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23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

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

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理解平角、周角;

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6、学生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

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思考、想象交流等方法。

七、教学资源:

直尺、量角器、卡尺、挂图、方格纸等。

八、待优生辅导做法、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九、优生的培养做法、措施:

(1)召开优生会议,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自己确定更高的目标。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十、课时安排:

65课时左右

1.认识更大的数系10课时

教学时间:

8课时

第三单元:

乘法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乘数乘两位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两。

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归纳估算的方法。

3.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与探索相结合。

教学资源:

数字卡片

10课时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

1、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认真观察、动手操作。

学具、方格纸。

3课时

第五单元:

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发两位数,商不变的去处规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此外,还有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大数等内容。

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合作探究、直观教学。

教学情境图,小黑板等。

14课时

第六单元:

方向与位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

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作用。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1、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动手操作。

4课时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教材安排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的:

一是从每天接触的气温中,了解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负数的实际意义。

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

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把对负数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联系实际。

温度计等。

第八单元:

统计

1格表示多少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教材中编排了两个活动,栽蒜苗

(一)、栽蒜苗

(二)。

学生将在外理数据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2、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图。

3、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体会到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图或单式折线统计图。

学会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制成统计图表。

挂图。

总复习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全对所学的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等进一步得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及有关的实际问题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时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

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内容主要有:

3.第五单元“除法”,内容主要有: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5.第二单元“线与角”,内容主要有:

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是在第一学段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内容有: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统计”,内容有: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

4.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

6.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7.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

8.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大数读写的方法,乘、除法口算、笔算能力的培养,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笔算除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10课时;

第二单元“线与角”:

9课时;

第三单元“乘法”:

12课时;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3课时第五单元“除法”:

14课时;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4课时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6课时;

第八单元“统计”:

6课时

总复习:

北关小学2014—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4)张凤琴

一、班级学生学情分析

本学期四年级4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女生31人,四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小学数学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也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这一切都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好,学习积极性高,有强烈的求知欲、对所学知识掌握较扎实,他们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班级学生两级分化现象仍然存在,学习习惯及个体差异较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很不一致。

因此,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剖析: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八个练习、二个整理与复习及相关练习、二个专题性的综合运用。

具体内容为: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三单元“乘法”、第五单元“除法”、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2、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线与角”、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3、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

4、综合应用:

“走进大自然”、“数据告诉我”。

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1-

2、学生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将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

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将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收藏好范文,请便下次访问:

)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并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

认识平角、周角;

8、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大数读、写、比较及多位数改写的方法,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对一些较大数进行估计。

3、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商不变的规律,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4、能区别直线、线段、射线;

能辨析图形中线段的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知道平角与周角,会辨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会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5、掌握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或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

物体位置的方法。

6、了解条形统计图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三、教学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其次,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充分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动手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

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学生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

4、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精心制定教学方案,优化课堂结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关注学生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成功。

5、改进教学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6.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和独立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注重潜能生的辅导工作。

四、研究课题:

提高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策略研究

五、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9课时

第二单元“线与角”8课时

综合应用:

“走进大自然”1课时

第三单元“乘法”10课时

整理与复习

(一)2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3

第五单元“除法”14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4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3

整理与复习

(二)2

第八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