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598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docx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练习3doc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为例

【典型例题】

[例](2003年全国高考题)

读下图,据此回答1—4题。

1、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A、180千米B、280千米

C、380千米D、480千米

2、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D、排水

3、国家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

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的对象是

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场

[解析]

河流支流的河口是指支流与干流的交汇处,在图中标出R河的河口与Q湖的北岸位置大致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距离约为111千米,可计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280千米。

通过经纬度位置可知P为三江平原,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得出

(2)-(4)题的答案。

[答案]

1、B2、D3、A4、C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湿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B、湿地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

C、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类型多样

D、我国的湿地仅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区

2、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

A、水库B、稻田

C、河流D、大洋

3、我国湿地的特点是:

()

①类型多样②分布广泛

③数量很少④均为自然湿地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肺”,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

湿地与森林相比独有的功能是:

()

A、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

C、美化环境D、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5、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水库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调节长江径流②调节当地气候

③航运④养殖⑤观光旅游

A、①②③④⑤B、①②

C、③④D、①②④

6、关于东北沼泽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B、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C、是未来的主要开垦耕地

D、是我国珍禽丹顶鹤和天鹅的栖息地

读下图,回答7-8题。

7、关于R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气温影响,流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

B、有比较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C、含沙量较大

D、有冰期,但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8、P平原的根本问题在于:

()

A、地温较低

B、通气不良

C、有机质难于分解吸收

D、土壤内水分过多

9、我国主要淡水湖轮廓与其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洪泽湖

湿地资源的破坏已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下列10-13题的湿地资源的破坏方式造成的恶果分别是:

10、捕捞、狩猎、砍伐、采挖过量的湿地生物资源:

()

A、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的泥沙淤积

B、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

C、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

D、湿地水污染,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11、湿地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利用:

()

A、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的泥沙淤积

B、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

C、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

D、湿地水污染,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12、长期排放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

()

A、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的泥沙淤积

B、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

C、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

D、湿地水污染,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13、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植被破坏:

()

A、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的泥沙淤积

B、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

C、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

D、湿地水污染,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综合题

14、读我国主要湿地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从(热量带)到(热量带)均有分布。

(2)从地区分布看,主要分布在部地区,尤以(河流)中下游地区、平原、广东沿海为多。

(3)西部地区最大的湿地是。

我国许多自然湿地以外,还有很多的人工湿地,请举例:

(至少三例)

(4)请下列湿地类型的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的我国分布地区中。

①红树林②咸水湖和盐湖③湖泊湿地

④河流湿地⑤沼泽湿地⑥亚热带人工湿地

湿地的分布区

主要的湿地类型

东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青藏高原

西北干旱地区

海南和广东沿海地区

1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长江段是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江。

(2)图中湿地名称:

A湖、B湖。

(3)图中的湖泊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现在却退居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请分析其人为原因。

 

(4)图中的湖泊的缩小将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5)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过后,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治理图中湖泊。

 

16、“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荆江两段从城陵矶到枝城直线距离只有180千米,河道却有337千米,从1560年到1949年,荆江大堤溃口共36次,平均10年左右一次。

读荆江河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江洪涝灾害在荆江段频繁发生的自然原因是

(2)根据监利监测站数据,1998年最大洪峰流量为6.6万m3/秒,但最高洪水水位却比1954年最大洪峰流量7.19万m3/秒时还要高,主要原因是

(3)荆江段实际上已经成了地上河,大堤内已高出大堤外3米多。

与建国前相比,现在荆江大堤如果决堤,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更大,原因是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为例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D

D

A

D

B

C

B

8

9

10

11

12

13

D

A

C

B

D

A

14、

(1)热带寒温带

(2)东长江东北

(3)青海湖稻田、盐田、鱼塘、养殖用滩涂

(4)

湿地的分布区

主要的湿地类型

东北地区

④⑤

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④⑥

青藏高原

②③

西北干旱地区

海南和广东沿海地区

①④⑥

15、

(1)荆江

(2)东洞庭湖南洞庭湖

(3)一是长江中上游地区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多,泥沙淤积;二是人口的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4)大片湿地消失,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5)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为内容的治理措施。

16、

(1)荆江以上的河段水位落差大,长江水来势较猛,至荆江段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泥沙容易淤积,使河道泄洪能力较差。

(2)泥沙淤积,使河床抬升

(3)目前本区的人口密度和经济规模远比以前大;洪水期的水位更高,受灾的范围更大。

(4)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