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3313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79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docx

中考物理实验总复习1

物理基本实验―力学

专题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考试要求】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操作要点】

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要做到“五会”:

一会认(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二会放(摆正、对齐);三会看(视线垂直于刻度尺面);四会读(估读);五会记。

【解题指导】

[例题1]图2—1—1中所测物块的长度是

Cm。

[分与解]本题主要考查“五会”中的会认、会读、会记。

长度测量中要求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lmm,所以在记录结果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正确记录结果为1.85cm(1.84cm或l.86cm也正确)。

[例题2]如图2—1—2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分析与解]本题与例题1相比,只是在刻度尺分度值上有变化,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lcm,所以记录结果应为3.8cm(3.7cm或3.9em也正确)。

[例题3]如图2—1—3所示,木块A的长度为

cm。

[分析与解]本题中刻度尺的起始测量点不是零刻度线,所以,在记录结果时不要盲目记录为4.56cm,

正确记录结果为3.56cm(3.55cm或3.57cm也正确)。

[友情提示]长度的测量是每年中考常考的题目,

难度小,分值高,做题时务必做到“五会”,特别要注意

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的读法,零刻度线损坏的刻度尺的读法,以及被测物体正好压到刻度线时的补零问题。

【针对训练】

1.如图2—1—4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物体的长度是cm。

2.如图2—1—5中,木块B的长度为cm。

专题二调节托盘天平

【考试要求】

会调节托盘天平。

【操作要点】

(1)天平调平,必须先调底座水平,再调横梁平衡,顺序不可错。

(2)托盘天平的底座不需要调节,但必须说明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即表示底座已经水平。

(3)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向左偏,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向右偏,平衡螺母向左调,即反向调节。

(4)指针摆动不定时,只要左右摆动幅度一样,就可以认为横梁平衡了,不必等指针静止后再使用。

(5)天平调平后,不要移动底座位置,也不要再调节平衡螺母。

【解题指导】

[例题1]托盘天平的调节应分三步:

(1)将天平放在;

(2)游码回到位置;(3)调节天平的平衡。

[分析与解]这是天平调节的“三步曲”:

水平放置、游码回零、调横梁平衡。

故此题应分别填“水平台面上、零刻度线、横梁”。

[例题2]天平调节时,出现了如图2—2—1所示的情况,你应该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调。

(填“左”或“右”)

[分析与解]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向左偏,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向右偏,平衡螺母向左调,即反向调节。

所以此处应填“右”。

[友情提示]这里容易使学生糊涂的是,左右平衡螺母的调节,其实无论是哪边的平衡螺母,都要遵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规律。

【针对训练】

在调节天平时,横梁静止,指针的位置如图2—2—2(a)所示(游码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填“左”或“右”)。

在称量物体时,横梁静止指针的位置如图2—2—2(b)所示,若将右盘中的一个1g砝码取下,指针偏向中刻线左侧,为了使天平横梁平衡应

专题三用托盘天平测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考试要求】

会用托盘天平测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操作要点】

用托盘天平测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上,估计物体的质量(用镊子将适量的砝码由大到小夹入右盘)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直至指针重新指到分度盘中央。

记录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各个砝码质量的总和,再加上标尺上游码表示的质量数。

【解题指导】

[例题1]某同学按照使用规则,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向天平盘中添加一些砝码后,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2—3—1所示。

由此可知,此时砝码总质量被测物体的质

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与解]本题考查的内容一是天平左物右码的放置,二是物体质量的记录。

图中的指针向右偏,说明右盘中的砝码质量大,所以答案应为“大于”。

[例题2]用托盘天平测一块矿石的质量。

(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

平衡标盘的右侧,此时应该将右边的平衡螺母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如图2—3—2所示,则由此可知矿石的质量为g。

[分析与解]本题考查的是天平的调节和质量的记录。

特别要强调的是,对于天平的调节要注意“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原则。

同时还要说明的是,标尺上要读游码左侧对应的数据。

故本题的答案是:

(1)左;

(2)109.4g。

【针对训练】

1.小明在测酱油质量时,出现了如图2—3—3所示的情况,此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

2.用调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

将石块放在左盘里,右盘放砝码,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3--4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g。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工艺品的质量.把工艺品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天平右盘内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3—5所示时,天平平衡,该工艺品的质量是

g。

专题四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考试要求】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操作要点】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调零:

使得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

(3)测力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使弹簧测力计能自然伸缩,不可扭曲。

(4)测量读数时要保持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题指导】

[例题]如图2—4—1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分析与解]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故示数为3.4N。

