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3078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docx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教师版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生成的速率与A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

3:

2

【难度】★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g)+Q(g)⇌R(g)+S(g),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难度】★

【答案】B

3.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X(g)+3Y(g)⇌2Z(g),若起始时浓度分别为c1、c2、c3(不为零)。

达平衡时,X、Y、Z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和0.08mol/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c1∶c2=1:

3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2∶3

C.X和Y的转化率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

【难度】★★

【答案】B

 

龋齿与化学平衡

多吃甜食和刷牙不当为什么容易发生龋齿(蛀牙)?

市售的含氟牙膏,广告称可以防止龋齿,这里有哪些科学道理?

从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牙齿,特别是牙齿表面釉质的知识。

从科普书籍上可查到,牙齿表面有一层硬的釉质,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羟基磷灰石,化学式为Ca5(PO4)3OH。

它在唾液中有如下平衡:

Ca5(PO4)3OH(s)⇌5Ca2++3PO43-+OH-

当口腔中的残留食物在微生物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酸类物质时会与OH-中和,使上述平衡移动,这表现为牙齿表面釉质受到腐蚀,逐渐形成龋齿。

研究表明,龋齿的发生往往是从牙齿表面釉质下层开始的,微生物分泌的酸通过牙釉质上微小的孔洞进入釉质内层而引起脱矿。

在牙膏中混入含氟添加剂(如氟化钠、一氟磷酸钠等),或在饮用水中渗入含氟化合物,氟离子接触到牙齿就会跟羟基磷灰石反应生成氟磷灰石[Ca5(PO4)3F]:

Ca5(PO4)3OH+F-⇌Ca5(PO4)3F↓+OH-

氟磷灰石比羟基磷灰石有较强的抗酸性,故使用含氟牙膏能减少龋齿的发生。

如果牙齿表面已开始脱矿(在X射线照片上显示一个不透光的白斑).含氟牙膏也能通过生成沉淀氟磷灰石使脱矿部分再矿化(X射线照片上白斑消失)。

 

一、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操作:

现象:

加入少量1mol/LFeCl3溶液的试管和加入少量1mol/LKSCN溶液的试管中溶液颜色都比原来深。

原理:

FeCl3与KSCN反应生成红色的Fe(SCN)3和KCl:

FeCl3+3KSCN⇌Fe(SCN)3+3KCl。

结论:

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瞬间,v正增大,v逆不变,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_______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类型

平衡移动方向

压强改变

mA(g)+nB(g)⇌pC(g)+qD(g)

(m+n≠p+q)

mA(g)+nB(g)⇌pC(g)+qD(g)

(m+n=p+q)

无气体参与的化学平衡

增大压强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不移动

不移动

减小压强

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不移动

不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操作:

现象:

烧瓶中的气体颜色在热水中比常温时深,在冷水中比常温时浅。

原理:

2NO2(g)

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红棕色)(无色)

结论:

升高温度,NO2浓度变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即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NO2浓度变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即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正反应;逆反应;吸热;放热;影响平衡;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

2.浓度、压强和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选讲】

(1)浓度的影响

(2)压强的影响【aA(g)+bB(g)⇌cC(g)】

(3)温度的影响

(4)催化剂的影响

总结:

(1)只要增大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新平衡都在原平衡的上方,v`正=v`逆>v正=v逆;只要减小浓度、降低压强、降低温度,新平衡都在原平衡下方,v″正=v″逆

(2)只要是浓度改变,一个速率一定是在原平衡的基础上改变;两个速率同时增大或减小(中间断开)一定是压强或温度改变。

(3)加入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二、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平衡状态只是暂时的,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会被破坏,会发生移动,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向哪个方向移动呢?

平衡移动方向可以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来判断。

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

简而言之,就是对抗改变也就是“唱反调”。

【答案】减弱这种改变

【注意】

(1)对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①从定性角度看,升高温度时,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增加反应物时,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时,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②从定量角度看,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适当降低条件改变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变化的能量。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例如:

压强由2.02×105Pa增加到4.04×105Pa,平衡移动后,压强为2.02×105Pa至4.04×105Pa之间。

(2)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一个条件”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若同时改变影响平衡移动的几个条件,不能简单地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只有在改变的条件对平衡移动的方向影响一致时,才能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判断。

例如,N2(g)+3H2(g)⇌2NH3(g)+Q,同时加压、升温,平衡移动的方向无法确定。

若加压同时又降温,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勒夏特列原理不仅适用于化学平衡,也适用于其他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

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

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

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

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

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

那么,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呢?

