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667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邮电大学校内专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实习

总结

(附页,不少于2000字)

见附件报告

遵照实习大纲并根据以下三方面按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综合评定成绩:

1、思想品德、实习态度、实习纪律等

2、技术业务考核、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

3、实习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评语:

实习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附录1:

实习总结

一、综合评价

本次专业实习的时间为9月1日到9月11日,实习地点在校内。

在听闻我们的专业实习在校内并且周期为10天时,我的心里有些失望和担心。

我失望的方面在于我希望能够走出学校,像其他同学一样,能够走进通信行业的翘楚公司,去了解未来我们可能工作的公司是怎样运行的,它有着什么样的特点架构,它的职员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看看我们在课内学习的理论有哪些是可以运用于实践,并且是怎样运用于实践的。

由于校内实践条件的局限性,起初我并不认为我们的专业实习能够让我们对于全程全网的发展能够有太多了解,毕竟百闻不如一见。

我担心的方面在于本次专业实习的时间占据了我们考研学生们较多的白天的时间,因此对于我们更改考研复习计划以及调整心态有着较大的考验。

从实习内容讲,我发现老师们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吴建伟老师在讲课开始前安抚了无法去校外实习的我们不满的情绪,吴老师说尽管我们没有办法去校外实习,但是老师们尽力地将本次实习各方面的内容变得“职业化”,使得同学们通过本次实习能够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质、积累职业经验、掌握职业技能。

从实习的形式上来讲,老师尽可能多的让同学们亲身参与,在教学中通过提问不断地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例如吴老师的沙盘演练、刘老师安排的同学们利用各种方式亲自讲解通信的相关问题、其他老师对于通信史实的介绍、同学们亲自熔接光纤、让同学们在视听上对不同编码的视频和不同滤波器滤出的音频进行切身感受,做到真正的“有图有真相”。

这些内容十分生动有趣,课堂也热闹非凡。

从实习效果上来看,我做到了全程参与,在此基础上,我比较好的参观、了解、认识了很多通信行业的设备、技术、历史和发展前景,从宏观上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提高了大量的认识,不过还是缺乏大量的时间去探究更为细节的东西,希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深入去探索相关领域的知识以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内容回顾

三、具体实验内容及总结体会

本次实验,老师主要为我们讲解了以下内容:

首先,老师讲解了视频编码标准组织ITU和ISO/IEC,并对ISO/IEC进行了详细说明,另外还说到了视频编码标准所经历的里程以及混合编码的框架为预测编码、交换编码、统计编码、反变换、预测补偿。

接着,老师对MPEG-2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标书,并为同学们分析了其系统框图和所涉及到的数据流、编码器框图。

老师还通过编码前后图片对比的方式为同学们介绍了MPEG-2中DCT量化带来的蚊子效应、高频损伤、快效应等不同种类的损伤。

然后,老师介绍了各类视频接口,其中有数字接口DVI,HDMI,DP接口和IEEE1394,模拟接口VGA,色差信号接口,S端子,AV复合接口,RF接口,并以海尔DVDH651为例为大家介绍了接口的实际应用。

另外,老师还对接口的物理形式进行了简要的讲解,其中有BNC,RCA等。

本次实验最重要的部分在与老师对于误码的产生的讲解,我们在以前的课程中了解到一般传输信道的传输错误特性由误码率来表示,引起误码的原因有码间串扰等系统内干扰和加性干扰(白噪声)、乘性干扰(信道衰落)等系统外干扰两大类。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序列头、图像头、码片头、码片数据都是属于误码对视频质量的影响所在。

另外,我还了解到误码可能到时解码视频的空间扩散效果以及时间扩散效果。

因此,减少误码是图像传输时所要重视的问题。

其次,我们又在此复习了利用眼图来估计和改善传输系统性能的方法,并且学会从眼图上观察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从而估计系统优劣程度。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了解了原图像和经过编码解码的图像在播放过程中的区别,主要是视觉区别;

当然,我们还通过示波器、误码仪观察了误码率,得到并且观察了对应的眼图闭合情况。

这些设备,我们都比较熟悉在平常的生活中见的也比较多,所以比较熟悉,实验比较顺利。

微波实验课上刘老师为我们介绍了2M线命名的原因,并带领大家复习了一二三次群带宽,信号的调幅、调频、调相等调制方式的区别及特点,还有AMI、CMI、HDB3等线路码型的优缺点以及使用的方式。

