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6642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1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docx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

1山中访友2

2*山雨4

3草虫的村落7

4*索溪峪的“野”10

5詹天佑12

6怀念母亲13

7*彩色的翅膀15

8*中华少年16

9杨氏之子18

10晏子使楚20

11*半截蜡烛21

12*打电话22

13将相和23

14草船借箭26

15*景阳冈27

16*猴王出世29

17七律长征31

18开国大典32

19*青山处处埋忠骨35

20*毛主席在花山37

2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38

22威尼斯的小艇40

23*与象共舞41

24*彩色的非洲43

25再见了,亲人44

26*金色的鱼钩46

27穷人49

28*梦想的力量52

1山中访友

【说教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

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用联想和想象,赋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

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及单元重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知识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世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情感目标)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

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

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针对本课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特点,我采用如下教学法:

感情诵读法:

教学生读散文,应重在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审美学文,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情境教学法:

通过音乐渲染、图像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索,入境悟情。

联想想象法:

本文想象奇特浪漫,可让学生在诵读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文章特色,比如第五自然段拓展“友情”。

仿写训练法:

运用第二人称及拟人、想象等手法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他为朋友的原因,培养写作能力。

【说学法】

1.我认为读是走进文学作品的一把神奇的钥匙。

学生通过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在读中说等多种形式,文章内含便领会于心。

所以,我指导学生学会“品读法”,感受文章画面美、语言美、情趣美。

2.生生互动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都有许多好朋友吧?

平常放假休息的时候,大家会去拜访朋友吗?

都拜访过哪些朋友呢?

那么,你们有没有住在山里的朋友呢?

(设计意图:

以学生最在意的“友”导入,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2、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李汉荣去拜访几位山里的朋友。

(板书:

山中访友)

3、解题《山中访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体会作者那童话般的世界。

思考:

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

优美的录音朗读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作准备。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画出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

3、回答思考的问题,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说说拜访的朋友?

(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4、教师小结:

出示作者拜访的“朋友”的图片,学生喊出它们的名字。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那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

“德高望重”: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4、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

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

啊,老桥,你如„„)

5、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

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

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品词析句,感悟“知己”

1、如果说古桥在他的心中是他的老朋友,那么树林在他心中又是什么?

谁想读?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感情朗读,体会“知己”。

3、领悟写法:

从作者的联想中,真切的感受作者和树之间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五、模拟情景,感悟“友情”。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五自然段,看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体会“友情”。

跟山中的这些朋友热切地打打招呼吧,你想跟谁打招呼?

3、你周围的同学,他们就是这山中的一切,是山泉、是白云,是溪流,是云雀„„面对这些朋友,你们想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吗?

谁来?

4、配乐美读。

以诗歌的形式,课件出示第五段,让学生配乐朗读。

5、拓展“友情”。

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好,美丽的蝴蝶————

你——————

你好,可爱的蚂蚁————

你——————

你好,———————

你——————

你好,—————————

你——————

(设计意图: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其他的段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先说一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他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

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六、回顾问题,交流总结

谈一谈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1、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作者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

以“山中访友”为题,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

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七、布置作业

到自然中去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大家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她为朋友的原因。

板书设计:

2*山雨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上午好,我是1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山雨》(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山雨》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教材围绕“感受大自然”这一主题来编排,训练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怎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教学目标:

(课件出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其中,“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教学立足学生的实际,教学前,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学情。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这篇文章吗?

2、这篇课文,你想怎么学?

3、你对课文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已经熟练朗读,具备初步阅读的基础。

80%的学生选择以朗读课文的方式学习。

95%的学生对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最感兴趣。

根据这样的学情,我选择这样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朗读法,重点词语品味法,并辅助采用“结合实际法、情境渲染法”等。

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读文想象,品味词句”的方法来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伊始,我这这样导入。

昨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了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

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呢?

