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468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docx

安全生产5章安全技术复习题

安全生产技术参考模拟题

(第二、五、六和七章)

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火的三要素是指()。

A、氧气;B、可燃物;C、点火源;D、燃料

ABC

(2)关于可燃物与燃烧过程能正确对应的选项是()。

A、气体可燃物通常为扩散燃烧;

B、液态可燃物先蒸发为可燃蒸气,然后再与氧化剂一起燃烧;

C、固体先是蒸发为可燃蒸气,然后再进行扩散燃烧;

D、不论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均需通过热解才能燃烧;

AB

(3)按火灾发生的地点,火灾分为()。

A、森林火灾、建筑火灾、油库火灾、工业厂区火灾;

B、森林火灾、建筑火灾、工业火灾、城市火灾;

C、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

D、室内火灾和室外火灾;

B

(4)按火灾发生地点,火灾分类与特点能正确对应的选项是()。

A、森林火灾具有大尺度、开发性特点;

B、建筑火灾蔓延缓慢;

C、工业火灾蔓延迅速,火强度大;

D、城市火灾具有既有建筑火灾的特点又有森林火灾的特点;

ACD

(5)按燃料性质,火灾分为A类、B类、C类、D类火灾。

以下选项中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A类火灾是金属火灾;B、C类火灾是气体火灾;

C、B类火灾是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火灾;D、D类火灾是固体物质火灾;

BC

(6)以下关于火旋风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不要求)

A、火旋风是森林火灾的特殊火行为之一;

B、火旋风是建筑火灾的特殊火行为之一;

C、火旋风的出现使火蔓延速度增加;

D、火旋风分为垂直火旋风和水平火旋风;

ACD

(7)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可概括为()。

A、初起期、发展期、轰燃期、熄灭期;

B、初起期、发展期、熄灭期、回燃期;

C、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熄灭期;

D、阴燃期、初起期、最盛期、熄灭期。

C

(8)以下选项中关于火灾发展过程与特点正确对应的选项是()。

A、初起期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

B、发展期阶段,火灾释放热速率随时间线性发展;

C、最盛期阶段,火势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

D、回燃发生在熄灭期。

答案:

ACD

(9)以下属于轰燃判别依据的选项是()。

(不要求)

A、上层烟气温度达到600℃;

B、上层烟气温度达到500℃;

C、地面处接受的热流密度达到20kW/m2;

D、地面处接受的热流密度达到15kW/m2;

AC

(10)影响轰燃发生的因素包括()(不要求)

A、上层烟气的热量得失关系;B、通风条件;

C、房间尺寸;D、房间结构;

ABC

(11)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现象,称为()。

A、闪燃;B、阴燃;

C、爆燃;D、回燃

答案B

(12)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可概括为()。

A、设计与评估;B、阻燃

C、火灾探测;D、灭火

ABCD

(13)按使用方法不同,阻燃剂可分为()阻燃剂。

A、添加型;B、反应型;

C、环保型;D、清洁型

AB

(14)按照探测元件与探测对象的关系,火灾探测原理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A、接触式和非接触式;B、光束式和图像式;

C、火焰式和光束式;D、图像式和光束式;

A

(15)非接触式探测器包括()三种。

A、光束式;B、火焰式

C、图像式D、感应式

ABC

(16)以下属于非接触式探测器特性的选项是()。

A、当烟气达到探测元件时可发出响应;

B、在离火较远处即可进行探测;

C、探测速度快;

D、适应于探测发展较快的火灾;

BCD

(17)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充满着火空间;

B、适用于大空间火灾;

C、灭火速度快;

D、不能用于液化烃罐区等场所的火灾;

ABC

(18)有效的烟气控制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烟气控制的主要途径包括()。

A、挡烟B、排烟

C、通风D、稀释

AB

(19)火灾危险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A、确定分析对象的现场情况;

B、设定防火安全目的和目标;

C、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

D、气象条件与火灾发展的关系;

