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735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实习报告模版Word下载.docx

通过室内参观与野外考察,使我们在几乎没有专业背景下初步了解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将来要学习的课程和基本内容,对地图、遥感影像等基本数据的获取处理过程有了初步认识,并学会了使用GPS、罗盘、地形图等基本地学工具进行定位、定点和认识地物。

本次认识实习报告的编写是在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基础上,对实习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实习经验和实习资料的总结和提升。

本实习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首先分析了长白山的自然地理及生物资源状况,包括地理、地质、地貌、气候及物种等,二是在土壤类型与典型垂直景观带调查基础上,按地形部位较为深入、系统地总结了长白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植被、土壤剖面等自然地理特点。

通过本次认识实习及其总结,使我们真正认识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性强、理论基础综合交叉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将地理空间中存在的实体对象转变为地理信息或数据并对其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分析以获取基本的空间规律。

这一过程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层面包括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数学、空间几何学、测量学等,涉及到的技术层面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测量仪器使用技术等。

通过本次认识实习及其总结,还使我们对本专业性质、专业的社会地位以及今后的发展有个全面地了解,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和今后学习方向。

 

对长白山自然地理状况的初步认识

长白山是我国的名山,与五岳齐名。

我国人民对它的了解有着悠久的历史,周秦之前其为不咸山,意即“有神之山”,汉朝时称其为单单大岭,魏朝时称其为盖马大山,后魏时则称其为太白山,直至宋朝以后才称其为长白山。

夏古以来,人们一直喜爱它的美丽和富饶,敬仰它的洁白与崇高,许多关于它的神话故事世代流传。

因此,《长白山志》称其特点为“天工、神奇、博大”。

1. 长白山的自然地理及生物资源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7º

56′—128º

06′、北纬41º

58′—42º

06′它涉及范围较广,跨延边、白山和通化三个地区。

其范围大致北起自我国安图县的松江镇,南和东南则沿伸至朝鲜境内,西始于抚松县,东止于和龙县的南岗岭。

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中,唯有长白山的纬度最高(长白山天池位于北纬42º

00′,东经128º

03′),也是欧亚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海拔高达2749m)。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亚欧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

经过几次地质运动以后,喷出的熔岩和各种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形成了以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庞大的火山堆。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

纵现长白山,可按高度和地貌部位将其分为三大部分,即火山锥体、山前熔岩高原和山前熔岩台地三个环状地带。

火山锥体是长白山的最上部分,范围为海拔2000—2700m,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坡度很陡,河流沟谷呈放射状分布,流速湍急;

下部为山麓斜坡,如裙状围绕锥体,上覆较厚的火山灰、火山砂,坡度较陡,冲沟发育较多,河流以侵蚀为主,多“V”型谷。

该带气候较为寒冷,为温带山地苔原气候型,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最高气温亦不超过10℃,无霜期约为60天,一年内约250天被冰雪覆盖。

山前熔岩高原是长白山高峰(火山锥体)和玄武岩台地相联的缓斜地带,海拔1000—2000m,呈环状围绕着山体,为一熔岩高原区。

二道白河、三道白河、锦江、漫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发育在高原面上,将地表切割成波状起伏、岭谷相间的状态。

该带气候为温带山地针叶林气候型,年平均气温在3℃以下,夏季凉爽,温润多雨。

7月气温在20℃左右,无霜期约为90天。

山前熔岩台地在海拔1000m以下,是长白山火山体的最下部分,多为起伏的丘陵地带,但大体上地势还是较为平坦的,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该带气候为温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气候型,年平均气温在3℃以上,7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无霜期约为100天。

镶嵌在长白山主峰——白云峰之颠的火山口湖天池,一名图们,又名龙潭,为中朝两国的界湖,也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口湖。

天池湖面海拔高度为2189.1米,是国内最高的高山湖泊,比我国新疆阜康县天山上的高山湖泊——天山天池(也称瑶池,湖面海拔1980米)高出209.1米;

