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1141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联系水土流失概况,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学会运用材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3.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重、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区域可持续发展

(1)内容

(2)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3)水土流失

①概念: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②我国分布:

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特别提醒] 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①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致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

②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特别提醒] 区域水土流失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原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础因素,人为原因对现代水土流失起到加剧作用。

3.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

(1)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②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③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④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⑤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2)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植树种草。

②工程措施

③治理模式: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自主诊断]

1.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等。

(  )

2.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损失最大的地区。

(  )

3.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

(  )

4.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属于工程措施。

(  )

【提示】 1.× 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属于环境污染。

2.×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损失最大的地区。

3.×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4.√ 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属于工程措施。

[合作探究·攻重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材料 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

【思考交流】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自然原因:

①地貌形态不稳定,黄土具有易侵蚀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

①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毁掉了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②不合理开矿。

2.目前,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原的触发机制主要是什么?

【提示】 露天开矿。

[归纳总结]

1.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地貌、土壤、气候和植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具体分析见下表:

原因

产生的影响

土质疏松

容易被侵蚀,为水土流失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

降水集中,多暴雨

冲击力大,水流速度快,为水土流失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

地貌形态不稳定

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易引起侵蚀和崩塌

植被覆盖差

地表疏松的土壤缺少植被根系的保护,易被侵蚀

2.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又是人为原因的主要方面。

具体分析见下表:

原因

产生的影响

过度开垦

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过度放牧

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草类的保护

毁林和樵采

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露天开矿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战乱和营造宫殿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用来作为建筑材料

滥用土地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开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方法技巧] 脆弱的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的根本原因。

(1)生态环境脆弱。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原因是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一些地理要素的过渡带上,地貌上,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位置上,从沿海向内陆过渡;气候上,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植被上,从森林向草原过渡;农业上,从种植业向牧业过渡。

自然环境条件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另一方面是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起来相当困难,原因是受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

(2)人地矛盾尖锐。

黄土高原农垦历史悠久,人口增长快,粮食短缺,燃料不足,迫使人类向土地要粮食,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

1.陕西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

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90.4%。

据此回答

(1)~(3)题。

【57522040】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风力强劲

C.土质疏松D.高原地貌

(2)现代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  )

①营造宫殿、建御花园 ②修筑梯田、开石动土 ③开荒弃荒,轮荒作业 ④退耕还草 ⑤植树护坡、打坝建库 ⑥露天开矿,开挖原生地面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①②③D.②③⑥

(3)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1)A 

(2)D (3)C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题,黄土高原沟谷发育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注意与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区别开。

(2)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很多方面,如过度放牧、滥伐、开荒和开矿等。

①是古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可排除;④⑤是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可排除。

第(3)题,现代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

]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

材料 2017年9月25日 人民日报

5月中下旬,记者从内蒙古包头出发,沿黄河至山东利津入海口采访,看到了一条与往昔完全不一样的黄河。

从××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

◆据5月实测数据显示,黄河含沙量不超过0.8公斤每立方米。

◆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河段是清的。

◆生态建设工程、气候变化、水利工程、经济社会发展是黄河泥沙锐减的重要原因。

◆近期入黄泥沙锐减不能代表今后趋势,对未来来沙量估计不宜过于乐观。

◆黄河治理应保持战略定力,防止受局部和短时期变化影响产生战略误判。

【思考交流】

1.黄河中游泥沙主要来源于哪个地区?

【提示】 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除了使黄河泥沙含量增加外还有哪些危害?

【提示】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安全。

(3)造成生态恶化。

(4)淤积沿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5)影响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3.根治黄河泥沙,关键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试分析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提示】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归纳总结]

1.水土流失的危害

(1)对水土流失源头地区的影响

主要考虑流水的侵蚀和搬运所产生的影响。

如养分流失、土地贫瘠,农业减产,泥石流,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2)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主要考虑流水沉积所产生的影响。

如河床抬高,湖泊、河流淤积,防洪难度增加。

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措施

功能

工程措施

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

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农业技

术措施

深耕改土、粮草间作、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

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黄土高原人民总结出来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针对不同的地貌(塬、沟、坡)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方法技巧] 水土流失形成的红漠化与石漠化

江南丘陵水土流失后红色砂砾岩裸露形成的是“红漠化”;而云贵地区是喀斯特地貌的广泛分布区,丘陵、山地地带发生水土流失后,大量的石灰岩裸露,形成“石漠化”景观。

2.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

(1)~

(2)题。

【57522041】

(1)该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D.地面沉降

(2)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径流量减小,不易决堤造成洪水泛滥

B.径流量增大,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增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有利于内河航运