E、火灾防治有效性与经济性评价

ABCE

(20)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常见的点火源包括(。

A、化学点火源B、电气火源

C、物理点火源D、机械点火源

ABD

(21)化学点火源包括()两种。

A、化学自热着火;B、相互接触自热着火

C、与空气接触自热着火;D、蓄热自热着火

AD

(22)以下属于与水作用化学自热着火的物质包括()。

A、活泼金属;B、有机过氧化物;

C、金属氢化物;D、金属磷化物

ACD

(23)与空气接触化学自热着火的物质包括()。

A、黄磷;B、烷基铝

C、有机过氧化物;D、活泼金属

ABC

(24)蓄热自热着火的特点包括()。

A、能与氧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B、蓄热着火是一个缓慢过程;

C、石棉具有自热着火性;

D、堆积内通风散热不好

ABD

(25)在易燃易爆场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

A、不使用铁制工具;B、不使用铜制工具;

C、应使用木制工具;D、地面应为不发火地面

ACD

(26)为使室内人员能够迅速撤离,从房间最远点到房间门或住宅户门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m,在人员密集场所,该距离为()m

A、30,15;B、15,30

C、20,40D、40,20

B

(27)符合安全出口设置要求的选项是()。

A、门向疏散方向开启;

B、供人员疏散的门为旋转门;

C、建筑物内安全出口分散不同方向布置,且相互间距大于4m;

D、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入场门不设置门槛

AD

(28)关于疏散指示标志正确的选项是()。

A、疏散标志牌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

B、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设在通道两侧,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不大于1m;

C、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标志置于门框变缘,其下边缘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m;

D、悬挂在大厅的疏散指示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5m。

ABC

(29)疏散应急照明符合要求的选项是()。

A、最低照度不低于0.5lx;

B、应急照明用蓄电池做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10min;

C、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电源切断后,应在0.5s自动切换成应急电源;

D、消防控制室、自备发电机房等场所的应急照明,应维持平时的照度要求。

ACD

(30)对于石油化工火灾,采取工艺灭火的措施包括()。

A、关阀断料;B、开阀导流;

C、搅拌灭火;D、冷却降温

ABC

(31)地下发生建筑火灾时,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A、沿着烟扩散的方向走;B、跟着人群走;

C、用手摸着墙壁俯身走;D、逆着烟流扩散的方向走;

ABC

(3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构成一般如下()。

A、触发元件;B、火灾报警装置;

C、火灾警报装置;D、灭火装置;

E、电源

ABCE

(33)以下关于灭火原理的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A、水灭火的原理是冷却、窒息;

B、泡沫灭火的原理是冷却、窒息;

C、气体灭火的原理是稀释氧浓度、窒息、冷却;

AB

(34)以下灭火剂与灭火种类正确对应的选项是()。

A、水作为灭火剂可用于扑救过氧化物火灾;

B、泡沫灭火剂中,低倍数泡沫可用于扑救储存甲、乙、丙类液体的场所火灾;

C、气体灭火剂适用于扑救A类火灾;

D、高倍数泡沫不适宜扑救液化石油气流淌火灾。

BC

(35)卤代烷灭火剂的灭火机理是()。

A、冷却;B、窒息;C、稀释氧浓度;

D、利用催化和净化作用捕捉、消耗燃烧的自由基,抑制燃烧的连式反应。

D

(36)扑救A类火灾可以选用的灭火剂是()。

A、水;B、泡沫;

C、磷酸铵盐干粉;D、二氧化碳;

E、卤代烷灭火剂

ABCE

(37)扑救B类火灾可选项的灭火剂是()。

A、卤代烷;B、磷酸铵盐干粉;

C、二氧化碳;D、水;

ABC

(38)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的灭火剂是()。

A、卤代烷;B、磷酸铵盐干粉;

C、二氧化碳;D、水

ABC

(39)、选用建筑灭火器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配置场所火灾的种类;B、灭火有效程度;

C、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D、设置点的环境湿度;

E、使用灭火器的人员素质

ABCDE

(40)关于建筑灭火器设置正确的选项是()。

A、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名牌朝内

B、手提式灭火器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2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小于0.15m。

C、灭火器放置的温度不超过其使用温度范围;