【针对训练】

1.图2—4—2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2.图2—4—3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N。

专题五力的示意图

【考试要求】

会作力的示意图。

【操作要点】

虽然中考中不要求画力的图示,但要把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区别开来。

(1)力的示意图:

在大多数定性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只需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带箭头的线段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而不要追究线段的长度,在箭头的一旁标明所表示的力即可。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2)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有一定标度的有向线段直观、形象地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法。

受力物体中间的“·”表示力的作用点,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短代表力的大小,线段终点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表示力的线段的长短一般是标度的大小的倍数,所取的标度大小要适当(要考虑所作图示的大小),同一图上反映两个力的图示时标度要统一。

【解题指导】

[例题1]如图2—5—1所示,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受力的示意图。

[分析与解]力的示意图要比力的图示容易一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A物体的受力分析,它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使之保持静止状态,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即可,并在箭头旁边用字母表示该力,因为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所以两条直线段的长度大约要相等,如图2—5—2所示。

[友情提示]有些题目在考查作力的示意图时,也在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所以提醒同学,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丢掉任何一个力,应该按照“先重力、后弹力、相对运动(趋势)找摩擦”的顺序进行,这样分析会比较全面。

[例题2]如图2—5—3所示,重10N的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画出球所受重力的示煮图.

[分析与解]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上,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力作用点,做竖直向下的线段,标上箭头,在旁边注明G=10N。

如图2—5—4所示。

[友情提示]在作力的示意图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有:

一是作用点选取不正确,二是忘记了画箭头和在箭头旁边标注力的符号和大小。

【针对训练】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重5N,在图2—5—5中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2—5一所示,物体G在斜面上向下做匀速作直线运动,请用力的示意图法画出物体G受到的力。

专题六查密度表

【考试要求】

会查密度表。

【探俸套点】

在查密度表N-首先要注意看清表中数值的单位。

会查密度表,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对应说出各种物质的密度,还要求了解其物理含义,并能根据表中的数值进行简单的计算。

同时提醒学生,要学会在表中找规律,这样更容易进行查找和记忆。

【解题指导】

[例题]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要佩戴近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1)据表中信息,一块体积为4×10-6m3。

的璃镜片的质量是kg;

(2)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则一副钛合金镜架的质量是kg。

[分析与解]本题考查了“会查密度表”这一基本实验技能和进行质量密度的简单计算。

首先,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玻璃的密度为2.5×103kg/m3。

,根据公式=ρV可计算得出体积为4×10-6m3。

的玻璃镜片的质量是0.01kg。

第二问难度较高,不管用铜合金还是钛舍金镜架体积应该是一定的,通过查表得到铜舍金和钛合金的密度,计算出镜架的体积为2.5×10-6m3,进而得到一副钛舍金镜架的质量是0.01125kg。

[友情提示]这是一道紧密联系夹际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所给的情境中,正确选择与解题有关的已知条件,本题中铜合金镜架与钛舍金镜架体积相等,是一个较深的隐含条件,突破这一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针对训练】

1.小李根据下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液体的密度一定都比固体的大B.水结冰后,体积一定不变

C.体积为103m水的质量是1.0×104kg

D.体积相等的实心铝块和铜块,铝块的质量比铜块的质量小

2.为了鉴别某种金属块的材料,先将该金属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它的质量,然后将它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里,测出它的体积。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盒游码的示数以及量筒中放入金属块后水面的位置如图2—6一1所示,该金属块的质量为kg,它的体积是m3。

算出密度后,查下表可知该金可能是。

专题七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考试要求】

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操作要点】

对于滑轮组和省力情况都给定的题,绕绳的方法有两种:

(1)按“偶定奇动”的原则从内向外绕。

(2)也可以根据承重绳子的段数与滑轮个数的关系确定,若段数一滑轮个数,自由端最后从定滑轮绕过;若段数=滑轮个数+1,自由端最后从动滑轮绕过,然后,从外向内绕过每个滑轮。

【解题指导】

[例题1]利用如图2—7—1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提起。

画出两个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

[分析与解]第一组滑轮中,定滑轮比动滑轮多1个,承重绳子的段数,最多只能和滑轮个数相等,即三段绳承重。

第二组滑轮中动滑轮比定滑轮多1个,承重绳子的段数比滑轮个数多1个,即四段绳子承重。

如图2—7—2所示。

[友情提示]动滑轮与定滑轮个数不同的滑轮纽,最省力的绕绳方法只有一种。

[例题2]用如图2—7—3所示滑轮,组成滑轮组,用20N的拉力拉动地面上的物体A,物体A受到地面的阻力为60N,请你在图上画出滑轮组绳子绕线并用箭头表示用力方向。

