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5506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docx

农村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研究

农村县域中学小学老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现状研究

河北省任丘市第三中学陈立娟

河北省任丘市教体局电教站闵永涛

一、研究背景

2010年5月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公平”升格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纲要指出:

把促动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校际差别。

当前随着“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创建完善,教育投资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普九、双基、一轮又一轮的对学校实行督导评估,硬件建设已经不是区域教育发展的重点问题,老师队伍素质成为制约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老师素质和水平结构的不平衡严重制约着区域教育改革的深入,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县域老师发展面临共同的困境,迫切需要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老师队伍建设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县域学校因为多为农村学校,所以相对封闭,发展较为落后,学科老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理解和水平不足。

为此,研究以县为单位的中学小学老师队伍的培训现状,尤为重要,也是落实《纲要》精神促动教育公平与县域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二阶段是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的体制。

第三阶段是2001年5月,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

第四阶段2006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这个行政单位在老师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学校很多事务是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而且很多专业发展的机会也是由县级主管部门直接提供给老师的。

据调查显示,有40.9%的老师认为上级主管部门的注重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专业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到老师既是教学者,更是学习者,老师培训要促动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和发展。

终身化学习已经被广大老师接受,而老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促动终身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早在2005年4月,教育部就已经启动实施“全国中学小学老师教育技术水平建设计划”。

此计划旨在提升中学小学老师教育技术水平水平,配合农村中学小学老师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

“水平建设计划”要求创建中学小学老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展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

为了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应该增加老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

教育技术培训旨在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际情况训练和优秀教案的示范研讨,促动老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增加老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使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老师教育技术水平构成包括四个方面:

理解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水平、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水平、利用技术处理课程和资源的知识和水平、利用技术展开新的专业实践的知识和水平。

理解技术详细指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理解技术资源对教学的不同功能和限制;应用技术就是能够利用技术解决问题,详细指使用技术的基本操作工具和应用技术时涉及的伦理道德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和安全要求。

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水平详细指理解技术如何支持教学,利用技术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管理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水平以及创设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的知识和水平。

利用技术处理课程和资源的知识和水平详细指理解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特征,能够设计技术支持的课程知识,能够利用技术工具获取、处理、管理学习资源,合理调配技术资源。

利用技术展开新的专业实践的知识和水平详细指应用技术实现专业合作、提升专业工作效率、发掘专业发展的潜能,理解信息时代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及新要求。

我们看到老师教育技术所涵盖的各项水平涉及到老师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所以大力增强老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促动老师专业发展,培养面向信息化的学科老师队伍,是实施新课程的保证,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展开的保证。

但是当前的教育技术培训大多停留在对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浅层知识的掌握上,而对真正能促动教育行为转化的实践性知识不具备全方位、系统的培训。

经过几年的培训和考核,学科老师基本上都拿到了教育技术初级合格证书,但经过调研,老师实际情况工作中的操作水平却不容乐观,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七点多。

农村地区的应用情况更加严峻,国家巨额投资的设备好多学校都在闲置,基本无人问津,老师的技术水平不高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了解农村老师教育技术实际情况水平,增强针对性教育技术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县域农村中学小学老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水平调查

当前各级政府对农村中学小学校老师的教育技术培训非常注重,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实行这项活动,到底实施效果是什么样的,当前县级农村中学小学学科老师能够说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这些老师教育技术水平水平是怎样的,能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

弄清这个问题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实行了对本市中小老师的教育技术水平现状的调查。

在十所农村中学小学中发放问卷3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78份。

有效回收率92.6%。

问卷的设计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态度与理解、信息水平、信息应用和信息伦理道德等内容。

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着手,通过数据来分析县域农村中学小学老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水平。

信息态度与理解

问题一:

如果条件允许,您会不会使用信息技术实行教学

图2.1人数图表

问题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的关系

图2.2人数比例

问题三: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主要原因

图2.3原因分析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首先体现在态度和理解层面。

问题一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如果条件允许绝绝大部分的老师都会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实行教学。

而问题二中只有百分之一的老师认为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没有促动作用,这表明广大中学小学老师经过一轮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持积极和友好的态度。

问题三反映了老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动机与原因,回答“有兴趣”或“教学需要”的占85%,表明这样应用是定位在教学需要和自身的兴趣上,这相对于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初始时期主要是在公开课和评优课中使用的现象有了很大提升,这与近几年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学校配备的增加,以及老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老师教育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不能忽视的是,仍有15%的老师选择了“领导要求”或“上公开课”,这应该引起注意。

信息水平

问题一:

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水平情况

图2.4使用信息获取工具的水平

问题二:

教学中常用的信息整理和加工工具的使用情况

图2.5信息加工工具的使用情况

问题三:

课件开发使用的工具

图2.6课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情况

问题一调查结果显示仅有8%的老师不会使用XX、Google等搜索引擎,但是对于专业数据库以及网站内部的搜索工具的使用水平明显偏低,分别有大约47%和27%的老师选择了不会用。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专业数据库在中学小学应用还不广泛。

对于老师制作、开发教学课件的水平,问题二和问题三的结果显示,23%的人选择不制作课件,67%的人能够利用编辑工具实行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的绝大部分老师是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类的多媒体课件。

显然,这是基于老师教层面上的课件,仅仅把信息技术置于创设情景的教学辅助手段地位。

只有2%的老师能够使用高级语言实行课件开发,老师对于制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具有交互性的课件明显感到水平不足。

信息应用(此项目中的题目为多项选择)

图2.7使用计算机目的

图2.8上网目的

图2.9指点应用情况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老师能否在教学中对学生实行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教育。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老师对学生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的培养在不同层次上存有很大差异,约23%的老师经常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相关资料来解答相关问题;约21%的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寻找不同观点实行分析、评价;只有13%的老师要求学生在查找到的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加工组合形成自己的作品。

但是没有尝试过指点学生借助计算机和网络完成一些项目的老师却有56%,而组织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老师仅有3%,没有或很少展开这项活动的老师达到了80%。

从此看出,被调查的中学小学老师对学生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的培养还停留在获取信息水平层面,在指点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实际情况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方面明显不足,在促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

信息伦理道德理解

(见下图)

图2.10引用资源的道德理解

数据图表能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通过以上四方面数据图表的比较,我们发现广大农村中学小学老师的信息态度和理解是积极友好的。

能够说经过上级一轮的信息技术培训和学科老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老师对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理解普遍提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有促动作用,但是还是有一部分老师在实际情况教学中的时候不是主动地应用信息技术。

在老师的信息水平方面绝大部分学科老师具有在互联网上获取教学资源的水平,但这些活动专业性并不是很强。

随着硬件的普及,绝绝大部分老师对计算机不再陌生,并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也能够利用计算机做一些简单的教学应用。

但是,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实行探究性学习、网络学习、解决实际情况学习生活中问题这些方面做得不好,利用信息技术促动学习方式的改变、发展学生高级思维方面的水平还非常欠缺。

而且在信息伦理道德理解方面的培训因为起步较晚,广大学科老师还不太注重,保护知识产权等法律理解和信息伦理道德应该增强。

三、县域农村中学小学老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现状调查

因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能够在课堂上自信的使用技术的老师少之又少。

对老师实行教育技术培训是提升老师水平的必由之路。

影响老师参与培训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和培训项目实施情况,所以针对培训现状的调查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环境因素

这个部分主要考察参与教育技术培训是不是学校必要的组成部分,对老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将有何影响?

是不是会提薪、提职?

时间是够允许?

机会是否平等?

学校事务管理情况

因为体制的影响,学校采用的是行政管理的模式,虽然很大一部分老师觉得权力结构是公平的,但是对于学校事务,主要还是管理层说了算,这就影响到将有一部分人优先获得参加培训的机会。

培训是否与提薪、提职相关

分别有百分之四十二和百分之四十八的被调查老师明确表示,是否参与教育技术培训不会影响加薪和提职,也就是说这项工作对学校来说并非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

培训时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通过下表能够很明确的知道,老师很少有专门的脱产时间用于培训,多数是处理完工作劳累了一天以后,或者在周末,或者在假期参加培训。

个人因素

影响老师培训效果的个人因素包括个人对培训活动的价值认同以及认同的水准。

问卷数据表明绝大部分所持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能够或多或少地提升个人发展的机会(认为不会的仅占2.7%);能够提升工作的成就感(认为不会的仅占2.5%)。

培训项目实施情况

我们问卷调查了在过去的两年里老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施情况。

多数老师参加过累计一周或以上的信息化培训,没有参加过的仅为8.9%,年均一次和两次以上的培训比例分别为34.2%和51.2%。

培训时间大量地安排在周末、假期等非工作日,培训内容多以技术操作类为主。

因为是多选题,有32.6%的老师在选择其他的技术类操作的基础上选择了教学设计为培训内容,单独以教学设计为培训内容的仅为2.7%。

从这些情况来看,当前的老师教育技术培训还是以信息技术的操作为主要内容。

培训的方法途径以有经验的培训者提供面对面的课程为主;评价方式中,机试的比例最高,这也符合以技术操作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需要。

以教学设计为评价方式的比例为7.6%,还没有笔试的比例高。

(见下图)即使如此老师们对周期性的培训还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培训的评价方式

对周期性培训的态度

四、存有问题

存有的问题是有共性的,对这些问题实行研究,分析存有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有利于下一步培训的展开。