原来他用的溶液叫王水。

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

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和溶液。

由于王水中含有硝酸、氯气和氯化亚硝酰等一系列强氧化剂,同时还有高浓度的氯离子。

因此,王水的氧化能力比硝酸强,不溶于硝酸的金,却可以溶解在王水中。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氯离子与金离子形成稳定的络离子[AuCl4]-,从而使金的标准电极电位减少,有利于反应向金溶解的方向进行,而使金溶解。

 

例题解析

考点1: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例1:

对于下列各平衡体系,改变条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C+CO2

2CO-Q(加入C)

B.N2+3H2

2NH3+Q(用铁作催化剂)

C.CO+H2O

CO2+H2-Q(加压)

D.2SO2+O2

2SO3+Q(升高温度)

【难度】★【答案】D

变式1:

可逆反应:

2SO2(g)+O2(g)⇌2SO3(g)+Q,达平衡后,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增大O2浓度B.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D.延长反应时间

【难度】★【答案】A

变式2:

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H2(g)+I2(g)⇌2HI(g)B.3H2(g)+N2(g)⇌2NH3(g)

C.2SO(g)+O2(g)⇌2SO3(g)D.C(s)+CO2(g)⇌2CO(g)

【难度】★★【答案】A

例2:

(双选)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

【难度】★★【答案】AC

例3:

(双选)对于可逆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体系,改变外界条件后,下列叙述中说明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的是()

A.混合体系的压强增大为原平衡体系的2倍

B.混合体系气体颜色加深

C.混合体系中H2的体积分数为原平衡体系中H2体积分数的80%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发生了改变

【难度】★★【答案】CD

变式1:

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发生下列变化,可判断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A.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B.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发生变化

C.反应物、生成物质量分数发生变化D.压强改变

【难度】★【答案】C

【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的主要方法】

1.根据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大小判断;

2.根据生成物或反应物含量的变化判断;

3.根据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来判断:

当平衡组分全部是气体时,

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不变,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

当平衡组分中有液体或固体时,必须通过计算才能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

4.通过气体密度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方法同3,还需要考虑压强导致气体体积变化对密度的影响。

必须具体分析才能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

5.通过反应体系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6.通过勒夏特列原理(浓度、压强、温度的变化等)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例4:

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

【难度】★★★【答案】B

变式1: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O(g)+CO(g)⇌1/2N2(g)+CO2(g)+Q,

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难度】★★【答案】B

变式2:

对于反应CO(g)+NO2(g)⇌CO2(g)+NO(g),达平衡后将容器容积扩大10倍,此时()

A.混合气体颜色变浅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容器内颜色变深D.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难度】★★【答案】A

【改变化学平衡条件对化学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以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例:

1.增大N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但N2的转化率降低。

2.温度变化,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减小。

如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N2和H2的转化率降低。

3.改变压强,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减小;若化学平衡不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

4.由于加入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所以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

5.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

如aA(g)⇌bB(g)+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但该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变化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相当于加压):

若a=b+c,A的转化率不变;

若a>b+c,A的转化率增大;

若a

(2)若反应物不止一种

如aA(g)+bB(g)⇌cC(g)+dD(g),若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

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转化率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若a+b=c+d,A、B的转化率都不变;

若a+b>c+d,A、B的转化率都增大;

若a+b

变式3:

已知:

C(s)+CO2(g)⇌2CO(g)—Q。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力

【难度】★★【答案】A

例5:

反应A(g)+2B(g)⇌2C(g)-Q达到平衡后,降低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v正减小,v逆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v正和v逆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v正和v逆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难度】★★【答案】D

变式1:

某密闭容器内发生可逆反应:

N2+3H2⇌2NH3+Q,升高温度时有()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也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平衡不移动

D.正反应加快,逆反应减慢,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难度】★★【答案】B

变式2:

反应2A(g)⇌2B(g)+E(g)-Q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增大,A的浓度减小,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压B.减压C.增加E的浓度D.升温

【难度】★★【答案】D

考点2:

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例1:

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合成氨中采用高温有利于生产

B.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难度】★★【答案】B

变式1: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B.在强碱性条件下,氯水中的Cl-和ClO能大量共存

C.煅烧硫铁矿制SO2时,将矿石粉碎

D.为加快浓氨水挥发出氨气,可加入适量固体NaOH

【难度】★★【答案】C

考点3:

平衡移动原理的综合应用

例1: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n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t2时,v正=v逆,达到平衡

C.t3时v正>v逆

D.t1时浓度cN=2cM

【难度】★★【答案】D

例2:

(双选)下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通过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缩小体积

【难度】★★【答案】CD

例3:

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一时间(t)图象如右图。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难度】★★★【答案】C

例4:

下图表示反应A(g)+B(g)⇌nC(g)+Q(Q>0),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由逆反应开始

B.若其他条件相同,a比b的温度高

C.若n=2,其他条件相同,a比b的压强大

D.a表示有催化剂,b表示无催化剂

【难度】★★【答案】B

例5:

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H2(g)+I2(g)⇌2HI(g)+Q(Q>0)

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反应的平均速率v(HI)为_________。

(2)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min时:

①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HI的浓度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用图2中的a~c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用图2中的d~f的编号回答)。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min时,若把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第8min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

【难度】★★

【答案】

(1)0.167mol/(L·min)

(2)①增大,c;②f

(3)如图:

 

 

1.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HIn(溶液红色)⇌H++In-(溶液黄色)

浓度为0.02mol/L的下列各溶液中能使指示剂由黄色变为红色的是()

A.盐酸B.石灰水C.食盐溶液D.氨水

【难度】★【答案】A

2.在3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一定量O2,反应生成SO3气体,当进行到6min时,测得n(SO2)=0.4mol,若反应只进行到3min时,容器内n(SO2)为()

A.小于1.2molB.0.8molC.大于0.8molD.小于0.8mol

【难度】★

【答案】A

3.(双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增压D.减压

【难度】★★【答案】AC

4.(双选)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小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

【难度】★★【答案】AD

5.(双选)向一容积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5molA与8molB,在一定条件下如下反应:

2A(g)+3B(g)⇌xC(g)+yD(g)(式中x、y为正整数)

反应进行2min后达到平衡,这2min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v(C)=0.3mol/(L·min),D的平衡浓度为0.3mol/L,又知v(B):

v(C)=3:

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

y=2:

1B.v(A):

v(C)=2:

1

C.A的平衡浓度为0.4mol/LD.A与B的平衡浓度之比为3:

2

【难度】★★【答案】BD

6.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X(g)+3Y(g)⇌2Z(g)达到平衡时,测得Y的转化率为37.5%,X的转化率为25%,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

3B.3:

1C.3:

2D.1:

2

【难度】★★【答案】D

7.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2(均不为0),当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c1:

c2=1:

3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

2

C.达平衡过程中,X、Y浓度减小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mo/L

【难度】★★【答案】C

8.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N2(g)+3H2(g)⇌2NH3(g)+Q,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

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

D.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

【难度】★★【答案】D

9.可逆反应mA(g)+nB⇌pC(g)+qD(其中A和C都是无色气体),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m+n一定等于p+q

B.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必是气体物质

D.若B是气体,增加A的量,A、B转化率都一定增大

【难度】★★★【答案】C

10.某密封容器中盛有适量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

A(g)+3B(g)⇌2C(g)+Q(Q>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一个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C的浓度增大B.充入A气体,B的浓度减小

C.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难度】★★【答案】B

11.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0mol/L、0.10mol/L、0.20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3浓度为0.4mol/LB.SO3浓度为0.25mol/L

C.SO3、SO2浓度均为0.15mol/LD.SO2、O2浓度分别为0.4mol/L、0.2mol/L

【难度】★★【答案】B

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mA(g)+nB(g)⇌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若压缩时温度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pB.A的转化率降低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C的质量分数增加

【难度】★★【答案】B

13.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