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3300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docx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

文学地理学研究策略

  文学地理学研究并不高深,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与我们平时所做的研究息息相关。

所以,从自我开始从事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是有道理的,也是容易取得成效的。

比如说,如果对海明威的小说感兴趣,那么就可以从其小说中对于自然山水的描写来考察,也可以从其作品中人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分析一下海明威在小说中是如何看待自然环境的,是如何描述大海与大海风光的,甚至看一看他是如何描写海里的生物的。

其实,这样的研究也就是文学地理学的研究。

如果对李白的诗歌感兴趣,就可以看一看李白的诗里是如何对待自然山水的:

诗人在《蜀道难》中是如何写出西蜀的山与水、云与雾的,那些自然山水与抒情主人公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诗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是如何描写自然山水的,其中的自然山水与《蜀道难》中的自然山水有什么不同,后一首诗是不是书写了李白的道家情怀等。

还可以探讨李白名诗《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是一种想象还是一种实写?

《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一种写实还是一种象征?

这样的描写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与价值?

其实,这也就是在从事文学地理学的研究。

当然,文学地理学研究并不是这样简单,并不是只要是考察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山水形态的都是文学地理学研究,因为文学地理学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与分析的时候还得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思考,看一看特定的自然地理空间与具体的作家作品之间存在怎么样的联系,并且要考虑这样的自然地理空间会产生和已经产生了什么样的意义。

无论如何,只要我们对于文学地理学批评有兴趣,就可以从自我做起,从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入手,探讨其中的自然山水描写与自然地理空间建构,就可以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

并且我们认为,无论大小与长短,只要不是纯心理描写与纯情感抒发的作品,只要不是在真空里长大的作家,其人其作必定会存在地理空间的问题,并且在文学作品的各种要素中占据重要地位。

只要有这样的认识,任何人与任何作品都可以纳入我们的文学地理学研究对象,其实我们的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开端也就是如此的简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是如此。

  从对具体的作家作品的分析入手

  文学地理学批评与文学地理学研究,并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提出来的一种批评方法或者研究文学的一个角度,而是从文学批评的实践出发,从对具体文学问题的讨论中提出来的,因此,文学地理学的批评与研究也就不可能离开对具体问题的研究,特别是不能离开对具体的作家作品的分析,并且也是以解决对具体的作家与作品的理解中存在的问题而存在的。

在周亚芬做的《作为比较文学之文学地理学的提出》①的访谈中,我已经详细地谈到了文学地理学的缘起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前景。

其实,我之所以喜欢从地理空间的角度研究文学,是从自我的人生经历与人生阅历出发的,是从自我的诗歌批评与小说研究的实情出发的。

如果没有长期的文学批评实践与文学研究的积累,是不可能忽然就心血来潮,而提出与提倡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的。

我们虽然要注重对文学地理学理论观念与批评方法的研究,但如果没有深厚的学术积累与文学研究的扎实基础就开始对文学地理学批评与研究的有关学理问题进行探讨,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即使努力思考了一些问题,也可能是皮毛之见,很难真正地解决作家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从具体的作家作品入手,来从事文学地理学的批评与研究是一条正道;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积累,到了一定的时候,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关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与批评方法等学理问题,自然就会露出水面,这种理论就可以反过来推动对具体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与批评。

古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于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是相当适合的。

对具体的作家作品了解得多了、分析得多了、研究得多了,自然就会对中外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共同规律有所认识。

当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批评经验与研究体会之后,如何从事文学地理学的批评与研究,我们的后人或者我们自己自然就会有所总结。

对于文学批评与研究而言,理论的构想与创造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需的,对于任何时代的文学研究来说,这样的理论构思与理论建构都是需要的,但是,这样的任务并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够胜任的,在短时间里就可以完成的。

一般而言,只有从事文学研究二十年以上的学者,才有理论构想的可能;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与访问学者,要从理论上进行构想与学理上进行开创,可能性都相当小。

所以,大家只有从具体的作家作品入手来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对于自己的研究才会有所促进。

因此,我建议大家首先选取一个作家甚至是一个作品,与自然山水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个作家或者作品,如中国的李白、苏东坡、《西游记》、《红楼梦》,英国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狄更斯、哈代,美国的梭罗、杰克伦敦、海明威,北欧的易卜生、安徒生、乔伊斯,法国的巴尔扎克、左拉,古希腊的悲剧与史诗等等,进行文学地理学的批评与研究。

其实,只要不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作家,只要不是意识流的小说与纯心理散文,自然地理空间对其产生的影响必定是存在的,就可以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一些有趣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探讨。

当然,对于作家的文学地理学分析来说,主要是研究两个方面:

一是作家从小所生活的自然山水环境对其人格精神所产生的影响;二是作家在文学作品里建构了什么样的地理空间系列,这些地理空间意象具有什么样的思想与艺术意义?