问题一,从培训目的和操作模式上以技术为主。

过去的很多教育技术培训往往偏重掌握操作技能,老师仅仅给学员演示计算机的操作,学员练习巩固,至于这样操作对实际情况教学有什么协助,在培训中根本没有涉及到。

通过培训,学员虽然操作技能有所提升,但是实际情况应用的水平并没有大大提升。

通过对作者参与的老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活动的分析,就算是设计理念超前的英特尔未来教育课程在详细的实施过程也偏向于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过去的县域教育技术培训忽视了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往往因为培训学员对技术的问题比大量,主讲老师就自然地把注意力放到了技术的解决上。

其实技术仅仅一个辅助手段,我们应该把在课堂上如何使用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放在首要的位置。

这样的培训造成的现状是,当前绝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水平还处在低级阶段,多用于展示类型的老师讲解式课堂,对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资源丰富性,利于探索性没有充分理解,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高级思维的问题理解不足,做的不好。

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研究促动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做得不好。

问题二,培训方式过于单一。

因为老师数量庞大,培训任务繁重,过去的培训方式以灌输式培训为主。

当前计算机操作基础已经普及,中学小学老师培训应该把先进教育理念的传递放到首要位置。

改变大班集中面授的形式,采用小班探究式,或者工作坊式的培训模式。

不再以老师讲授为主,不让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让受训学员动起来,参与到培训中,真正切身体验新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变化,充分尊重参训老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培训老师要注重学员学的过程,协助参训老师思考教学角色的变化,为学员的“学”全程提供指点。

问题三,参培对象的构成不平衡。

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领导的促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平时培训的绝大部分都是一线老师,管理人员很少参加,这就造成了虽然老师们很注重,但学校的管理层却没有相对应激励手段和保障措施。

比如硬件没法保证,造成老师们没有使用环境的尴尬。

当前因为规模所限,县级的主要培训对象集中在学科的骨干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普通学科老师并不能人人参与,绝大部分老师没有培训的机会,造成中学小学老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不能全员提升。

问题四,培训的内容脱离老师教学实际情况,参训老师回到工作岗位后不能实际情况使用,自然就会积极性不高。

问题五,培训评价不能体现新的评价理念。

当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已经被广大老师所接受,但是对老师实行的信息技术培训的评价方式却很单一,把考试成绩作为对学习实效检验的唯一手段。

不注重老师对过程性评价的体验,没有后续对培训实效的跟踪,无法保证参训老师回到岗位之后的实际情况应用。

这些跟评价的手段不具备多样性有很大的关系。

五、产生原因

老师培训的现状不能很好的促动老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提升,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排除主讲老师个人因素等个别的条件,主要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因素一是培训观点滞后。

培训设计者的观点落后,是造成过去的老师教育技术培训注重技术的提升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

设计者没有对教育技术的全方位理解和深入理解,就很难设计出适合新形势的出色的培训方案。

因素二是培训目标设置不科学。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教育和技术两大学科的结合,但教育技术不是这两大学科简单的累加,教育技术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技术促动教学与学习,归根结底教育技术还是姓“教”。

教育技术培训应该包括学习的理论和技术两个内容。

过去的培训,把两者割裂开来,特别是把相关技术的培训和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人为的分开,尤其是理论培训往往实行讲座式培训,缺少参与式的体验,使参训老师觉得教育理论很高深,实际情况教学根本无法应用,培训时理论和实践之间不具备融合。

还有当前的培训的目的太过统一,没有考虑到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分别制定。

对于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要求的也不够细。

更谈不上考虑学员的个体水平和学习需要的的差异。

因素三是培训方式单一,科学技术持续地发展,应用技术环境持续变化,不过培训的方式却没有适合这样变化。

培训方式的设计不具备必要的指点,提升老师教育技术水平的培训却不能很好的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问题。

因素四是不具备科学的培训依据,老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前期要对培训需求实行调查和分析,然后要对培训内容实行取舍选择,接着要对培训模式实行科学的设计,还要考虑评价手段,培训实效等相关因素。

所有这些必须创建在科学的基础上,如果仅仅盲目的展开培训,不注重科学的指点,培训肯定不会达到全方位有效的效果。

六、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种种分析得出结论,探索一种适合本地特色的教育技术培训势在必行。

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内容。

首先要增强保障因素,必需的保障因素包括:

信息技术条件、技术辅助和后援支持、领导和行政的支持、来自领导层和普通老师关于教育革新的共同愿景。

我们看到,当前我们需要更有力的行政支持和配套政策,同时也需要来自区域的行政支持和教育实践者——老师的共同支持。

其次是改变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以技术操作为主的培训内容对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水平不能起到有意义的影响,或者说,解决基本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是信息化专业知能发展的第一阶段,对于已经完成了技术扫盲的老师们,需要即时更新老师培训项目的内容和方式,将重点转移到以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主的方面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