长白山天池湖面面积9.2平方公里,是天山天池的3倍,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也是天山天池的3倍;

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是天山天池的15倍。

至清甘冽的湖水,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三江之源。

天池水源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泉水补给为辅。

1.2长白山生物资源概况

长白山在地质史上没有经过第四纪大陆冰川的袭击,不少古老生物都幸存下来,而且还有很多从欧洲、西伯利亚、日本及南方亚热带迁到本区的树种,因此植物种类丰富,其中很多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及药用价值。

据统计,长白山计有被子植物53目104科477属1460种、裸子植物2目3科3属17种、蕨类植物8目23科40属127种、藓类植物12目32科11亚科80属170种、地衣1目20科43属213种、真菌类9目27科95属356种。

其中药用植物就有900多种之多,如东北刺人参、天麻、草苁蓉等。

还有许多是举世闻名的珍稀品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就有24种,如长白柳、长白松等。

长白山植物区系成分也较复杂;

有生存演化几千万年的第三纪的稀有种,如黄菠萝、水曲柳、东北胡桃揪等;

有第三纪末、第四纪初随欧亚大陆冰川向南侵移的极地和西伯利亚植物种,如赤杨、高山笃斯、越桔等;

有在冰期由欧洲东移的植物种,如林奈草、石松等;

有间冰期暖温带北移而遗存的植物种,如小花木兰、北五味子等;

有朝鲜、日本的植物种;

还有长白山特有植物种,如长白松(美人松)等一百多种。

长白山是我国较大的天然林区之一,不少种类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珍贵树种。

其中作为材用的就有沙冷杉、长白落叶松、红松、黄菠萝、水曲柳等近50种。

在海拔600—1800m间的熔岩台地和高原上,覆盖着大面积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林内古木参天,浓荫蔽日。

长白山还分布有落叶阔叶林、亚高山矮曲林及各种灌丛林。

由于森林面积大,分布集中,素有“长白林海”之称。

长白山森林资源不仅在吉林省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维护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生态平衡方面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对涵养三江水源、保护水质、改善区域气候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吉林省中部农业的天然生态屏障。

在长白山的密林中,动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据统计现有脊椎动物6纲30目76科343种,其中东北虎、金钱豹、紫貂、棕熊、马鹿、梅花鹿、野猪等中外闻名。

长白山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昆虫资源;

据初步调查统计,仅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就有20目210科2000种左右,其中林业害虫有800多种,天敌昆虫有700余种。

2. 长白山垂直自然带分布

2.1长白山的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主要有黑钙土、暗棕壤、黑土、白浆土、沼泽土、草甸土和盐渍土。

保护区土壤由基带向上依次为暗棕色森林土、棕色针叶林土、山地生草森林土和山地苔原土。

2.2典型的垂直景观带

区内植物属长白山植物区系,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从下到上依次形成四个植被分布带,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即红松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

表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带

自然带

位置

特点

举例

红松阔叶林带

海拔1100m以下的玄武岩台地

地势平缓,气候温湿,植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层次不甚清晰

乔,灌,藤,草,蕨

针叶林带

海拔1100~1700m的倾斜玄武岩高原上

气候冷湿,植物层次清晰,整齐高大

针叶树,槭树,花楸等

岳桦林带

海拔1700~2000m之间

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风力强,树木矮小,弯曲

岳桦,长白落叶松,东北赤杨等

高山苔原带

海拔2000m以上的火山锥体上部

气温低,湿度大,种类减少,生长期短,植物矮小,根系肥大,花序大型

苔原植被

2.3长白山垂直自然带

长白山自然环境优雅,由于保护较好所以还保存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植被种类丰富、土壤剖面完整,综合自然地理特征明显,按地形部位共可选五个地段。

2.3.1长白松火山灰阶地

此地段位于二道白河的阶地上,土壤为火山灰土,成土母质为火山灰,土壤剖面为A-C剖面,属原始土壤,植物群落为胡枝子—长白松林,乔木种类主要是长白松,灌木以胡枝子为主,此外还有一些伴生种,如花木秋、刺梅蔷薇等。

