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7357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260

2.3

聊城

50

0.4

临沂

合计

49

11265

100

 

同时,上述5个市炼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效较为显著,初步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

东营市炼化能力在400-700万吨的企业有5家,其总能力达到2810万吨,占全市炼油总能力的50%以上;

菏泽东明县以东明石化为核心,形成了炼油、化工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日照市发挥港口资源优势,集中布局石化产业,4家炼化企业总能力达到1130万吨。

  (三)骨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我省涌现了东明石化、海科集团、利华益、东营华联、汇丰石化、京博石化、金诚石化、垦利石化、恒源石化、滨化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这些企业2013年一次加工能力均达到了300万吨以上,总能力合计6030万吨,占全省地方炼化产业的53.5%,对全省地方炼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在国内化工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见表2)。

表2 

骨干企业发展现状情况表

序号

企业名称

加工能力

(万吨)

在中国化工500强

中的位次

主要发展领域

东明石化

1200

第18位

炼油、有机化工原原料、合成材料、氯碱、热电等

海科集团

700

第27位

炼油、氯碱、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

利华益

600

第10位

炼油、有机化工原原料、制药、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

汇丰石化

580

第34位

炼油、有机化工原原料、

5

京博石化

第14位

东营华联

第184位

7

金诚石化

560

第9位

垦利石化

530

第51位

炼油、有机化工原原料、纺织、建材、热电、酿酒

9

恒源石化

第55位

炼油、有机化工原原料、热电

滨化集团

300

第5位

东明石化原油加工能力达到了1200万吨,规模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大公司所属大型炼厂相当,居国内地炼行业首位,并与中国石油合资建设了年输送能力达到2000万吨的日东输油管线,在装置能力和原油储运等方面具备了建设现代化石化基地的条件。

金诚石化、京博石化、汇丰石化、海科集团、垦利石化等企业在国内地炼行业中率先生产出了国Ⅴ标准汽油,油品升级与央企同步。

利华益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着力延伸产业链,建成了25万吨丁辛醇、35万吨苯酚/丙酮和双酚A联合装置,正在建设30万吨碳四综合利用项目,立足于发展有机化工原料和工程塑料等新材料产业。

  (四)装置和产品水平明显提高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通过多年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了原料的适应性,在收率、质量、产业经济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炼油板块。

我国炼油全程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专项技术如超低压连续重整技术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省地方炼化加工装置主要是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精制、气体分离、MTBE,部分企业还配套了催化重整、烷基化、芳构化、异构化,流程与央企基本相同(见表三)。

总体上看,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央企同等规模企业相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小型企业的炼油装置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主要产品是国Ⅳ汽油和国Ⅲ柴油。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以劣质原料生产出了合格的成品油,全省23家具备汽油生产许可证的地方炼化企业汽柴油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不仅是我省成品油市场的主要供应者,也对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同时,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生产了国Ⅴ汽柴油供应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另外还有溶剂油、石脑油、沥青、石油焦、燃料油、液化石油气、润滑油、润滑脂等产品。

表32012年世界及中国主要炼油装置构成表

装置

世界

中国

我省地方炼厂

亿吨/年

与原油一次

加工能力之比,%

原油蒸馏

44.58

 --

5.75

1.1265

-- 

催化裂化

7.43

16.17

1.76

30.68

0.3

26.66

延迟焦化

2.55

5.73

0.9

15.63

0.28

24.86

加氢精制

24.39

54.72

1.89

32.96

0.35

31.07

 

注: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加氢能力虽然与加工能力之比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但与实际加工量之比超过80%,高于央企。

  ——化工板块。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努力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与2000年前只能生产汽柴油、液化石油气、沥青相比,“油头化尾”取得显著成效。

发展了丙烷、丙烯、聚丙烯、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丙烯酸、丁辛醇、苯酚、丙酮、甲乙酮、苯乙烯、苯、双酚A、丁二烯等基本有机化工产品,还发展了顺丁橡胶、丁基橡胶、异戊橡胶、稀土顺丁橡胶、卤化丁基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化工新材料。

  (五)科研开发水平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省地方炼化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注重科技开发和技术引进,研发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研发能力和水平整体上领先国内地方炼化行业,部分骨干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达到2亿元以上,其研发能力与央企所属同等规模企业相当。

  截至2013年底,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企业研究院所5个,省级技术中心7个(见表4)。