D、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

CD

(41)火灾逃生时,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A、乘普通电梯逃生;

B、在浓烟中俯身前行;

C、在楼房内,发现低层起火时,往下跑;

D、发现起火,从窗口向下跳。

B

(42)发现初起火灾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A、断绝可燃物;B、冷却;

C、扑打;D、尽快逃离现场

E、将易燃易爆物质疏散到安全区

ABCE

(43)以下属于物理爆炸的选项是()。

A、锅炉爆炸;B、雷电

C、粉尘爆炸;D、炸药爆炸

AB

(44)按照能量来源不同,爆炸可分为()。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B、粉尘爆炸、蒸气云爆炸和气体分解爆炸;

C、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

D、轻爆、爆炸和爆轰;

A

(45)爆炸的反应历程可概括为()。

A、热反应;B、化学反应;

C、链式反应;D、物理反应;

AC

(46)在爆炸反应中,链式反应历程包括()。

A、链引发,游离基生成;B、链传递,产生新的游离基;

C、游离基消耗;D、链终止。

ABD

(47)爆炸物质的危险度可用以下哪个选项表示

A、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浓度之和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

B、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浓度之和与爆炸上限浓度之比;

C、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浓度之差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

D、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浓度之差与爆炸上限浓度之比;

C

(48)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包括()。

A、温度;B、湿度;

C、压力;D、惰性介质;

E、点火源能量

ACDE

(49)对于某碳氢化合物来说,要使1个分子的该物质完全燃烧,需要4个氧分子,则该物质的爆炸下限浓度是()。

A、2.91%;B、9.52%;C、6.5%;D、17.36%

A

(50)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摩尔分数为3,则其爆炸下限为()。

A、1.25;B、1.65;C、8.31;D、7.68

B

(51)某种混合气的组成为,A:

85%,B:

10%,C:

5%,相应的爆炸下限为,5%,2.5%和2.0%,则该爆炸性混合气的爆炸极限为()%。

A、4.25;B、3.5;C、2.8;D、2.5

A

(52)粉尘爆炸的特点可概括为()。

A、粉尘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

B、爆炸感应期长;

C、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现象,气体中含有大量CO等有毒气体;

D、燃烧时间短,产生的能量较气体小。

ABC

(53)粉尘的爆炸极限影响因素包括()。

A、粉尘粒度;B、湿度

C、氧含量;D、温度

E、惰性粉尘含量

ABCDE

(54)控制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包括()。

A、适当增湿;B、控制火源;

C.消除粉尘;D、惰化保护;

E、机械送风

ABCD

(55)火药燃烧的特性包括()。

A、能量特征;B、燃烧特征

C、力学特征;D、安定性和安全性

E、反应的高速度

ABCD

(56)炸药爆炸的三要素是指()。

A、反应过程的放热性;B、反应过程的高速度

C、反应生产大量气态物质;D、产生能量

ABC

(57)火炸药爆炸的影响因素包括()。

A、炸药的性质;B、环境温度和湿度;

C、装药的临界尺寸;D、炸药的杂质及含量

ABCD

(58)危险品生产厂房和库房在平面上应布置成()。

A、L形;B、凹形

C、简单矩形;D、椭圆形

C

(59)在烟火药制造过程中,为了防火防爆,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A、粉碎在单独工房进行;

B、筛选时用塑料工具;

C、铝粉等高感度原料的粉碎在专用工房、使用专用设备和专用工具并有专人操作;

D、将硫磺和木炭两种原料混合粉碎;

ACD

(60)在烟火药制造过程中,粉碎和筛选原料所规定的三固定是指()。

A、固定工房;B、固定设备;

C、固定最大粉碎药量;D、固定人员

ABC

(61)烟花爆竹生产过程中,为实现防火防爆,做法正确的是()。

A、领药时要按照“少量、多次、勤运走”的原则限量领药;

B、装、筑药在单独工房,装、筑药工具采用金属工具;

C、钻孔和切割有药半成品时,长时间使用一件工具;

D、干燥烟花爆竹时,采用红外线烘烤。

AD

(62)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炸生产企业应满足()要求:

A、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B、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主要负责人等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应当经考核合格;

D、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E、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ABCDE

第五章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1)生产性粉尘按成分可分为三类,它们是()。

A、矿物粉尘,有机粉尘及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无机粉尘及放射性粉尘;

C、有机粉尘、无机粉尘及混合粉尘;

D、金属粉尘、非金属粉尘及有机粉尘;

答案:

C

(2)粉尘分散度是指粉尘中不同粒径尘粒的质量或数量所占的比例。

以下叙述正确的说法是()。

A、粉尘的分散度越大,对人的危害性越小。

B、粉尘的分散度越大,对人的危害性越大。

C、粉尘的分散度大小与危害性无关。

D、粉尘分散度越小,对人的危害性越大。

答案:

B

(3)根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规定,粉尘的危害程度分为5级,其分级依据为()。

A、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粒径及工人接尘时间;

B、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粉尘粒径及粉尘浓度;

C、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及工人接尘时间;

D、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及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答案:

D

(4)《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分级依据的指标是()。

(不要求)

A、毒物浓度、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及毒物危害程度级别

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及物质毒性

C、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及毒物危害程度级别

D、毒物浓度、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及物质毒性

答案:

C

(5)矽肺是一种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含有()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A.硅酸盐粉尘;B.金属粉尘;C.煤尘;D.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答案:

D

(6)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以下属于电离辐射的是()。

A、粒子辐射、X射线及红外线;B、

射线、微波辐射及X射线

C、粒子辐射、X射线及

射线;D、微波辐射、X射线及紫外线

答案:

C

(7)非电离辐射包括()。

A、微波、激光、红外线、紫外线;B、粒子辐射、

射线及X射线

B、激光、红外线、紫外线及X射线;D、微波、激光、紫外线及

射线

答案:

A

(8)对于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粉尘来说,以下关于粉尘粒径与爆炸危险性关系论述,说法正确的是()。

R

A、粉尘粒径大小与爆炸性无关

B、粒径越小,面积越小,爆炸危险性越小

C、粒径越大,爆炸危险性越大。

D、粒径越大,比表面积越小,爆炸危险性越小。

答案:

D

(9)按发声机理不同,噪声可分为()。

A、高频噪声、低频噪声及中频噪声;

B、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

C、机械噪声、车辆噪声及气体噪声;

D、电磁噪声、生活噪声及环境噪声

答案:

B

(10)关于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的叙述,准确的说法()

A、经呼吸道吸收、皮肤吸收为主

B、经消化道吸收、皮肤吸收为主

C、经呼吸道吸收、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

D、不明确

答案:

C

(11)在高噪声下长期工作的工人,除了容易产生噪声性耳聋外,还容易患有的疾病包括()。

A、高血压;B、神经衰弱;C、消化不良;D、哮喘

ABC

(12)电离辐射的辐射强度取决于以下那些因素()。

A、辐射源强度;B、气候条件

C、受辐射体与辐射源的距离D、暴露时间

ACD

(13)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包括以下那几个选项()。

A、隔热;B、通风;D、增加作业场所湿度;D、个体防护

ABD

(14)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形式可分为()。

A、外照射伤害;B、内照射伤害;

C、肌体伤害;D、骨骼伤害

AB

(15)属于从噪声传播途径控制噪声的措施包括()。

A、吸声;B、设计低噪声设备;

C、消声;D、隔声

ACD

(16)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可导致结膜炎、角膜炎;B、导致光感性皮炎

C、对内脏有损害;D、可引起皮肤癌

ABD

(17)激光对人体的主要伤害部位主要包括()。

A、血液;B、骨骼;C、眼睛;D、皮肤

CD

(18)《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按照()将高温作业分为4级。

A、工作地点温度;B、工作时间

C、工作地点湿度及温度;D、工作地点的湿球黑球温度

BD

第六章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1)铁路行车基本闭塞法包括()。

A、自动闭塞;B、半自动闭塞;

C、电话闭塞;D、机械闭塞

AB

(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列车重量的确定根据是()。

A、机车牵引力;B、区段内线路状况;

C、气候条件;D、设备条件

ABD

(3)列车长度应根据运行区段内各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并须预留()m的附加制动距离确定.

