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612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常德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B

“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说明文字在交流上并无大碍,也说明文化上的统一趋势。

A表述为文化统一在前,政治统一在后,材料中并未体现;

C未提及;

材料中只提及文化的统一性,而未提多样性,D错误。

【考查方向】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艺术。

【易错点】材料中“文字出现大同小异”没有认真分析,容易错选A

【解题思路】古代的书同文字在春期战国时期。

最早出处是东周春秋时期的《礼记·

中庸》第二十八章: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从《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三传》等文献和地下出土的竹简、金石铭文来看,最迟在西周以后,汉字的符号、文法和文章结构,就是统一的。

秦始皇时期,以秦系文字小篆为基础的“书同文”,废止了曾经的六国異文。

26.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里写道:

(梭伦把)法律颁写在木板上,竖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人都发誓恪守它们,9名执政官还要在那块石头跟前起誓,如果他们僭越了某条法律,他们将献塑一座金像。

这一记载说明梭伦为雅典执政官时

A.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处处维护平民的利益

C.使雅典成为了民主国家D.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

“法律颁写在木板上,......所有人都发誓恪守它们。

”说明对法律的尊重,体现了法律的至上性,因此答案是D。

如果他们僭越了某条法律,他们将献塑一座金像。

体现的是不遵守的惩罚,并未体现人人平等,A错误;

B未提及;

C是克里斯提尼改革。

【考查方向】考查的是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

【易错点】材料中“遵守法律”没有认真分析,容易错选A

【解题思路】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梭伦改革使雅典走上了民主的轨道;

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最终确立了民主制度;

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臻于极盛。

27.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

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

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

C

“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说明儒家经典发挥了现实的作用,故而答案是C。

材料中的儒家思想不仅仅是阐发义理,还有运用于实践,A片面;

BD未提及。

【考查方向】考查的是儒家经史的相关知识。

【易错点】材料中“治一经得一经之益”没有认真分析,容易错选A

【解题思路】古代儒家经史的发展:

春秋时期出现;

战国时期发展,秦朝遭到重创;

汉代成为正统;

南北朝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成为标准;

明清时期在批判中发展。

28.唐初诏令,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

其目的是

A.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B.促进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

C.打压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D.恢复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

A

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

”得知政府的直接目的是增加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在于通过人口的增长,增加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提高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故选A.B未体现;

材料是倡导早婚,C正好相反;

D则是稳定统治正确,恢复社会则未体现。

【考查方向】考查的是唐代的经济发展措施。

【易错点】材料中“唐初、唐玄宗的敕令”没有认真分析,容易错选D

【解题思路】唐代的经济措施:

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知人善任,重视纳谏等

29.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内阁”“不同意”“拒绝”说明明朝内阁对皇帝的权力有一个制约,故本题选择D项。

【考查方向】考查的是明代内阁的相关知识。

【易错点】材料中“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没有认真分析,容易错选A

【解题思路】明代内阁是明成祖设立的,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后来慢慢权力增大,有了票拟之权。

农书名

作者

地区

主要内容

《宝坻劝农书》

袁黄

天津宝坻

包括天时、地利、田制、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等八篇

《农桑经》

蒲松龄

山东淄博

蚕桑

《梭山农谱》

刘应棠

江西奉新

记叙了从种到收的水稻生产全部过程

《三农记》

张宗法

四川什邡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浦泖农咨》

姜皋

上海松江

水稻栽培管理的技术和经验

《马首农言》

祁俊藻

山西寿阳

内容包括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祠祀、织事、杂说等14篇

《农言著实》

杨秀元

陕西三原

关中旱塬地区农业生产技术

30.下面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主要农书简表。

该表可以说明明清时期

A.农耕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B.政府推广使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

C.传承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传统D.农业呈现出东西部均衡发展的态势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表中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各地农业的发展情况,大量农书的出现反映出古代对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重视。

故选C.BD中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明显不符合史实。

A材料无从反映。

【考查方向】考查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古代的农书

【易错点】材料中“图表”没有认真分析,容易错选A

【解题思路】中西科学在特征和本质上的差异:

①中国科技主要是应用科学。

科学研究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②西方科技主要是理论研究。

大多数科学家研究的方法是采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

③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在本质差异上的具体表现。

31.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

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

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

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

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

根据材料,在鸦片战争前不给外国平等是自身天朝大国的观念的影响,是愚昧的表现;

后来外国不给中国是利益的结果,是霸权的表现,二者不是因果关系,所以答案是D。

ABC表述错误.

