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005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0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docx

九年级物理131415章练习题

涪陵十四中马鞍校区初2015级成长课堂

 

九年级上物理练习文

 

班级:

姓名:

 

(注意:

图片不能混乱)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一、知识链接

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和。

2、扩散现象:

在相互接触时,的现象叫扩散。

体、液体、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有关,越高,分子运动越,分子的扩散越。

扩散现象表明:

(1)一切物质的分子在,

(2)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既有力又有力,力和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可近似认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二、基础训练

1、下列实例,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在教室中烧醋时满屋都能闻到醋味B、手拿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C、香瓶打开盖后,满屋子充满香味D、水洒在地上,过会儿全蒸发了

2、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A、温度高的物体的运动B、温度高的分子的运动

C、单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扩散不能表明()

A、一切物体的分子间有间隙B、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有体积

C、互相接触的物体间分子可进人对方D、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4、下列现象不属于扩散的是()

A炒菜时香飘满屋B长期堆煤的墙内部变黑

C踏水过河时水变浑D水中加糖,整杯水变甜

5、下列有关扩散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运动B、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一种宏观表现

C、热水与冷水混合变成温水是扩散D、扩散快慢与物质温度、状态有关

6、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主要是因为()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D分子间有引力

7、如果分子间没有了引力和斥力,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A、黑板上很难写字B、固体很容易被拉长

C、液体容易被压缩D、气体也会有一定体积

8、下列有关生活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A、阳光下,湿衣服很快干了B、轻轻地弹一下,衣服上的灰尘“跑”了

C、随风飘来了醉人的花香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消失了

9、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易被拉断,这是因为()

A、棉线分子间无引力B、铜丝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棉线分子间斥力>引力,铜丝分子间引力>斥力D、铜丝分子间引力>棉线的分子间引力

10、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A、分子间存在着斥力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无间隙

1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

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加快

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

鸡蛋“散黄”是现象,为什么夏天的鸡蛋比冬天的鸡蛋容易“散黄”?

这是因为。

三、能力提升

1、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我国采用“禁种、禁贩、禁制、禁吸”四禁并举的禁毒方针。

经过训练的警犬凭什么可以从旅客的行李箱中发现夹带的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

 

2、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总V1+V2,(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混合液体的

质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

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4、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了分子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

一般焊接是靠金属(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

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第二节内能

一、知识链接

1、物体内部动能和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理解内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内能与机械能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能量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内能的单位是

4、物体内能的影响因素:

(1)同一物体越高,物体的内能也

(2)不同物体的内能除了与有关外,还与物体的、等因素有关

5、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是

(1)(吸热或放热),用这种方法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如果物体吸收热量,它的内能就,如果物体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就;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2)摩擦生热,用这种方法改变内能的方式是,如果别的物体对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的内能就,如果这个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就。

二、基础训练

1、判断对错

(1)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有内能,冰没有内能B.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叫内能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

3、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C.铁水凝成铁块,内能减少D.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4、一根锯条,可以把它放在炉火上烤热,这是用的方式改变内能;也可以用它锯木头使它发热,这是用的方式改变内能。

这说明:

和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

5、在下列过程中,由于做功而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B.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

C.冬天用热水洗脚,感到很暖和D.烧开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6、两个物体之间能发生热传递,它们之间一定有不同的()

A、热量B、内能 C、比热 D、温度

三、能力提升

1、关于做功,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物体做功一定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加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0°C的物体也有内能D、物体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如果轮胎进气口堵塞,仍然用力向下压活塞时,气筒内空气的温度就会(选填“升高”或“降低”),这是利用的方式使气筒内气体内能。

 

第三节比热容

一、知识链接

1、比热容的定义:

的某种物质在温度1℃时所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这个物理量的代表符号是

2、比热容单位:

(文字描述)符号表示:

水的比热容是,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注意:

(1)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4、热量的计算公式

吸热的计算公式:

;放热的计算公式:

两个公式综合写为:

Q:

物质吸收或放出的;c:

物质的;m:

物体的

Δt:

变化的温度

吸热时Δt=

放热时Δt=

二、基础训练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温度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3.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时要向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是因为水()A.密度大B.比热容大C.温度高D.热膨胀大

4.新疆有句谚语: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你能说出它的道理吗?