另外,老师还为我们梳理了信号从信源到信宿之间所经历的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混频、线性放大、非线性放大等模块,并将理论模块分解在实验室里的微波站上,帮助同学们清晰明确的了解到了理论在实际设备上的应用。

接着,刘老师让我们自己参与进来,通过我们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制作ppt,自己上台为同学们演示讲解,拉近同学们的距离,锻炼在众人面前清晰表达、不怯场不退缩的能力。

我觉得这个形式还是很值得提倡的,因为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我们了解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分类、应用、传播、编码、调制等等,同学们还是很用心的去做,我自己是负责了电磁波的分类短波部分这的ppt制作,从构思框架到具体内容的填充实现,再到ppt的展示效果,还是很有满足和收获感的。

我不但对于短波在于无线通信上的应用有了更加全面充分的了解,并且很好地锻炼了在众人面前清晰表达的能力,因此这节课使得我受益良多。

3.计算机网络实验与程控交换讲课及实验

第一天的安排是程控交换以及计算机网络都是吴老师讲授,对于程控交换机之前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的时候有过接触,这次算是故地重游、温故知新吧。

程控实验的第一部分很有趣,沙盘模拟。

我对于参赛选手沙盘模拟,进行企业的运营演练等部分很感兴趣,因此在听到这个实习内容后感到很兴奋。

下午我们进行沙盘演练知识的了解,第二天进行分组角色扮演,模拟运营商与客户之间的互动。

三大角色:

客户,客服,技术部门。

每个角色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出发点不同,为了各自的工作性质和目的以及利益进行自己的活动。

我的角色是客户,客户在本次模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客户提出的要求、建议、客户与公司客服部门间的矛盾、利益冲突等决定着客服部门是否能够处理好运营商和客户之间良好的关系以及维持与竞争对手间健康的竞争环境,客户对提出要求的满意程度体现了客服部门是否能够成功扮演客户与技术部门间稳固桥梁的角色,另外,客户提出的要求或在情理之中或在意料之外,怎样达到双方都满意的协商效果也考验了客服部门。

因此,对于客户角色的设定,我们小组成员在练习时设定了多种多样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例如我们对于顽固型、技术达人型、谢绝性、无知型等客户可能在手机入网面临选择时提出的疑问进行了充分总结,以达到对客服人员充分考验的目的。

在三个角色进行利益博弈时我们表现生动,将生活中的场景还原到我们的模拟现场,客服部门的同学积极应对我们抛出的种种难题,总体上达到沙盘模拟锻炼的目的。

在模拟结束后老师又给我们深层剖析了一下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讲解了现在电信行业企业运行现况,举了些实际中的例子,针对各种问题对我们进行了指导,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企业中身处不同角色所应该有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同时,老师又结合当下政策背景,向我们大概讲述了运营商当下的机遇与挑战,总的来说,挑战是大于机遇的,比如虚拟运营商的出现,互联网对于运营商的冲击,国家政策对于运营商利益的权衡(铁塔公司的提出),以及一些潜规则,譬如山雨欲来风满楼,用风声换来大雨,每一项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都先从风声来袭到飞沙漫天,再到雷雨之势,总是会有一个相应的过程。

恰好我平时也会关注互联网,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听老师讲述后倒是引发了我新的思考:

第一,我对于行业发展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停留在文章的作者观点平面,个人理解较少;

第二,在互联网时代,选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显得很重要,尤其是自己站在青春的十字街头,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拨开迷雾,策马出发,放眼未来做好当下显得尤其重要,思想、欲望、信念、自信、坚持,也许是构筑青春和人生长城的基石吧。

接着谈一下程控交换机,上学期现代通信技术的实验上我们已经接触过。

这次实验,我们重温了当时学到的那些知识和操作。

输入命令对程控交换机进行设置。

用DISPLAY-SCR命令观察某话机的基本配置,用MODIFY命令改变某一号码话机的业务或EN号等等。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引入下面的程控交换机介绍:

上海贝尔生产的S124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设备在中国通信网上已成功运行十几年,系统性能稳定,同时S1240程控交换设备不断在硬件和软件上升级换代。

S1240程控交换设备从硬件分为A型机、E型机和J型机;

从软件版本分为35/42版、5x版、EC72版、EC74版等,对国家骨干通信网、本地市话网、国家智能网、省内智能网、NO.7信令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用户接入网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各交换局普遍使用的S1240程控交换设备是S1240EC74版J型机,它具有NO.7信令功能、ISDN功能、智能网功能、接入Internet功能。

局间中继可采用TUP或ISUP,ISUP正在逐步替代TUP。

S1240内部的交换码率为4.096Mbit/s。

S124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设备具有以下特点:

数字化

全分布控制

高可靠性

DSN的独特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业务的发展,S124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硬件不断更新,软件版本不断提高,系统功能在不断改进和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为NO.7信令网中的信令点(SP)。

程控数字交换设备从随路信令(CAS)方式走向了公共信道信令(CCS)方式,从TUP走向ISUP;

增强为N-ISDN的交换节点。

在原来的系统中增加必要的硬件和新的应用软件,使之具有N-ISDN交换功能;

增强为智能网的业务交换点(SSP)。

S1240交换设备通过在硬件方面增加具有SSP功能的SACE,升级为综合的SSP;

在软件方面,更换软件版本为EC74版(主要增加了智能网业务触发检测软件),使之具有长途交换功能,又具有SSP功能和ISDN转接能力;

增强为Internet公共拨号接入平台,向公众提供Internet拨号接入服务。

S1240因特网接入系统巧用了DSN入口级的备用端口和无阻塞交换能力,实现Internet拨号上网业务。

首先,老师先给我们讲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并复习了CDMA-1X技术。

这部分内容之前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实验课程上有过介绍,现在接着复习一下,说实话,这是比较难懂的知识点。

课上,老师主要讲解了移动台在不同基站间移动时进行的软硬切换,还有通过信号功率强弱来判断移动台的运动方向等原理,以及关于CDMA2000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过程等。

然后带我们实际参观CDMA2000系统的机柜,介绍具体各部分功能。

机柜顶上的9根小型天线,前面6根后面3根。

机柜中各个板子在系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然后刘老师讲解了一个管理软件,用于查看系统运行情况和各个参数,演示了系统开机时各部分模块启动的顺序。

同时我们还在电脑上实际进行操作,直观的体验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区别,并且自己布置站点进行全国业务和保护的联通。

同时,老师将两个被焊入固定频点的SIM卡(此频点在本实验室CDMA2000系统建立起的通信网络频段内),装入两个cdma手机中,实际进行了通话和信息发送。

通过软件监控到了信令交换等信息。

实验中我们发现通话和长短信,短短信所走的信道,信令都不一样。

长短信更类似于呼叫通话时的信令。

实验中用的SIM卡是特殊定制的,焊入了我们这个系统自己的频点。

装入手机,要进行业务时,首先寻找这个CDMA网络,找不到的话再找电信的电话网络。

光通信实验总体来讲比较有意思,老师讲的耐心,同学们玩得开心,老师讲解了关于光纤通信的知识,我们了解华为 

Optix 

Metro 

500光网络交换机并主要学习了自愈网原理和结构。

老师又给我们演示了软件中怎样查询一个光纤系统的各项参数,还有怎样建立一个光通信系统,对各个参数的设置,尤其是保护环的建立,通道保护和复用段保护的设置。

然后用仪器检测通道是否成功建立,信号有没有传输过去,光纤通信系统是否成功建立起来。

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光纤熔接。

科技比较发达,熔接过程比较震撼。

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现在实际中应用的几种光纤的结构和优缺点,多种接头,在实际生活中各自的优劣等等。

在老师的自习认真演示下,我们了解学习了光纤熔接的如下过程:

先把裸纤的外皮包层剥去,然后用棉花擦干净上面的碎屑。

然后放入切割机,切出一个干净整齐的断面。

两根光纤同样处理。

将接头相对,放入熔接机中,接头都不能超过电极,否则就是熔接同一根光纤了。

然后盖上防风盖,进行自动熔接和拉力测试。

很多同学都在尝试自己进行光纤熔接,并且都获得了成功,只有0.01~0.04db的损耗,而且在屏幕上看到光纤被熔接好的那一瞬间,尤其感慨设备的精良与先进,那么小的直径,能够如此清晰明了的呈现在自己的眼前,行家一出手,果然知道有没有。

遥想当年,没有这个熔接设备,实在不能想象熔接那么细的光纤需要耗费多少精力和时间,向科技致敬!

