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360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docx

浙江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

浙江省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

医学护理类理论知识

一、考试大纲说明

(一)考试形式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二)考试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分值分配

1.必考模块:

医学基础综合知识,分值90分。

包括人体形态、人体机能。

2.选考模块:

相关专业知识,分值60分。

考生可根据中职所学专业在三个备选项目中自主选择其中之一。

(1)项目一护理专业知识:

包括走进护理,护理评估,护理技术,内外科护理相关知识。

(2)项目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

包括人体运动学,康复评定,物理治疗相关知识。

(3)项目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

包括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相关知识。

(四)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

(五)考试能力要求

本大纲在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三个认知能力层次的要求,即了解、熟悉、掌握。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

必考模块:

医学基础综合知识

【人体形态】

(一)运动系统

1.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骨和骨连结:

(1)掌握骨的构造;熟悉骨的分类;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掌握关节的基本构造;熟悉关节的辅助性结构;了解关节的运动。

(3)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熟悉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的主要形态特点。

(4)掌握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熟悉椎骨间的连结概况;熟悉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掌握胸廓的组成;了解胸骨和肋骨的形态,肋骨与胸椎、肋软骨与胸骨之间的连结。

(5)掌握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排列;了解各骨的形态。

(6)掌握肩、肘、髋和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熟悉桡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7)掌握骨盆的组成和分部。

(8)掌握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熟悉新生儿颅的特征。

(9)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10)掌握临床常用的骨性标志。

3.肌学

(1)了解骨骼肌的作用、形态和分布,了解肌的辅助结构;了解躯干肌的分部和各部肌的名称。

(2)熟悉头肌的分部、主要面肌和咀嚼肌的名称。

(3)掌握胸锁乳突肌位置与作用。

(4)掌握膈的裂孔及其所通过的结构、膈的作用;熟悉膈的位置、形态。

(5)掌握腹前外侧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层次、形态;熟悉腹直肌鞘的构成。

(6)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通过的内容物,了解其临床意义。

(7)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上肢肌的分部;了解前臂肌的分群及作用。

(8)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下肢肌的分部和分群。

(二)内脏学

1.掌握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消化系统

(1)消化管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掌握咽峡的构成;熟悉舌的形态和舌乳头的名称及功能、颏舌肌的作用。

熟悉牙的形态和构造、牙式及牙周组织。

掌握腮腺、下颌下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部位。

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以及腭扁桃体的位置。

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掌握小肠的分部;熟悉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和分部,熟悉空、回肠的区别。

掌握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外形特征、盲肠与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了解回盲瓣的形态、位置及作用。

熟悉结肠分部和各部的位置;掌握直肠的位置、弯曲和肛管黏膜的结构特点。

(2)消化腺

了解消化腺的组成,掌握肝的位置和形态,熟悉肝上、下界的体表投影。

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熟悉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熟悉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3.呼吸系统: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

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和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其开口部位;了解固有鼻腔黏膜的分部。

熟悉喉的位置和喉软骨的名称、数量,掌握喉腔的形态和分部。

熟悉气管的位置,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2)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掌握肺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肺段的概念。

(3)掌握胸膜、胸膜腔、肋膈隐窝和纵隔的概念;熟悉壁胸膜的分部,壁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纵隔的分部和内容。

4.泌尿系统: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1)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和冠状(额状)切面的结构,熟悉肾的被膜。

(2)掌握输尿管的分部和狭窄,熟悉输尿管的行程。

(3)熟悉膀胱的位置、形态和毗邻;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黏膜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5.生殖系统:

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

(1)男性生殖器

掌握:

男性生殖器的组成;精索的概念、位置和内容;男性尿道的弯曲、狭窄和分部。

熟悉:

睾丸、附睾的位置和形态;输精管的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及开口部位;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阴茎的构造。

了解:

输精管结扎术常选用的部位;精子的排出途径。

(2)女性生殖器

掌握:

女性生殖器的组成;卵巢的形态、位置;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了解:

输卵管结扎术的常用部位;阴道穹后部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6.腹膜

(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2)熟悉:

腹膜与器官的关系;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的位置与功能;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三)脉管系统

1.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

2.心血管系统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及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概念;

(2)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及心各腔的形态结构;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熟悉心包的构成和心包腔的概念;了解心壁的构造,心的体表投影。

(3)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范围。

(4)了解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的行程;熟悉动脉韧带的位置及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意义。

(5)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

(6)熟悉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了解颈动脉小球、颈动脉窦的位置和作用。

(7)熟悉上下肢动脉主干的名称和行程,上下腔静脉的合成和收集范围,颈内、颈外和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

(8)熟悉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分布。

(9)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10)掌握子宫动脉的起始及其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了解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11)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