【考查方向】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的外交发展。

【易错点】材料中“鸦片战争前后的变化”没有认真分析,容易错选C

【解题思路】近代中国外交的演变:

近代中国落后,政治,外交上毫无地位可言.晚清之时,美国人蒲安臣代表中国出使欧美的奇闻;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证明了"

弱国无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32.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行《意外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老年和残废保险法》。

A.为工业化快速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B.说明帝国议会已成为独立的立法机构

C.反映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民主国家D.证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的立法,这说明德国的工业化有了法律的保障,故A项正确;

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材料中未体现。

【考查方向】考查的是德国的工业化。

【易错点】材料中“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的法律”没有认真分析,容易错选B

【解题思路】德国充分利用了它的重工业发展的优势,在其他产业部门迅速地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等最早起步的工业国家。

1、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建立了它的十分完整的铁路系统,其铁路长度从1870年的18887公里增至1912年的60521公里;

2、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贸易舰队,其蒸汽动力的船只从1871年的81994万吨增至1913年的4380348万吨,3、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机械制造工业,使德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输出国之一。

33.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

毛泽东先生来了!

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这一报道反映出

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地位

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毛泽东先生来了!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国内两大政治势力——国民党与共产党,能够消除隔阂,和平协商,重建因日本侵略而满目疮痍的家园,把中国引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新局面,故B项正确。

国民党控制的国民政府领导了八年抗战,且当时反共反人民的本质尚未完全暴露,暂时威望较高,C项错误。

A选下个的范围狭小,排除;

D项未体现。

【考查方向】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

【易错点】材料中“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没有认真分析,容易错选A

【解题思路】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

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34.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

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

此报告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

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说明国家的建设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答案是C。

AD都是1956年,排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

【考查方向】考查的是过渡时期新中国的建设。

【易错点】材料中“1954年10月5日”没有认真分析,容易错选A或D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35.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下列关于新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

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

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并不是先改革,后开放。

所以,A错误;

农村经济发展不仅仅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有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C错误;

十四大上提出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以,D错误。

【考查方向】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具体内容。

【易错点】材料中“新时期”没有认真分析,容易错选C或D

【解题思路】改革开放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

农村的改革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城市的改革是改革国有企业;

对外开放是形成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国家体制的改革是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相结合的经济格局。

 

二、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4年,曼彻斯特兰开郡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9年,曼彻斯特的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取得专利权

18世纪80年代英国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加工来自亚洲、美洲等地的棉花

1775年,阿克莱特申请到梳棉机、曲柄梳棉机、粗纺机和进料器的发明专利

1789年,曼彻斯特纺织厂开始装备蒸汽机

1830年,建成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

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达99家,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

1853年,曼彻斯特由“镇”改“市”

1885年,曼彻斯特人口为37万,1888年达到50万

1887年,曼彻斯特开凿通海运河,1894年通航,运河长58公里

——根据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整理

材料二

171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分公司;

随后比利时、荷兰、瑞典相继在广州设办事机构

1757年,乾隆帝下诏,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交易

19世纪初,欧洲人在广州创办《广州纪事》、《广州市场行情》、《英华年鉴》、《中国商贸指南》、《中国丛报》等期刊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商埠,并允许英国在广州派驻领事

1861年,英、法在广州沙面设租界,以后陆续兴建电力厂、自来水厂、水塔、教堂、邮政局、电报局、医院、消防班、清洁队等公共事业机构,还有公共娱乐设施如沿江公园(英法各一个)、网球场、影剧院等。

1862年,华侨黎先生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经营进出口业务,是近代华侨投资之始

1879年,华侨卫省轩在广州文昌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火柴厂

1890年,华侨黄秉常在广州创办中国第一家电灯公司

——据《广州历史大事记》整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曼彻斯特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12分)

变化:

由镇发展为市;

成为英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城市人口明显增加;

对外交通极大改善(修建了铁路、开凿了通海运河)。

(按3点给分,每点2分)

原因:

工业革命的进行;

(2分)进取和创新的文化环境(发明机器、政府保护专利);

(2分)对外贸易的发展。

(2分)

“曼彻斯特由“镇”改“市””得出答案由镇发展为市;

“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达99家,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得出答案成为英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1885年,曼彻斯特人口为37万,1888年达到50万”说明城市人口增加;

“1830年,建成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1887年,曼彻斯特开凿通海运河,1894年通航,运河长58公里”说明交通改善。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

专利保护制度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

【考查方向】考查的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易错点】材料中“曼彻斯特城市发展历程”没有认真分析,容易概括不全面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问题,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广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3分)

特点:

是18、19世纪初外国人在中国活动的中心;

(2分)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对西方开放的城市、且城市发展融进了不少西方元素;

