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7656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X 页数:236 大小:28.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6页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6页
亲,该文档总共2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2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生)PPT资料.pptx

肺表面呈灰黄色网状结构,质实。

可出现小叶坏死。

镜下:

肺间质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邻近肺泡腔内初时可有少量浆液,随后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

(2)急性非化脓性间质性肺炎病毒性肺炎:

炎症是间质性,主要见于肺泡壁、支气管周围、小叶间隔病变处浸润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腔内可有浆液,甚至有透明膜形成,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内可见核内或/和胞浆内病毒包涵体,不同病毒引起的肺炎,在病理上各有其特点。

A.流感肺炎:

肺呈暗红色;

切面高度充血、水肿,有暗红色液体从切面逸出。

镜下:

肺泡管、肺泡腔壁有厚薄不等的透明膜形成。

肺泡腔内一般无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

不易找到病毒包涵体。

B.麻疹肺炎(巨细胞性肺炎):

病变处出现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胞浆和核内可见病毒包涵体。

部分病例坏死明显。

C.水痘性肺炎:

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内可见核内包涵体。

肺泡腔内可见少数纤维素。

D.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病理改变与麻疹肺炎相似,可形成合体性巨细胞。

胞浆内有中等大小球形包涵体,无核内包涵体(这与麻疹肺炎不同)。

E.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肺泡腔可有透明膜形成。

包涵体(HE染色呈嗜酸性,周围有典型的空晕)常在核内,也可出现于胞浆,体积较大,不典型。

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F.腺病毒性肺炎:

可表现为渗出性炎、坏死性,炎和出血性炎。

支气管上皮、肺泡上皮和巨噬细胞核内可见包涵体。

根据染色和大小不同,分为:

嗜碱性包涵体(最具特征)、双染性包涵体和嗜酸性包涵体。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间质性肺炎。

病理改变与病毒性肺炎相似,病变程度轻,可自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由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SARS-Cov)引起。

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

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

SARS患者。

某些携带或感染SARS冠状病毒的动物。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

气溶胶经空气传播;

手接触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季节:

冬春季。

临床特征,潜伏期:

2周,一般210天。

临床症状和体征1)发热:

多38,呈持续性高热,可有畏寒、肌肉酸痛、头痛和乏力。

2)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无痰或少痰,咽痛,胸闷。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气促或呼吸窘迫。

3)其它:

部分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胸部影像学检查X线和CT基本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像和肺实变影像。

病变初期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少数为肺实变影。

阴影常为多发和/或双侧改变。

后期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实验室检查:

多数WBC正常,少数减低。

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减少,呈逐步减低趋势。

特异性检测方法:

检测病毒RNA,特异性抗原N蛋白,及特异性抗体。

病理变化:

间质性肺炎。

早期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

中期肺泡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后期间质纤维化、胶原化。

治疗:

以对症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

预防: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早期改变),SARS中期改变,SARS后期改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高致病性(H5N1型、H7N7型)世界动物组织:

A类传染病中国农业部:

一类监测传染病人类新出现的急性传染病,H5N1型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血凝素亚型15个(H1-H15)神经氨酸酶亚型9个(N1-N9)1959年专家在苏格兰首次分离到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干燥尘埃中存活2W4可存活数周冷冻禽肉、骨髓中存活10个月病毒对热及紫外线均敏感56加热30min60加热10min70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常用消毒药物,1997年以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仅感染禽鸟类1997年5月香港首次发现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2003年底-2004年初越南、泰国、中国大陆、香港等国家地区先后发现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

2005-2006年出现人-人之间的传播,传染源:

病禽、带病毒禽如鸡、鸭、鹅等。

病毒可长期在污染的粪便水环境中存活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气源性媒介传播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传播特点:

多途径传播空气传播速度极快可通过种蛋传给幼禽(垂直传播),临床症状:

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为17天。

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发热(39以上)、咳嗽、全身不适、肌痛、鼻塞、流涕、恶心、腹泻水样便、眼结膜炎。

持续高热和眼结膜炎较常见,个别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

部分患者病情迅速加重,出现病毒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心衰及肾衰等多器官衰竭,诊断:

1.有家禽接触史或经过疫区及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史,2.持续高热(39)鼻咽分泌物分离出H5N1型病毒检测出H5N1型病毒核酸,血清中抗H5N1病毒抗体,恢复期较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H5N1型禽流感与一般流感的区别临床表现和治疗基本相同致病病毒不同:

H5N1亚型B型流感病毒,病变程度不同:

病情重、病死率高,2.慢性间质性肺炎(chronicinterstitialpneumonia)多为急性化脓性间质性肺炎迁延而来。

也可见于肺尘埃沉着症和肺结核等。

小叶间隔增宽,形成白色条索。

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

(三)真菌性肺炎,绝大多数发生于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

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肺的真菌感染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肉芽肿和小坏死灶。

但不同真菌的病理改变有差异。

1.曲菌性肺炎(aspergilluspneumonia)曲菌的形态特点:

1)曲菌有菌丝和孢子,菌丝粗约7-11,有隔,粗细均匀,呈45角分支菌丝呈锐角的分枝,呈放射状似扫帚可找到鼓锤状膨大的芽生孢子,病理改变:

变态反应型(嗜酸性肉芽肿形成)腐生型(在结核空洞内形成曲菌球为特点)感染型(肺内出现坏死灶和小脓肿),曲菌性肺脓肿,曲菌性肺脓肿,2.白色念珠菌性肺炎,(candidaalbicanspneumonia)白色念珠菌形态特点:

菌丝直而细长,粗细均匀,直径约2-5m,有分隔和少量分枝有厚膜的孢子病理改变:

病变处见大量菌丝和孢子及小脓肿形成,似脓毒血症表现;

后期肉芽肿形成及纤维化,念珠菌,示芽生孢子形成的假菌丝,3.毛霉菌性肺炎(mucorpneumonia),毛霉菌形态特点:

菌丝粗细不一,直径10-40m,不分隔无孢子菌丝分枝少且呈钝角病理改变:

菌丝常成薄片状在支气管内蔓延;

毛霉菌可穿透动脉形成血栓或血管破裂出血,血栓导致肺梗死。

病变进展快。

毛霉菌病(鼻咽),4.新型隐球菌性肺炎,(cryptococcusneoformanspneumonia)新型隐球菌形态特点:

呈圆形酵母样,直径约4-7m,有宽阔的荚膜HE切片无色或淡蓝色无菌丝,病理改变:

肉眼早期呈灰白色、半透明胶冻样,病灶;

后期中央有坏死或形成空洞。

早期大量隐球菌悬浮于黏液物质中,肺组织坏死,缺乏或甚少炎症反应。

后期肉芽肿形成。

在单核细胞和巨细胞内外见大量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菌体圆型,厚壁,有荚膜。

(印度墨汁负染),肺隐球菌病,粘液卡红染色,组织胞浆菌性肺炎(histoplasmapneumonia)组织胞浆菌形态特点:

为寄生在巨噬细胞内的孢子体圆形或椭圆形,体积小,1-5m,平均3m菌体周围一透明区,为菌壁及菌体收缩间隙。

病理改变:

结核样肉芽肿形成,可发生坏死而形成空洞。

巨噬细胞内有大量组织胞浆菌。

(四)军团病(legionnairesdisease),由嗜肺性军团病杆菌感染而引起的肺炎。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军团病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长2-20m,直径0.5-0.7m。

临床上可分为肺炎型(可累及多脏器)和Pontiacfever型(自限性),前者死亡率约15%。

病变呈融合性肺炎,常累及一叶或多肺叶,呈灰色,颗粒状,可伴纤维素性胸膜炎。

病变属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

与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相似。

要确诊本病,需Dieterle染色。

病灶内或巨噬细胞内可见呈短的、多种形态的杆状,长2-4m,直径小于1m,两端呈珠子样。

军团病:

出血坏死渗出性炎,(五)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由卡氏肺囊虫引起的肺炎,称为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neumocysticcariniipneumonia)。

本病多见于早产儿、婴幼儿和营养不良者;

其次见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

卡氏肺囊虫为圆囊状,内含8个子孢子。

子孢子长5-7m。

病理改变:

病灶呈灰红、灰黄,质实,肺小叶间隔增宽。

卡氏肺囊虫病,镜下:

病变属慢性间质性肺炎。

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部分纤维化明显。

病变处肺泡管、肺泡扩张,含泡沫状或无定形物质,内见多数薄壁小囊。

PAS染色呈淡红染的小点状。

六胺银染色,可见约4m大小、球形或半月形病原体。

肺泡上皮不同程度增生。

卡氏肺囊虫病,肺泡腔内充满大量渗出液HE染色,卡氏肺囊虫病,肺泡腔渗出物中的虫体六胺银染色,二、肉芽肿性疾病,

(一)肺结节病(sarcoidosisoflung),结节病属全身性疾病。

90%累及肺。

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和不明原因的感染有关。

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

主要病变是非特异性肺泡炎,非干酪性结核样结节,晚期肺间质纤维化。

50%患者发病1年后可自行消退。

肺结节病大多呈多发性病灶。

灰白,界清。

可见于肺实质和胸膜。

典型病变为非干酪性的上皮样结节,结节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可见郎罕巨细胞和异物巨细胞病灶不发生干酪样坏死,较大病灶中央可发生灶性碎屑样坏死巨细胞胞浆内可见嗜酸性的星状小体和嗜碱性、层状排列的舒曼小体结节外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二)Wegeners肉芽肿(Wegenersgranuloma),本病原因未明,可能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自身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介导的一种血管炎。

主要见于呼吸道、常伴有大片凝固性坏死的肉芽肿性病变,全身多脏器可见小血管炎。

血清学C-ANCA90%(+);

P-ANCA少()。

用化疗药物效果好。

常伴局灶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肺部病变:

坏死性肉芽肿,中央为大片凝固性坏死,周围见灶性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结节界限不清小动脉、静脉血管炎,血管壁及血管周炎症细胞浸润,或伴纤维素性坏死后期病灶纤维化,(三)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Necrotizingsarcoidosisgranulomatosis-NSG)镜下:

上皮样肉芽肿,部分可相互融合形成肿块;

肿块中央呈大片状坏死;

坏死灶周围可见肉芽肿性血管炎,血管壁增厚,内腔不规则。

结节间纤维组织增生伴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病灶周围肺组织无明显异常。

由于NSG和sarcoidosis在临床病理有许多重叠之处,故有学者提出NSG和sarcoidosis是同一种疾病,或认为NSG是sarcoidosis的变异型。

但NSG和sarcoidosis在临床病理亦各具有特点,故有学者认为NSG是一种独立性疾病。

(四)炎性假瘤(inflammatorypseudotumor),由炎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和梭形间叶细胞(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等)和胶原纤维以不同比例混杂而成的炎性增生性肿块。

若肉芽肿主要由成熟的浆细胞组成,浆细胞沿增生的纤维组织呈条索状分布。

可见Russells小体和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等则称为浆细胞肉芽肿。

若病变主要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伴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可称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三、良性肿瘤,

(一)肺所谓的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sclerosinghemangiomaoflung)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临床症状不明显。

界限清楚的圆形肿块,直径1.5-8cm。

切面质实、韧,棕黄色或灰黄色,有出血灶。

圆形间质细胞和表面细胞;

圆形或间质细,胞位于肺间质内,大小、形状一致。

核圆形、卵圆形或呈梭形,可见小核仁。

胞浆透亮或呈嗜酸性。

表面细胞呈立方状,细支气管上皮和活化的II型肺泡上皮的形态。

本瘤的基本组织学构型:

乳头状型:

复杂的乳头,表面被覆立方状表面细胞,乳头的蒂内含有圆形肿瘤细胞。

间质内可能硬化或呈粘液样变。

血管瘤型:

肺间质内瘤细胞数量不多,小血管增生,管壁增厚,常发生玻璃样变。

肺泡腔内常伴有出血,呈现“海绵状血管瘤样”,3)实性型:

瘤细胞数量较多,使肺泡间隔变宽,,构成实性片块状,而肺泡腔被挤压呈裂隙或消失,4)硬化型:

病变区域胶原化,玻璃样变,本瘤的组织发生意见不一。

有血管内皮、间皮、上皮和组织细胞等学说。

免疫组化所见提示肿瘤细胞来源于原始、未分化的呼吸上皮,是真性肿瘤,部分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

瘤细胞表达NSE,CgA,Syn,CD56等神经内分泌标记,上皮标记EMA,还表达TTF-1,PR等。

(二)肺错构瘤(hamartomaoflung),此瘤较常见。

过去认为是肺正常成分的异常混合,是一种瘤样畸形,故称为错构瘤。

现认为是一种真性良性间叶性肿瘤。

因其由纤维、软骨和脂肪组织构成,故称为纤维软骨脂肪瘤。

临床常误诊为肺癌、结核瘤等。

肿瘤生长缓慢。

大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

大体:

可分为支气管内型和肺内型。

支气管内型瘤体积较小,0.5-1cm。

肺内型瘤体积较大,最大可达15cm。

质硬灰白或质软灰黄。

瘤组织由多种间叶成分构成,包括疏松黏液样成分及分化成熟的纤维、脂肪和不同成熟阶段的软骨组织杂乱地混合在一起。

瘤内可见衬以立方上皮或纤毛柱状上皮的裂隙。

亦可见软骨发生钙化、骨化,有的瘤组织内可见平滑肌组织。

四、恶性肿瘤,

(一)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发生于鼻咽部的,从披覆上皮和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鼻咽癌。

世界流行。

我国多见于南方,如珠江三角洲、江西、湖南等地区。

男女,40-59岁为发病高峰。

WHO定义的鼻咽癌,特指具有地方流行的来自于鼻咽粘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

我国南方地区、非洲部分国家,美洲阿拉斯加,为高发区(10-34.01/10万)种族易感性:

蒙古人种,黑人种,高加索人种家族聚集性:

一、二级亲属的高危性(13.2倍)方言特点:

广州方言,闽南方言,客家方言,广州方言分布图,鼻咽癌高发区分布图,基因改变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特异性改变可能导致结果,相关因素EBV产物LMP-1,30bp缺失,突变,细胞恶性转化、浸润转移,基因芯片结果红色:

上调绿色:

下调,蛋白质组学的蛋白质点分析,好发部位:

侧壁、顶后壁、咽隐窝病理改变肉眼:

结节型、菜花型、粘膜下型、溃疡型。

结节型-右侧咽隐窝的结节状肿物,阻挡右后鼻孔,溃疡型-常见于复发病例,左侧壁及前壁坏死溃疡,浸润型-顶壁、右后鼻孔缘、右隆突肿瘤弥漫浸润,菜花型-左侧壁菜花装肿物,并伴有坏死,混合型-结节+浸润+溃疡坏死,鼻咽癌,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泡状核细胞癌小细胞癌,组织学类型:

国内分型,WHO“鼻咽肿瘤组织学分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Keratinizingsquamouscellcarcinoma)分化好和中等分化的角化性癌分化差的角化性癌非角化性癌(Non-keratinizingcarcinoma)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基底细胞样鳞癌(basaloidsquamouscellcarcinoma),分化好的角化性癌,中等分化的角化性癌,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CK(+),鼻咽的腺癌(Adenocarcinomaofnasopharynx),并不属于狭义的鼻咽癌范畴。

可分为特殊型腺癌和非特殊型腺癌特殊型腺癌来自于小唾液腺,类似于涎腺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腺泡细胞癌非特殊性腺癌来自于鼻咽粘膜披覆上皮形成乳头状或柱状细胞腺癌,非特殊型腺癌,非特殊型腺癌,非特殊型腺癌-乳头状腺癌,非特殊型腺癌-粘液腺癌,特殊型腺癌粘液表皮样癌,特殊型腺癌腺样囊性癌(筛网状结构伴有玻璃样的粘液间质),特殊型腺癌-腺样囊性癌,3.鼻咽癌的扩展,

(1)直接蔓延:

向前:

鼻腔向上:

侵犯对脑神经向下:

口咽向侧:

侵犯、向后:

鼻咽后壁椎骨,脊髓,

(2)转移,淋巴道:

咽后壁LN颈深上LN,后期腋窝LN,纵隔LN及腹膜后LN。

血道:

肝、肺、胸膜、骨、肾、胰等。

4.临床病理联系:

原发癌症状侵犯颅神经症状转移癌的症状5.病因:

EB病毒、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国际通用:

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年(第四版)TNM分期不同于以往的是增加了T2a和T2b,即有无浸润咽旁间隙国内:

鼻咽癌92分期特点是将生存曲线拉开,I期5年生存率90%,IV期20%,II期和III期分布其间,鼻咽癌的治疗,主要为放射治疗:

50-60%的5年生存率,包括了原发灶的放疗和颈淋巴结的放疗。

放疗与化疗联合应用手术治疗-对初治患者不适宜,一般用于放疗后鼻咽和/或颈部残留与复发的病例注意的问题:

放疗后遗症,

(二)肺癌(lungcancer),起源于支气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故又称为支气管癌(bronchogeniccarcinoma)。

