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5212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docx

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

ERP环境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

(2008-11-1010:

16:

48)

转载▼

标签:

成本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控制

成本工程

成本意识

成本理念

财经

杂谈

分类:

RCE论文

AA级RCE注册成本工程师论文

李 外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成本科科长,RCE注册成本工程师课程学员)

【内容摘要】不管企业采取何种竞争战略,成本优势始终是其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始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制造企业。

因此,如何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创造成本优势,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成本优化管理就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制造业环境以及ERP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然后探讨了ERP系统中蕴含的优秀管理思想以及企业成功应用ERP应注意的主要方面,最后在总结主要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制造企业应借助ERP软件融合各种先进成本管理方法或工具,并配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优化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了成本管理优化体系至少应包含的六个方面,即成本战略规划、成本支出预算、成本信息捕捉、成本费用控制、成本绩效考核、成本数据维护。

这篇关于我国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对促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制造业信息化;ERP系统;成本管理体系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工业化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来自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

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0%,当前我国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制造业。

因此制造业当之无愧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

  随着WTO的发展壮大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也面临着市场压力,尤其是内销制造业、外销制造业、来料加工制造业等行业面临的市场压力更是越来越大。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国制造企业亟待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迅速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国家科技部已正式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计划总投入50亿元以上的“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已全面展开u。

制造业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制造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也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逐渐失效。

MRPII、ERP、CIM、JIT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

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科学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

1.1.2我国的ERP软件市场特征及制造企业ERP的应用状况

  从八十年代中期企业逐步开始应用CAD软件,到国家在九十年代实施CAD应用工程,到企业广泛应用财务软件,特别90年代中期企业导入ERP系统、实施ERP系统管理以来,ERP市场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品牌ERP开始显现其特质和市场优势,ERP产业链逐渐形成,咨询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具体来说:

一方面,外国的软件公司,包括SSA、FrothShift、QAD、EMS、Avalon、SAP、Baan、CA等公司先后设立销售网点,直接销售ERP软件;另一方面,我国自己的软件中心或公司,包括浪潮、金蝶、用友等软件公司专门开发并推出商品化的ERP软件;再一方面,诸如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安达信等在我国推销ERP系统,随着东软加盟SAP渠道,国内ERP市场的厂商,如同当今的汽车市场,国外品牌、自主品牌、合作品牌三大阵营泾渭分明。

而影响这些趋势发展的原因,在于我国拥有庞大的ERP市场。

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企业对管理软件的年需求量应在200亿元以上,其中对ERP软件、集团财务管理软件、商务管理软件的需求较为强烈,约占90%,其中,制造企业则占到了95%以上。

据e-works调查表明u,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ERP软件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下图所示:

  可见,中国制造企业对ERP的需求非常迫切,“ERP普及运动”似乎欲顺势而发。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国内ERP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也将会有更多的国外ERP厂商进入中国市场。

不管是ERP软件的体系构架、ERP系统的内外部集成,还是行业解决方案以及实施服务方面等都将得到迅速提升。

同时,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也会使更多的示范企业应用了ERP软件产品,包括咨询、开发、实施、培训、售后服务体系等在内的ERP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据预测,中国ERP市场将逐渐开始进行整合,ERP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市场集中度等将会显著提高。

1.2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

  近年来,“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是‘世界工厂’”之类的言论不绝于耳;“制造业信息化”、“ERP普及运动”、“‘世界级’管理”等新名词也不断涌现,中国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而加快制造业信息化进程,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就企业竞争力本质而言,不管其采取何种竞争战略,成本优势始终是其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始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如何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创造成本优势,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成本优化管理就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许多企业购买或使用了ERP管理软件,然而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

据统计,在所有的ERP系统的应用中,存在着三种实施结果:

按预算成功实现系统集成的企业占15%~30%;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实现部分集成的有30%~40%;而失效的却占40%,并且在实施成功的企业中大多数为外资企业。

  为什么在如此开明的制造业环境当中,又面临如此广阔的ERP市场前景下,我国制造企业实施ERP的效果会如此令人失望呢?

要怎样实施与应用ERP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呢?

怎样才能使ERP真正为我所用?

