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话教案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0838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大地的话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地的话教案1.docx

《大地的话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地的话教案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地的话教案1.docx

大地的话教案1

第一单元话语

大地的话

教学目标: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5个汉字。

  2、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的识记“蕊”字。

  3、熟读课文,能够仿照诗歌续写,表达独立的思想感情。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4、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通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教学重点:

  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

重点理解之处为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的理解。

  2、学会用‘假如’和‘即使’来造句说话。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直接板书“话”,激活学生思维,思考:

一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个十分具有个性化的宽泛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答案也就不同,但是又一个共同的内容,就是通过话来与说话的对方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教师在板书“大地的”这几个字的时候,再预设大地会与谁对话的问题导入新课。

二、“读”占鳌头品读诗歌“悟”“抒”“续”情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内容浅显易懂,故在教学设计中还应以读为主,为是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一边一边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故在设计品读诗歌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一)进入角色,以读悟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

大地在和谁说话?

   2、再来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

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自己就是大地,你相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

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仔细听大地的话,用心听,能否听懂大地想对你说些什么?

   4、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到大地想说的。

   5、根据学生情况即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

用心来朗读。

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并随机设疑最后一句的省略号的含义。

即:

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前5个小环节,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一开始练读——读通顺——读懂——有感情朗读,到最后由读来变成说,而且要用心来说,这就需要学生在与文本的每一次对话的时候都能有所收获。

使每一次阅读都能有及时有效。

不要刻意的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只是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的朗读课文后,由读大地的话变为自己就是大地来说自己的话,这样更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大敌对万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潜移默化的存在于孩子的心间。

    在阅读中根据学生阅读情况,有机的指导纠正识记生字的情况,这里预设花蕊,又可能学生读成花心。

顺势板书即时纠正即可。

    第6个小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大地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向大地上的所有的生灵表达,你们都是我的宝贝,我的体内所有的一切都是宝藏。

并通过省略号的理解为下文的续写做好铺垫。

  

(二)借助文本,换位抒情

    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听了大地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说的?

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延续上一个环节,在与同位互相扮演大地向对方“表达说话”时,对方能够认真听,此时才能够让学生在换位思维后,感悟到大地的话语对说话的对方产生怎样的影响。

也就是感悟语言的作用和魅力。

  (三)激发情感,以写续情

    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按耐不止自己的话语,想来说说吗?

对你想说的人、物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来吧。

    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现的“假如。

”“即使。

”关联词语,仿照课文的前四段,来抒发你自己的感情吧。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继续使用大地对万物的角色,也可以换位说说万物对大地的话语;也可以离开书本,自己设定说话的对象。

三、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的前四段,将自己想说的话,也来写一片简短的小诗歌。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大地的话》,我们读课文,下面老师想请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前面现来给大家读一下,哪位同学有这个决心啊?

二、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语言的魅力是什么?

   学生联系课文各抒己见。

   1、复习课文内容:

   2、作业交流:

面对语言量,你想说些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三、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

  交流重点字:

四、作业设置:

  摘抄美丽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

选择一个造句。

板书设计:

大地的话

种子

飞鸟

游鱼宽容慈爱无私奉献

小草

……

课后反思:

 

语言的魅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生活处境的艰辛。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一、导入:

 师:

“语言”是人类思想表达的工具,语言的内容非常非常的丰富,一辈子也说不完,语言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表达出细腻丰富的情感,人与人之间更是无法交流沟通了,语言的魅力可大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有关“语言的魅力”的课文。

你们有兴趣吗?

首先呀,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请快快翻开书本第5页读读这片奇特的故事吧!

二、初读:

 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师: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指名自由概括)

 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

(“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说明她贫困交加,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破破烂烂,这么大岁数了,头发白了,连背都驮了,伸也伸不直,佝偻着背,长期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老得连站都站不稳了,却还要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不饿死,而整天从早到晚长时间地站在街上沿街乞讨,她的表情木然、目光呆滞,长期生活的不幸早已压得她都麻木了。

面对着这样一位老人,我们已经觉得他很不幸了,可是更不幸的是她从小就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也许正是因为老人家有异于正常人,眼睛残疾,加上无儿无女,年岁又大,孤苦伶仃,丧失了劳动力,所以才沦落为在街边乞讨。

   感情练读“一天上午,……不得不在街上乞讨。

”读出老人境况的艰辛,以及对其产生的怜悯之情。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位著名的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询问。

   指名读诗人与老人的对话。

(指导读出老人辛苦劳累与哀伤无奈的心情,语调低沉无力。

   师过渡:

于是,诗人听了,便拿出笔来,悄悄地在老人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随后又将身上带着的钱全给了这位老人,结果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学习“街、妇”等上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街”字注意左中右结构的比例;“牌”字注意左右部分的比例,及右边“卑”字的写法。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另外6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精学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知道了一位风烛残年,年老力衰,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一位长年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怎样的转机呢?

我们来看看!

三.精学2、3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呢?

老人站了整整一天了,那么漫长的时间都没有收到一枚硬币,所有路过的人都习以为常,可是现在,却突然发生了如此怪事——结合课后习题二,从加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递进句,木牌上的语言,感动了每一个人,使经过的每个人都产生了同情怜悯之心。

 练读第二自然段中的递进句。

“无论师……交给老人。

”指名读、小组读。

读出施舍的人之多。

 师:

先是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给钱,现在是几乎所有来往的行人,只要经过这块木牌时,都纷纷停下来,不管是贫富贵贱,男女老幼,都心甘情愿地慷慨解囊,就算那衣着寒酸,也同样贫穷,为生计发愁,疲于奔命,劳碌奔波的小职员,也摸出自己的钱交给了老人,奇怪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这个问题去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吧!

