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5321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docx

北京中考二模物理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总

2014北京中考二模——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编

海淀

36.在学习电功率的知识后,小宝根据

认为“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

若不正确,请说出正确的观点,并画出实验电路,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37.探究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简单机械后,知道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于是产生了一个想法:

用实验室内测量范围为0~5N的弹簧测力计一只,由两个滑轮构成的滑轮组两个(如图23所示),测量质量约为50kg的学生的体重.请你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和再补充一些器材(不要再增添滑轮),设计一个能完成他们想法的方案,对方案的要求是:

(1)写出方案中需要补充的器材;

(2)画出测量方案的示意图,写出关键条件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写出被测学生体重与测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

西城

35.小华利用如图22所示的电路,研究电功率跟电阻的关系。

小华发现:

“电阻值大的电阻两端的电压高,即消耗的电功率大”。

于是他得出结论:

连接在电路中的电阻值大的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大。

请你选用如图22所示电路中的元件,重新设计实验,证明小华的观点不正确。

要求:

画出实验电路图,简述实验现象并说明。

36.符合实验要求的可以变换输出电压的学生电源,多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一块已经成为调零的电压表,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电压之和”。

要求: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东城

37.(3分)利用一个弹簧、一个带横杆的铁架台、一把刻度尺,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可画示意图辅助说明)。

38.(5分)实验桌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橡皮筋一根、弹簧测力计(量程0~5N)两个、带横杆的铁架台一个、刻度尺一把、细线若干。

请你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如果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与F2的方向相同,则F1与F2的合力F=F1+F2。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可画示意图辅助说明),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朝阳

37.小阳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他找来一根均匀的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A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23所示。

下面是小阳测出金属块B密度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小阳的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0。

(2)把金属块B浸没在水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

(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B物体的密度的表达式是:

ρB=。

(2分)

图23

38.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

足量的水、量杯、系有细线的3个体积不同的不溶于水的物体(其密度均大于水的密度,且物体能放入量杯中)、弹簧测力计。

请利用上

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

液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物体浸入液体所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5分)

丰台

36.小明想利用一块电流表和阻值已知的电阻R0测量电阻RX的阻值。

小明选择了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A,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24所示。

(1)请你帮助小明完成图24中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A的示数用I1表示,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用I2表示,请用I1、I2和R0表示RX。

RX=。

37.小明发现,在一个盛水的容器中放入一个木块,木块会受到浮力,放入木块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也增大了,他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容器底部增加的液体压力是否有关系。

为此他选择了如下器材:

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底面积已知的大烧杯一个(盛有适量的水)、完全相同的钩码6个、记号笔一支、铁架台一个。

(1)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_________.

(2)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下,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并计入数据表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钩码,没入大烧杯中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并计入数据表格;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弹簧测力计下挂不同的钩码,仿照实验③、④再测五组数据,并计入数据表格;

⑥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算出六次实验钩码受到的浮力F浮和容器底部增加的液体压力F压,并计入数据表格。

请将以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记录表格:

密云

35.小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她先后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在密度不的液体中,记录了压强计U形管两液面差(用液面差表示液体产生的压强),如下表所示。

(3分)

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h/m

液体密度

ρ/(kg/m3)

U形管液面差

△h/cm

0.1

0.8×103

2.2

0.1

1.0×103

2.4

0.1

1.2×103

2.5

这个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36.杠杆平衡时,如果阻力与阻力臂不变,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即

实验桌上提供了组装好且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2N的钩码2个,弹簧测力计1个。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5分)

通州

37.实验课上,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小明认为“只有当钩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钩码的重力”,小红认为“无论钩码如何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始终等于钩码的重力”。

请你利用现有实验器材设计一

个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请简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38.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

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已调零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阻箱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请你选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保持不变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为P=kR(k为常量)”。

请: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怀柔

R

38.实验桌上有电压为6V的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最大电阻为20Ω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分别为5Ω、l0Ω、l5Ω、20Ω、25Ω、30Ω、45Ω和6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已调零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各一块,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小华想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U保持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这段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小华设计了如图19所示的电路,小华首先选用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R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为4V,电流表的示数I为0.2A,并将U、R、I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

接着小华仿照上述实验操作,再改变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R的阻值5次,分别用滑动变阻器控制R两端的电压U不变,分别将U、R、I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成功完成了实验。

你认为这个实验小华不能选择的两个定值电阻分别是Ω和Ω。

39.请你利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两个分别装有适量盐水和酒精的烧杯、细线和小石块,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昌平

36.同学们体育课上都拍过皮球,你知道当你拍球时,球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少吗?

给你一个体重秤、一个充好气的篮球、一张大小合适的白纸、一个装有适量水的水槽。

请设计一个实验估测一下人拍球时球对地面的压力。

37.下面内容是小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的部分实验报告,请你完成相应实验步骤,并设计出填写数据的表格。

一、实验猜想与假设:

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二、设计实验:

(一)实验器材和装置:

激光笔、光的反射定律演示仪(包括小平面镜M、平板E和F等,如图19所示)

(二)

实验步骤:

图19

1.将F板旋转到与E板在同一平面,用激光笔发出一束沿E板AO方向射向O点的光,观察在右侧F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线OB(如图),并记录现象。

2.