 

5.沿海地区及我国东南部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____,而在沙漠地区及我国西北部昼夜气温变化____.为什么?

 

6.质量为10kg的水温度从25℃升高到65℃,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及公式)

 

7.质量为2kg的沸水(100℃),温度降低了60℃,水放出了多少热量?

(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及公式)

 

三、能力提升

1.把两个质量相等的金属块放到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同时取出,立即放到温度相等的冰块上,能够熔化更多冰的那个金属块具有较大的()

A.密度B.内能C.比热容D.热量

2.让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接触(已知C铝>C铜),热量将由()A.铝块传向铜块B.铜块传向铝块C.它们之间没有热传递D.无法确定

3.为了得到50kg30℃的温水,需要15℃的冷水和80℃的热水各多少kg才行?

 

4.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水的比热是煤油的2倍,水升高的温度是煤油的1/3倍,则它们的质量之比m水:

m油是()

A.3:

2B.2:

3C.1:

6D.6:

1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内能的利用

一、知识链接

1、内能的两个重要应用是,.冬天用热水袋、暖气片、火炉取暖是利用内能,汽油机、火箭等是利用内能.

2、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中获得的内能。

3、1千克某种燃料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的燃烧值(热值)。

热值的单位是,符号是。

木碳的燃烧值(热值)是34000000焦/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

完全燃烧100克木碳,可以得到焦耳的热量。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用公式来计算。

4、将装水的茶壶放在炉子上加热,水蒸气把壶盖顶起,这一现象却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

燃料的能转化为能,传给和;把壶盖顶起,使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能。

5、燃料在燃烧中,实际上很难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按燃烧值计算出的热量要,而且有效利用的热量又比放出的热量要,因此,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是节约的重要措施。

二、基础训练

1、某种物质的质量是100克,完全燃烧后放出3.4×106焦耳热量,这种物质的燃烧值是_焦/千克,若完全燃烧这种物质0.5千克,应放出焦耳热量。

2、在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水蒸气膨胀时对软木塞,消耗了水蒸的一部分能,转化为软木塞的能。

3、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利作它的()

A.较小的密度B.较小的比热C.较大的燃烧值D.较高的沸点

4、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A.比热变小,密度不变,燃烧值不变

B.比热小,密度不变,燃烧值变小为原来的一半

C.比热、密度、燃烧值都为原来的一半

D.比热、密度、燃烧值都不变

5、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节约燃料措施正确的是()。

A.充分利用余热,减少烟气带走热量

B.增大燃料燃烧面积,提供充足氧气

C.增大受热面积,受热物体尽量使用热的良导体

D.以上措施都对

6、.完全燃烧甲、乙两种燃料,甲放出的热量多,那么()。

A.甲燃料的热值大B.甲燃料的质量大

C.甲燃料的质量、热值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已知木柴的燃烧值是1.2×107焦克/千克,木炭的燃烧值是3.4×107焦/千克,汽油的燃烧值是4.6×107焦/千克,氢的燃烧值是1.4×108焦/千克,它们完全燃烧放出相等的热量,则需要燃料较多质量的是()

A.木炭B.木柴C.汽油D.氢

三、能力提升

1、烧开一壶水需30g酒精,若改用汽油需g。

2、对于燃料的燃烧值,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理解的是:

(  ) A、燃料的燃烧值跟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B、燃料的燃烧值跟燃料的质量成正比; C、就某种确定的燃料而言,它的燃烧值是一个确定的值,跟燃料的质量及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无关; D、容易燃烧的燃料燃烧值一定大。

