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5256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附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检测题附答案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解析版〕

〔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2021分〕

①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②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③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⑤《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剧烈残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最能表达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双袖龙钟泪不干②百般红紫斗芳菲③散入春风满洛城④独坐幽篁里⑤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袖〞“篁〞“淤〞“濯〞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总分值,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2.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竹篾(miè)简陋(lòu)迷茫(máng)菌子(jūn)

B.冗长(chén)慎重(shèn)妥帖(tiē)拖沓(tà)

C.累赘(zuì)悔恨(huǐ)鞠躬(gōng)生疏(shū)

D.驿路(yì)晶莹(yíng)陡峭(qiào)溢出(yì)

【答案】D

【解析】A.“菌〞应读作jùn;B.“冗〞应读作rǒng;C.“赘〞应读作zhuì;D.正确。

应选D。

3.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概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B.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C.曾子还说哩: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D.外面的光线透过弦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剌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答案】B

【解答】A项,“慷概〞应写作“慷慨〞;

C项,“死而后己〞应写作“死而后已〞;

D项,“弦窗〞应写作“舷窗〞,“剌眼〞应写作“刺眼〞。

应选B。

4.根据句意,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________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________开了。

③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茵子、找草药的时机来________这小茅屋。

A.闪蹦照料

B.走让照看

C.冲跑管理

D.跑蹦看管

【答案】A

【解析】熟读课文,把握“闪〞“蹦〞“照料〞等词语的本义,结合语境做出判断即可。

①闪②蹦③照料。

()(2分)

不耻下问,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牺牲,以身作那么,这对战士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C.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D.既然双方损失不大,假设各退一步,岂不海阔天空

【答案】B

【解析】句中“以身作那么〞属于小词大用。

“以身作那么〞指用自己的行动作出典范,此词表意程度轻。

联系上下句可以看出“不怕牺牲〞“极大的鼓舞作用〞这些词语构成的语境宜用表意程度重的词语,可用“身先士卒〞。

()(2分)

A.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B.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地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的关键之一。

D.根据相关规划,到2021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将到达约3万千米左右。

【答案】A

【解析】B.“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出来,望文生义,当作“忍不住〞用;C.两面对一面,去掉“有没有〞;D.“约〞和“左右〞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7.以下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①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②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③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④人无信不立。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⑤老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A.①②⑤④③B.①④③②⑤C.③④①②⑤D.④②①③⑤

【答案】D

【解答】本段文字围绕④句“人无信不立〞的观点展开论述,④句应放在首句;②①句紧承④句从“传统〞和“现今〞两个方面具体阐述;③⑤句是总结。

据此,正确的语序为:

④②①③⑤。

应选D。

8.综合性学习。

(6分)

某校开展“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一那么公益广告的截图

材料二:

“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

〞“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媒体对5家大规模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探究结果:

(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写出两点)

【答案】〔1〕例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_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

〔3〕例如:

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

第〔1〕小题要结合主题“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要求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父爱〞“母爱〞,结合平时积累的诗句或俗语作答即可。

如母爱如水滔滔不绝,父爱如山延绵不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

任选其一即可。

第〔2〕小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一定要审查好材料中隐含的信息。

材料一几幅图有一共同点,都出现了“享福〞二字。

从中可以看出从小到大,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

材料二注意审查数据,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

结合两那么材料得出研究结果:

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

第〔3〕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按要求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如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有任何思想问题都要主动跟父母交流、沟通,做事情征求父母的意见等。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5分〕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诗歌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3分)

【答案】一、二句描绘了山亭恬静优美的画面。

夏日午时,晴空骄阳,绿树浓荫,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十分清晰。

【解析】描述诗意,要在理解诗句的根底上适当地进行联想和想象,要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注意语言的简洁。

10.本诗描写了山亭夏日的美好景象,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2分)

【答案】本诗描写了山亭夏日的美好景象,蕴含了诗人陶醉于美景的悠闲、惬意及对山亭夏日美景的喜爱。

【解析】此诗写的是夏日风光。

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但是当人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2021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

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九夷:

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11.解释以下加点词。

〔4分〕

(1)有仙那么名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 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笑有鸿儒 鸿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知名,有名。

(2)这。

(3)博学的人。

(4)官府文书。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名〞,知名;“鸿儒〞,博学的人。

12.翻译以下句子。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

“陋,如之何?

【答案】

(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有人说:

“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

1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答案】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解析】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或〞有人;“陋〞,简陋,闭塞。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段的根底上,结合文段内容,用原文答复即可。

第一空结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得出:

惟吾德馨;第二空结合“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得出:

君子居之。

1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2分〕

【答案】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段的根底上,结合甲文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陋室铭》一文通过叙写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内容,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参考译文】〔乙〕孔子想要住在偏远的地方,有人说:

“那里很简陋,怎么办呢?