 

[分析与解]承担阻力绳子的段数n=f/F=60N/20N=3。

绳子的段数是奇数,则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

如图2—7—4所示。

[友情提示]绳子承担拉力的段数为奇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先绕过最内部的定滑轮,再从内向外逐个绕过每个滑轮。

【针对训练】

1.在图2—7—5中画出使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2.一个人通过滑轮组把重为128N的物体匀速提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人拉绳自由端向上用力为40N,不计绳重和摩擦,画出这个滑轮组的组装图。

专题八画力臂

【考试要求】

会画力臂,

【操作要点】

(1)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至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确定力臂的方法。

①首先找到支点;

②分析受力,确定各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作力的示意图;

③过力的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作出力的作用线,力的作用线的延长线用虚线画出;

④从支点出发,向力的作用线或延长线作垂线,两线交点为垂足;

⑤从支点到垂足的长度即为力臂的大小,力臂两端点用大括号标出并注明字母L(如L1或L2)。

字母的脚标与相应力的角标一致。

【解题指导】

[例题1]如图2—8—1甲所示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2。

[分析与解]如图2—8—1乙,画出杠杆OAB示意图。

找到支点0,BC为力的作用线,画出力臂L。

[例题2]如图2—8—2甲所示的是某同学斜拉旅行箱站立时的简化模型,箱内物品有轻有重,较重物品是放在箱的上部还是下部省力呢?

请根据你的设想,画出它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忽略箱体和轻物品的重力,用实心黑点表示放较重物品时箱子的

[分析与解]本题杠杆的五要素见图乙所示。

不论重物体放在何处,动力臂L。

、阻力Fz(即物重)是不变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可知,要想省力(即减小F1),只有减小阻力臂L2,即将重物体放在箱的下部。

【针对训练】

1.如图2—8—3所示,O点为杠杆的支点,请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要求F与L角标对应。

2.在图2—8—4中,杠杆均处在平衡状态,请根据已知的力画出力臂或根据已知的力臂画出力:

图2—8—4

杠杆作图题-作最小作用力

一般地,在此类题目中,支点、阻力作用点、阻力的大小与方向都是确定的,主要是确定动力的方向。

所以,根据动力作用点是否给出,我们可以将此类题型分为两类:

一、给出动力作用点求作最小作用力

二、只给出作用点的大致范围求最作小作用力

解题原理: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F1*L1=F2*L2,支点、阻力的作用点、方向均已知的情况下,F2、L2则均为定值了,所以F1*L1也为定值,因此要想使得F1最小必须使L1最长。

[友情提示]对于第一类题目,解题步骤如下:

1、找到支点O和给出的动力作用点P,连接OP;2、将OP作为动力臂L1;

3、过作用点P作动力臂L1的垂线,该垂线方向即为要求的最小最用力F1的方向。

[友情提示]对于第二类题目,只需在以上步骤之前增加一个找动力作用点的步骤,即在给定的可选的作用点范围内,找到一个点,使得其与支点O的连线是所有可选点中最长的即可。

题型一练习

1.(5分)在杠杆上的A点挂一重物,在C点对杠杆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平衡在图中所示的位置.试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和力臂.

题型二练习

1.(5分)要想用一个最小的力,推着一个圆筒越过障碍物,试在图上画出此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2.如图11所示,曲杆AOBC自重不计,O为支点,AO=60cm,OB=40cm,BC=30cm,要使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做出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物理基本实验―热学

专题九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

【考试要求】

会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光路图。

【探作要点】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反射规律可包括两点:

(1)一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可记作“三线共面,法(线)居中间”。

(2)二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见对于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明确以下三点:

①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切不可把它们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②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入射角减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法线与入射光线重合,这时入射角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反射角也是0°,学生易错认为是90°。

③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这就是说,若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光路图的方法是:

①由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确定入射点,入射点一般用字母0表示。

②由入射点和反射面确定法线,法线用虚线画出。

③由入射光线和法线确定入射角,入射角一般用字母∠i、∠a或∠1表示。

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反射角,反射角一般用字母∠γ、∠β或∠2表示。

⑤由法线和反射角确定反射光线。

光线用实线画出,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箭头方向。

利用上述的“由二定一”分析问题和作图时,必须理解:

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相交于一点——反射面的入射点。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反射面的同侧。

