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142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8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docx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

高三语文优化卷(三)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1题;共22分)

1.(2分)(2019高一上·诸暨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也许慵(yōng)懒的日子,不应该想太多,也不应该说太多,我也生怕跌荡起伏的故事会打破这份惬(qiè)意,所以我也只好,喝着咖啡,静静地敲着键盘。

B.我总喜欢带上耳机,随手拿起身边的笔,在本子上恣(zì)意涂画,这样,就可以很快速地消磨(mó)大半天的时光,而且不知不觉中内心也平静轻松了许多。

C.绿(lù)林好汉身材高大,大麾裹在身上只遮了上身大半部分,露出内里赭色夹(jiā)袄。

见不少人以各色眼光打量他,不由抬了抬下颌,伸出食指掸了掸衣襟。

D.随着七点钟的到来,现场的购房者都已经按捺(nài)不住,跃跃欲前,一轮又一轮的滚动摇号中,现场持续升温,仅仅一个半小时,所推房源全部告罄(qìng)。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辐度 惯性 树梢 淡妆浓抹    

B.销毁 鬼计 圆满 敝帚自珍    

C.殉职 临摹 吊唁 插科打诨    

D.煤炭 竹杆 帐篷 唉声叹气    

3.(2分)(2018高三下·扬州开学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例如林黛玉________的倩影、________的眉眼、________的低泣,以及她所住的那个________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

A.静谧高雅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纤细清丽    

B.静谧高雅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纤细清丽    

C.纤弱清丽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静谧高雅    

D.纤细清丽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静谧高雅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凭借NBA的一部宣传片,姚明完成了从单纯的“体育明星”转变到“体育、娱乐明星”。

B.NBA2008-2009赛季在卫冕冠军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主场拉开战幕,凯尔特人队以5分的优势战胜了骑士队,取得了新赛季的又一个开门红。

C.有尽之言能传无穷之意,诀窍就在“言”是经过精选的,有典型性,能代表或暗示出许多其他的东西。

D.最近报道显示,虽然出现了禽流感疫情,但由于政府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鸡肉的销售量和消费信心并未受太大影响。

5.(2分)(2016高三上·姜堰期中)下列各句中用语不得体的的一项是()

A.王老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写作的指导,今奉上力作一本,由于鄙人才学尚浅,书中存在不少谬误,特此敬请斧正。

B.日前本人不慎丢失支票一张,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

明天我打算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稍候。

C.我们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些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期盼学校领导能加以研究。

D.近来听说宝号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帮助的话,我们将竭尽全力。

6.(2分)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笔杆”比成“曙光”,是因为曙光光芒万丈,给人温暖的感觉。

B.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摇篮”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北平有边际,有依靠,使人感到安适的特点。

C.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运用排比手法,列举狼嗥对于多种事物的不同意义,表现作者对生态环境的理性思考,表达对人类无视生态规律的愤慨之情。

D.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运用拟人手法,体现欧·亨利作品语言的幽默、风趣和俏皮,渲染出悲剧性的喜剧色彩。

7.(2分)(2019高二下·北仑期中)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孔子要求学生依据仁爱,游习六艺,这里说的“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B.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

如曾点,字子皙;颜回,字子渊,都是相反关系。

C.《论语》中多叠句,如“使乎,使乎”等,这种写法可以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情感色彩,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

D.《论语》中记录的各位弟子在孔子面前多自称名,弟子在孔子面前称呼其他弟子也多称名,而他们对孔子都十分尊重,话语中的“夫子”都指孔子。

8.(2分)(2015高一上·银川期中)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吾属今为之虏矣

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夫晋,何厌之有?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9.(2分)(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下面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集市中和朝堂上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样做的困难。

C.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耗尽,远方的君主防备着这件事,恐怕不可以吧?

