测系统及其特点。

答:

集中式系统是将传感器通过集线箱或直接连接到采集器的一端进行集中观测,在这种系统中,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要用不同的采集器控制测量,由一条总线连接,形成一个独立的子系统。

集中式监测系统的高技术部件均集中在机房,工作环境好,便于管理,系统重复部件少,相对投资也较少,但系统传输的是模拟量,易受外界干扰,系统风险集中,可靠性不高,技术复杂,电缆用量大,维护不便。

简述分布式监测系统及其特点。

答:

分布式系统是把数据采集工作分散到靠近较多传感器的采集站(测控单元)来完成,然后将所测数据传送到主机。

这种系统要求每个观测现场的测控单元应是多功能智能型仪器,能对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进行控制测量。

分布式监测系统传输的是数字量,传输距离长,精度高,风险分散,可靠性高,技术简单,电缆用量小,布置灵活,观测速度快,但系统重复部件多,投资相对较大。

简述混合式监测系统及其特点。

答:

混合式是介于集中式和分布式之间的一种采集方式。

它具有分布式布置的外型,而采用集中方式进行采集的系统。

以此种方式适应于大规模、测点数量多,相对集中的监控系统。

MCU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

(1)控制功能:

中央控制方式的巡测或选测、自动控制方式的巡测、在CCU出现故障线路故障或断电情况下,自动利用自备电源继续实现定时测量等功能。

(2)测量功能:

根据控制程序自动对所接入的传感器进行巡测或选测。

(3)计时和定时功能:

设置的实时时钟电路,可供用户查询和修改时间,或设定起始测量时间和测量时间间隔。

(4)通讯功能:

可与中央控制装置或笔记本电脑实现双向通讯。

(5)供电功能:

MCU的备用电源,能在外部电源中断的情况下自动投入工作,平时则处于浮充状态。

(6)雷电保护:

在电源、通讯和传感器接口的入口处均设有防雷保护电路,以防止感应雷电流对内部电路造成损坏,保证MCU长期可靠地工作。

第7章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

简述监测资料整编及其目的。

答:

对观测资料进行汇集、审核、整理、编排,使之集中、系统化、规格化和图表化,并刊印成册称为观测资料的整编。

其目的是便于应用分析,向需用单位提供资料和归档保存。

简述监测资料分析及其目的。

答:

对工程及有关的各项观测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称为观测资料分析。

其目的是对工程建筑物的工作状态做出评估、判断和预测,达到有效地监视建筑物安全运行的目的。

平时资料整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1)适时检查各观测项目原始观测数据和巡视检查记录的正确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及时进行各观测物理量的计(换)算,填写数据记录表格。

(3)随时点绘观测物理量过程线图,考察和判断测值的变化趋势,如有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

(4)随时整理巡视检查记录,补充或修正有关监测系统及观测设施的变动或检验、校(引)测情况,以及各种考证图、表等,确保资料的衔接与连续性。

定期资料编印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1)汇集工程的基本概况、监测系统布置和各项考证资料,以及各次巡检资料和有关报告、文件等。

(2)在平时资料整理基础上,对整编时段内的各项观测物理量按时序进行列表统计和校对。

(3)绘制能表示各观测物理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图,以及有关因素的相关关系图。

(4)分析各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并对影响工程安全的问题提出运行和处理意见。

(5)对上述资料进行全面复核、汇编,并附以整编说明后,刊印成册,建档保存。

整编后的资料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

封面、目录、整编说明、工程概况、考证资料、巡视检查资料、观测资料、分析成果和封底。

整编后的监测资料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答:

(1)完整性审查:

整编资料的内容、项目、测次等是否齐全,各类图表的内容、规格、符号、单位,以及标注方式和编排顺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

(2)连续性审查:

各项观测资料整编的时间与前次整编是否衔接,整编图所选工程部位、测点及坐标系统等与历次整编是否一致。

(3)合理性审查:

各观测物理量的计(换)算和统计是否正确、合理,特征值数据有无遗漏、谬误,有关图件是否准确、清晰,以及工程性态变化是否符合一般规律等。

(4)整编说明的审查:

整编说明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内容,尤其注重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意见和处理措施等是否正确,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有无疏漏等。

变形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变形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是对建筑物变形进行几何分析,即对建筑物的空间变化给出几何描述;第二是对建筑物变形进行物理解释。

几何分析的成果是建筑物运营状态正确性判断的基础。

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建模分析。

什么是作图分析?

答:

通过绘制各观测物理量的过程线及特征原因量下的效应量过程线图,考察效应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这种方法简便、直观,特别适用于初步分析阶段。

什么是统计分析?

答:

对各观测物理量历年的最大和最小值(含出现时间)、变幅、周期、年平均值及年变化率等进行统计、分析,以考察各观测量之间在数量变化方面是否具有一致性、合理性,以及它们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等。

这种方法具有定量的概念,使分析成果更具实用性。

什么是对比分析?

答:

将监测成果与理论计算或模型试验成果相比较,观察其规律和趋势是否有一致性、合理性,并与工程的某些技术警戒值相比较,以判断工程的工作状态是否异常。

什么是建模分析?

答:

采用系统识别方法处理观测资料,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因素,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进行实测值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

这种方法能够定量分析,是长期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哪几种?

答:

常用数学模型有三种:

①统计模型,主要以逐步回归计算方法处理实测资料建立的模型;②确定性模型,主要以有限元计算和最小二乘法处理实测资料建立的模型;③混合模型,一部分观测物理量(如温度)用统计模型,一部分观测物理量(如变形)用确定性模型。

监测数据与处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监测物理量的转换;监测数据的粗差检查;系统误差的检验。

监测数据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检验?

答: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监测仪器老化、基准点的蠕变等,它虽对结构的安全不产生影响,但对资料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系统误差的检验方法主要有:

U检验法、均方连差检验法和t检验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