学生简单交流后,我接着说: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就一定能发现美。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山雨》就是作家赵丽宏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教学从已知内容入手,意在温故知新,既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已经达成一些共识:

其一,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

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

所以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我出示一下阅读提示:

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请你找出相关段落。

3.想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画出相关语句。

通过初读,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脉;同时,重点抓“琴键”、“啼啭”和第五自然段中容易读错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出示词语和句子),分步进行,落实到位。

三、熟读精思,品味欣赏

阅读教学之初,最关键的是抓住一个能够统帅全文的问题,起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这样可以使教学避免走入琐碎分析的泥潭。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课件)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具体分这样两个环节:

(1)细读课文,感受山雨的韵味:

“略中有精,整体把握求略,重点感悟求精”是我们的在教好略读课文研讨中的感悟。

本环节首先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很容易会找到这样一些句子,(出示相关句子)我重点抓住这句话(出示句子)让学生品读。

我这样引导学生理解:

“琴键”和“手指”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事物,但在文中它们指的是什么呢?

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这样的手指敲打在这样的琴键上,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总结:

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

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此事的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让我们感受到了山雨的声音美。

(板书)

接着又追问:

从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此时,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会从学生口中呼之欲出。

阅读教学需要追求简约而丰满的境界,这样,课堂才能够主次分明,学生才能够在简约的学习步骤中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这是我在这一环节教学中着力体现的教学思想。

对于这样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朗读应该贯穿始终。

我这样引导:

"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

"“听的学生闭目倾听,把你眼前浮现的美丽图画与同学共享!

”孩子们在一名同学的配乐朗读声中,闭上眼睛想象;当孩子们睁开眼时,纷纷描述着自己的想象。

他们可能会说"我幻想自己是一滴雨,像一个个小手指,在树叶上丁铃丁玲地响着,实在太好听了。

""我幻想着山雨把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都淋湿了。

可能会说"我幻想着当山雨落在每一片树叶,每一片绿草的时候,它一定非常开心!

""我仿佛看到了山林的雨变成了各种颜色,"

还可能说,"我似乎听到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飘飘洒洒的雨丝就像是神奇的音符,组成一支幽雅的乐曲。

富有韵味的朗读声带出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林雨景图在学生眼前浮现,又变成一段段流动的文字,从学生的口中淌出。

让生本充分对话,使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接着,再通过“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体会山雨的颜色美

我这样引导:

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观察、感受的?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美,我鼓励学生想象说话:

你走在雨中的山林中,是如何感受这种色彩美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出示朱自清先生《春》中的一段话: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引导学生结合这段话,再试着说一说。

学生也许会这样说:

如果说山林是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学生还可能会这样说:

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好像一切都重新开始了,树是新的,新得绿芽满枝;草是新的,新得娇嫩纤弱;花是新的,新得含苞欲放。

甚至连心情也是新的,心中只有一种清爽愉快的感觉。

如此,朱自清先生《春》中的经典描写,不仅仅作为材料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作为语言资料为学生提供了说话的素材,在说中让这些本来独立于这篇文章之外的语言融入到了本文的学习中,而且被学生吸收并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同时,雨中山林那清新明快的色彩美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语言文字就这样变成了画面。

(2)品读课文,感悟写法的韵味:

再次回到“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在《山中访友》一文中学习到的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会总结出:

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这些,学生只要点到即可,教师不必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我所做的就是鼓励学生的发现,欣赏他们的顿悟。

如此,从文字本身的韵味到表达方法的韵味,从课文到课外,学生熟读精思,积累语言,进行了一次美丽的旅程。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我会这样引导:

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

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

那么你愿意把这有声有色的雨景永远留在心中吗?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背诵。

2、这是作者眼里的雨,那么我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夜幕降临,它那黑色的魔爪将大地笼罩。

窗外的雨依然在下,那是一支不谐调的曲。

昏暗的房间,潮湿的空气,使我窒息。

天空容不下雨,便让它降临大地,做人间的天使,但是,它却让我迷惘……撩开窗帘,本想看看缥缈的景色,可是雨水,却阻挡了我的视线,于是,我便看不到远方。

雨水,是在为我哭诉吗?