A、20;B、30;C、40;D、50

C

(4)机车上必须安装的三项设备是指()。

A、机车信号;B、轴温报警装置;

C、列车运行监控装置;D、列车无线调度电话

ACD

(5)必须装设轴温报警装置的列车包括()。

A、特快旅客列车;B、快速旅客列车;

C、运输煤炭的机车;D、普通旅客列车

AB

(6)在干线上,应设红外线轴温探测网,轴温探测站的间距一般按()km设置,

A、20;B、30;C、40;D、50

B

(7)铁路线路分为()。

A、正线;B、付线;C、站线;D、段管线和岔线

E、特别用途线

ACDE

(8)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其上部高度自钢轨顶面的距离不得超过()mm;其两侧最大宽度不得超过()mm。

A、48003400;B、45003500

C、42004500;D、40003500

A

(9)以下符合铁路线间距的基本规定的选项是()

A、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3500mm;

B、线路允许速度在140~16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200mm;

C、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km/h的区段,站内正线、到发线与其相邻线间为5000mm;

D、线路允许速度在140~160km/h的区段,牵出线与其相邻线为6500mm。

BCD

(10)铁路车辆按用途可分为()。

A、客车;B、货车;C、特别用途车;D、试验车

ABC

(11)铁路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主要包括()。

A、全部试验;B、部分试验

C、简略试验;D、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

ACD

(12)以下符合铁路列车关门车的限制规定的选项是()

A、编入货物列车的关门车数为现车总辆数的7%;

B、列车中关门车挂于机车后部第2辆;

C、在列车中连续挂2辆关门车;

D、旅客列车编挂关门车。

C

(13)在电气化铁路上,道口通路两面应架设限界架,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m。

A、3.8;B、4.2;C、4.5;D、5.0

C

(14)以下符合接触网工作电压限值的选项是()。

A、接触网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w;B、接触网最低工作电压20kw;

C、接触网最高工作电压为30kw;D、接触网最低工作电压17.5kw

AB

(15)以下属于特种用途车车辆的是()。

A、试验车;B、发电车;C、除雪车;D、旅客列车

ABC

(16)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人员包括系统内人员和系统外人员。

以下属于系统内人员的选项是()。

A、车务人员;B、机务人员;C、旅客;D、管理人员

ABD

(17)铁路运输设备铁路运输事故按事故性质机所造成的损失,可划分为()个级别。

A、3;B、4;C、5;D、6

C

(18)以下属于典型铁路运输事故的是()。

A、机车车辆冲突脱轨事故;B、机车车辆伤害事故;

C、电气化铁路触电伤害事故;D、营业线施工事故

ABCD

(19)铁路车辆探测系统包括()。

A、轴箱发热探测器;B、热轮探测器

C、脱轨/拖挂设备检测器;D、临界限界检查器

ABCD

(20)道路交通系统四要素包括()。

A、人;B、车;C、环境;D、路;E、管理

ABD

(21)行驶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包括()。

A、主动安全性;B、被动安全性;C、操作稳定性;D、制动安全性

AB

(22)以下属于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

A、配置灭火器;B、配置安全带

C、安全气囊;D、提高操纵稳定性

ABC

(23)机动车安全检验的目的包括()。

A、督促车主保持良好的车况;B、确保行车安全

C、减少能耗;D、减少环境污染

ABCD

(24)以下哪些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

A、警车;B、工程救险车;C、洒水车;D、道路清扫车

AB

(25)以下属于超限车辆的选项是()

A、车货总高度从地面洒算起4m以上;B、车货总长度在16m以上;

C、车货总宽度在2.5m以上;D、单车车货总质量在40000kg以上

ACD

(26)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

A、交通标志;B、路面标线;C、护栏;D、防眩设施

ABCD

(27)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包括()。

A、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B、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C、道路交通安全救援;D、道路交通安全规划

ABC

(28)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包括()。

A、道路线形设计;B、道路坡度设计

C、安全设施设计;D、路面设计

ACD

(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