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5350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docx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P1

关贸总协定P6

布雷顿森林体系P12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马歇尔计划P13

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

他说,当时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粮食和燃料等物资极度匮乏,而其需要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它的支付能力。

如果没有大量的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

综合国力P34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概言之,综合国力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的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

我们将国家战略资源定义为一个国家实现本国战略目标所可以利用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关键性资源,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也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

实际上,综合国力就是国家战略资源的分布组合,被动员和利用来实现一个国家的战略目标。

我们所称的综合国力,一般指的是各类国家战略资源之总和;而国家战略资源一般指的是某一类战略资源。

二、问答题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P26-38

2、经济全球化对及其影响。

P26-32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程度不同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的联系,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二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新科技革命的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深了各国经济国际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一般来讲,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利用国际流动资本、技术转让和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以及世界资源,来促进自己的发展。

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提供了追赶发达国家的条件,这样的机遇和条件,不承认、不利用是不明智的。

任何孤立封闭的经济是没有出路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性质,必然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需要高度警惕,强调注重国家经济安全,采取正确政策,趋利避害,避免不利的后果。

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挫折给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为了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发展、根本的出路除了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努力,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外,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根本改变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此来规范经济的全球化,不使其成为一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实现自己私利、掠夺控制世界的工具。

3、当今世界经济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P39-49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雅尔塔体制P56-59

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先后召开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重要会议,并在这些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划分势力范围和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等一系列问题所达成的协议和谅解。

雅尔塔体制实质上就是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体制。

它标志着旧的政治格局的崩溃和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均衡机制的建立,为战后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内容:

(1)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成立对德国管制委员会,对柏林实行共管,设置赔偿委员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

(2)确定波兰疆界,恢复波兰的独立主权,成立波兰临时统一政府。

(3)美英同意苏联提出的对日参战条件,即满足苏联收回南库页岛,取得千岛群岛,维持外蒙古的现状,中国的大连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苏联租用的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以恢复,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苏中合办的公司共同经营,中国保持对满洲的主权,而苏联在该地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

(4)成立联合国和其他解决战后国际问题的一些国际机构,确定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同意白俄罗斯、乌克兰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

北约P60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在美国的直接操纵下建立的欧洲防务体系。

1949年4月,美、英、加、法、比、荷、卢、丹、挪、葡、意和冰岛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西方各国在军事上结成战略同盟。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华约P61-62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5月,针对西方国家重新武装西德,把西德重新推上反苏、反共前线的事实,苏联与东欧八国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欧洲国家保障欧洲和平和安全”会议,正式宣布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是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集团,它的建立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也表明两大阵营格局的正式形成。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冷战后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P80-82

2、如何认识经济因素对当今世界政治的影响?

P90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建立在经济多极化基础上,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多极化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理由是:

第一,世界格局转换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深层原因,还在于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

第二,未来的世界不可能是美国一家独霸的局面。

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仍然处于优势位置,但国家实力占世界的比重比起二战后的一段时期已经下降了极多。

第三,从当今世界力量结构来看,多极化是确定趋势。

当今世界存在美、日、中、俄罗斯等多个强国。

它们之间综合国力较量的结果必然将导致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诞生。

第四,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意愿。

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格局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主要表现,不仅与刚刚结束的两极格局有着本质的不同,面且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大国争夺势力范围的多极均势格局相比也具有许多时代进步意义。

第五,世界的多样性特征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极格局。

第六,多极化是世界历史前进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社会避免单极世界种种危害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国际秩序P113

国际秩序指的是国际社会中行为主体之间发生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及其状态。

国际秩序是一个历史范畴,国际秩序是在国际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中,按一定原则形成的。

首先,国际秩序是一种相对和平与稳定的状态,无论是一家独霸、两国称雄或是多极共管,都可以维护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

其次,国际秩序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为基础,再次,实力结构是国际秩序形成的直接依据,实力结构不同,形成的国际关系状态也不同。

国际秩序就其内容来讲,可分为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

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国际旧秩序和国际新秩序。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P98-111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理作用的结果。

⑴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了沉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⑵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⑶世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级化进程是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⑷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⑸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⑹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的必然结果。

2、我国主张建立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P126

1.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世界各国,无论大国小国、富国穷国,都应一律平等、相互尊重,这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各国共同协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地区和全球范围的矛盾、冲突,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有效途径。

2.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在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南北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因此,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必须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

发达国家应当本着平等、公正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切实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文化,使之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

3.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都为人类的文化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各国、各民族文化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4.安全上要树立新安全观

第一,提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这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还是第一次。

第二,新安全观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审视当今国际环境和安全形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基本内容是:

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利益出发,摒弃冷战思维,在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多边、双边协调及建立相互信任的措施,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逐步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共同安全.第三,新安全观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六大报告强调的新安全观不仅是对美国政府推行的单边主义即霸权主义的否定,也是对如何解决现实“安全困境”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树立新安全观,它要求:

各国之间要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国际安全;要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确立本国的安全战略,不能以邻力壑,损害他国的安全利益;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而不能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实质是维护大国的霸权主义,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剥削。

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坚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第三条道路P159

所谓“第三条道路”,在当代是指一种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全球性变化的“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哲学或理论。

它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伯恩斯坦那里。

此后经常被社会民主党人和欧洲社会主义者所使用,以显示自己的观点与美国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差异。

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主流政治主张。

虽然它克服了西方社会早先实行的福利制度和新自由主义体制弊端,重视了对国家的整合和优化,但是它的实质仍是改良主义的拓展与延伸,以维护本国资本主义根本利益与根本制度为目的。

尼克松主义P170

尼克松主义1970年,尼克松提出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作为美国全球外交三原则,从而形成了所谓“尼克松主义”。