3.

4.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观察在右侧F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OB′,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大兴

37.小华照镜子时发现,当他离镜子较近时看到镜子里的像比离境子较远时看到镜子里的像大些.小华得出结论: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华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简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38.小明想利用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于是他从实验桌上选取了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1)请你帮他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2)下面是他记录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②;

③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依照步骤②再做5次实验,将各次的实验数据记录于实验数据表中。

(3)下表是小明收集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指出实验的不足,请针对不足提出你的改进方案。

U/V

0.5

1

1.5

2

2.5

3

I/A

0.06

0.12

0.16

0.20

0.22

0.24

顺义

37.请用如下器材:

圆柱形玻璃杯、刻度尺、塑料饮料瓶、剪刀、和足量的水,设计一个测饮料瓶密度的实验。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瓶子密度的表达式。

(3分)

38.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如下器材:

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铝块、细线、大烧杯、量筒、水。

请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要求:

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5分)

石景山

37.(3分)小华在实验室中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

实验桌上备有的器材:

待测电阻Rx、稳压输出电源、已调好的电压表、电阻箱、开关S1和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他设计了如图26所示的实验电路图。

(1)电路连接正确后,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调为R0,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拨到触点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则电源电压为。

(2)将开关S2拨到触点2,电压表的示数为U2,则待测电阻的阻值Rx=。

38.(5分)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如下器材:

弹簧测力计、体积不同的铝块若干、细线、大烧杯、量筒、水。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

一个实验证明:

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门头沟

37.小洁利用天平(含砝码)、刻度尺、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测量牛奶的密度。

以下是小洁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2)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用刻度尺量出水面达到的高度h;

(3)将水倒出,在烧杯中倒入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4)已知水的密度为

水,利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水计算牛奶的密度=,并将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8.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

弹簧测力计、带有溢水口的溢水杯、适量的水、满足实验要求的小桶、体积不同的金属块6个、细线若干。

请你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房山

37.小亮同学为了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为V0,并记录在表格中;

(2)接下来进行以下2项操作:

A.将小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V,并记录在表格中;

B.将量筒中的小石块捞出放在天平左盘中,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m,并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m/v。

以上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

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1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和电阻

箱R(电路图符号)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块,滑动变阻器1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

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个电阻R0与R串联,当通过这两个电阻的电流I保持不变时,这两个电阻消耗的总功率P与电阻R的关系为:

P=I2R+k(k为常量)。

请画出实验电路图,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画出实验电路图:

补充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电流表、电压表指针调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调到阻值__________位置;

(2)调节电阻箱的电阻为R1,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为I,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将R1、I、U1记录在表格中;

(3)断开开关,调节电阻箱的电阻为R2,闭合开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将R2、U2记录在表格中;

(4)仿照步骤(3)改变电阻箱电阻,再做四次实验,将四次实验的电阻箱电阻R3 ――R6、电压表示数U3――U6记录在表格中;

(5)根据公式:

______

_______计算出每次的总电功率并记录在表格中。

 

2014北京中考二模——设计实验和证伪实验汇编答案

海淀

36.他们的观点都不正确,正确的观点是,在电流相等的条件下,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在电压相等的条件下,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2分

可用下面的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

画出实验图1分。

把已知阻值的电阻按实验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测出电压表和各个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P=IU分别计算

出电阻R1、R2、R3、R4、R5的功率P1、P2、P3、P4、P5,比较P1×R1、P2×R2、P3×R3、P4×R4、P5×R5,若乘积相等,说明在电压相等的条件下,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分

37.

(1)方

需要补充的器材有:

刻度尺、细绳、硬棒、悬挂滑轮组和硬棒的支架;……1分

(2)测量方案见示意图。

…………1分

按示意图组装滑轮组和杠杆,关键条件有:

…1分

①动力臂OA与阻力臂OB的比值LOA/LOB大于20;

②弹簧测力计拉力竖直向上。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1分

①测量力臂力LOA、LOB,计算LOA/LOB的比值k;

②动滑轮重G动;

③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3)被测学生体重与测量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为:

在杠杆重、细绳重、滑轮与轴摩擦不计情况

下有G人=k(5F-G动)………1分

西城

东城

37.(3分)把弹簧的一端(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让弹簧自然下垂,用刻度尺记录此时弹簧的长度(或记录弹簧下端的位置O),用力轻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并用刻度尺记录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1,松手弹簧回复到原来长度(弹簧下端回到O点);再用较小的力轻拉弹簧,使弹簧伸长,用刻度尺记录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2;l2小于l1。

这说明力的作用使弹簧发生了形变。

(其他答案正确的,均可相应得分)

38.(5分)实验步骤:

(1)把橡皮筋的下端用细线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用细线系住橡皮筋的上端O点,并将细线的两端分别挂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竖直向上将橡皮筋的O端拉到A点,标记A点的位置,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记录在表格中;

(3)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向上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O

端仍伸长到A点,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中。

(4)仿照步骤

(2)和步骤(3),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将橡皮筋的O端拉到不同的位置B、C、D、E、F点,依次做五次实验,并记录相应的F1、F2和F。

实验数据记录表:

F1/N

F2/N

F/N

朝阳

37.用刻度尺测量出OD的长度L1ρB=ρ水L0/(L0-L1)(2分)

38.