(12)掌握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了解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和注入部位。

(13)掌握肝门静脉的合成、主要属支和收集范围,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主要吻合和临床意义。

3.淋巴系统

(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掌握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2)熟悉淋巴干的名称及收集范围;熟悉脾的位置和形态。

(四)感觉器

1.了解感受器结构的种类和功能。

2.视器

(1)了解视器的组成。

(2)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各层的分部及形态结构特点;掌握眼球内容物的名称和作用。

(3)熟悉房水的循环途径;熟悉泪器的组成和鼻泪管的开口部位;熟悉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了解结膜的形态结构。

3.前庭蜗器

(1)了解前庭蜗器的组成;了解外耳道的走向,内耳的组成,声波传导途径。

(2)掌握咽鼓管的交通、功能及小儿咽鼓管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掌握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3)熟悉中耳的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鼓膜的位置、分部。

(五)内分泌系统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各内分泌腺的形态。

掌握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胸腺的位置。

(六)神经系统

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分部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中枢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

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掌握脊髓灰质、白质的位置。

掌握脑的分部和位置;掌握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的位置、组成、功能和临床意义;熟悉下丘脑的组成;了解脑干内纤维束的联系概况及重要纤维束的名称、功能。

了解各脑室的位置和联通。

(2)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熟悉脑、脊髓被膜的层次及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的位置;了解硬脑膜窦的概念。

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3.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

熟悉:

脊神经的组成分支、纤维成分及前、后支的分布规律;膈神经的分布。

掌握:

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和腋神经的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股神经、坐骨神经的行程和分布;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布。

了解:

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胸神经前支的分布及其节段性。

(2)脑神经

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熟悉其成分、行程和分布;熟悉内脏神经的概念和区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3)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了解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掌握浅感觉、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行程(各级神经元及纤维束的名称和位置、交叉部位、皮质投射区)。

掌握锥体束的组成,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

熟悉皮质脊髓侧束的行程、皮质核束的的行程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控制的概况。

【人体机能】

(一)绪论

1.掌握:

兴奋性,反应,兴奋和抑制,刺激阈、内环境的概念;反射和反射弧,机件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2.熟悉:

新陈代谢的概念,阈下刺激和阈刺激;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正反馈和负反馈。

3.了解: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同化、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神经调节,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掌握: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阈电位和阈刺激、兴奋一收缩耦联的概念。

2.熟悉: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原理;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强直收缩的概念;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征。

3.了解:

单纯扩散,入胞与出胞的作用;兴奋传导的原理;肌丝滑行过程,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单收缩。

(三)血液

1.掌握:

各种血细胞的正常数量与主要功能;凝血的基本步骤;ABO血型系统及其输血关系。

2.熟悉:

血细胞比容,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等渗液的概念;红细胞的生成;血型分类的依据。

3.了解:

血液的组成和一般理化特性;血浆的主要成分;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与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生成调节;止血与凝血的概念;血液中的抗凝因素;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交叉配血试验,Rh血型的特点。

(四)血液循环

1.掌握:

心动周期、心率、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和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脏射血和充盈过程中心腔容积,内压、血流及瓣膜活动的变化;心肌的四大生理特性;微循环通路与功能;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2.熟悉:

心输出量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心肌生物电特点及其形成原理;正常起搏点、异位起搏点的概念;血流量、血压和阻力的关系;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局部代谢产物对血管的调节作用。

3.了解:

血液循环、心力贮备、自律与非自律细胞、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概念以及生理意义;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形成、特征及出现时间;心电图基本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脉搏的形成及其意义;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中枢;化学感受性反射;血管紧张素的作用。

(五)呼吸

1.掌握:

肺通气、胸内负压、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及机理。

2.熟悉:

呼吸的概念、基本环节,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氧与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延髓和脑桥呼吸中枢的作用。

3.了解:

呼吸形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牵张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1.掌握:

消化、吸收、胃排空、蠕动;胃液、胰液和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2.熟悉:

胃、小肠的运动形式和作用;唾液的成分和作用;胃黏膜屏障的组成和作用;消化器官活动的神经调节。

3.了解:

排便反射;胆囊收缩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的作用。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1.掌握:

基础代谢率的概念;体温的正常范围,人体散热方式。

2.熟悉:

体温调节调定点的概念。

3.了解:

体内能量的来源、转移、贮存和利用;人体产热方式;体温调节的途径。

(八)肾脏的排泄

1.掌握:

排泄、肾小球滤过率和渗透性利尿的概念;正常人的尿量、尿生成过程及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

2.熟悉:

排泄的途径,肾糖阈的概念;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

3.了解:

肾脏的功能;排尿反射和临床意义。

(九)感觉器官

1.掌握:

眼视近物的调节;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气传导的途径和作用。

2.熟悉:

眼的折光异常(近视、远视、散光)及矫正;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3.了解: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和一般生理特征;眼的折光成像、色觉和色盲、暗适应、视力、视野的概念;骨传导的概念,耳蜗对声波的感受和换能作用,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的功能。

(十)神经系统

1.掌握:

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路径和功能;肌紧张及其生理意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和生理意义。

2.熟悉:

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痛觉与牵涉痛;小脑的功能。

3.了解:

神经元、突触的基本结构;脊髓牵张反射的反射弧;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易化和抑制;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条件反射和脑电图。

(十一)内分泌和生殖

1.掌握: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生理作用;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功能及分泌调节,月经周期的概念。

2.熟悉:

下丘脑与腺垂体、神经垂体的关系;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月经周期中卵巢、子宫内膜及激素分泌的变化。

3.了解: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的化学分类;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睾丸的生精作用;卵巢的生卵作用,月经周期形成的原理。

选考模块:

相关专业知识

项目一护理专业知识

【走进护理】

1.了解护理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南丁格尔在护理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护理学的任务、护理的概念。

3.掌握人的基本需要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4.熟悉护士的角色功能,掌握护士素质的内容。

5.了解人际沟通要素、类型,影响因素和人际沟通的原则。

6.熟悉语言沟通的类型、原则,掌握常用的交谈技巧。

7.了解非语言沟通特点,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8.掌握护士仪容礼仪、服饰礼仪、行为礼仪、临床礼仪的基本要求以及实际应用。

9.了解护理程序的发展史,掌握护理程序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10.熟悉护理伦理基本理念、护理执业中的具体伦理原则及患者和护士的权利与义务。

11.掌握《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及实际运用。

【护理评估】

1.了解护理评估的概念、主要内容。

2.一般状态评估:

掌握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体位的评估;熟悉发热、呼吸困难症状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等。

3.皮肤粘膜及浅表淋巴结:

掌握皮肤颜色、出血、皮疹、蜘蛛痣的评估;熟悉水肿症状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了解浅表淋巴结肿大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4.头颈部评估:

了解颈部的姿势与运动;熟悉气管、颈部血管的评估。

5.肺和胸膜评估:

熟悉胸部体表标志;熟悉肺和胸膜视诊、触诊、叩诊方法;掌握肺和胸膜听诊的方法;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

6.心血管评估:

熟悉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掌握心脏听诊的方法;熟悉循环系统常见疾病主要体征。

7.腹部评估:

掌握腹部的体表标志和分区、各脏器所在位置;熟悉腹部视诊、听诊、叩诊;掌握腹部触诊;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

8.四肢、脊柱评估:

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特点,熟悉四大关节、骨盆评估。

9.神经反射评估:

熟悉生理反射的评估;掌握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10.实验室评估:

(1)血液检查。

了解各项检查血液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掌握血常规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熟悉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尿液检查。

掌握尿液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方法,熟悉尿液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常见项目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粪便检查。

掌握粪便标本采集与送检的注意事项;熟悉粪便检查的内容及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4)肝、肾功能检查。

掌握肝功能、肾功能项目及临床应用。

11.特殊器械检查:

掌握X线、CT检查、磁共振成像、超声波检查前准备;掌握常规心电图导联及连接方法、常见心律失常(室性早博、心房颤动、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护理技术】

1.入院护理:

掌握各种铺床法的适用范围、轮椅和平车运送病人技术及注意事项。

2.卧位与安全:

掌握各种卧位的安置方法、适用范围及其机制;熟悉保护具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与使用方法、病人跌倒的预防;了解全范围关节活动(ROM)、肌肉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3.清洁护理:

掌握口腔护理的目的、常用漱口液及其作用,口腔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掌握背部皮肤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掌握压疮的概念、分期、预防与护理。

4.营养与饮食护理:

掌握基本饮食的种类、适用范围、用法和饮食原则;掌握试验饮食的概念,熟悉常用试验饮食的适用范围和食用方法;掌握鼻饲法的操作步骤及要点、注意事项,熟悉鼻饲法的目的及适用范围。

5.冷热疗护理:

掌握冷、热疗法的禁忌症和方法;熟悉冷疗、热疗的作用、种类及影响因素。

6.临终病人护理:

熟悉临终关怀的概念、原则、临终病人的身心变化,熟悉死亡的标准和分期。

7.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掌握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常用物理、化学消毒灭菌技术,无菌技术的概念及原则;掌握隔离的原则、种类及常用隔离技术;熟悉导致医院感染主要因素,了解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8.生命体征及其测量技术:

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异常情况的评估和护理;熟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生理性变化。

9.标本采集:

掌握标本采集的原则;掌握血液、尿液、粪便、痰、咽拭子等标本采集技术。

10.排尿护理:

了解影响排尿的因素,熟悉导尿的目的,掌握女性病人导尿术,熟悉尿液的观察、排尿异常病人的护理。

11.排便护理:

了解影响排便的因素、肛管排气法;熟悉

粪便的观察、异常排便病人的护理,掌握灌肠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12.各种引流护理:

掌握T管引流、膀胱冲洗、留置导尿管、

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的护理措施。

13.给药护理:

掌握给药的原则、护理常用外文缩写及中文

译意;掌握口服给药、常用注射给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4.药物过敏处理:

掌握常见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结果判

断、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15.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熟悉静脉输液的概念、目的、

常用溶液;掌握静脉输液常见输液反应与护理;了解婴幼儿头皮

静脉输液法、颈外静脉与深静脉置管的穿刺部位、输液泵的使用、

输液微粒污染及其防护。

16.静脉输血技术:

掌握四种输血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熟

悉血液制品的种类。

17.常用创伤救护技术:

掌握心脏骤停的表现、心肺脑复苏

的基本支持方法;熟悉心肺脑复苏中进一步支持和持续生命支持

的方法。

18.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技术:

掌握危重病人病情观察的

基本知识、氧气吸入技术、各种洗胃技术及吸痰技术;熟悉缺氧程度的判断及各类供氧装置与分类;熟悉抢救工作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内外科护理】

(一)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了解发生机制;熟悉对应的护理诊断;掌握典型症状及护理要点。

2.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熟悉心衰的分级及心衰病人的护理诊断;掌握心衰的定义、心衰病人的典型症状及护理措施。

3.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熟悉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掌握心律失常的典型心电图特征及护理措施。

4.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分类;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诊断;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典型症状、护理措施。

5.冠心病病人的护理:

了解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熟悉心绞痛病人与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诊断;掌握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病人的身心状况、护理措施。

6.心瓣膜病病人的护理:

掌握心瓣膜病的典型症状、护理措施。

(二)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

熟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患者的常见护理诊断;掌握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患者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2.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熟悉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3.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要点,主要护理诊断;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4.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分类;熟悉急性阑尾炎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掌握急性阑尾炎病人的身体状况,主要护理措施。

5.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了解肠梗阻的病因、分类及病理;熟悉肠梗阻的护理评估及主要护理诊断;掌握绞窄性肠梗阻病人的特点,肠梗阻的主要护理措施。

6.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了解腹外疝的概述、治疗要点;熟悉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区别,腹外疝的主要护理诊断;掌握腹外疝病人的身体状况,主要护理措施。

7.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了解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原则;熟悉肝硬化患者的发病高危因素,主要护理诊断;掌握肝硬化患者的定义,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掌握肝性脑病病人的身体状况,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及健康指导。

8.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了解胆道疾病的病因、分类及病理;熟悉胆道疾病的护理评估及主要护理诊断;掌握胆道疾病病人的特点、主要护理措施。

9.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了解急性胰腺炎的分类及高危因素;熟悉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要点,主要护理诊断;掌握急性胰腺炎的定义,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10.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了解急腹症的病因;熟悉急腹症病人的护理评估及主要护理诊断;掌握急腹症病人的身体状况,主要护理措施。

(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及护理:

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措施。

2.肺炎病人的护理:

了解肺炎定义、分类;熟悉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诊断;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典型症状、护理措施。

3.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

了解支气管扩张的定义、病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熟悉支气管扩张的护理诊断;掌握支气管扩张病人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4.COPD、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了解COPD、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治疗要点;熟悉COPD、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掌握COPD、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及上述病人的护理措施。

5.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

了解哮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熟悉哮喘的治疗要点、护理诊断;掌握哮喘病人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6.血气胸病人的护理:

了解血气胸病人的身体状况、治疗要点;熟悉气胸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掌握护理措施。

7.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了解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熟悉分类、辅助检查、护理诊断;掌握呼吸衰竭病人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8.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了解肺结核的病因、治疗要点;熟悉肺结核的护理诊断;掌握肺结核的典型症状、护理措施。

(四)损伤病人的护理

1.创伤病人的护理:

了解创伤的分类、致伤因素;熟悉创伤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评估;掌握创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2.烧伤病人的护理:

了解烧伤的概念;熟悉烧伤面积和深度的评估;掌握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3.毒蛇咬伤病人的护理:

了解毒蛇咬伤病人的护理评估;掌握毒蛇咬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4.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了解腹部损伤的病因、分类、辅助检查和处理原则;熟悉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