表4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研发平台情况表

类别

院士工作站(1个)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博士后工作(4个)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研究院(5个)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东营华联石油化工厂有限公司

省级技术中(7个)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

科研机构的数量、研发能力和取得的成果都领先于国内地方炼化行业,对我省地方炼化产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垦利石化与锦州设计院、中国石油大学共同开发的异丁烷脱氢技术,被列为省级创新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有5项技术获得发明专利;

恒源石化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的焦化蜡油裂解技术获得国内专利授权;

东明石化和韩国梨树化学联合开发的四聚丙烯生产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其“FDFCC技术在高硫重油加工中的工业化应用研究”、“混合油加氢拓宽催化原料来源提高轻质油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应用研究”都取得了成功。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还密切跟踪国内外炼化技术进展,注重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

如,汇丰石化在国内首先引进了美国UOP公司世界领先的加氢精制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提高,为全面生产国Ⅴ汽柴油提供了保障,其采用的鲁姆斯绿色环保固体酸烷基化工业示范装置为全球首套。

  (六)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省油气储运设施建设加快,不断完善,除为央企服务外,也为地方炼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省现有油品码头18个,泊位44个,年吞吐能力11310万吨,加油(气)站等1万余座;

共有油品储存能力2723万立方米,气体储存量48.5万立方米;

17市全部建有跨地市的地下输油输气管道,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且以每年1000公里的速度增长,全省70%的石油和99%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见表5、表6)。

表5 

山东主要输油管线

 

首尾两地

全长

配套油库

日东管线

日照港—菏泽东明石化

446公里

日照东明管线首站油库:

40万立方米

黄潍管线

青岛黄岛港—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90公里

潍坊滨海公用型保税库:

400万立方米

莱昌管线

莱州港—潍坊昌邑石化

110公里

莱州东方港储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油库:

80万立方米

烟淄管线

烟台港—淄博

453公里

烟淄管线烟台配套油库:

30万立方米

表6 

山东省内成品油管线汇总

管线名称

昌邑—莱州成品油管道

鲁皖成品油管道二期东线

港枣成品油管道

11

鲁皖成品油管道二期西线

港枣成品油管道德州支线

12

鲁皖成品油管道曲阜—济宁支线

港枣成品油管道肥城支线

13

鲁皖成品油管道枣庄—临沂支线

港枣成品油管道济南柴油支线

14

鲁皖线枣庄—新沂支线

港枣成品油管道济南汽油支线

15

青岛—威海成品油支线

港枣成品油管道兖州支线

16

日照—青岛成品油管道

临沂—日照成品油管道

17

威海—济南成品油管道

鲁皖成品油管道

18

枣庄—临沂成品油管道

(七)安全、环保、能耗指标优于国家或地方标准

  截至2013年,我省地方炼化骨干企业全部通过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认证和安全标准化验收。

利华益集团被国家安监总局列为石化产业首批推行陶氏化学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试点企业。

  在环保方面,大部分企业对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COD和氨氮数值只有地方排放标准值的40-60%和2-20%,再被送到当地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放;

少部分企业处理到接近地方排放标准后,再被送到当地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见表7)。

  总体上,我省地方炼化骨干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已经大大优于地方排放标准。

表7 

2013年部分炼化企业排放指标对比表

项目指标

玉皇盛世

地方标准

送到污水处理厂污水中COD(mg/l)

55.3

28.9

27.8

29

鲁质监标发【2011】35号指标:

50。

送到污水处理厂污水中氨氮(mg/l)

0.6

0.26

0.8

5。

催化烟气中SO2(mg/l)

110

135

40

90

山东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5-2013;

指标:

300。

催化烟气中NOx(mg/m3)

96

78

80

在能耗方面,加工劣质重油高于加工原油,但多数骨干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和挖潜改造等,综合能耗和单位能量因数能耗达到我省地方标准(见表8)。

表8 

部分地方炼化企业指标对比情况表

地方企业

一次加工能力(万吨)

2013年加工量(万吨)

374.6

270.8

255.2

176.2

原油加工综合能耗(千克标准油/吨)

63.07

80.42

64

山东石油炼制业能耗定额(DB37/754-2007)执行标准不大于100;

2014年9月1日起将执行GB30251-2013,规定新建企业能耗准入值不大于63。

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千克标准由/吨*因数)