呼之欲出的泪水,便在此刻,倾泻。

正如窗外的雨,不知何时才会结束。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

同样是雨,不同的人、在不同心境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也许就是境随心生吧!

但是,无论怎样心境下的景,融入了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都会使文章更精彩!

3、最后,我这样结束本课的教学:

同学们,有关雨的文章、精彩片段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搜集阅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独特感受。

老师们,这样,我就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阅读期待,让学生运用本单元习得的方法去学习,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

四、说板书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的板书由主板书与副板书两部分组成。

主板书点明了文章着重描写的两个方面,副板书是两个最容易读错的词。

整个板书力争简洁明了,教学重点一目了然。

老师们,我的说课到此就全部结束了,欢迎您批评指正!

谢谢!

2山雨

有声琴键

有色啼啭

3草虫的村落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揭树林,来自浦城县仙阳中心小学。

我说课的题目是《草虫的村落》,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程序和应用这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

一、说教材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本组课文着重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草虫的村落》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它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和智慧,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等15个词语。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能力目标: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确立为:

1、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喜欢童话的特点,采用了创设情境、抓重点词句、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

三、说学法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我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三、说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与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程序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听读课文,展开想象;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四、深入村落,与虫同乐;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上课尹始,我先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用“你听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探索和向往的激情,在无限的期待中走进本课的学习。

然后,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听读课文,展开想象

为让学生进一步走进草虫的村落,我随之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初步体验草虫村落的奇异。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接下来的“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我先用课件出示两个学习要求:

①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②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并给不同的画面取个题目。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概括小标题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提高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四)深入村落,与虫同乐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已初步把握了课文内容,教学进入精读感悟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课文是分归来的游侠、幸福的迎接、和谐的相处、动听的演奏、勤勉的劳作和精细的分工这么六部分来介绍作者在草虫村落的奇异游历。

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联系实际想象,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来深入感悟前两部分的内涵。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语文学习要源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

因此,在剩下的四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先小结学习方法,然后引领学生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在实施教学时,我先用“原来,在小虫子的世界中,蕴藏着多少啊!

”这一句子对前面内容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设置悬念,提出新的学习要求:

那么在小虫子的世界里到底还蕴藏着什么?

并告诉学生用刚才的读书方法,即抓住重点词句,联系实际想象,自由读五到八自然段,看看在草虫的村落里还蕴藏着什么,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汇报交流,在交流每一部分内容时,我都会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独特体验。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深入村落,与虫同乐,学生在充分体验草虫世界的奇异之后,教学将回归整体。

这一环节,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十、十一自然段,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

然后用课件出示“在我眼中,草虫的村落就是!

”这一句子,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至此,课文内容的学习结束,但教学并未随之停止。

接着,我引导学生说说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

并用问题“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进而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

这样,既做到了读写结合,又将课堂引向课外,拓展了教学的空间。

五、说应用

最后说说远程教育资源在本课的应用。

目前,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节课中用到的有:

电脑、大屏幕电视、教案示例、习题精选、朗读音频、夏日虫声、课文插图和幻灯片。

在课堂中借助有关电教设备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教学中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选用资源,服务课堂教学

远程教育资源信息量大,有效地利用可以扩大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在远程教育资源网提供的“教案示例”基础上修改而成,作者简介来自于“拓展资料”,课后练习也部分选用了“习题精选”中的习题,用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将有用资源为我所用,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给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在课堂开始,我通过播放夏日虫声和课文配乐朗读,展示图片,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3、提示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在“默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我用幻灯片出示了两个学习要求,“深入村落,与虫同乐”教学环节,我又用幻灯片出示重点词句,这样能有效地提示学生学习的方向,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紧凑高效地进行。

4、引领思考,体悟作者感受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幻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