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119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docx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

物态变化中考考点

考点1、温度计的读数及使用

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温度的测量:

温度计

制作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构造特点

玻璃泡、毛细管、玻璃外壳、刻度

常见种类

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使用方法

估测

根据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

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置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的液体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数

在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液体的上表面相平(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这是与其他温度计不同的地方)

记录

让温度计在液体当中稍待一会儿,等示数变化稳定后再读数

温度计的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必须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可离开人体读数

规律总结:

如用体温计前不甩,被测的体温如果高于体温计的示数,水银柱会上升;如果低于体温计的示数,水银柱不会下降,可简记作“能上不能下”

1、【2009?

雅安市】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

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_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2、(09南昌).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12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

(2);

(3).

考点2、熔化与凝固

1.熔化

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现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

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2.凝固:

(1)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凝固现象:

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3)凝固规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5)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熔化、凝固

1、【2009?

北京市】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2、【2009?

重庆市】?

如图3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3、【2009?

河南省】图4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2009?

长沙市】如图5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5、【2009?

北京市】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态。

(选填“固”或“液”)

6、【2009?

广州市】(7分)用图22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22,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

(4)t2与t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

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5)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23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

“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的判断。

请写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

考点3、汽化

定义: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汽化现象分为:

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沸腾:

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液体温度不变

蒸发:

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

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

1.沸腾:

⑴沸腾现象:

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

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2.蒸发:

⑴蒸发现象:

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

(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考点4、液化

定义: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汽化

1.液化现象:

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

(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

(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⑤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⑥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液化的方法分为:

降温、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温(遇冷、放热)液化: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

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3、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

汽化、液化

1、【2009?

重庆市】?

我市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大量增加水面面积,是利用水的____大的特性,且水在蒸发时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气温,营造“宜居重庆”的舒适环境。

2、【2009?

茂名市】“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

“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1所示。

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这是水蒸气的____能转化为煲盖的机械能。

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3、【2009?

临沂】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的缘故。

4、【2009?

黔东南州】身处偏远海岛,按图2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

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形成小水滴;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____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可得到淡水。

学科网

5、【2009?

北京市】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6、【2009?

贵阳市】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7、【2009?

茂名市】白菜在存放过程中需要减慢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密封

C.摊开               D.通风

8、【2009?

绵阳市】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9、【2009?

安顺市】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10、【2009?

泰安市】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1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11、【2009?

娄底市】某实验小组在我市新化县大熊山森林公园山顶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17a、b所示.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4

5

6

7

8

温度/℃

90

91

93

97

98

时间/min

9

10

11

12

13

温度/℃

98

98

98

98

98

(1)图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____℃.

(3)实验得到的结论____(填“大于”或“小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09?

江苏省】?

(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____较大.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

A.30%B.40%C.60%D.90%

(4)请在图19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考点5、升华与凝华

1.升华:

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

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2.凝华:

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凝华放热:

附录:

①电冰箱原理:

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

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

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

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干冰“人工降雨”:

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

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

升华、凝华

1、【2009?

江苏省】?

霜是由水蒸气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2009?

锦州市】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形成的,此过程要____热(选填“吸”或“放”).

3、【2009?

天津市】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4、【2009?

泰安市】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雾的形成B.露的形成

C.冰的形成D.霜的形成

5、【2009?

湛江市】?

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D.严冬,湖水结成冰

6、【2009?

娄底市】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7、【2009?

德州市】?

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B.先蒸发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液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