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读了后,你明白了什么?

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呢?

 指名自由发言

 (“春天到了”,我们看见了什么?

湛蓝晴朗的天空,银花,白絮般的云朵,想象一下画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小草发芽,绿树长出新叶,莺歌燕舞,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世界,多美好呀!

有谁不喜欢春天,有谁不愿意去赞美它呢?

 可是,这么如此美妙的春天,这位双目失明的可怜老人却一生都没有见过啊!

她眼前的只有一片黑暗……“春天来了”虽然短短几个字,却使见过它的人浮想联翩,联想到春天的种种令人向往的美丽景色,然而后面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却刹时敲碎了这个美丽的梦,前后造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映衬,使春天的“色彩斑斓”与老人眼前的“永久黑暗”形成对比,使春天的快乐美好与老人风烛残年、贫困交加的辛酸生活形成对比,更加突现出老人生活的困苦不幸,因而使每个人都产生心灵的触动,怜悯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纷纷发自肺腑地慷慨解囊。

 感情练读第三自然段。

注意引导读出前后的对比,读出春天的美好与老人身世的辛酸。

 试背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学习“掏、币”等下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辛”字注意几横的长短排列;“残”字可与前面学的“钱”字比较学习。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板书设计:

            “我什么也看不见”       无人施舍

   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所有的人全都慷慨解囊

教学反思:

 

秉笔直书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过程: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

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

(板书:

秉笔直书。

学生齐读课题。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

(出示词语:

“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

拿、握。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生字。

(出示生字词:

崔杼独揽大权伯仲忠贞屈服颠倒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

独揽颠倒秉笔直书。

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

生齐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

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

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

(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

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设计意图:

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学生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

害怕甚至于服从。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

    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

(指名朗读1-2自然段。

)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

学生读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

   2、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

(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出示句子:

)崔杼要求

    历史事实……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3、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

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

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

太史的职责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

比赛读。

齐读。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太史们所共有的坚守本分的精神。

]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

他们不害怕吗?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

板书:

恪守本分。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

(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

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设计意图:

崔杼的心理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次要线索,衬托出了太史们忠于职守的精神给人的巨大的震撼,由于其分布位置较散,所以安排在分析完文章的要点后体会。

]

    教师小结:

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

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四、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

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崔杼 伯 仲 叔 季 南 史 氏

            太史:

刚直不阿、秉笔直言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再根据本组课文的重点,了解关于语言的词语。

2、围绕一定的主题,畅谈自己的感受。

3、浏览《难忘的一句话》,感悟“语言的魅力”。

4、学会积累,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5、用真实的语言具体地叙述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一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教学难点

说真话,表真情,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写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摘录笔记

1、出示幻灯。

2、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了解词语的意义,体会他们的用法。

3、根据本组课文,进行笔记摘录,小组交流。

4、小结。

摘录内容:

重点的语句、重点的词语

二、读一读

1、读一读词语。

2、它们都有那些特点。

3、你理解那些词语,讲给大家听听。

4、用它们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表述语言的词语还有哪些?

三、畅所欲言

你有下面的感受吗?

任选一项说一说。

1、此时无声胜有声。

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回忆有无类似的感受。

(3)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4)背诵积累。

四、初显身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提出问题。

(二)再读课文,思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三)画出令作者难忘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令她难忘。

(四)这句话对作者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也验证了上节课所讲的畅所欲言中的哪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五)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书中例文。

1、读两个小片段,说说分别写什么?

画出两段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你明白了什么?

2、使文章生动的方法是什么?

(二)习作审题

会说话的----------

-------------的话

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

题一:

1、可补充的内容较丰富,如动物(小鹦鹉、八哥……)、人物。

2、内容上注意写清体现“会说话”的事例。

题二:

1、可补充的内容如令人难忘的话、令人振奋的话、奇怪的话……2、注意选材要新颖。

3、内容上突出为什么难忘、振奋、奇怪……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文章更生动。

题三:

1、抓住题眼忘不了的话,多问几个为什么。

2、相关事例说清楚具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内心活动。

(三)金钥匙————怎样做好主持人。

板书设计

会说话的----------

-------------的话

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

课后反思:

 

春潮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只作简单了解)。

4、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寒风凛冽,向往春天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大地上万物跃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在我们这里难以见到的奇景――春潮。

(板书课题)

二、暖风习习,走入春天

1、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

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或想象到的情景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

2、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苦菜花》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潮》。

(指名读课文,找朗读较好的学生,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3、听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说说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也可以提出疑问。

4、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主要介绍了春潮的形成和春潮的不可抗拒的威力。

三、溪水淙淙,观察春天

1、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是这样说的: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就让咱们像作者那样仔细的观察春天吧。

(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是啊,寒冷的冬天已在撤退,而温暖的春天正在进攻。

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

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并说一说“春天在进攻”表现在什么地方。

) 

(1)“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

(2)“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3)“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4)“那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为什么不说“大江上的冰面变薄了,慢慢开始融化了”,而是说“变酥了,变软了,变暗了”呢?

(学生讨论,体会用词的巧妙。

教师小结板书:

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了 

读完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溪水淙淙,感觉春天即将到来啦!

2、指导朗读第二段。

(1)再试着自己朗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景象。

(2)指名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