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73738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3篇(共16页)10200字.docx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1

  为进一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纵深开展,不断做好贴近群众,体察民意,全面提升工作实效和为民服务水平。

我局自20xx年驻马良镇鹫峰村和扁洞河村开展挂点扶贫工作以来,党员干部多次深入到马良镇扁洞河村、鹫峰村开展工作。

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两个村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经过认真梳理汇总后,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蹲点村基本情况介绍

  扁洞河村共有125户,445人,其中男性273名,女性172名,劳动力223名,党员17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8名,年轻党员9名。

拥有耕地面积801亩,林地面积XXXX年亩。

鹫峰村147户,488人,其中男性254名,女性234名,劳动力254名,党员26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13名,年轻党员13名。

拥有耕地面积XXXX年亩,林地面积XXXX年亩。

这两个村自然条件基本相同。

都是地处高山,自然条件差,人口偏少,村集体经济没有主要项目支撑,农民主要收入一是打工,二是种地,三是种植部分烟叶、蔬菜,四是培植袋栽香菇,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差。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由于这两个村没有主导产业,单靠传统种地和散户养殖,只能保证农民有饭吃,自给自足,没有什么积蓄。

村级集体经济更没有积累,导致整村各项事业发展进程缓慢。

虽然党的惠民政策多年向农村和农民倾斜,农民和农村经济状况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全县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相比差距太大,主要是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发展生产的项目单一等,这些都是障碍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制约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因

  

(一)产业无支柱。

两个村情况基本相同,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产业布局、人平收入状况也相似。

就拿鹫峰村来说,该村去年总收入为86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56万元,养殖业收入343万元,打工收入99万元。

鹫峰村目前最大的产业是烟叶,今年烟叶种植面积110亩,人均不到0.2亩,另外还种植药材、蔬菜,都是小规模,今年又有几家发展养蜂,由于村里没有主导产业,主要经济收入还是靠传统的种养殖业支撑,其次是打工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XXXX年元,全村贫困户35户,110人,属比较典型的边远贫困村。

发展不平衡是扁洞河村的一个显著特点,沿河居住的少数有文化的农民有的抓住了机遇,或打工、或创业,出现了几个几十万或百万家产的农户,但是困难群众还是占绝大多数。

  

(二)历史基础差。

根据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这两个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全县平均水平而言还相对落后。

一是行路难。

鹫峰村主线公路南至老林垭、北至两峪乡王家坡村贯穿5个组的13公里村级公路坡度大、路窄,XXXX年开始动工硬化,历时3年才硬化5公里,而且还是弹石路,因修路外欠债务20多万元。

目前还有10多公里村级公路没有硬化,晴天可以走,雨天直发愁。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5个组还有10多户人家不通路。

扁洞河村沿公路居住的人家很少,即使在河边居住的人家也是家里经济条件好转了、有点路子的人家在河边想办法、找路子搞点地盘搬下来的,90%以上的农民都在山上居住,有砂石路走的只能占一半,交通条件十分不便。

二是吃水难。

鹫峰村目前依靠烟水配套工程,全村70%村民家庭牵搭了简陋的自来水,还有30%的农户靠挑水吃,有的甚至背水吃。

已经通水的农户无过滤网,没有检测检疫手段,卫生条件差,没有质量保障。

三是通讯难。

鹫峰村且不说开通互联网,全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共125部,信号不稳定,信息闭塞。

收看电视主要是自购地微设施,去年大部分才安装了村村通,目前还有10户人家没有电视机,有电视的也不能正常收看。

纵观两个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经过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扶持,具备一些发展的条件,但是非常薄弱,离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还相差甚远,离发展所具备的基本条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住医学保堪忧。

一是居住环境差。

截止XXXX年12月底,鹫峰村149户人家,有135户居住房屋还是传统的土坯房,10户住砖混结构一层的平房,只有2户住的是两层楼的砖混结构房,其中土坯房中有50户属危房,整体住房条件差,从住房条件上也反映了该村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医疗条件差。

20xx年以前,该村有2个家庭村医,居住边远,村民就医十分困难,20xx年我们物价局扶持该村在村委会旁新建村卫生室,才使鹫峰村有了一个比较正规的村级卫生室,村级卫生室只能治疗简单的伤风感冒和轻微的外伤,其他稍微严重一点的病需要到乡镇以上医疗机构治疗。

目前该村患有大病的有4人,主要是糖尿病、子宫癌、风湿偏瘫。

另有残疾人6名,精神病2人,XXXX年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85%,医疗条件差加上经济条件差,使得有些大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因病致贫的状况还十分严重。