怎样使ERP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了本文的导火索。

  本文开篇即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制造业环境与ERP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对我国制造企业在实施及应用ERP系统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深层次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然后探讨了ERP中蕴含的优秀管理思想以及企业成功应用ERP应注意的主要方面;最后在总结主要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借助ERP软件,融合各种成本管理方法或工具,配合企业战略实施,提出了现代制造企业建立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紧迫性,并进一步提出了成本管理优化体系至少应包含的六个方面,即成本战略规划、成本支出预算、成本信息捕捉、成本费用控制、成本绩效考核、成本数据维护。

  鉴于我国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不规范、成本核算内容不统一、成本信息资料不可比、成本控制不及时、成本管理不系统的现状,笔者针对我国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展开研究,结合国内外优秀人士对成本的研究情况,融合古今各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新构想,这对建立适应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促进成本会计与生产业务相匹配且共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笔者希望此构想能够帮助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信息技术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第2章成本管理概述

2.1一般概念

  成本管理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组织地、系统地、运用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考核和检查等方法,在影响和形成产品成本的各个经营环节,对产品成本实施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u。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关键。

  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其核心内容是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成本控制和成本预测管理。

成本管理优化体系的构建前提就是真实合理及时准确的成本核算与科学有效实时明智的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是根据产品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相适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按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一系列的生产费用汇集与分配,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从而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实际单位成本。

其既是对产品的实际生产耗费进行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对各种生产费用实际支出的控制、监督过程。

  成本控制是根据预定的目标,对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条件施加主动影响,以实现最优成本和保证合理的成本补偿的一种行为。

从企业的经营过程来看,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包括产品的产前控制、产中控制、产后控制。

产前控制是整个成本控制活动中的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以后产品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的高低,主要有建厂的成本控制、新产品研制控制、老产品的改进、生产工艺的改进等;产中控制是指从安排生产计划、采购原材料、生产准备、生产、产品完工入库这一整个过程的费用支出控制;产后控制指从产品完工入库到销售的成本控制,包括库存管理、资金占用利息控制、运输包装控制、广告费用控制、销售费用控制等。

2.2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变化

  通过系统模块化设置以及系统初始化数据的录入,企业可实现自动化成本核算,即通过用户对成本核算对象的初始化定义,对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各种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自动对从其他模块系统传递的数据或用户手工录入的数据汇总计算,输出用户需要的成本核算结果或其他统计资料。

在成本自动计算过程中自动生成成本计算过程中的一系列账表,为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资料。

在这一领域中,最优秀的当属现行风靡全球的ERP软件。

  ERP不仅仅是一种企业管理工具,它还包含了很多优秀的管理思想,使用ERP就要将这些优秀的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工作中。

可吸取的优秀管理思想主要包括:

  1.全员全面质量管理。

以产品的零缺陷作为质量管理的出发点,重点放在操作人员的每一个加工程序的连续性的自我质量控制上,贯穿于整个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并充分发挥操作者的主观能动性。

  2.全员成本观念和运作机制。

将过去只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考核转移到了对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上来,把供应商成本、员工成本、客户成本和销售成本等都考虑进来,即在整个企业中树立整体成本思想。

  3.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优化存货管理。

这里的市场需求包括变化着的市场容量、市场潜力、市场承载弹性等因素。

ERP成本管理模式要求对客户需求、客户产品设计、客户产品实现、客户产品移交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且要实行小范围的成本预先控制;与电子商务接口,实现商务“对话”,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便于实现价格、质量、采购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通过BOM记录所需物料,不分贵贱、同样重视、按需采购、按需领料,从而实现“零存货”,降低仓储成本和存货管理成本。

  4.实时发现问题,采取灵活措施及时处理,从而避免成本失控。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是依照线性的工作序列来实现成本管理的,而ERP系统采用JIT生产模式、标准成本计算体系实时提供每一部门、每一个成本责任人所需的成本信息,能够在早期就发现问题,若能及时处理则能减少遭遇风险的概率。

  5.融合的成本管理思想。

从本质上看,战略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供应链成本法、价值链成本法、标准成本制度等实际上是一脉相承、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的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完整的统一体,这一点在应用ERP系统的过程中可得到有力证实。

企业实施ERP系统就是要融合各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对企业的全部成本实行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全部门的优化管理。

2.3成本核算方法和相应的成本控制模式

  如前文所述:

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下面将就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进行详细论述。

这一节主要讨论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对实施成本控制的局限性,以及信息支持手段下成本核算模式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2.3.1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控制的局限性

  传统的成本核算中,无论是用分批法或分步法,都需要把当期发生的费用汇集以后,按照统一的分摊单位,如当期的发生总工时,或当期实现的总销售量,把总费用分摊下去,所以就有工时分配率和费用分配率这样的说法。