如果能够从此两个方面来研究作家,也就可以找到其人格精神与创作艺术的特点及其特点的自然与历史来源,也许能够破解从前的学者经过长期的努力所不能破解的谜团。

对于具体作品的文学地理学研究,可以探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作品中存在的自然景观的分析,看一看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意义;二是对作品中地理环境的描写进行评估,看一看它对于作品里的人物形象与思想主题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三是对作品中所建构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看一看作家在作品里建立了一种什么样的空间形式,作家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空间形式?

每一个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地理空间因素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经过分析而得出来的结论,也应当是千差万别的。

这就是文学地理学研究之所以存在的基础。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结果就是寻求不同文学作品中地理空间各自不同的特点,并由此认识与理解作家的审美意识与艺术思维特征,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认识作家。

我们认为从具体的作家作品出发来作文学地理学研究,是最为明智的一种选择。

如果不从具体作家与作品出发,所谓的文学地理学研究就无从着手,表面上看起来是讨论了一些问题,其实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现象描述与史实叙述,对于文学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不会有很大的意义,对于文学地理学研究事业本身也不会有巨大的推动。

  科学研究方法与审美批评方法的结合

  文学地理学研究是一种新的提法,首先是作为一种批评方法而提出来的。

那么,从批评方法来说与从前作为科学研究方法之一种的地理研究方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与从前的作为审美批评之一种的文学研究方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文学地理学批评在方法论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地理研究的对象十分广阔,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经济地理、军事地理、政治地理、文化地理等等,可以组成一个地理研究的大家族。

但是,上述地理研究系列与我们所说的文学地理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应当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历史地理三个部分。

从地理科学研究角度而言,由于每一门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不相同,所以从总体上来论述地理研究的方法还是有一些困难,并且,中国人从事地理研究的方法与西方人从事地理研究的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从一般意义上来谈论地理研究的方法也实属不易,所以,我们很难评估从前科学家们在地理学研究中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哪些研究方法能够为我们所借鉴与发展。

但是,我们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时候,也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一些抽样式的分析与概括。

我们认为,地理科学研究中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可以为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借鉴:

  一是实地考察法。

研究地理的人特别是研究自然地理的人,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往往特别注重对研究对象的实地考察,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如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为了了解中国的自然山水,就亲自到南北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倾一生的精力与时间写成了地理学巨著《徐霞客游记》,对于中国古代自然地理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因为每一篇游记都写得很有特点,又被历代学者当成一部散文著作,所以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当代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也可以说是一个地理学家,他对于中国甚至整个世界的自然地理有着广泛的考察,对于地球内部的地质构造及其历史来源有着精深的研究,对于中国南北各地的自然山水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们之所以在地理研究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主要就在于这样一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材料与具体的数据,让他们的地理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我们的文学批评家与文学研究者,特别是我们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如果能够像地理学家们那样对所研究的对象作实地的考察,以自己的眼睛看一看、以自己的耳朵听一听,那我们的文学地理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突破前人,为学界提供许多新的材料与新的成果。

看一看文学作品所描写出的自然山水与实际存在的自然山水有什么不同,听一听作家从小所生活的自然界发出的音响与作家创作的作品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作家们是如何完成从实际存在的自然山水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观与地理空间建构的。

如果经历了这样一个实地考察的过程,有了多次进行实地考察的经历与经验,我们的文学地理学研究就会建立在真实可靠与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

可见,这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对文学地理学研究会有巨大帮助。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总是与地理空间相关,总是与特定的自然环境相关,因此研究文学地理学一定不能离开地理学家们常用的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

对作家产生影响的自然山水环境是一种固定的存在,郭沫若老家的几条大河及其开阔气势,鲁迅老家的绍兴湖乡与山石,从总体上来说自存在以来就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历代作家与诗人却写出了不同的作品。