课上,老师介绍了电声演播及数字电视技术的历史与发展,本实验室的历史与发展。

然后介绍了各种声学图象方面的老设备以及发展状况,包括留声机、录象机和老式的播放电影带的放映机,到当今的2.0、5.1音响,PL,VCD,DVD等设备。

讲解了图象编解码方面的各种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下面是视频编码的相关内容:

*H.264-SVC的全称为可伸缩视频变换编码,以提高压缩视频流在丢包信道下传输时的差错恢复能力。

根据具有不同空间层和时间级的主图像在编码结构中的重要性的不同来优化冗余图像码率的分配。

在有效的控制冗余速率的同时,解决了在丢包信道传输视频时的误差漂移问题。

该方法使用简单的粗糙量化主图像的方法来生成冗余图像,大大减小了差错恢复工具对编解码复杂度的增加。

仿真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后的冗余图像能够在有限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有效抵制丢包信道下视频传输产生的误差漂移现象,使解码视频质量有明显改善。

H.264-SVC采用分层技术,分为基本层+增强层。

实验中,老师改变编解码器不同参数,如帧间隔、编码比特率、编码帧率等,观察视频质量效果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改变量化参数QP,通过观察,可知QP值越小,编码后文件大小越大,图像的效果越差。

通过改变码率进行流提取,发现视频子层数减少,画面播放速率加快。

丢包率的测试中,丢包率越小画面越清晰,但相同丢包率时,有记忆的丢包模式比无记忆丢包模式解码产生的画面更清晰。

声学实验中,实验室放着各种设备,其中一套5.1声道环绕立体声音响放在实验室四周。

说是5.1,但是缺少了那个.1即低音炮,我们只能体验一下五个音响的立体声了。

我们坐在中间,老师播放不同性质的声音,让我们体会不同因素对声音效果的影响。

最后体验了一把《加州旅馆》,效果还是不错的。

听不同的声音,每一种感受都很不一样。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老师的讲解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些原理。

在双声道立体声重放系统中,调整左右扬声器间信号的强度差,声音就会从两扬声器连线的中心点沿着这条连线向其中一只扬声器偏移,并定位在某一点上。

最后我们还感受了一下声压计的实验,对声压计的使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8.天线射频及讲课实验

这部分课程由陈文成老师讲述,通过上学期天线与电波传播这门课程对于陈老师的接触,我很喜欢陈老师温和、亲切、认真确不失幽默的讲课方式。

课上,陈老师主要以聊天讨论的方式讲了一下他的人生感悟与一些建议,同时与我们进行互动,针对老师说的一些事情我积极主动的和老师进行互动,并提出了三个自认为比较有意思有价值的问题,比如职业规划,行业瓶颈,工作方式与工作内容等等,老师一一做出了一些回答,总体来说对于回答比较满意。

他还向我们提供了两种职业选择,射频工程师和网络优化工程师,并提出了自己对于这两种职业的优劣分析供我们参考。

9.综合布线实验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

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

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

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

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

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结合学校自身的布线来向大家演示,有很多图片都是取自真实的教学楼环境,并且带领大家观看了教二五楼的一个集线箱的结构布局,让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和不适,这样设身处地的考虑对于同学们的接受比较有益。

附录2:

实验报告

第一组:

实验一声音的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体验5.1声道环绕立体声;

(2)体验不同混响给人的主观感受带来的不同;

(3)体验不同滤波后的声音信号;

二.实验环境

(1)5.1声道音箱摆放的位置如下:

(2)双声道音箱摆放的位置如下:

三.实验步骤

(1)体验5.1声道环绕立体声的效果,并进行主观评价。

(2)体验时延不同的混声给人的主观感受,并分析相同时延下语声信号和音乐信号给人主观感受带来的不同。

(3)播放经不同滤波器后的声音信号,体验不同带宽声音信号给人的主观感受。

四.实验报告

(1)对不同风格的5.1声道环绕立体声的声音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填写附表;