其内容包括:

(1)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

(2)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

(3)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

(4)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其实质是通过适当收缩,减轻国内外压力;通过缓和对苏关系,扭转战略上的被动;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加强对苏的制约;通过牺牲盟友,延缓自身的衰落;通过维持均势,确保美国的霸权

二、问答题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

P134-138

分析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①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

70年代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表现为政府在国际经济领域直接出面,在推进市场开发、贸易保护和经济协调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②以科技为导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仍有活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科技发展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科技已名副其实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③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及协调的加强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

④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⑤掠夺了第三世界的廉价原材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2、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

P168--173

3、战后日本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的演变。

P178-182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万隆会议P186-187

亚非会议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它是获得独立的亚非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渴望加强彼此间的团结与合作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尼的万隆召开的会议。

29个亚非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大会发言中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博得全体代表的欢迎和赞扬,从而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以及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主权、附属国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等七个方面的决议。

会议公报还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引申、发展为十项原则。

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登上国际舞台、联合起来发挥独立作用的一个起点,亚非会议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结盟运动P188-189

不结盟运动由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发起,于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告了它的诞生。

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是反帝、反殖、反霸;独立、发展;和平、中立、不结盟。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发展中国家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

七十七国集团P190

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和帝国主义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

在1964年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联合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自此称为七十七国集团。

1998年该集团的成员国已增加到133个,但仍沿用了七十七国集团这个名称。

它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而走向联合斗争的共同愿望和历史趋势。

它的宗旨是以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目的,协调发展中国家立场,同发达国家进行谈判。

一般在参加全球性国际经济会议之前,成员国之间进行磋商,商讨共同的对策,表达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七十七国集团的兴起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独立斗争的重要里程碑。

它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

在1964年七十七国联合宣言中,就明确提出“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推动南北对话,缓和并改善南北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作为七十七国集团观察员,一贯支持它的正义主张和合理要求。

4,南北关系即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南北关系既充满矛盾与对立,又存在依存与合作,其实质在于打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剥削。

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的合作。

因此,南北关系是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的。

二、问答题

1、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P247

一、促进了世界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

使战后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①.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旧殖民体系,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步。

②.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世界政治经济结构和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不断冲击着两极格局。

二、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

①.第三世界的反霸斗争,沉重打击了霸权主义,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②.第三世界采取许多具体措施行动有力地限制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世界上为所欲为。

三、促使联合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联合国成立之初受西方大国控制。

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是联合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四、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①.第三世界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一个整体,政治、经济实力在世界的影响都在增大。

②.第三世界资源丰富,人才密集;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③.第三世界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等问题会影响和制约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

五、对国际秩序的破旧立新做出了独特贡献。

战后第三世界最早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

2、冷战后南北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P222-226

主要变化表现为:

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

冷战后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凸现出来。

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

南方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经济、政治领域;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国际资金流动出现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化;南北贸易摩擦因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而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新问题。

第三,北方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南北合作,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

第四,区域或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愈益明显地凸现出来。

3,战后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一,这些国家独立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它们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体系。

因此独立后,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彻底消灭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对外国垄断资本,大力发展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而不是搞社会主义,这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利益。

第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不发展,工业比较落后,因此在阶级结构上,工人阶级的数量较少,组织性也不强,有的国家不仅没有工人阶级政党,甚至工会组织都很弱小,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第三,帝国主义面临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为了防止发展中国家倒向社会主义,于是将政权交给国内民族资产阶级,鼓励和支持这些国家发展资本主义。

 

第六章问答题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是什么?

P250-252

一、原因: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而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乃至停滞倒退,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趋缓慢乃至下降,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根基。

②.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官僚主义严重,逐渐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用户和信任。

③.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崇尚西方制度,实施“西化”,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

④.西方敌对势力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加速了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

二、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也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汲取的。

①.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和改善执政党的的领导,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同时又必须始终注意牢牢地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

④.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

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这一图谋进行坚决而有效地斗争。

2、社会主义国家应确定怎样的发展战略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P257-260

第七章问答题

1、如何理解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

P288

一、俄罗斯独立之初,问题重重,从1992年新年开始,俄罗斯推行“休克疗法”。

为了达到改革经济、政治目标,俄罗斯实行向西方国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力图消除与西方的对抗,得到西方国家更多的援助。

二、西方仍然视俄罗斯为异己,继续对俄罗斯进行防范、削弱和限制。

1933年4月俄罗斯决心从实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调整为被称为“以西为主,东西兼顾”的外交或叫“双头鹰外交”。

总的目标是复兴俄罗斯,

三、1961年1月,俄罗斯对外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一是提出多极化外交思想;二是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中,力图通过协议形式划分一条使双方利益均不受损害的界限,实现双方关系的稳定;三是在国际重大问题上,俄罗斯改变迁就西方大国的做法,态度开始强硬;四是提升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巩固与中亚五国的关系。

四、1997年以后,俄罗斯对外政策进一步表现出独立性、全方位性和大国关系零距离的特点。

五、普京出任总统以来,基本上保持了叶利钦后期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也做出重大调整,展示了其强硬与妥协、积极与务实同时并举的外交风貌。

30年来的俄罗斯外交表明,俄罗斯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全方位振兴大国地位的外交政策。

第八章问答题

1、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P309-312

2、邓小平国际战略的思想。

P313-3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中,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重大的变化。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适时地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改变了过去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估计和“一条线”战略;明确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强调处理国家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更鲜明地突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对国际事务作出判断,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提出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倡议;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会称霸,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提出了著名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新旧格局交替之际,及时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

综上所述,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外战略思想和方针,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但又结合新的实践有所创造,有所革新,有所提高,有所完善,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3、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P325-33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