如果能够考察在地球上存在的自然山水,对于对自然山水环境与作家成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就会有巨大的意义。

同时,这种考察对于对具体作品之中存在自然山水意象的分析,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不了解西北边疆的自然山水与风土人情,要深入地研究高适与王维的诗作,是不可能的。

而实地考察是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最为直接与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

  二是案例分析法。

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与学者,往往采取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对相关物质形态进行全部的考察,也不是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

如他们要研究穹窿地貌,就可以选取俩母山地区的高台地形作为样本;要研究丹霞地貌,就可以选取坎布拉地貌作为样本。

这样一种研究方法对文学地理学研究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我们可以注重对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问题的研究,但也可以不作全面的考察与分析,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分析,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如陶渊明的诗作与哈代的小说,看一看地理空间与自然山水在具体文学作品中有什么样的意义,同样的自然山川放在不同的作家作品中,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从文学的整体研究的角度来说,如果对一个作家与作品都没有理解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准确与科学的整体把握与整体观照。

因此,我们在研究华兹华斯诗歌的时候,就可以选取其长诗中的自然景观来作分析,再选出其叙事诗中的自然景观作分析,再选取其十四行诗中的自然景观作分析,对多个个案进行分析与研究之后,就可以得出一种总体上的认识。

像这样的一个一个作品分析清楚之后,再将所有的作品分析组合起来,就可以从理论上认识华兹华斯诗中的自然景观,在其作品多种构成因素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与价值。

就文学地理学研究而言,案例分析法具有其他研究方法不可替代的意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过要注意的是,个案分析法并不是举例式的,因为它没有随意性,而是在对整体对象进行把握之后再选取的个案,具有少有的典型性与科学性。

对地理学科学研究采取的方法,文学地理学研究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借鉴,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三是图表分析法。

地理科学学者比较注重一种直观与直接的研究方法,就是将某个地区的地形地质情况在全面调查之后,以图表的形式进行表示,这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图,中国地图、湖北地图、中国地形图、湖南地形图、东亚地形图等等,以及相关的多种多样的表格,如气候、物产、山脉、河流等。

图表分析的方法在地理学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占有基础性的地位与意义。

没有图表的制作与绘就,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地理科学。

而这样一种方法对于文学地理学研究也是富于启示意义的。

因此,在文学地理学研究中,我们可以用种种图表的方式来表达自我的发现与自我的见解,不论是理论性还是学术性的发现,不论是对于一个点的深入分析还是一个面的叙述,都可以用具体的有形之物进行传达,这样做的结果是能够给人一种直观的、直接的印象。

比如我们在分析古希腊悲剧《普罗米修斯》的时候,就可以将那个为宙斯所害的人间女子伊俄的逃亡路线以地图的形式进行图示,让剧中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得到直接的呈现,让那一个人间女子的痛苦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是可以让读者最直接地了解悲剧作家在剧中所展示的地理观念,古希腊人对于当时世界地理构成的基本认识。

再比如我们在研究柯勒律治长诗《老水手行》的时候,就可以用地图的形式将那艘大船的航行路线绘制出来,从北大西洋的一个港口出发,经过北回归线,越过赤道,越过南回归线,进入南极圈与南寒带,再进入太平洋,后来又沿路返回英国港口,得到了救助。

如果能够绘就这样一幅航海路线图,自然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长诗中主要的情节与人物,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图表分析法对于文学地理学研究者来说是必须要了解与熟知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文学作品中的地理要素是我们理解作家与作品的重要参照,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如果能够将此种种地理要素转化为有形的图表,对于理解作家与作品自然是十分有用的。

  地理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文学地理学研究有丰富的启示意义,我们有必要加以借鉴并发扬光大,但是,我们也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从本质意义与理论构想上来说,文学地理学的批评方法是地理学研究方法与文学研究方法的统一,并且只有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真正的文学地理学批评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理论体系才能完整地建立起来。

文学地理学研究无疑首先是一种文学研究,并且不能离开具体的作家与作品,所以,文学地理学研究首先还是一种审美的批评与审美的研究,并不只是一种学术的研究与科学的研究。

文学地理学批评首先是一种审美的批评,并不是说有关文学地理学批评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论文,必须出现艺术美或者审美这样的字眼,或者一定要研究美学意义上的地理空间现象。

