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3223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版

******小学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美术

执教教师:

****

 

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

备注

1

8.31—9.05

《魔幻的颜色》

2

9.06—9.12

《万花筒》

3

9.13—9.19

《大人国与小人国》

4

9.20—9.26

《前前后后》

5

9.27—10.03

《登山游戏》

6

10.04—10.10

《黑与白》

7

10.11—10.17

《快乐回忆》

8

10.18—10.24

《星空的联想》

9

10.25—10.31

《天然的纹理》

10

11.01—11.07

《美丽的花》

11

11.08—11.14

《各式各样的鞋》

12

11.15—11.21

《团包手工》

13

11.22—11.28

《化平凡为神奇》

14

11.29—12.05

《梦幻中的城堡》

15

12.06—12.12

《我设计的自行车》

16

12.13—12.19

《新颖的电脑》

17

12.20—12.26

《会响的玩具》

18

12.27—01.02

元旦机动

19

01.03—01.09

《电脑美术》

20

01.10—01.16

《美术小记者》

21

01.17—01.23

《迷人的动画片》

22

01.24—01.29

期末测评

学科课程标准与要求

一、全册教学目标:

(一)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三)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二)难点:

1、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2、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3、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科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民族性、时代性;注重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内容

全册共二十个课题。

考虑到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

色彩系列的《魔幻的颜色》,《万花筒》;泥塑系列的《新颖的电脑》;欣赏系列的《迷人的动画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延伸与拓展。

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但受到右脑模式干扰较强,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

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六、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是本册知识的重点。

2、难点: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

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

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橙=红+黄

绿=蓝+黄紫=蓝+红)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

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

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第二课万花筒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

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

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

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

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

“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

(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

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

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第三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

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

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得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

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

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

继续启发学生思考:

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三、小结:

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第四课前前后后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

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讨论:

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

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第五课登山游戏

课型:

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

  3、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盘。

  教学难点:

画面的布局。

  课前准备:

PPT课件、泥、彩笔及几幅游戏棋盘

  教学过程

  1、游戏切入:

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和基本组成部分。

  师出示游戏棋:

这是什么?

(游戏棋)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

(依次请数个学生和老师对手进行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展示游戏棋的种类。

  师:

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

上面都有些什么?

  (学生展示带来的棋谱,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

  3、通过实物棋谱,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组成部分。

  提问:

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总结:

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谱、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

4、学生尝试,实践总结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3)总结学生的草稿,并示范。

  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想象要安排的景物(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插图装饰成完整的棋谱图。

  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5、再实践,学生独立设计一份游戏棋,师巡回指导。

  6、欣赏,并学习评价

  展示学生的草图,启发他们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设计的游戏方法。

  第二课时

  1、请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登山游戏棋。

  教师引导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合作。

  2、要求小组长安排好分工与合作。

  要选择一份共同的设计稿,围绕棋盘的装饰进行。

  3、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组成员与众不同的创想。

  4、根据自己设计的图谱进行游戏。

  

 

第六课黑与白

课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

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

黑与白都是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

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

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七、板书设计

第三课黑与白

不规则法

对称法

重复法

二方连续法

 

 

第七课快乐的回忆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点:

回忆一件最快乐的意见事情,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绘画中的创意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铅笔、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并回忆讲述。

(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二、发展阶段:

1、提醒学生讲述在快乐的回忆中,那些片段都有哪些事物,都有哪些人,还记得当时周围的环境是什么颜色的?

(激励学生用语言的方式讲述,为绘画做铺垫)

2、根据自己的回忆,进行大胆的绘画,作业要求:

(1)画面中运用点线面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合理运用色彩进行填色。

(3)打开思路,勇敢去想。

三、学生作业:

放轻音乐。

两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第八课星空的联想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制技法和表现形式。

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各种相关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分成甲与乙两组,相互交流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比一比甲乙两方谁了解的知识多?

谁的想象力丰富?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表现它的设想。

让学生欣赏科幻片作品,进一步了解星空的特点,揭示它的秘密。

2、发展阶段

(1)通过教师演示,指导学生设计一张背景纸,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

(2)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点,线,面表现形式创作一幅较有新意的画面。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构思,描述自己在星空在的形象与动态,肯定学生的自由的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表现。

2、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与构思进行交流

四、收拾和整理:

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积极指导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运用科技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第九课天然的纹理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学具:

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

水彩工具,蜡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可以这样说:

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

还可以做一些对比,譬如:

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

2、发展阶段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

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

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3、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二、课后拓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

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

将水

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10课美丽的花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过写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叶、枝杈的形态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教具学具:

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的如此美丽。

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在教室里分别摆放几盆盆栽,请学生观察,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

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

有什么特征?

枝杈之间如何穿插的?

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

2、发展阶段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根细弱,有的叶肥厚。

教师引导学生讲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

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

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

有的时子还垂下来。

等学生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

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

画面的前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教学拓展:

1、出示用其它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用纸和其它材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第十一课有趣的鞋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

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运用废旧材料美化教室的环境。

教具学具:

旧画报、旧挂历纸、剪子、胶、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

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

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

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

,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第十二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