(1)B 

(2)C [第

(1)题,读图可知,该河流汛期月输沙量可达1亿吨,说明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2)题,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易造成下游水库泥沙淤积。

]

3.鱼鳞坑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能够拦截坡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下面两图分别为鱼鳞坑示意图和景观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最适宜植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

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

(1)C 

(2)D [第

(1)题,在③地点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拦截坡面径流,保持水土。

(2)题,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是拦截坡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故有利于物质的沉积。

]

[图表解读·悟技巧]

[图表探讨]

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

探讨1.试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提示】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大部分或一部分。

探讨2.黄土高原的地形有何特点?

【提示】 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m以上,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探讨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该区域降水有何特点?

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影响?

【提示】 根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我们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读图方法]

阅读上图应主要把握以下两点:

(1)找出图中表示黄土高原范围的曲线,从而确定黄土高原和其他地形区的分界线以及所跨省区。

(2)注意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

即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读图训练]

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读图,完成

(1)~

(2)题。

【57522042】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D.②③①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1)D 

(2)B [第

(1)题,根据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黄土高原的成因及产生的危害可分析回答。

(2)题,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影响内河航运。

]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固双基]

考查点1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B.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A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2.下列不属于我国区域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

A.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B.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C.三江平原的湿地减少

D.华北地区的寒潮

D [生态破坏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而寒潮属于自然灾害,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

考查点2 水土流失的原因

下图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景观和居民生产场景图。

据此完成3~4题。

【57522043】

窑洞         牧羊

3.造成双水村民居建筑特色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地形D.土质

4.该村生产方式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环境污染

C.土地石漠化D.土壤盐碱化

3.D 4.A [第3题,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比较干燥,直立性强且不易崩塌的特性,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故选D。

第4题,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大量牧羊,会使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

考查点3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地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增加土壤中的水肥含量

B.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区的旱情

D.导致黄河含沙量减少

6.水土流失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体现在(  )

①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加剧沟壑发展,便于耕种 ③淤积河湖,加剧洪涝灾害 ④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使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B 6.C [第5题,水土流失会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弱,水肥含量减少;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发展,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冲入黄河,导致黄河含沙量增加。

第6题,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加剧沟壑发展,不便于耕种;淤积河湖,加剧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使用。

]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7~8题。

【57522044】

7.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保持水土

B.改良土壤

C.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8.关于a、b、c、d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a处发展粮食生产

B.b处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C.c处植树造林

D.d处打坝建库

7.A 8.B [第7题,保持水土是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

第8题,b处为缓坡,可开辟为梯田,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不适合种植水稻。

]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34探索

【提示】 从图中的自然景观,可以清晰地看到植被稀少、沟壑纵横的黄土墚、黄土峁地貌,水土流失严重。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当地的气候特征(夏季多暴雨或降水集中等);当地居民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开垦陡坡、过度放牧、开矿等)严重破坏了植被,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坡面的土质疏松,则极易受流水侵蚀和搬运。

教材P41思考

【提示】 两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主要方法有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生物措施主要是利用退耕大于25°的陡坡耕地用以造林、种草。

造林乔灌结合,讲求实效。

在沿沟和沿坡上均采用工程措施与林草生物措施有机结合的方法。

陕北韭园沟是以坝系建设为中心的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

陕北高西沟的治理模式是坡沟兼治,以治坡为主。

在坡度25°以下的地段修水平梯田,作为粮食生产和发展经济林果基地;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通过修水平沟、水平阶、梯田、鱼鳞坑等整地工程,营造乔灌林木,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等。

教材P41复习题

【提示】 1.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带。

由于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主要是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原逐渐消失,成为今日的荒山秃岭。

在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诸多大规模破坏森林的方式中,以毁林开荒对森林的破坏最为严重和彻底。

此外,历史上这里还经常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厮杀争夺的战场,焦土遍野。

林草植被被大量破坏,使雨水和径流以及风力直接侵蚀黄土地面,必然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尤其是进入20世纪,伴随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黄土高原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压力很大。

吃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由于依靠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不可能获得增产增收,农民又没有或很少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于是就要开辟新地,向自然条件较差、生态脆弱的边际土地(如陡坡地或林地、草地)要粮,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2.如下图:

水平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坡地土地资源,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线上,有利于水土保持。

水平梯田的坡面保护是应注意的问题,应采用植树种草为主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