所谓文学地理学,最主要的内容与角度就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研究文学,首先要对具体的作家创作的作品有一个审美阅读的过程。

研究作家首先要阅读作品,因为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没有好的作品就不能说是一个好的作家。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总是因为某一部或者几部作品而获奖的,而往往不是因为一个空头作家的名声来获奖的。

研究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首先都要对此进行全面的阅读,而真正的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一种对于艺术之美的发现的过程。

因此,文学地理学批评或者文学地理学研究首先就是一种审美的研究,而不是一种科学的研究。

正如比较文学研究的论文中不一定要出现“比较”这么一个词一样,在文学地理学研究的论文中,也不必出现审美这个词。

文学研究首先是一种审美批评与对于美的作品的研究,无论是文学伦理学的研究还是文学政治学的研究,都是如此。

其次,文学地理学批评或者文学地理学研究要将对象当作文学与艺术来研究,而不能当作没有生命的一堆材料来研究。

文学就是艺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不可能离开形式与语言而存在,不可能离开特定的技巧与技艺而生存,因为离开了美的形式与美的技巧,文学的艺术性就不存在,文学本身也就不存在。

因此,不能将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当作无生命的个体,当作没有情感与思想的对象物。

所以,文学地理学批评是审美批评与地理批评的高度统一,是地理研究与美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二者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我们研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喜福会》,小说中所讲的母亲与女儿的故事,是四个母亲各自讲述自己的故事,四个女儿分别讲述自己的故事,于是让小说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麻将结构”。

每一位母亲所讲的都是过去在中国大陆所发生的故事,而女儿所讲的基本上都是自己在美国的家庭里与母亲、在美国的社会生活里与男友所发生的故事,这就产生了横跨两大洲的自然空间和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巨大反差,其小说艺术的魅力多半由此而来。

我们要研究小说中母女之间所发生故事的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生活处境是如何影响人物的心理的。

但是,我们也要关注小说中的思想情感之美、艺术结构之美、艺术语言之美,并将探讨两者的统一而形成的整体优势。

首先我们要对小说进行审美阅读,然后再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思考相关的问题。

这样的研究才是真正的文学地理学研究,这样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才可能达到较高的学术境界。

  中外文学批评史上地理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地理学批评离不开中国文学史与外国文学史,也离不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与外国文学批评史。

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自小就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里,在他们的生活里具有特定的自然时间与自然空间问题。

因此,要完全离开前人的真实历史或早前记忆来研究文学中的地理空间问题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中国的作家及其作品还是外国的作家及其作品,对于自己所生存的自然山水与所观察的地理空间,总是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观照与表达,因此,在世界文学史上就自然会形成一条线索,产生人类对于自然地理空间观照的历史与对于自然山水进行艺术表现的历史。

在中国,虽然有人撰写过《中国山水诗史》、《中国山水文学史》之类的著作,但我个人认为到现在为止中国学界对于文学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的历史描述是不完整的,对于中国文学与自然地理空间的历史描述也是不系统的。

因此,文学地理学研究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来清理中国自然山水文学史的基本情形,清理外国自然山水文学史的基本情形。

如果我们真正从地理空间角度来研究中国与外国文学史,完全可以写出与从前的文学史不一样的内容,会发现许多新的重大问题可以进行讨论。

因此,从地理空间角度研究文学史无论是对于文学史的重新建构还是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建设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描写自然山水的文学作品是哪一部、哪一篇,最早对地球进行完整描写的是哪一部、哪一篇;在西方文学史上,最早描写自然山水的文学作品是哪一部、哪一篇,最早对地球进行完整描写的是哪一部、哪一篇?

其实,这是文学地理学研究最基本的问题,是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不能不了解的内容。

任何有关文学问题的研究都不能离开文学史,如果文学理论研究离开了文学史,那绝对是存在问题的;如果文学批评离开了文学史,那也许上升不到很高的境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可靠的。

这个方面的研究比较适合于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与西方文学史、东方文学史的学者们来做,因为他们积累丰厚、阅历丰富。

有关这个方面的研究,可以叫做文学地理学中的“历史研究”。

如果我们能够从地理空间的角度重新撰写一部《西方地理文学史》、《东方地理文学史》与《中国地理文学史》,那就对世界文学史的重新建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中外文学批评史中的地理空间观念及其批评实践的研究。

人类发展到今天,说某一个文学研究领域完全没有被从前的学者研究与批评涉及过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与对于自然的认识,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健全与发展起来的。

因此,清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理空间观念与自然山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并且分析一下中国古代学者所做的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初始形态;清理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地理空间观念与自然山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并且探讨一下西方古代学者们所做的文学地理研究的初始形态,就是有可能的与有必要的。

在中外文学批评史上,最早从自然山水的角度批评文学的是谁,最早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批评文学的是谁?