D.文倦于事,愦于忧。

我被事务搞得很疲倦,被忧虑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

10.(2分)(2017高一上·武邑期中)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已经三年。

A.开头两句,作者由近到远,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B.三四句含义深邃,景象描绘得有色有香,有动有静,意境清新淡雅,然而却让人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C.“时时”“细细”,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

“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以嗅觉写视觉,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D.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

“殷勤”二字,犹言“多承”,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

“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E.这首词上阕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又”字,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了词人于大自然中获得了超脱。

11.(2分)(2020·浙江模拟)下列对《我与地坛》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

母亲已经不在了。

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

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A.“清晨”“浮起月光”、“老柏树旁”“颓墙边”等词语表明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

B.四个“又是”成对而又间隔运用,带出丰富的景象,也使得语言整饬而不乏变化。

C.综合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其中语言描写和景物描写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D.反复强调“母亲已经不在了”“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表达作者内心无比的痛悔。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6分)

12.(6分)(2019高三下·合肥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

曾祖瑶,高邮令。

祖煦,即墨令。

父保裔,兴平令。

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

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

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

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

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

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

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

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

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

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

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

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

上顾谓中正曰:

“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

”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

上曰:

“朕乐在时平民安。

”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

“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

”中正曰:

“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

”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

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

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

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其等级分为状元、榜眼、探花。

B.丁外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C.夺情,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指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D.弃市,死刑的一种,是在人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中正官宦出身,才能卓著。

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了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朝廷重用,官职曾经一度不断升迁。

B.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

太祖对滕中正恩宠有加,在西洛祭祀祈雨时,见他侍奉尽力,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想要多喝一杯酒都要征询他的意见。

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

滕中正曾经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携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降为本曹员外郎。

D.滕中正一生为官,尽职尽责。

滕中正做官尽职尽责,受到人们赞许,官至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晚年因病罢官,雍熙二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

②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

上顾谓中正曰:

“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

三、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4分)

13.(4分)(2017高二上·宁夏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鲜花贯穿于宋人生活中的繁忙景象。

但冬夏揖别,秋去冬来,四季的花样年华在时间的秩序里却永无聚首之日,于是宋人把四季的花样叠拼起来,让每一个好景致定格在一个瞬间里。

这便是宋代流行的“一年景”。

“一年景”源于簪花。

宋制:

新进士赴闻喜宴时,要由皇帝赏赐鲜花簪戴。

宋太宗在宴会上曾赐千叶牡丹给寇准簪戴,宋真宗也常常赐花给大臣簪戴,以示恩宠。

皇家风尚,必风行民间,虽然品质层色渐次下流,不过,这正是民本主义所带来的从众的社会心理所致。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风俗记》里写道:

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挑担走街串巷者亦然。

《武林旧事》也有这样的记载:

“妇人簪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

”宋代女子还把应季的鲜花夹在书册中间,使之渐渐缩水为干花瓣,留作冬天簪发髻插花之用,宋人称之为“花蜡”。

不过,干花易碎,亦不够鲜美,于是女子们仿制鲜花,称作“像生花”。

“像生花”暗喻了一种努力对自然生命状态的模仿,对生命形式的尊重与审美,对自我与对自然外在的细腻体贴与平视。

“像生花”可以做出一年四季的各色花朵,如果喜欢,就把一年四季的花朵都簪戴起来,“一年景”花冠便被热宠。

然而,“像生花”也有贵贱之分。

皇家花冠上的“像生花”大多用罗娟、金玉、玳瑁制成,《历代帝王图》所描绘的皇后服饰、仕女花冠恐怕是最昂贵的“一年景”了,最普通民女也恐怕只能自选力所能及的花料了。

但宋人的花事,早已脱离了功利的羁绊,从皇家、士大夫到平民百姓,那份美丽已是每天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精神点缀,是一种全民精神生活方式的呈现。

“一年景”一直风靡至南宋末年。

北宋靖康初年,京师妇女喜爱用四季景致为首饰衣裳纹样,从丝绸绢锦到首饰、鞋袜,“皆备四时”。

京城人把这种从头到脚展示一年四季景物的穿戴,称为“一年景”。

“一年景”在出土文物和宋画里更加风雅多彩。

福建南宋黄升墓和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都出土了纹样精美的“一年景”丝织品。

黄升墓墓主和德安周氏,都戴有高贵的头饰,梳高冠,插金钗银簪,罩金丝彩冠。

依据宋人对“一年景”的热情追捧,彩冠上应该插满了四季的鲜花,不过除了金银财宝,鲜花已随墓主化为尘土了,想必正合墓主心愿,这便是鲜花的可爱处,不留恋,不永恒。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七中,引用了张盐远《画评》说:

王维画画,多不问四时,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应该说,王维早已将花中的“一年景”入画了,以此来宣泄他对自然的拥有,对生命的审美期待。

既然人生如四季流转,美好的生命就不能成为被时间拉长的影子,亦不能任由时间分割。

每一天都有一生的丰满,每一瞬间都有四季的奢华。

“一年景”便是宋人以审美之眼对自然的独特把握,是在刻骨铭心处生长出来的生命态度,是一曲人生的欢乐颂。

(摘编自李冬君的《宋人嘉年华》)

(1)下列关于“一年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年景”是指宋人将四季的花样叠拼起来从而使每一个好景致都能够定格在一个瞬间里的“像生花”。

B.“一年景”是指北宋京城人以四季景致为首饰衣裳纹样,从丝绸绢锦到首饰、鞋袜“皆备四时”以展示四季美景的穿戴。

C.“一年景”有贵贱之分。

作为皇家服饰的“一年景”大多用罗娟、金玉、玳瑁制成,非平民百姓所能及。

D.“一年景”是宋人的生活饰物,也是宋人的生活艺术,更是宋人必不可少的精神点缀、真诚的生命态度和人生的欢乐颂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像生花”即假花,它是为弥补鲜花和“花蜡”的不足而仿制成的,它暗喻了对生命形式的尊重与审美。

B.皇家风尚,必风行民间,这是因为百姓具有民本主义所带来的从众的社会心理。

C.宋人爱花,不论贵贱,不分男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花价便宜,唯“数十券”而已。

D.黄升墓墓主和德安周氏墓墓主,都罩有金丝彩冠,都饰以“一年景”,也可能都在彩冠上插满了四季的鲜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的花事能够超越高低贵贱的世俗范畴,这是因为它脱离了功利的羁绊,它的美丽呈现的是一种全民的精神生活方式。

B.“一年景”能够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例如,王维画画,多不问四时,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C.宋人爱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启示我们,生命应该对自我和自然进行外在的细腻体贴和平视;它也告诫我们,玩物丧志,靖康之耻,就是明证。

D.美好的生命不能够被无限地拉长,也不能够任由时间分割,这是因为人生如四季流转,既有每个阶段的独特性,又有整体的关联性。

14.(10分)(2019高一下·平坝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医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正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

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的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

白忠孝长叹一声:

“这群倭寇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

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

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

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

“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

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

“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

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

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个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

不几日,人们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

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

“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

”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

“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

“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

先生死了这条心吧!

”然后拱了拱手,表示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

“王君再好好想想吧。

”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

白忠孝告诉王仁甫:

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廷当日受伤是你救的,这一条就足以杀了你全家。

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

“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

“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

“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

”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顶,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

“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 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

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

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认出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

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

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

游击队员不解,为什么没人击中官本,宫本却自己死了。

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

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

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

“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

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

”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

“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

“宫本病在身上,一针进神经止住疼痛,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体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

”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

“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把师父的神针绝技教给你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很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更希望师兄能与他一道享受日本人赏给的荣华富贵,过上太平日子。

B.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C.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会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内心清楚而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D.小说大量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师兄弟两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2)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的理解。

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4分)

15.(4分)(2017高三下·市南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在《赤壁赋》感叹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后主不要自我轻视的句子是:

________。

五、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6.(5分)(2017高一上·临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大学毕业生,一事无成很烦恼,他去向智者请教,智者没对他说教,示意他稍安勿躁,对他点头微微笑:

“先帮我把水烧开。

”青年看见了炉灶,大水壶灌满了水,柴火正旺火苗高。

烧完柴,水仍未开,青年勤快不吵叫,又去捡来些柴火,耐心地添柴再烧。

壶水终于烧开了。

智者问:

“请别烦躁!

如没足够柴烧水,把水烧开,有啥招?

”青年认真想了想,摇头,想不出高招。

智者无可奈何说:

“这没啥可以烦恼,把壶水倒掉一些,这算不得啥高招!

”青年人恍然大悟。

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曾经的豪情万丈,到头来身心俱疲。

不如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一步步走向成功。

另外,我们只有不断地捡拾“柴”,才能使人生不断加温,最终让生命沸腾起来。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