然后按各个加工中心核算出的分配率,再根据各种物料占用不同加工中心的资源数,核算成本计入商品成本。

这样难免有不合理或张冠李戴情况的发生。

如企业一方面有一个成熟的产品在大量地制造,另有一个新产品在试生产。

试产的产品,由于工艺不成熟,占用了大量的试验测试、检测资源,成熟产品却很少需要这方面的作业,但是按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无论按发生的实际工时,还是按销售,大部分是由成熟产品分摊了,试制产品只承担相当少的部分,这样对成熟产品的成本考核及新产品的成本核算都带来不真实性。

2.3.2ERP下的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控制模式

  ERP系统支持多部门、多地区、多业务、多产品的企业之间的成本核算,它是对整个交易过程的成本和费用进行核算,包括了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把影响商品和服务成本的每一个环节的作业视为成本核算的重点,逐一进行作业成本汇总,实现成本的最小化。

在ERP环境下,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平台,企业与其经济资源联盟体之间的互动管理得以实现。

同时,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盟主,通过协同商务、现代企业管理技术,达到对整个供需链上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研发中心、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孵化出更强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

  ERP系统中的成本核算模式把成本核算对象进行了扩充,将成本核算范围扩大,把与生产有关的采购、销售活动、售后服务等也纳入到成本核算中来。

它通过生产订单来进行管理,在生产订单执行过程中实时计算成本,每一份生产订单的成本对应于半成品或产成品的成本,即按生产订单分批别采用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来计算成本,同时根据决策的需要,ERP可以按月、按旬、按日来提供成本信息,也就是说,ERP可提供每一批每一步每一种产品在每时每刻的成本信息。

至于预算编制和制造费用的分摊,ERP系统依据弹性原则、灵活进行管理,即采用多个成本动因确定多个分摊因子,从而使得成本核算更具精确性。

  总括来说,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任务、成本管理模型、成本管理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面向客户、适应环境变化、成本核算完整全面、全员全步骤成本控制,这就是ERP成本管理的特点。

通过对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库存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成本等进行面向客户定单和责任中心的协调和管理,从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成本决策质量,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以及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进而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3章成本管理的发展演变及其研究概述

3.1成本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

  总体而言,成本会计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可用下面的表格来归纳:

表格一:

成本会计制度的演变历程

  形成时期 成本制度 产生原因 基本模式 局限性   

  中世纪~19世纪末 实际成本会计制度 封建制经济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崭露头角;第一次工业大变革;为适应工业企业的发展而产生。

 以复式簿记为主,建立自成体系的成本账目;成本项目有料工费三项组成;核算中多数采用预定标准分配费用;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

 无成本目标,不便预防性管理;反映滞后,不便于成本控制;核算是月份内进行,分析要在其后进行,核算与分析脱钩。

   

  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 标准成本会计制度 第二次工业变革后,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意识增加。

 标准成本与复式簿记相结合,以标准成本核算企业成本,并进行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实现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结合。

 成本核算范围局限于生产阶段;成本追溯不够明晰,责任划分不清;未参与企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的决策;   

  20世纪中叶~20世纪末 经营型的成本管理制度 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战后期,资本主义经济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各企业都迫切要求实现管理现代化。

 开展成本预测和决策;初步形成了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控制、责任成本考核的重在管理的经营型成本制度框架。

 成本核算仍然集中在生产阶段;重在个体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重在企业内部的优化管理;成本核算方法不统一,成本信息不可比。

   

  20世纪末~至今 成本管理体系制度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企业进一步集中、规模愈来愈大、经营日趋复杂、竞争更加激烈;新的制造环境、经营环境逐步形成。

 计算机辅助成本核算;以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ERP系统地运用使企业融合各种优秀管理思想进行全过程全面的成本管理成为可能。

 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规模、业务流程、经营方式、经营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ERP环境下的成本管理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任何研究都是从现实出发的,所以先看一下ERP的发展轨迹u:

  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60年代,由“订货点法”向“MRP”发展。

“订货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是为了解决库存控制问题而提出的,由于计算机系统还未出现,它仅仅是一种库存的订货点计划。

进入50年代后,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运算和梳理成为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MRP理论在订货点法的基础上开始兴起。

所谓MRP(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即物料需求计划,将零部件生产与面向顾客订货的产品装配分离,按零部件生产的提前期组织生产,压缩库存周期,保证及时供货和降低库存。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80年代,由“MRP”向“MRPII”扩展。