3、30g酒精(q=3×107焦/千克)完全燃烧可释放J热量,若这些热量有40%被水吸收,可使Kg的水温度从30℃升高到40℃。

 

第二节热机

一、知识链接

1、叫热机。

现代的火电站是靠热机把能转化为能。

2、汽油机是在气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然后它推动活塞而的。

3、活塞往复运动中,汽缸由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多数汽油机是由、、、四个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

4、汽油机是由、、、、、等部分组成的。

5、汽油机的每个工作循环,只有对外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来完成,每个循环,曲转转动周,活塞往复次。

6、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在冲程,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在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7、汽油机与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有以下不同点:

 

(1)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柴油机吸入。

 

(2)在压缩冲程中,活塞能把燃料气体混合物的体积或空气的体积压缩得更小,使气体压强更大,温度更高,做功更多,效率更高的是。

 (3)点火方式,柴油机为汽油机为。

二、基础训练

1、从能的转化的观点看热机是一种把能转化为能的机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要经过、、、四个冲程来完成。

2、铭牌上标有3000转/分的四冲程内燃机,每分钟有次做功冲程。

3、四冲程内燃机汽缸在工作过程中,其中压缩冲程是能转化为能,而做功冲程是能转化为能,这种内燃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火塞往复次,曲轴转动周。

4、下列例子中属于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是()

A、火箭点火发射B、电热水器给水加热C、用高炉熔化铁块D、用热水袋取暖

三、能力提升

1、一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转速为600转/分,做功冲程一次做功1500焦,那么这台柴油机的功率为是多少

 

2、汽油机甲比汽油机乙效率高,这表明:

(  ) 

A、甲用的汽油少; 

B、甲的功率大; 

C、工作相同的时间,甲耗油较少;

D、甲把汽油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百分比较大。

3、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气缸活塞面积为30cm2,一个冲程活塞在气缸中移动的距离是50mm,满负荷工作时做功冲程燃气的平均压强为9.0×lO5Pa,飞轮lmin转动1800周,当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不计摩擦),求:

(1)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2)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3)汽油机的功率.

 

第三节热机的效率

一、知识链接

1、热机效率的定义:

用来的那部分能量与所释放的能量之比。

2、用公式:

η=来表示。

热机效率通常用来表示.例如:

蒸汽机的效率一般在左右;汽油机的效率为;柴油机的效率为.

3、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1)

(2)

(3)(4)

4、内能的利用对环境的污染有:

(1)污染;

(2)污染。

5、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

(1)

(2)(3)

(4)。

二、基础训练

1、关于热机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台热机,做有用功多的那台效率高;

B.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只因为废气带走了余热;

C.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说明使用热机的过程能量不守衡;

D.某热机的效率为35%,说明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占燃料全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35%。

2、下列例子中属于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是()

A、火箭点火发射B、电热水器给水加热C、用高炉熔化铁块D、用热水袋取暖

3、为了提高热机效率,应尽可能:

(  ) 

A、采用优质燃料;B、提高热机的功

C、减少热机的质量; D、减少各种热损失,保证机器良好润滑。

4、关于热机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机效率越高,即热机做的有用功多; 

B、热机效率越高,即热机的功率越大; 

C、要提高热机效率,就要尽量减少各种能量损失,并且要保证良好的涧滑; 

D、热机效率为60%。

5、关于四冲程汽油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四冲程的顺序适当调整,汽油机也能工作; 

B、三个辅助冲程如果减少一个,汽油机也能工作;

C、三个辅助冲程需靠外力来完成; 

D、四冲程只有第三冲程对外做功,把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的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6、用煤气灶既方便又环保,一般的煤气灶正常工作时。

15min可使质量为4Kg、温度为23℃的水沸腾,该城市水的沸点为93℃,求:

⑴水吸收的热量;⑵若煤气灶放出的热量70%被水吸收,煤气灶实际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三、能力提升

1、某辆小轿车油箱内装有32kg汽油,司机小李驾车沿高速公路到某地旅游,路程为300km.假设轿车是匀速行驶,且受到的阻力为920N.已知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内能有30%转化为机械能,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求:

(1)汽车到达目的地牵引力所做的功;

(2)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行驶途中是否需要加油

 

2、轿车已逐步进入我国普通百姓家中. 已知某国产骄车每行驶100km消耗8L汽油(1L=10-3m3),汽油的密度为0.71×103kg/m3、热值为4.6×l07J/kg.则    

(1)10kg汽油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J.    