(1)将弹簧测力计调零,在量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读出量杯中水的体积V0,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物体所受重力为G0。

然后将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读出量杯中水的体积

V1,将V0、G、F1、V1的值记录在表格中。

1分

(3)将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量杯中水的体积V2,将F2、V2的值记录在表格中。

1分

(4)分别将另两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仿照步骤

(2)和(3)再做4次实验,将将V0、G、F3-------F6和V3-------V6记录在表格中。

1分

(5)根据公式F浮=G-F拉计算出浸在水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1-------F浮6,根据公式

V排=V-V0计算出V排1-------V排6,记录在表格中。

1分

(2)实验记录表:

G/N

F/N

F浮/N

V0/cm3

V/cm3

V排/cm3

(1分)

丰台

36.

(1)如图2

(2)

37.

(1)刻度尺

(2)②用记号笔在烧杯上标记水面位置;④再次用记号笔在烧杯上标记水面位置,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的水面变化h,并计入数据表格;⑥F浮=G-F和F压=ρ水ghS

实验数据记录表:

G/N

F/N

h/m

S/m2

F压/N

F浮/N

密云

35.3分

液体内部压强是否跟液体密度有关。

36.5分

(1)将一个钩码挂在支点右侧第二个孔上,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支点右侧第8个孔,使杠杆水平平衡。

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用F阻表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为动力,用F动表示;用M=F阻

L阻计算出M的值,用k=F动

L动计算出k值,将M和k记录在表格中。

(2)改变阻力或阻力臂,动力臂可以不变,使杠杆水平平衡。

在做五次实验,计算出各次的M和k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F阻/N

L阻/m

M/Nm

F动/N

L动/m

k/Nm

通州

38.测力计下挂钩码,手拉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匀速运动,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1;(1分)

测力计下仍挂上面实验所用钩码,手拉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加速运动,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2;因F2>F1,故小明说法错误。

(1分)

39.

(1)实验电路图:

如3所示。

(1分)

(2)实验步骤:

①按

电路图连接电路,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

调到适当阻值,闭合开关。

②读出电阻箱的数值R,电流表的示数I及电压

表的示数U,并将R、I、U的数值记录在实

验记录表中。

说明:

①②步骤总共分值(1分)

③断开开关,调节电阻箱的数值,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电流表的数值仍为I。

重复步骤②

④仿照步骤③重做4次。

说明:

③④步骤总共分值(1分)

利用公式P=UI,计算出6次电阻箱R消耗的电功率P的数值,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1分)

(3)实验数据记录表:

(1分)[来源:

学|科|网Z|X|X|K]

R/Ω

I/A

U/V

P/W

怀柔

38.45Ω和60Ω(2分)

39.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G,将G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1分)

(2)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小石块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对小石块的拉力F1,将F1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

(3)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小石块浸没在装有适量酒精的烧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对小石块的拉力F2,将F2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1分)

(4)发现G-F1>G-F2,所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分)

(其他方法正确均得分)

昌平

36.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3分)

先将球沾水,再将皮球拍到纸上。

将留有皮球水印的纸放到体重秤上,在这张纸上用力按压皮球,直到水印的大小与刚才一样大,此时体重称的读数大小就约等于篮球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37.实验步骤:

(4分)

2.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观察在F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如图乙),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3.将F板与E板再次

旋转到同一平面,改变激光笔的位置,用激光笔发出一束沿E板A′O方向射向O点的光,观察在右侧F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OB′,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分)

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

当E、F板在同一平面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当E、F板不在同一平面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大兴

顺义

37.

(1)实验步骤:

(2分)

①在圆柱形玻璃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测出水的深度h1;

②用剪刀把瓶子下部剪下做成一个“小船”的形状,并把剩余部分剪成碎片放入其中,把装有碎片的“小船”放在杯中并使小船和碎片漂浮,测出水的深度h2;

③把“小船”压入水中,并使小船和碎片浸没,测出水的深度h3;

(2)饮料瓶密度的表达式为

(1分)

说明:

其他解法正确均得分。

38.实验步骤:

(4分)

(1)把天平放在水平实验桌上。

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0;用细线把一个铝块拴好,使其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用V表示;将V0、V的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3)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0,并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将步骤

(1)中用细线拴好的铝块悬挂并浸没在天平左盘上的烧杯内的水中,铝块不接触烧杯,在天平右盘添加适量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值之和用m表示,将m的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4)换用体积不同的铝块,仿照步骤

(2)、(3)再做5次实验,依次读出它们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的数据;分别测出相应的每个铝块悬挂并浸没在烧杯的水中时m的数据;分别将每次的V、m的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5)根据V排=V-V0,F浮=mg-m0g分别计算出6次的V排和F浮的数据,并分别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

(1分)

V0/m3

V/m3

V排/m3

m0/kg

m/kg

F浮/N

说明:

其他解法正确均得分。

石景山

37

U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