最早认识到自然与人的关系、自然与文学的关系的人是谁?

最早认识到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变迁之间的关系的人是谁?

最早从地理空间的角度研究文学的人是谁?

并且中国的、西方的、除中国之外的东方其他国家的情况肯定是各不相同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人进行研究。

研究的结果并不会说明我们的文学地理学失去了意义,恰好说明我们的文学地理学是有其历史的:

前人已经在关注,但没有展开;前人已经有所认识,但没有自己系统的理论说明。

并且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这样的研究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学地理学研究与文学伦理学研究一样,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批评实践,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如此。

只是我们的古人没有一种自觉的意识来建立一种理论,也没有专门建构文学伦理学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

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比如在《道德经》里面就体现了老子关于天地的自然空间观念,认为万物都来自于“道”。

所以,如果我们从地理空间角度来撰写《西方文学批评中的地理空间观念》、《东方文学批评中的地理空间观念》、《中国文学批评中的地理空间观念》,就是对世界文学批评史的重要贡献。

并且,这个方面的研究对于文学地理学批评来说特别重要,它其实是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前史”。

  了解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研究成果

  我们要在中国从事文学地理学批评与文学地理学研究,可以从自己所熟悉的作家与作品出发进行分析,但是,如果我们要建立中国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文学地理学,要将文学地理学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就必须了解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并不是指外国文学史上与地理空间相联系的那些作家与作品,也不是指外国文学批评史上与地理空间相联系的那些批评观念与批评实践,而是指当代西方作为文学批评重要方面的地理空间批评成果。

文学地理学批评自古以来就存在,并不是自我们才开始的。

文学地理学批评在当代的英美学界,也以种种不同的面目与形式出现,有的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有的还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因此,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中的地理空间问题,对我们要建立的中国的文学地理研究会有直接的帮助。

  在此,我们有必要区分这样几个不同的概念:

一是生态批评,与文学地理学批评相关,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生态批评只是文学地理学批评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二是环境批评,也与文学地理学批评相关,但是也不是一回事,前者只是由自然山水所构成的环境与文学作品之间关系的研究,其实也只是文学地理学批评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三是空间批评,与文学地理学相关,但也不是一回事,“空间”是一个哲学概念,空间批评主要是分析文学作品中所建立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形式,也只是文学地理学批评中的一个部分。

我认为“地理”与“空间”不是一回事,地理是一个人类对自然与人文进行双重观照的概念,是指地球上自然山水的走势与宇宙空间的天象构成,它们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才是文学地理学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作家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对地象与天象的描写,以此为对象建构起来的空间才属于地理空间,才能够成为文学地理学批评与研究的对象。

如果在文学作品中只是一种心理空间与情感空间,与地象、天象没有任何的关联,那就只是空间批评,而不是地理空间的批评,也就不是文学地理学观照的对象。

文学地理学批评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可以包括生态但并不只是生态,可以包括环境但并不只是环境,可以包括空间但并不只是空间,主要是地球与宇宙空间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我们之所以将“地理”与“空间”相联系,就是因为我们要研究的不是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空间”,而是“地理空间”,是与“地理”相联系的这一部分“空间”,着重点在于“地理”,并不在于“空间”。

②以此而论,当代西方学者有多少人从事过文学地理学的研究?

他们提出来的文学地理学概念与中国学者所提出来的文学地理学概念存在什么样的差异?

英国学者克朗写过一本《文化地理学》③,其中有一章讲到与文学地理学相关的内容,但这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文学地理学研究,而只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文学。

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文学在西方形成流派,在中国也有相当的发展,因此如果我们也讲文化地理学的话,其创新意义不是很大。

西方的生态批评比较发达,后来发展为环境批评,空间批评也蔚然成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