(2)该汽车行驶100km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    (3)当该汽车以50kW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它所受到的阻力等于________N.(4)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第1课时)

一、基础训练

1、一个物体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带了电荷;而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本质是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___和___,规定把的电荷叫正电荷,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电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它____(填“能”或“不能”)测量物体带电量的多少,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4、电量指的是___________,它的国际单位是___,简称,符号是。

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验电器也带了___电。

这时验电器所有的负电荷总数比玻璃棒接触验电器前要___。

6、化纤布料的衣服比其他布料更容易沾染灰尘而变脏,主要是由于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______现象。

7、“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是在_____的基础上进行____得出来的,这是研究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8、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由于_____(选填“玻璃”或“丝绸”)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所以电子的转移情况是从_____到_____。

9.两物体靠近时,互相吸引,那么这两个物体()

A.一定带同种电荷.  B.一定带异种电荷.

C.一定有一个物体带电.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0、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

主要原因是()

A、头发散失了水分后,变得坚硬

B、由于摩擦起电头发带的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C、由于太阳照射和摩擦产生的热使头发膨胀

D、由于梳子的机械分离作用使各头发彼此分离

11、有a、b、c、d四个带电体,a排斥b,b吸引c,c排斥d,已知c带负电,则()

A、a带负电,d带负电B、a带负电,b带负电

C、b带负电,d带负电D、a带正电,b带正电

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与固体之间相互摩擦,才会起电

B、A物体和B物体摩擦,结果A物体带负电,B物体带正电,由此可以断定它们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一定是A的强

C、分别用细线吊起甲、乙两个通草小球,互相靠近时若相互吸引,则它们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用细线吊起的塑料小球,小球被排开,小球一定带负电

二、能力提升

1、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任意两个靠近均相互吸引,已知甲带正电,则乙球不可能_____;若丙球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则乙球一定_____。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2、如图所示,将一带电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若

(1)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带电体是带____电的。

(2)金属箔张角变小,说明带电体是带____电的。

(3)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说明带电体是带___电的,且所带电荷量比验电器所带电荷量___(填“多”或“少”)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A、用头发摩擦过的钢笔杆能够将碎纸屑吸引起来

B、磁铁能把钢针吸引起来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

D、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听到轻微的“劈啪”声,甚至在夜晚能看见火花

4、带负电的橡胶棒慢慢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时,发现球被吸引,这说明通草球()

A.一定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

5、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查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梳头时()

A、塑料梳子失去一些电子B、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C、头发得到一些电子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转移

三、拓展迁移

1、通常,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现有丝绸、玻璃棒、塑料薄膜三种材料,通过实验发现,当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被丝绸摩擦过的塑料薄膜时两者相互吸引。

由此排出三种材料的顺序,使前面的材料跟后面的材料摩擦后,前者总是带负电。

这个顺序是()

A、丝绸、玻璃棒、塑料薄膜B、玻璃棒、塑料薄膜、丝绸

C、塑料薄膜、丝绸、玻璃棒D、丝绸、塑料薄膜、玻璃棒

2、如图用一个带正电的a物体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也带上正电,则()

A、a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B、b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

C、b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aD、a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b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4、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

 

5、a、b两个通草球,a带电,b不带电,两者靠近时相互吸引,但当a和b相互接触后就立刻分开,试解释这种现象。

 

两种电荷(第2课时)

一、基础训练

1.如图所示,图______中的两个通草球一定带电。

2.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带电,电子带

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电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