(3分)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原因: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这样广州成为鸦片战争前外国人的活动中心;

(2分)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广州在对外开放中西方文明不断进入;

(2分)通商口岸的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兴办,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171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分公司;

19世纪初,欧洲人在广州创办《广州纪事》、《广州市场行情》、《英华年鉴》、《中国商贸指南》、《中国丛报》等期刊”说明广州是外商活动的主要场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商埠,并允许英国在广州派驻领事、1861年,英、法在广州沙面设租界,以后陆续兴建电力厂、自来水厂、水塔、教堂、邮政局、电报局、医院、消防班、清洁队等公共事业机构,还有公共娱乐设施如沿江公园(英法各一个)、网球场、影剧院等。

”说明广州开放时间较早;

“1862年,华侨黎先生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经营进出口业务,是近代华侨投资之始、1879年,华侨卫省轩在广州文昌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火柴厂、1890年,华侨黄秉常在广州创办中国第一家电灯公司”说明民族工业也是发源于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原因,清代因为闭关锁国政策,近代因为不平等条约,由于外商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出现了民族工业。

【考查方向】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易错点】材料中“具体史实”没有认真分析,容易漏掉开放较早这个知识点

【解题思路】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逐渐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出现了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工业。

41.(12分)阅读材料

15世纪文艺复兴“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

16世纪宗教改革“基督教并不是罗马人的”

17世纪科学革命“希腊人错了”

18世纪启蒙运动“宗教是迷信”

——据约翰·

赫斯特《极简欧洲史》改编

请你以材料图示为标准,运用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编写一份类似的示意图,并对你的示意图命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

“发现了新大陆”

17世纪荷英法的

殖民扩张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18世纪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根据图表的意思,按照时间编写类似的内容,图表中给出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内容,类似的可以写经济领域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经济领域的相关内容,15世纪新航路开辟,17世纪的荷兰进行海外殖民扩张,18世纪通过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考查方向】考查的对材料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易错点】材料中“图表”没有认真分析,容易出现漏掉殖民扩张或者写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史实

【解题思路】古概括材料,按照材料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加工剔除不必要的内容(西班牙的对外扩张)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关陇集团”和“关中本位政策”是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概念,它对于研究北朝隋唐社会政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有唐一代三百年间其统治阶级之变迁升降,即是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所鸠合集团之兴衰及其分化。

“当李唐初期此集团之力量犹未衰损,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系统之阶级,故李氏据帝位,主其轴心,其他诸族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而将相大臣与皇室亦为同类之人,其间更不容别一统治阶级之存在。

”“宇文苟欲抗衡高氏及萧梁,除整军务农、力图富强等充实物质政策外,必应有精神上独立自成一系统之文化政策,……以关陇地域为本位之坚固团体。

此种文化本位政策,范围颇广,包括甚重,要言之,既阳傅周卒经典制度之文,阴适关陇胡汉现状之实而已。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940年)

材料二

武则天破坏集团的工作首推科举制,大倡文辞之科破格用人,而文辞之科的进士科地位远胜明经科,这与关陇集团推崇的华夏正统经学治国理念也是大相径庭的。

她开设武举科,也对军功贵族世袭在观念及实践上给予巨大冲击。

武则天还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东移到洛阳,改变关中本位政策下以长安为信仰中心的格局。

她还以婚姻为纽带,缔结“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以武氏寒族介入关陇集团,在文化层面把已经不占优势的关陇集团进一步拖下来,原来的胡汉精英集团堕落的速度加快了。

——曹印双《试析陈寅恪先生的关陇集团概念》

(1)据材料一概括“关中本位政策”的特征。

(8分)

关陇区域是“关中本位政策”生成的空间;

(2分)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系统之阶级;

(2分)围绕整军务农富国强兵实施的均田制、府兵制等政策成为“关中本位政策”实行的物质基础;

(2分)融合胡汉民族精神,即“阳傅周礼经典制度之文,阴适关陇胡汉现状之实”。

”说明关陇区域是“关中本位政策”生成的空间;

“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系统之阶级”得出答案。

“宇文苟欲抗衡高氏及萧梁,除整军务农、力图富强等充实物质政策外,必应有精神上独立自成一系统之文化政策”得出答案:

围绕整军务农富国强兵实施的均田制、府兵制等政策成为“关中本位政策”实行的物质基础。

“此种文化本位政策,范围颇广,包括甚重,要言之,既阳傅周卒经典制度之文,阴适关陇胡汉现状之实而已”得出答案:

融合胡汉民族精神。

【考查方向】考查学生归纳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易错点】材料中“关陇集团”的材料没有认真分析,容易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