③法线始终与镜面垂直,所以平面镜旋转一角度时,法线会与之旋转相同的角度。

④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解题指导】

[例题1]在图2—9—1中补画出光路中的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分析与解]由入射光线AO找到入射点O,过O点作法线ON垂直于界面,用量角器测量∠α,根据∠β=∠α作反射光线OB。

如图2—9—2所示。

同样方法完成乙图中入射光线如图2—9--3所示。

例题2]在图2--9—4中,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面出平面镜。

[分析与解]根据光的反射规律,法线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然后由法线和入射点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如图2—9—5所示。

[例题3]自行车尾灯结构示意图如图2—9--6所示,夜里,用手电筒照射尾灯,可观察到它的反光效果很好,试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的完整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与解]本题考查光的反射。

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多组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任何方向射去的光线,经过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两次反射后,其射出的光线与射入的光线平行

且反向。

同学们在作图时可能并不清楚这个特点,但如果认真细致地根据反射定律作图,则反射光线与原光线应平行。

同学们自己完成此光路图。

【针对训练】

1.请在图2—9—7中画出光线经过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如图2—9—8所示S为发光点MN为平面镜,后请画出由S点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线。

3.请你完成如图2—9—9所示的光路图。

 

4.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如图2—9—10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5.在图2—9—11中,AO、BO′为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S′的位置并画出光路图.

6.张华同学在观察一座音乐喷泉后设想,如果在喷泉的水底再设置一些彩灯,当五颜六色的光线从水下射出后能将喷泉勾勒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情景。

如图2—9—12所示,MM′为空气与水的界面,设水下装有一盏彩灯S,射出一条光线SA,

经平面镜反射后沿BO方向射到界面上的0点,再从0点射出水面。

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准确位置。

物理基本实验技能――热学

专题十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

【考试要求】

会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

【操作要点】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读数。

(1)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3)分类及比较(见.下表)。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若是固体,则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体温计除外),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常用温度计不能甩(体温计除外)

【解题指导】

[例题1]如图2一10—1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温度计的示数是℃。

[分析与解]在读温度计的示数时,首先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

第二,观察O℃的位置。

第三,观察液面到达的位置,如果在O℃的上方,就从O℃开始向上读取数值;如果在O℃的下方,就从0℃开始向下读取数值,并在数据前面加“一”号。

此题温度计的示数是-30℃.

[例题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2一10—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2—10—3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

 

[分析与解]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所以选项D正确。

图2—10一3甲所示的为-22℃;乙所示的为38℃。

读数时要注意0℃的刻度线。

【针对训练】

1.体温计的读数如图2—10—4所示,其示数为℃。

2.如图2--10—5甲为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

由于操作错误,他发现温度计读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如图2—10—5乙,则水的沸点是℃。

3.观察图2—10--6,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

4.图2—10—7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5.如图2—10—8所示是常用温度计,其测量范围为。

请你估计一下现在教室内的气温,并在图中标出该气温值所对应的液柱位置.

 

专题十一查熔点表

【考试要求】

会查熔点表。

【知识要点】

会查熔点表,关键在于理解熔点的概念。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表给出的熔点就是在1.01×105Pa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化时的温度。

对课本中给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表我们应理解如下几点:

l

(1)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l

(2)晶体熔化规律:

晶体时,吸热,升温;到熔点开始熔化时,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直到全部熔化;液态时,吸热,升温。

(3)晶体熔液凝固规律:

液态时,放热,降温;到凝固点开始凝固时,放热,凝固,温度保持不变,液固共存,直到全部凝固;固态时,放热,降温。

(4)晶体熔化的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5)在熔点下物质状态的判断:

三种情况——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或固液气共存状态。

【解题指导】

[例题1]下表中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能否把金属铝放在铁锅中加热熔化铝?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根据物质的熔点高低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题目。

分析此类问题时,首先要考虑作为锅的金属的熔点要高于锅中金属的熔点,否则要熔化的金属还没熔化,锅先熔化了,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然后观察表中所给物质的熔点,从中找出题目中所涉及的两种金属的熔点,比较它们的高低,最后做出判断。

此题的答案是:

能。

[例题2]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小易烙化

B.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时,氢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40℃的气温

[分析与解]钨的熔点是3410℃,熔化温度很高,所以灯丝用钨丝制成。

氢的熔点是-259℃,-265"C的氢是固态。

水银熔点是一39℃,400℃以下水银是固态。

钢水的温度至少是1515℃,纯金熔点是1064℃,所以选项B错误。

【针对训练】

1.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

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