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4893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docx

西经重点问题解答

西方经济学重点问题解答

责任教师王丽莎

l、简述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

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在理解这一概念时,要特别注意理解稀缺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具体地说,选择中包含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问题。

由于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各个社会所面临的永恒问题,所以,选择,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正是为了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而产生的。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哪些共同之点?

有哪些不同之点?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问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问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规范经济学本身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

第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

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

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4、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影响?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由需求与供给决定的。

所以,需求或供给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2)需求变动是指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它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供给变动是指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它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5、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和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1)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是:

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存在市场、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

(2)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是:

第一,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传递情报、提供刺激,并决定收入分配;

第二,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第三,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

第四,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

第五,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6、什么是支持价格?

其作用是什么?

(1)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2)支持价格的运用对经济发展和稳定有其积极意义。

以对农产品实行的支持价格为例,从长期来看,支持价格政策确实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这在于:

第一,稳定了农业生产,减缓了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冲击;

第二,通过对不同农产品的不同支持价格,可以调整农业结构,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

第三,扩大农业投资,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正因为如此,实行农产品支持价格的国家,农业生产发展都较好。

但支持价格政策也有其负作用,这主要是会使财政支出增加,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

7、什么是限制价格?

其利与弊是什么?

(1)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2)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但这种政策会引起严重的不利后果。

这主要是:

第一,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会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现象。

对价格限制,尤其是较长期的限制,是限制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缺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浪费。

第三,限制价格之下所实行的配给制会引起社会风尚败坏。

8、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时应注意什么?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各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一般用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来表示弹性的大小。

弹性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

如果以Ed代表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以ΔQ/Q代表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以ΔP/P代表价格变动的比率,则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就是:

Ed=(ΔQ/Q)÷(ΔP/P)=ΔQ/ΔP·P/Q

在理解需求弹性的含义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

所以,需求弹性就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二,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与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之比,而不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的比率。

第三,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

如果两个变量为同方向变化,则为正值;反之,如果两个变量为反方向变化,则为负值。

但在实际运用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取其绝对值。

第四,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

9、如何判断一种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还是需求缺乏弹性?

判断一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主要是根据其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大小。

如果一种商品的弹性系数是大于1的,则该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如果一种商品的弹性系数是大于零小于1的,则该商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

10、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解释“薄利多销”的原因。

(1)总收益是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

(2)“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3)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援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4)总收益的增加不一定等于利润的增加。

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企业应使价格的降低不仅能增加总收益,而且还能增加利润。

11、无差异曲线中,无差异的含义是什么?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什么?

(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产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在这一概念中,无差异的含义就是对消费者来说效用是相同的,满足程度是无差别的。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这就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两种商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

12、用基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简品价格和偏好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2)根据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以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可得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第一,限制条件:

Px·Qx+Py·Qy=M;

第二,均衡条件:

MUx/Px=MUy/Py=MUm

即每一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13、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什么?

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国防、立法、交通等商品与劳务,其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可能把不支付费用而要消费的人排除在外。

非竞争性指无论增加多少消费者,都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14、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1)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

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

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15、什么是等产量线?

它有什么特征?

(1)等产量线的含义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

(2)等产量线的特征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这就表明,在生产者的资源与

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相同的产量,在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必须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

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增加,是资源既定时无法实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减少,不能保持相等的产量水平。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因为在交点上两条等产量线代表了相同的产量水平,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

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

16、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为例说明规模经济的重要性。

(1)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出现规模不经济。

(2)重工业行业只有大规模生产,平均成本才能达到最低,这就是说重工业本身的特点要求实现大规模生产。

(3)汽车工业属于大规模生产经济效益才好的行业,所以,国外汽车厂的产量都是很大的。

(4)我国汽车工业的问题在于企业规模小,没有实现规模经济。

所以,成本高、产量低,难以进入世界市场。

(5)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实现规模经济。

17、经济学分析中的短期与长期的含义是什么?

(1)经济学上所说的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具体来说,在这一时期内它只能调整原料、燃料及生产工人数量这类生产要素,而不能调整厂房、设备和管理人员这类生产要素。

短期内可以调整的成本称为可变成本,短期内不能调整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

(2)经济学上所说的长期是指厂商能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18、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是什么?