该村老支书王正凯患肺癌已有几年,不仅花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而且还举债数万元,整个家庭举步维艰,导致家庭因病反贫。

三是受教育程度低。

全村总人口中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45人,初中文化程度65人,小学文化程度270人,大多数村民初中或小学毕业后都不再上学,部分家庭还没有科技明白人。

目前该村在校生共44人,其中学前班5人,小学9人,初中10人,高中19人,大专1人。

该村青壮年人受教育程度偏低,适龄儿童受教育程度高于先辈。

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全村虽有各类从业人员255人,但大多是在本地务工或务农,外出务工仅有90人,且都是从事体力劳动。

四是保障能力差。

由于部分人家居住环境恶劣,不少人家举家外迁,导致两个村有空挂户口现象。

受经济和地域条件所限,生活水平整体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女孩年满16周岁办理了身份证的就外出打工,在外面成家立业的是普遍现象,因此,高山男青年找不到媳妇的现象越来越多,鹫峰村30岁以上未结婚的村民还有21人。

两个村60岁及以上村民占村总人口的16%,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劳动力少是两个村人口结构的基本状况。

  四、解决的办法及建议

  1、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养力度,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交给他们一门技术,多种方法靠科技致富。

  2、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鹫峰村和扁洞河村的扶持力度,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上,解决老百姓出行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问题,有了坚强的基础设施做保障,才能更好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从而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

  3、利用优势促发展,为村级集体经济培植后劲。

鹫峰村可以在林业部门指导下因地制宜发展林业产业,利用本村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开垦林地,种植树木,培植成材林,建设绿色宝库,造福子孙后代。

扁洞河村可以依靠科技部门的指导,考虑药材种植创收致富,也可以利用适宜竹子生长环境的优势发展竹业。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2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因地制宜制定特补乃吾村扶贫计划,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第一书记带队对特补乃吾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XX村基本概况

  特补乃吾村系全县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XXXX年米,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

辖6个小组、227户、XXXX年人。

耕地面积825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等,养殖猪、牛、养、鸡等牲畜,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彝族聚居村。

XXXX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416万元,人均纯收入XXXX年元。

XXXX年,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精准识别出5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78人。

XX村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

一是交通难。

辖区6个村民小组至今还有1个组没有通路,有2个组还是泥土路,没有实施道路硬化,道路狭长陡峭,雨天路滑,只允许摩托车通过,给村民运输农副产品和出行带来不便。

二是饮水难。

全村还是100户,450人饮水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水质差,没能够用得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三是人居环境条件差。

村里大部分贫困户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差,家中缺乏基本的生活物品,村中卫生条件差,垃圾乱丢,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二)经济发展滞后。

产业机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但形成不了规模。

引入了核桃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

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缺乏技术指导,没有致富带头人。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产生、生活方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

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只限于填饱肚子,生活质量不高。

  (四)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难。

村上没有村卫生室,村医生集中在乡卫生院看病,乡卫生院设备简陋,药品不足,人手不够,缺乏技术,只能看一些小病,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

  二、导致贫困村贫困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原因。

XX村属于高二半山,海拔高,人均耕地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通讯缺乏,信息闭塞,生产和生活条件差。

  

(二)自身原因。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人口素质还偏低,思想保守,对新思想、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慢,生活要求低,局限在吃饱阶段,存在&;等、靠、要&;思想。

  (三)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机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仅靠烤烟产业支撑经济。

新培育的核桃产业还未形成规模,

  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三、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

  

(一)产业扶贫。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壮大烤烟产业、培育核桃产业、开发劳务产业、巩固畜牧产业,通过五大产业支撑,实现产村相融,壮大村民实体经济。

  

(二)基础设施扶贫。

突破交通制约瓶颈,大力发展交通建设。

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村民住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信息网络工程。

  (三)教育扶贫。

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控辍保学&;六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卫生扶贫。

提升乡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加大重点疾病预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五)生态扶贫。

抓住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积极实施林果、核桃产业,打造生态新村。

  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推动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融合联动,充分发挥双联行动在精准扶贫中的平台和载体作用,不断加快全县扶贫攻坚进程,近期,县人社局安排人员入驻镇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驻村帮扶调研工作。

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在该村村干部和乡镇包村干部的带领帮助下,采取走门串户了解情况、实地查看基础设施建设、查阅相关村级资料、与村&;两委&;班子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逐户逐人开展调研走访活动,了解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是县的贫困村,属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村,县人社局50名干部联系64户贫困户。