草木层主要有龙牙草、东风菜、三尖子等等。

图1长白松火山灰阶地林下草本植物

长白松林不是长白山区地带性的森林群落,而是一个先锋树种,人类活动和火灾创造了他生存的环境,形成了现在的森林群。

由于自身的发展,形成郁闭的林冠下,使其更新生长困难,又被长白山地带性植被取代的趋势。

2.3.2红松阔叶林白浆化暗棕壤熔岩台地

这一地带是长白山山地垂直带的基带,植物群落为红松阔叶林、土壤为白浆化暗棕壤,母质为黄土状沉积物。

由于这里属自然保护区范围,所以仍保保持原始森林的面貌。

森林暗棕壤形成的的主要特征是土壤白浆化过程。

部分地区外缘有天然次生林:

山杨—白桦林。

它生长在红桦阔叶林被砍伐的迹地上,山杨—白桦林掩体的结果,最终将被红松阔叶林代替。

图2针阔混交林(小天池)

2.3.3针叶林山地棕色针叶林土熔岩苔原

这一垂直带在海拔1200—1700m左右,底岩有多孔的玄武岩,黑耀岩,粗面岩等,上部覆盖有火山灰,部分地区有火山砾和火山弹,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相对湿度较大。

由于本带海拔高度变化大,影响了植物种类成分的变化,所以又可把本垂直带分为下部针叶林带和上部针叶林带。

图3针叶林

下部针叶林亚带。

本带高度1200—1600m之间,是针阔混交林带的过度地带,选择的实习地点是2号样地,群落的特点是明针叶林带,针叶树种主要有耐阴的鱼鳞松,臭松和沙松,也有喜阳的赤松和落叶松,阔叶树种较少,第一层只有枫桦,第二层乔木除花楸外还有一些槭属植物,林下植物有接骨木,林奈草等。

上部针叶林亚带。

本带海拔为1600—1700m,3好样地,植物群落为云杉属的鱼鳞松,红皮臭,冷杉属的臭松构成的暗针叶林,在上部还有少数阔叶树——岳桦混生其中,林下植物较少,主要原因是林荫郁蔽。

2.3.4岳桦林山地生草森林土高山

这一地带位于海拔1800—2000m范围内,火山锥体下部,气温低,雨量丰沛,风力大,植被以岳桦林为主,灌木以高山牛皮杜鹃为主,草木植物比较发达,主要有胡枝子、圆叶地榆等等。

土壤为山地生草森林土,主要特点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A层地下腐殖质含量明显减少,由于气温低,有机质分解缓慢,主要为粗腐殖质,土壤剖面没有明显的层次分异,为A—C剖面。

图4岳桦林

2.3.5苔原山地苔原土高山

分布在火山锥体中上部,海拔2000m以上,主要岩石有各种火山砾、火山灰,火山弹,气候寒冷,降水多,风力强,植被主要为矮小灌木组成的灌木苔原,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枝,交织成网,枝上密生常绿革质,或具有白色绒毛的叶片,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

这种形态的构造具有防寒、防风的特征。

主要植物有笃斯樾橘、仙女木、小叶杜鹃、高山罂粟等。

土壤为山地苔原土,特点是腐殖质为粗腐殖质。

图5高山苔原带

小结

通过长白山北坡5个主要实习地点观察、采样和分析总结,充分认识到,长白山在我国在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具有典型性。

从基带的温带针阔混交林暗棕壤森林土地带向上随着高度的变化依次为:

寒温带针叶林山地棕色针叶林山地带、寒温带岳桦林山地生草森林土地带以及寒温带苔原山地苔原土带。

由此可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层较明显,代表性强,是认识和了解垂直景观地理环境的良好基地。

参考文献:

[1]丁海国,郑吉和,王晓晶.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动态监测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0,3:

30-32

[2]王明常.景观格局过程信息图谱测度分析及其特征反演[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伍光和.自然地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