9.38

8.25

9.82

9.5

山东炼油行业单位能量因数能耗限额(DB/755-2007)执行标准不大于12;

2014年9月1日起将执行GB30251-2013,规定现有企业不大于11.5。

二、市场和产业发展趋势

  

(一)全球及我国炼油产业市场现状

  ——炼油产能。

过去10年,全球炼油产能年均递增1.12%,2013年全球炼油产能为45.88亿吨。

我国炼油产能年均递增9.1%,远高于世界增速,2013年我国炼油产能6.9亿吨,占全球炼油总产能的15%,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炼油国。

  ——原油消费。

2012年,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为41.3亿吨,比2011年增长0.9%。

其中,欧美地区原油消费量持续回落,2012年消费18.97亿吨,占世界的45.9%,同比下降2.2%。

亚太和中东地区消费量持续增长,2012年亚太消费13.89亿吨,占世界的33.6%,同比上升3.7%;

中东消费3.96亿吨,占9.1%,上升4.5%。

2012年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占据原油消费量的前五位,美国消费8.2亿吨,占世界的19.8%;

中国消费4.84亿吨,占11.7%;

日本消费2.18亿吨,占5.3%。

从人均消费来看,我国人均原油消费量不到美国的七分之一,不到日本的五分之一。

  从人均拥有汽车量来看,2012年西欧、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千人汽车拥有量为667辆,我国为52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2012年我国汽车产量1927万辆,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物流业的发展,作为汽车燃料,汽柴油市场潜力巨大。

  

(二)全球炼油产业发展特点和成品油市场趋势

  1、发展特点

  ——格局加速调整。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炼油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出现明显的东西方分化趋势,发展重心正加速向具有市场潜在优势的亚洲和中东地区转移。

新建炼油项目主要集中在亚洲,欧美地区炼厂数量和产能逐渐减少。

2013年,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占世界总能力的32%,并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规模大型化。

继续向规模化发展,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3年全球共有炼厂645座,平均规模达682万吨,较2003年的572万吨增长了19.2%,其中2000万吨级以上炼厂数量达到22座,印度贾姆纳加尔炼厂以6200万吨/年能力成为世界最大的单厂炼油企业。

排名前25的炼油公司总能力达到26.04亿吨,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56.9%。

  ——炼化一体化。

炼化一体化在合理灵活利用石油资源,提高投资收益,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优势明显,大多数国家把其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大型炼油企业都配套了相应规模的乙烯装置,并且后加工越来越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上下游一体化跨国公司之一,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公司和苯、对二甲苯、丁基聚合物生产商,世界第二大烯烃、聚乙烯、石油添加剂生产商。

其原油加工能力达2.8亿吨/年,乙烯生产能力835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配套建设的乙烯生产能力约540万吨/年,约占其乙烯生产总能力的65%。

该公司遍布全球的上游业务,为其分布在各地的乙烯装置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气体原料资源,其化工原料优化余地大。

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及区域优化,该公司80%以上的炼油装置实现了与化学品或润滑油的一体化,90%以上的化工能力与炼油装置或上游气体加工装置相邻和一体化。

  ——原料劣质化。

据剑桥能源研究协会预测,从2007年到2020年,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的产能增长率分别为16%、14%、33%。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原油中,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的产量已占原油总产量的75%以上。

今后10年间,含硫和高硫原油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加。

据分析,世界原油平均API度(美国石油学会制订的用以表示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的一种量度)将由2011年的33.3下降到2035年的32.6,平均硫含量将由2011年的1.15%提高到2035年的1.33%,原油劣质化趋势明显(见表9)。

表9 

世界原油质量现状及预测

地区

2011年

2035年

供应比例,%

API度

硫含量,%(质量分数)

北美

12.4

31.7

1.25

15.8

29.8

1.69

拉丁美洲

25.1

1.46

12.3

23.5

1.45

欧洲

4.6

37.3

0.41

2.4

37.7

独联体

16.7

33.7

1.13

14.4

34.9

1.03

亚太

9.8

35.1

0.17

6.5

35.9

中东

32.6

34.2

1.71

1.83

非洲

11.8

36.2

0.29

36.9

0.25

33.3

1.15

1.33

数据来源:

HartEnergy,2012年12月。

——产品清洁化。

随着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世界各国对油品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车用清洁燃料标准中的主要指标趋向一致。