MRPII(制造资源计划)是美国企业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出的一套完整的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它的代表技术是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以追求最低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为目标,使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在企业营运中得到有效的贯彻。

从MRPII管理思想在企业的实际应用看,其所呈现的特点,包括数据共享,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性、摸拟预见性、管理体制系统性等。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MRPII”向ERP演进。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Group总结了MRPII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概念。

ERP除了具有MRPII系统的功能外,还有其独特的内涵:

一方面,它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另一方面,从应用的意义上,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企业实现对信息的收集、传递、集成和分散的方式的转变,即从以往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单独的分散的方式转变为一种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在持续不断进行的过程。

  伴随着ERP的发展轨迹,国内外很多学者和机构对ERP下的成本管理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设性意见,下面是笔者对现代成本管理思想成果的一种汇总:

  a) 战略成本管理(SCM)。

SCM就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成本管理,不仅是在生产阶段,而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对企业的全部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

美国桑克(Shank)教授在《成本战略管理》一书中指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三种重要工具,即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Analysis)、战略定位分析(StrategyPositionAnalysis)、成本动因分析(CostDriverAnalysis)u。

  b) 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是构建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前提,以供应链成本最小为目标,在供应链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商、客户等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达到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c) 零库存与准时生产。

企业只有在接到销售订单时,才准时进行生产,并且生产线上的各种生产部件都在下一个生产步骤需要时才开展生产,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库存量,力争实现“零库存”(Zero-inventory)。

  另外,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在ERP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目标成本法在ERP中的灵活运用、标准成本体系在ERP中的贯彻实施、责任成本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ERP还为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环境。

3.3我国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民工业体系。

从此,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成本管理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讨论,并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果。

总体而言,我国的成本管理历程大致如下表所示v:

表格二:

我国成本管理历程

 

  时间 20世纪50—70年代(前苏联模式成本管理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成本管理改革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现代成本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成本战略管理阶段)   

  成本管理特征 成本目标为单纯的成本降低;成本计划局限单个产品或单一工序;成本控制知识生产阶段的费用指标分解、工资定额;成本分析局限实际与计划、同行业的比较等 成本管理局限于生产阶段,但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成本管理方法;在成本管理观念上认识到生产阶段成本管理的局限性 成本管理引进日本的成本管理理念,但主要还是以生产阶段成本管理为主,同时部分企业着重考量质量成本管理, 此阶段成本管理理念以战略成本管理为主,其主要特征是:

成本管理的重点扩展到了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对企业成本的外延拓宽到了整个社会   

  成本管理方法 主要有成本计划、控制、定额比率法、分步法、成本分解等 同上一阶段,但少数企业开始采用并行成本方法进行成本管理 同上一阶段,同时引进日本的成本管理理念,如Kaizen成本管理理念,成本节省、成本维持、成本企划等 成本管理方法除了日常成本控制方法外,主要采用了先进制造技术和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如CE、ABC/ABM、TQC、ERP、VC、SWOT分析等   

  取得主要成果 在成本计算方面首创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相结合的方法;在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方面建立了班组成本责任中心等 成立了成本研究会,颁布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颁布了《国营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等;同时吸收西方先进经验,成本管理由生产向设计转化,并推行标准成本制度 主要是将国外先进成本管理理念在我国进行有效的实施,如JIT、ABC、TQM等 部分企业采用了成本战略管理,对成本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很多企业成功地实施低成本战略,如Glanz集团。

 

3.4国内对成本管理研究情况的分析

  张莉(2004),则对我国成本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其弊端进行了深入分析。

提出了改革我国的成本管理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王江涛(2006),重点分析了传统管理模式在分类和分析方面的问题,揭示了ERP标准成本体系的优势,并探讨了改进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以期提高成本核算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王欣(2004),着重分析了ERP中蕴含的四种成本管理理论,即标准成本制度、全面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并介绍了这四种理论在ERP系统中的运行原理。

蕲娜莉(2004)对我战略成本管理展开了研究,分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思想基础及其分析工具等,提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应由基本理论体系和应用体系构成,并具体论述了各分体系的逻辑结构与内容。

同时,根据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在我国企业中推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对策。

章丽萍(2006),提出了在ERP环境下实现有效成本管理的新方法,即采用融合的成本管理思想;并进一步指出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体系是由成本战略策划体系、成本预测体系、成本核算控制体系、相关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