〞孔子说:

“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021分〕

杨绛先生回家记〔节选〕

①2021年9月,杨先生将家中所藏的珍贵文物字画,还有钱锺书先生密密麻麻批注了的那本《韦氏大词典》,全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移交时,周晓红和我在场,杨先生指着起居室里挂着的字画条幅,笑说:

“这几幅虽然已登记在捐赠清单上,先留在这儿挂挂,等我去世以后再拿走,怎么样?

免得四壁空荡荡的,不习惯也不好看。

②遗嘱已经公证,书籍、手稿等重要物品的归属,也都做了交代,所收受的贵重的生日礼物,杨先生要我们在她身后归还送礼的人。

其他许多物件,一一贴上她亲笔所书送还给谁谁谁的小条。

为保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她亲手毁了写了多年的日记,毁了许多友人的来信,仅留下“实在舍不得下手〞的极少局部。

③杨先生分送各种旧物给至亲及好友留念。

有文房四宝、书籍墨宝,也有小古玩器物等。

我得到的是一本克米伦出版公司1928年版的《英诗荟萃》,杨先生在此书的最后一页写道:

“学昭妹存览绛姐赠〞。

我惊诧于杨先生的神奇:

我从未跟她提及我喜读中英旧诗,她竟对我与她有此同好了然于心。

我深知这本小书有多珍贵,它曾为先生全家的“最爱〞,原已传给钱媛,钱媛去世后,杨先生一直把它放在枕边,夜不成寐时就翻开来翻阅,思绪萦怀,伴她入梦。

许多页面,留有她勾勾画画的痕迹。

我得到的另一件珍贵赠物,是一叠杨先生抄录于风狂雨骤的丙午、丁未年〔1966、1967年〕的唐诗宋词,都是些她最喜欢的诗词。

第一页上赫然写着:

“‘文化大革命’时抄此,入厕所偷读。

④杨绛先生外表看似理性、清冷;其实她是很多情的。

她一向把读者当成朋友,把理解她作品的读者视为知己。

她存有许多对她作品反响的剪报。

她拆阅每一封读者来信,重视他们的批评建议。

她对中学语文教师对她作品的分析,发出会心的微笑。

孩子们听说她跌了跤,便寄来膏药,让她贴。

许多自称“铁粉〞的孩子,是由教科书里的《老王》开始阅读杨绛作品的。

有个小青年因为喜爱杨先生的作品,每年2月4日,都给她送来一大捧花;后来他出国留学去了,还嘱托他的同学好友代他继续送花,被杨先生戏称为她的“小情人〞。

前些年,她还常与读者通信。

鼓励失恋的小伙振作,告诉他:

爱,可以重来。

她劝说一个癌症患者切勿轻生,要坚强面对。

告诉他忧患孕育智慧,病痛也可磨炼人格。

她给人汇款寄物,周济陷于困境的读者而不署名。

⑤2021年的春节杨先生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大年初一,我去协和医院探视,跟先生聊聊家常。

末了杨先生又交代几件后事,我心悲哀,不免戚戚;杨先生却幽幽地说,她走人,那是回家。

〔文/吴学昭,有改动〕

15.阅读选文①-④段,将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分〕

捐赠家中珍藏—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与读者的故事

【答案】

(1)交代物品归属

(2)送给我两本书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捐赠家中珍藏〞是在第①段,“与读者的故事〞是在第④段,所以题目中的

(1)

(2)处答案应分别在第②和第③段,分别将这两段内容概括一下即可。

16.批注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请自选角度,为文中第③段画线句作一份批注〔从句子内容、表达情感或个人见解、心得体会等角度皆可〕。

〔3分〕

【答案】例如:

书之珍贵,缘于当初抄书不易、读书之难,这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如今杨先生提携他人的美德所在。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批注的能力。

根据题干要求,可从句子内容、表达情感或个人见解、心得体会等角度进行批注,其实,也就是对句子进行赏析。

内容上由“是一叠杨先生抄录于风狂雨骤的丙午、丁未年(1966、l967年)的唐诗宋词〞可知这本书是杨绛先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抄录的,可见这本书的珍贵;从情感上进行分析,这书对杨绛来说,有何意义,寄托怎样的情感。

还可从自我感悟上进行分析,即读完句子之后有何感悟等。

17.请谈谈文章结尾画线句“她走人,那是回家〞的含意及其作用。

〔3分〕

【答案】“走人〞“回家〞即离开人世,意思是人终归要死,那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回家罢了。

这是杨先生劝慰众人不必为自己的死而难过的话语,表现了杨先生对死看得很淡的坦然、达观的心态和体贴他人的精神,同时也照应文章的标题。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含意及作用的分析能力。

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如杨绛在医院“我〞很伤感,可分析出“她走人,那是回家〞的含意是指离开人世。

再结合钱先生、钱媛都先她而去,因而“回家〞可理解为到另一个世界与其家人团聚。

作用上,结合杨绛的性格特点,把“去世〞说成“回家〞,表达她豁达的性格;同时照应题目。

18.请简要概括选文中杨绛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分〕

【答案】是一个是非清楚、淡泊名利、关心他人、具有爱心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根据文中“2021年9月,杨先生将家中所藏的珍贵文物字画,还有钱锺书先生密密麻麻批注了的那本《韦氏大词典》,全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等内容可归纳杨绛先生不慕名利;根据文中“所收受的贵重的生日礼物,杨先生要我们在她身后归还送礼的人。