该村位于镇西南部,全村辖4社102户373人,其中,贫困户33户129人,低保户12户37人,残疾人14户16人,五保户2户2人,贫困面33%,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有234人;中共党员27名,高中文化程度20人,初中文化程度151人,小学以下(含小学)文化程度196人,退伍军人3人。

全村耕地面积XXXX年.5亩,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油料(胡麻)为主,户均种植小麦3.6亩,平均亩产660斤,户均种植玉米3.8亩,平均亩产XXXX年斤,户均种植胡麻1.3亩,平均亩产200斤。

全村牛存栏171头,其中牛存栏5头以上的10户。

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XXXX年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XXXX年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情况。

  XXXX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县人社局围绕&;助农增收、为民富民&;这一目标,送政策、送技术、解难题,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扎实有序开展。

及时修订完善了《县人社局联村联户》等6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联村联户工作长效机制。

加强调查研究,对《村小康发展规划(XXXX年-XXXX年)》、《县人社局帮扶工作规划(XXXX年-XXXX年)》和《个人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XXXX年-XXXX年)》进行了修订完善,确定了牛果产业、劳务、技能培训等10个方面的帮扶措施。

举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和种养殖知识讲座4期,培训群众483人(次),发放培训教材760多份,召开&;双联&;行动群众会4次,征求帮扶对象意见建议12条,排查化解邻里等纠纷9起,维护了和谐稳定。

结合村适合发展核桃种植的实际,在新庄、黄湾、杨坪3个社新建480亩核桃示范园,建成后向农民定补资金XXXX年多元。

优先推荐帮扶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已向华煤集团、电厂等企业输送农民轮换工23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8万多元。

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帮扶责任,组织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先后进村入户开展帮扶36次,为13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太空被、食用油、大米、面粉等物资,总价值XXXX年多元;捐款XXXX年多元,帮助1名贫困学生实现了大学梦,投资XXXX年多元修建了5口水井,向村上捐赠办公家具20多件、惠普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有效缓解了村部办公设施紧张的局面。

坚持每月深入联系村开展一次帮扶,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行&;双联&;工作图表式管理模式,确实把帮扶责任落到了实处。

  

(二)经济发展情况。

  年,村人均纯收入XXXX年元。

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小麦、玉米、胡麻(菜籽)等种植、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收入。

  一是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年全村小麦种植372亩,人均1亩;玉米种植388亩,人均1.04亩。

  二是养殖业,全村现牛存栏171头,养殖5头以上的有10户;羊饲养量68只;兔饲养量30只。

  三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116人。

其中,在县外务工的54人,在家门口就近务工的62人。

  (三)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村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20人,入学率100%。

其中,上幼儿园6人,上小学14人。

目前在校大学生6人。

  (四)社会保障发展情况。

  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73人,参合率达到10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234人,参保率100%。

全村60岁以上老人51人,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村上有医疗卫生室一间,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品,有乡村医生1名,但乡村医生为半路出家的赤脚医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医务水平低,村民认可率和就医率偏低。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是村级办公场所需要改善。

现有村部为XXXX年修建的3间砖混结构平房,条件所限,没有配备专门的文化室、阅览室、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功能室。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黄湾社至吊沟岭社、黄湾社新农村村社道路未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难以出行。

村民出行主要靠摩托车、三轮车等,全村有摩托车50辆,三轮车21辆,拖拉机9台。

  三是人畜饮水问题需要解决。

该村未接入自来水,人畜吃井水的有47户,长年吃山泉水的有30户(所谓山泉水就是在山坡较低的地方挖一个坑,靠雨水和地表渗水聚集而成)。

  四是通讯设施质量不高。

全村电、电话、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均入户,手机信号网络虽然已覆盖,但吊沟岭、杨坪两社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且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

  (七)精神文明建设和村容村貌情况。

  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

群众文化娱乐方式单一,主要是参加集市活动。

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差,牛、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多,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比较普遍。

  (八)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

  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

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村委主任1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5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村委委员4人。

平均年龄42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人,大专文化程度1人。

  二是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

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

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

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

  三是党员队伍情况。

全村现有党员27人,其中有女党员3人,党员年龄老化。

  三、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村在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

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全县同等村社相比,该村人民群众生活还比较贫困,生产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偏差。

  该村群众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单一,少数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够强,对自家脱贫致富没有好的打算、计划,对相关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参训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脱贫致富方面主要依靠镇上和县直帮扶单位投资及一些惠农资金的补贴。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比较滞后。

  由于该村受地理环境所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

村社大都房屋布局零乱,人畜混居,露天厕所、废弃水坑(塘)仍然较普遍,家什、柴火乱堆乱放,村庄&;差、乱、脏、臭&;现象较严重,村庄整治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通村道路虽然已经硬化,但现在有些路面已经破损,没有很好的养护。