它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如何?

(1)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是:

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2)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N。

在N点上,SMC=SAC,即短期边际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

在N点之左,SAC在SMC之上,SAC一直递减,SAC>SM,即短期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在N点之右,SAC在SMC之下,SAC一直递增,SAP

19、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

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这是因为,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

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厂商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

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

厂商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

20、什么是完全竞争?

实现完全竞争的条件是什么?

(1)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实现完全竞争的条件包括:

第一,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与消费者。

第二,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

产品差别是指同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

第三,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第四,市场信息是畅通的。

21、简述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

在短期中,厂商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就是说,个别厂商是从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决定产量的,而在MR=MC时就实现了这一原则。

(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各个厂商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和生产,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这样,整个行业供给的变动就会影响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各个厂商的均衡。

具体来说,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其他厂商也会涌入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时,各厂商会减少生产,有些厂商会退出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

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22、简述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1)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可以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但居于完全垄断地位的厂商也并不能为所欲为,要受市场需求状况的限制。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仍然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来决定产量,这种产量决定后,短期中难以完全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这样,也可能出现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的状况,当然也可能是供求相等。

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会有亏损;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会有超额利润;供求相等时,则只有正常利润。

完全垄断市场上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MC。

(2)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节产量与价格来实现利润量大化。

这时厂商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与长期边际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都相等,即:

MR=LMC=SMC。

23、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而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却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按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而且个别厂商销售量的变动,并不能影响市场价格,故价格=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2)在完全垄断市场上,每一单位产品的卖价也就是它的平均收益,故价格等于平均收益。

但是,由于一家厂商就是一个行业,所以它的销售量增加会使市场价格下降,从而边际收益减少,这样,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24、产品差别为什么既会形成垄断又会引起竞争?

一种产品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或其他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则会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要。

每一种有差别的产品都可以以自己的产品特色在一部分消费者中形成垄断地位。

这样,产品差别就会引起垄断,但是,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的差别,这样各种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又存在替代性,即它们可以互相代替,满足某些基本需求。

有差别产品之间的这种替代性就引起这些产品之间的竞争,所以说,产品差别既会产生垄断,又会引起竞争,从而形成一种垄断竞争的状态。

25、经济学家是如何论述利息收入的合理性的?

(l)为什么对资本应该支付利息呢?

他们认为,人们具有一种时间偏好,即在未来消费与现期消费中,人们是偏好现期消费的。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期的,人们对物品未来效用的评价总要小于现在的效用。

人们总是喜爱现期消费,因此,放弃现期消费把货币作为资本就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

(2)为什么资本也能带来利息呢?

他们用迂回生产理论来解释这一点。

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生产资料(或称资本品),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

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

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

但迂回生产的实现必须有资本。

所以说,资本使迂回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就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

资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

26、地租是如何决定的?

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地租由土地的需求于供给决定。

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所以,上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但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这样,土地的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就决定了地租。

(2)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这样,地租就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27、什么是正常利润?

其特殊性是什么?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它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质与工资相类似,也是由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

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家才能的收入——正常利润——必然是很高的。

可以说,正常利润是一种特殊的工资,其特殊性就在于其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到的工资。

28、什么是超额利润?

它包括哪些种类?

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它包括创新的超额利润、承担风险的超额利润和垄断的超额利润。

29、什么是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2)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基尼系数=A/A+B

30、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N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在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第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三,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

第四,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

31、用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致吗?

如果不一致,应该怎么办?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1)支出法。

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收人法。

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人法。

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人相加。

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3)部门法。

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

按以上三种方法计算所得出的结果,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计算同一国民生产总值。

但在实际上,这三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往往并不一致。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

如果按收入法与部门法计算出的结果与此不一致,就要通过误差调整项来进行调整,使之达到一致。

32、国民收入中的基本总量共有几个?

它们是什么?

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有五个,即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2)国民收入核算中这五种总量的关系是:

GNP-折旧=NNP

NNP-间接税=N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33、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是如何决定的?

又是如何变动的?

(1)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当不考虑总供给这一因素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就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2)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因此,总需求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总需求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的人小。

所以,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即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减少。

34、简述乘数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