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城市农村,男女。

肺癌的病理变化,I.大体分型,中央型,周围型,弥漫浸润型(占据大叶或大部分),管内型(限于支气管内)管壁浸润型(已破坏支气管)球型(不超过3cm)块型(超过3cm),特殊类型,疤痕癌胶样癌胸膜型肺癌,1.病理变化肉眼:

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F96432男-64岁,WHO“肺及胸膜肿瘤分型”,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腺癌(Adenocarcinoma)小细胞癌(Smallcellcarcinoma)大细胞癌(Largecellcarcinoma)腺鳞癌(Adenosquamouscarcinoma)肉瘤样癌(SarcomatoidCarcinoma)类癌(Carcinoidtumour)涎腺型癌(Carcinomaofsalivary-glandtype)癌前病变(Precancerousleisions)间叶性肿瘤(Mesenchymaltumors),肺癌的分化表型分类(1998,李维华),来自支气管表面上皮的癌具有腺鳞分化特征鳞癌腺癌(腺泡性,乳头状,粘液性,分泌性等)腺鳞癌大细胞癌来自支气管肺泡上皮的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神经内分泌癌(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等)来自支气管腺体的癌唾液腺型癌具有两种以上分化特征的癌瘤(癌肉瘤,肺母细胞瘤等),镜下:

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占2530%。

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多见。

多为中央型,与吸烟密切关系。

晚期发生淋巴道转移。

鳞状细胞癌-角化珠和细胞间桥,乳头状鳞癌,腺癌(adenocarcinoma),近年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占1/4-1/3多属周围型,女男,易发生血道转移癌细胞呈腺样分化或分泌粘液组织学类型:

腺泡型、乳头状型、细支气管肺泡型、实体癌伴粘液形成,变异型,WHO1967,1981和1999关于肺癌的分类主要由病理学家编写。

2004年版本作了些修改,增加了分子遗传学和临床信息。

但近6年来,特别是医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和放射学等关于肺腺癌取得了明显进展。

2004年WHO分类已不能充分反映肿瘤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影像学的进展,也不能满足临床治疗和预测预后的需要。

2011年,IASLC/ATS/ERS公布了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

JThoracOncol.2011;

6

(2):

244-285,肺腺癌病理最新观点,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术语。

对于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标本,增加原位腺癌(AIS)及微小浸润性腺癌(MIA)的术语。

AIS和MIA常为非黏液性,极少是黏液性。

3.浸润性腺癌分类以癌细胞的主要生长方式命名,其分型包括:

附壁为主(原伴非黏液型BAC的混合型腺癌)腺泡为主乳头为主微乳头为主:

为一新增的组织学亚型。

实体为主伴粘液产生(每2个高倍视野至少有5个癌细胞胞浆内有粘液),腺癌的变异型:

浸润性黏液腺癌(原黏液型BAC)胶样型胎儿型肠型腺癌此分类为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指南,约70%肺癌是通过这样的标本确诊。

在进展期NSCLC患者,应尽可能确定其为腺癌或鳞癌,因有以下重要的原因:

腺癌或者NSCLCNOS应检测EGFR突变,因其突变的存在可以预测其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反应;

与鳞癌比较,腺癌是预测培美曲塞治疗的一个强有力的指标;

潜在致命性的大出血可发生于接受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的鳞癌患者。

如果肿瘤仅以光镜为基础不能分类,应采用如免疫组织化学和/或黏液染色对肿瘤进一步分类。

NSCLC一术语,应尽量少使用。

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性增生原位腺癌(3cm原BAC)非黏液型黏液型黏液/非黏液混合型,不典型腺瘤性增生(atypicaladenomatoushyperplasia,AAH),属于肺腺癌的浸润前病变;

5-23%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可见AAH;

7%肺腺癌标本中可见多灶性AAH;

分子生物学显示AAH在细胞的克隆性、KRAS突变,KRAS多态性,EGFR突变,p53表达,杂合子缺失,甲基化,端粒末端转移酶(telomerase)过表达,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4E表达,Wnt通路表观遗传学改变,和FHIT表达等与肺腺癌密切相关。

AAH组织病理学特征,局限性病变,直径0.5cm;

轻度或中度不典型II型肺泡上皮细胞或/和Clara细胞沿着肺泡壁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增生;

细胞呈圆形、立方形、低柱状或钉突样,核圆或卵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