  汽油。

美国现行标准中硫含量不超过30ppm,将于2017年降低到不超过10ppm;

欧洲和日本现行标准中硫含量不超过10ppm(见表10)。

表10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汽油标准

国家/地区

最大含硫量,%(V)

最大芳烃含量,%(V)

最大苯含量,%(V)

美国

30

美国加州

35

加拿大

0.95

欧洲27国

东南欧

10-1000

35-45

1.0-5.0

日本

韩国

24/21

0.7

澳大利亚/新西兰

150/50

柴油。

美国加州现行标准中硫含量不超过15ppm,欧洲和日本现行标准中硫含量不超过10ppm。

  据预测,到2015年底,全球消费的汽油、柴油中硫含量小于50ppm的清洁产品比例,将分别由2010年的64%、52%上升至84%和63%。

  2、成品油市场趋势

  ——消费格局发生变化,成品油市场需求增速明显减缓。

成品油消费的地区分布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北美和欧洲及欧亚地区人均GDP高于中南美洲、亚洲(除中东)和非洲,因此其人均成品油消费水平较高。

尽管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5%,但由于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发展中状态,其成品油消费份额仅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

  据剑桥能源研究协会预测,2017年,世界石油需求将达到47.7亿吨,2020年达到49.6亿吨,年均增长1%。

各地区成品油需求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欧洲继续下降,北美基本持平,亚太有所增长,中国、印度等国家的消费比重不断提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成品油消费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成品油需求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

根据国民经济及相关行业的发展预测,预计2017年我国汽煤柴润石需求量将达3.81亿吨,需加工原油约5.43亿吨;

2020年汽煤柴润石需求量达4.14亿吨,需加工原油约5.95亿吨,年增长率为3.4%。

  ——供应格局发生变化。

天然气、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成熟和壮大,不同程度地代替了成品油的消费。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估算,全球天然气年消费量将从2010年的3.2万亿立方米增长到2040年的5.2万亿立方米,石油在化石能源中的主导地位仍将继续,但其市场占比将有所降低。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对石油的替代已呈现规模化加速发展态势。

2000-2012年,我国交通运输业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速28%,占成品油消费热当量的比重由1%升至5%。

预计2017年,我国交通领域用气量将达到420亿立方米,成品油替代量3400万吨,占成品油消费热当量的9.4%;

到2020年将达到560亿立方米,成品油替代量4600万吨,占成品油消费热当量的11.2%。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目标要求,到2020年,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车用替代燃料的年用量达到1200万吨。

电动汽车已在北京、武汉、上海、杭州、深圳、青岛等地处于运行阶段,将替代一部分成品油。

我国对煤制油的发展持审慎态度,产能不会大的增长。

甲醇汽油的使用争议较大,使用的区域范围和使用量也不会大的增长。

总之,尽管替代燃料发展较快,但成品油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三、我省地方炼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料受制约、成品油销售渠道不畅

  由于原油供应体制的原因,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国内原油资源计划仅有122.2万吨/年,而且没有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

近几年,通过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大集团合作,取得部分原油资源,2013年,我省地方炼化行业加工原油1000万吨,虽与2000年相比有所增加,但这种资源并不稳定。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大公司所属炼油厂全部使用自产或者进口的原油,按加工能力通过管道运输足量供应(见图1)。

图1

  与央企相比,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加工的劣质重油性质较差(见表11)。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原料构成中,原油占24.4%,劣质重油占75.6%。

劣质重油粘度高、密度大、出油率低,并且硫含量、残炭值、金属含量高,为满足成品油质量升级要求,需要对重油进行加氢预处理、催化重整,还要对汽柴油进行加氢精制,加工难度相对较大,并且汽煤柴油产率只有50%左右。

央企由于加工品质较好的管输原油,因此加氢负荷较小,加工难度相对较小。

如,中国石化济南炼油厂加工的大部分是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的石腊基原油,不仅汽柴油产率高,而且还能够生产高质量的润滑油;

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每吨原油的汽煤柴油产率达70%以上,比我省地方炼化企业产油率高出20%。

表11 

部分原料油主要指标对比表

指标

加工原料

沙超轻质油

胜利原油

180CST燃料油

密度

0.778

0.95-0.99

总硫

0.04

1.5-3.5

钒、镍

<2ppm

27.1ppm

29ppm

初馏点

68℃

95℃

2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