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591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Word格式.docx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

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意不适)

  2.感诗景美。

  介绍乐游原: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3.悟诗人愁。

  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

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深入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第三课

古诗总序第3节

元日作者:

王安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

(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

(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

(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

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第四课

古诗总序第4节

滁州西涧作者:

韦应物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

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欣赏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第一句诗,讲的是?

(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

(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

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

(鸟鸣、潮急、舟横)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

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 

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

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背诵诗歌

第五课

古诗总序第5节

惠崇《春江晓景》作者:

苏轼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2、能根据相关资料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诵读,感受作者这首题画诗中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作方法。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顺古诗。

2、教师范读。

3、指生读。

4、指出古诗中易读错的字:

蒌蒿、芦芽、河豚

5、讲解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的含义:

蒌蒿:

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

芦苇的幼芽,可以吃。

河豚:

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上:

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

6、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含义,教师予以补充。

7、学生齐读诗歌。

三、再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出示春江晓景图,让学生找出图诗对应的地方(竹外桃花三两枝、鸭子、蒌蒿满地芦芽短)

2、找生指出古诗中诗人想象的地方(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3、学生自由读古诗,想象作者的写实与想象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

(1)学生互议所体会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汇报,读出所体会的思想感情(赞美、喜悦、热爱)

(3) 

学生反复练读。

四、熟读成诵,感悟意境。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古诗

2、全班背诵古诗,学生能自然感悟诗歌意境。

第六课

古诗总序第6节

韩食作者:

韩 翃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2)明诗意,感情读。

师: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

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

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

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

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

“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第七课

古诗总序第7节

夏日绝句作者:

李清照

1、了解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

2、理解词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背诵下来。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了解历史背景。

  二、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一)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

   1、理解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发言:

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

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

是啊!

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

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苟且偷生(板书不肯),这样的精神和气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

与项羽比起来,大敌当前,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呢?

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

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

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

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第八课

古诗总序第8节

示儿作者:

陆游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一、温故引新,确定目标。

回忆《静夜思》。

过渡: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板题)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示:

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

谁告诉儿子?

告诉了儿子什么?

为什么要告诉?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

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

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第九课

古诗总序第9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

杨万里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3.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一、激情导入

  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

(课件出示:

荷花、荷叶)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

(男女各一)。

   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个)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心情怎样?

   2、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

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

(配乐)

   5、背下来行吗?

试试吧!

   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

(小池)

   

第十课

古诗总序第10节

春日作者:

朱 熹

1、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2、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一、读春:

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1、出示二字词语:

暮春 春令 三春 阳春 春辉 春风 春水 春光 春色

2、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拂面 春和景明 春风荡漾 春风徐来 春江水暖 春雨丝丝 

3、出示佳句名诗:

● 春雨贵如油。

● 一年四季春为首。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

——卢道悦

二、咏春:

享受春天

1、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

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

(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

(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

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

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

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一时:

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

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

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

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识得:

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

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

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

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

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

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

三、惜春:

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

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

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第十一课

古诗总序第11节

竹里馆作者:

王维

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一、 

问题导入:

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

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

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

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3、析。

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

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

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

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

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小结、 

下课。

第十二课

古诗总序第12节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1、教师范读古诗。

2、领读古诗,并让学生画出节奏。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3、采用学习自由读----指名试读----指点示范-----再练读-----再试读的方式,正确。

流利地朗读古诗。

4、借助注释再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5、小组内讨论,说一说每一句的意思。

6、全班交流,小结。

教师补充。

7、让学生一起说古诗大意。

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棵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8、讨论;

本诗写的物是什么?

作者描写它的什么特点,从这个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9、引导、分析、小结。

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第十三课

古诗总序第13节

石灰吟作者:

于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

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

你展开了哪些想象?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5、引导学生想象:

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2、再读体会,思考:

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

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

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三、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四、总结学法

  1、学生回忆:

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

  2、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第十四课

古诗总序第14节

1、感情地朗读扑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一、导入: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

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写过"

难得糊涂"

(原意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郑板桥人称"

诗书画三绝"

,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