曲目1:

渡口

曲目2:

梁祝

曲目3:

加州旅馆

(2)分析相同时延下语声信号和音乐信号给人主观感受带来的不同;

答:

音乐信号更为立体清晰,没有不适感,甚至有种双声部的感觉,语音信号则有种回声的感觉。

(3)不同频率声音信号给人的主观感受有什么不同。

强度范围在0-120分贝。

如果达到了最高限度(140分贝)就会感到耳鼓膜疼痛。

一般来说,人类对1000-8000赫兹的声音比较敏感。

人们平时讲话的声音为500-2000赫兹。

但是,由于声音本身的特性,平时对微弱声音识别的能力稍差,要相差3-4分贝时才能感受到变化;

而对大的声音就不一样了,相差0.3分贝就可能感到有变化。

实验三声压计的使用和多种环境下的声压值测试

(1)掌握声压计的使用。

(2)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环境,不同地点的声压典型数值,建立声压的概念。

(3)了解几种不同的计权网络,并能分析出不同计权引起的差异原因。

(4)探索研究道路旁噪声的空间垂直分布。

二.实验原理

人耳的分辨能力不但与声压、声强和声功率的绝对值有关,而且还与它们的相对值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级的方法来计量如下。

在声学测量仪器中,通常根据等响度曲线,设置一定的频率计权电网络,使接收的声音按不同程度进行频率滤波,以模拟人耳的响度感觉特性。

当然我们不可能做无穷多个电网络来模拟无穷多根等响度曲线,一般设置A,B和C三种计权网络,其中A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度,当信号通过时,其低、中频段(1000Hz以下)有较大的衰减。

B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度,它对信号的低频段有一定衰减。

而C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度,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有近乎平直的响应。

A、B、C计权的频率响应曲线(计权曲线)已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定为标准。

三.实验要求

(1)选择几个特定场合测试其声压级。

(2)分别记录A计权和C计权的值,并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

(3)将测试结果纪录在下面表格中。

测试项目

交通要道(如明光桥下)

公共场所(如食堂)

学生宿舍

施工作业

空调的噪音

计权

A

C

测试值(dB)

71.5

81

77.2

72

53.1

60.6

73.3

77.1

64.8

70.4

普通的交谈声

自己的吼声

新食堂一层

毛主席雕像附近

66.1

73.0

100

105

82.7

87.1

62.2

70.8

(4)教4不同楼层的声压值,根据测试值绘制变化曲线(横轴为楼层值,纵轴为测试声压值)——f-spl曲线,并分析曲线产生的原因。

1.时间选择:

最好在车辆比较密集的时候,如上午10-11点左右;

2.考虑到声源的随机性,测试每隔一定时间(如1分钟)测试一次,每层楼共测试10次,求平均值,并将原始数据表附在报告中;

Spl

Floor

1

2

3

4

5

6

7

8

9

10

均值

1(A)

58

59

61

62

60

1(C)

57

56

58.3

2(A)

52

54

47

50

53

46

55.5

2(C)

69

63

3(A)

49

51

55

53.3

3(C)

73

71

68

61.2

4(A)

53.4

4(C)

67

65

64

66

63.9

f-spl曲线

四、思考题

1、在什么情况下,A、C计权不同,为什么?

音频

<

800Hz时,A、C计权不同。

A计权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不同,变化率明显,导致变化很大;

C计权则对大部分频率的声音基本平坦,宽度较宽。

2、可不可以根据A、C计权的差值估计测量声源的频率范围?

为什么?

可以。

加权差来估计声源的频率。

3、提出一种减小f-spl测试值随机性的方法。

可以增加测试的数据量取平均值。

第二组:

实验图像质量评价指标——PSNR与MSE的计算

一、实验步骤

(1)收集2个视频作为原始参考视频,要求宽高相同、码率帧率尽量相同。

(2)使用FFMPEG或其他格式转换工具将每个原始视频转换为码率更低的5个视频(每组6个视频),两组视频码率要对应相同,转换前注意要将视频截短,约2秒就可以;

(3)使用FFMPEG或其他格式转换工具将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