其他许多物件,一一贴上她亲笔所书送还给谁谁谁的小条。

为保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她亲手毁了写了多年的日记,毁了许多友人的来信,仅留下‘实在舍不得下手’的极少局部〞等内容可归纳出杨绛先生是非清楚;根据文中〞前些年,她还常与读者通信。

鼓励失恋的小伙振作,告诉他:

爱,可以重来。

她劝说一个癌症患者切勿轻生,要坚强面对。

告诉他忧患孕育智慧,病痛可以磨炼人格。

她给人汇款寄物,周济陷于困境的读者而不署名〞等内容可归纳出杨绛先生富有爱心,关心他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14分)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似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古人有诗云:

“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似一堂树灯,又好似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似一个大绿帐;又好似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

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脱落一两片;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似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恢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似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我想起了古人的诗: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

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与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

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

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原文有删改)

19.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梧桐的变化为行文线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时节的梧桐树貌。

(3分)

(1)        

(2)      

(3)     

【答案】

(1)春尽夏初时,新桐初乳的光景 

(2)夏天,绿叶成荫的光景 (3)秋天,梧桐叶落的光景

【解析】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注意寻找中心句。

此题根据第②—④段段首句子概括答复即可。

20.结合语境,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答案】“浓妆淡抹〞指“浓艳和淡雅的妆饰〞,运用拟人手法,将梧桐人格化,形象地引出下文中梧桐树的种种容貌,表现了作者对梧桐的亲近,对自然的热爱。

【解析】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或文章的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浓妆淡抹〞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引出下文中梧桐树的种种容貌,表现了作者对梧桐的喜爱之情。

21.文章第④段写梧桐叶落的情景,为什么要写到“落花〞呢(4分)

【答案】运用比照,将“落花〞与“落叶〞比照,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梧桐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且繁茂、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常见表现手法的种类及一般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去作答。

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托物言志、衬托、比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

文章第④段写梧桐落叶的情景,将“落花〞与“落叶〞比照,来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

22.读完全文,你是怎样理解“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和“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4分)

【答案】自然、艺术跟文中的梧桐树一样,即便你种植了它,但没有看到它的种种容貌,没能体味到它象征人世无常的悲凉意味,这种拥有只是形式上的“占有〞。

真正的“占有〞需要我们认真去感受、体验,用心去发现,充分理解和欣赏,而要做到这点是很难的。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作文。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⑴写出真情实感;⑵不少于600字;⑶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我们作文所写人物——“我〞,结合我们现在的身份考虑,应该是一个孩子,而不能写成大人。

其次,作文内容的选择要写那些能表现人物变得懂事、成熟的事情。

最后要确定长大的内涵,可以确定“为他人着想〞“承担责任〞“感恩回报〞等,这对选材做了进一步的提示。

所以,综合来看,作文题是要求我们写一件深深触动自己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中,我们学会了为他人着想,或者勇于承担责任,或者知恩图报,最终获得了成长。

此外,在具体确立作文的主题时,需要注意的是:

材料中提及的三种精神不必在一篇作文中全部涉及,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写具体、写生动即可,面面俱到反而什么也说不清。

而且,我们也不必非得写这三种精神,长大、成熟的特征及相应的品质太多,只要作文时写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认识即可。

我们还要注意作文题中的另一个词语——“那一刻〞,这要求我们写作时,主题的表达需要集中在一件事、一个具体的情节或某一个猛然醒悟的瞬间,从而使作文更生动、更深刻、更切题。

【思路提示】

1.学会分享

独享资源的“我〞很少会想到别人,即使是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

这好似已经成了习惯。

一次,“我〞将自己的物品〔如食物、玩具、工具等〕或独有的经验与大家共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体验。

从此,“我〞学会了与人分享,学会了帮助有需要的人。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2.换位思考

“我〞与母亲因自己的学习、家中琐事等问题产生了隔膜,“我〞始终不觉得自己有错。

次,妈妈不在家,“我〞单独一人处理一些日常由妈妈做的事情时,发现自己以前错了,从而消除了对妈妈的误解,真正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从此,“我〞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3.学会担当

“我〞一直都认为自己不会犯错误,觉得自己总是对的。

有一次,“我〞欺负了一位同学,“我〞很害怕,就更不愿成认自己的错误了。

结果“我〞每天都疑神疑鬼,胆战心惊。

后来,在同伴的鼓励下,“我〞勇敢地向被“我〞欺负过的同学抱歉,获得了原谅。

那一刻,“我〞开始懂得,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

从此,“我〞学会了担当,“我〞长大了。

4.帮助别人

有一次,“我〞单独乘坐公交车,把座位让给了更需要的老人,老人真诚地向“我〞道谢;在图书馆看书时,“我〞把有趣的绘本让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