村社道路有些为泥土路面,路面凹凸不平,雨天群众出行困难。

  二是人畜饮水比较困难。

该村自来水未通村,人畜饮水主要为井水和山泉水,卫生安全难以保障。

  三是群众缺乏文化生活基础设施。

该村没有群众文化阅览室及文化学习室,没有群众文化休闲娱乐活动设备及场所。

四是危房改造任务艰巨。

由于群众收入来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设资金非常有限。

虽然这几年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逐步修缮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危房,但全村还有27户农户居住在简易土木结构的房子或危房中,这些房子多建于上世纪,大部分已严重倾斜,均属于危房,安全隐患大。

  (四)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一是村长期以来都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辅以种植胡麻、菜籽、荏等油料作物,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

该村户均耕地面积达30亩以上,但多为山地,群众每年户均种植农作物不到10亩,其余耕地多为闲置撂荒地,没有很好的利用。

  二是果树栽植业没有很好的发展。

该村果树基本为核桃树,除县人社局今年帮扶集中栽植的480亩核桃园外,有少数群众早年零散栽植的核桃树,不具规模且品种不良,经济效益不显著。

  三是养殖业发展徘徊不前。

养殖业主要以牛为主,家禽为辅,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主要是散养放养,现在户均存栏数少,没有上规模的养殖户。

有一户养殖獭兔,但缺乏技术指导和防疫技术药品,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五)劳动力素质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234人。

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在家门口煤矿等企业就近就业的,相对收入较高,但在外地务工的,大多数因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导致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六)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党员队伍老化严重。

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

据统计,全村党员共27名,50岁以上老党员有17名,30岁以下的党员仅1名。

  二是办公条件有待改善。

现有村部办公场所已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严重影响到村&;两委&;的办公、开会、学习以及农村农技培训等活动,另外村部还存在办公桌椅陈旧、办公设备老化等问题。

  三是村干部需要进一步转变作风。

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带头发展、带头致富的后劲明显不足,村&;两委&;班子对全村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缺乏中长期规划和目标,只仅限于上级安排的正常性工作。

村主任在外长期经营一个小工程队,自家收入较好,但对村上的发展关心谋划不够。

  四、破解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特点和精准扶贫新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现对制约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改变群众传统落后思想观念。

  要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详细讲解党的政策,详细了解村民致富的愿望,宣传各地新农村建设经验,增强视觉冲击力,让农民明白&;新农村建设要依靠我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道理;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自主参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要通过开展养殖致富、种果致富等各种竞赛活动,培养一批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科技标兵等发展农村经济的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与活力,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普法教育,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和&;五好家庭&;、&;卫生家庭&;、&;文明村&;创建及好邻居、好婆媳评比表彰等一系列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二)立足长远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帮扶人员要摸清联系户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指导联系户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或计划。

帮扶单位要协调指导村&;两委&;班子根据该村村情实际编制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针对贫困户要制定扶贫脱贫方案。

做到一户一策、户户有方案,村上有整体方案,并确保按期落实。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抓住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行动这一大好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投入,通过整合各部门扶贫资金,重点解决好行路、饮水、上学、就医、群众文化生活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

  一是加快村社交通道路建设,解决阻碍扶贫进程的关键因素。

通过积极争取衔接交通部门,尽快对现有入村道路进行修缮,对黄湾社至吊沟岭和黄湾社新农村道路进行水泥硬化,解决群众出行困难的问题。

  二是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通过积极争取衔接水务部门,力争1-2年内对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新庄、黄湾两社接入自来水,先期解决部分群众人畜饮水问题。

  三是做好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工作。

由镇政府牵头,统筹安排,对现居住在简易土木结构房子或危房中,有条件的农户实施危房改造,对较偏远的吊沟岭社山上现居住1户农户实施移民搬迁,集中解决住房、吃水等问题。

  四是修建改善村部办公场所。

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支持,按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标准,选址新修建集村办公场所、群众文化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和户外休闲娱乐场所为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彻底改变该村的村容村貌。

  (四)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继续大力发展种植业。

重点应以玉米种植为主,小麦、胡麻等为辅,根据玉米种植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采取科技种植,大力发展双垄沟播、地膜覆盖等技术,立足改良品种和加强种植技术培训,促进玉米规模种植。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

村现有养殖专业户普遍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等现象。

应积极争取蓄牧部门支持和鼓励有意向的养殖户扩大规模改进技术,引进其他特色养殖项目,通过示范,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

  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核桃园及闲田增收。

要加强对已栽植和新栽植的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