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6696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docx

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推荐

2019年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作文审题讲解+名师点评如何构思+满分作文集锦)

第一部分:

高考议论文的规范模式和范文

 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构成的具有清晰结构的议论文。

它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要具备;二是论证结构要严密,规范;三是语言要符合议论文的特点:

准确、严密、逻辑性强。

其中论证结构的规范严密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关键所在。

 一、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要完备 

论点:

要鲜明,切不可模棱两可;要准确,切不可跑题;要概括,切不可长篇大论,。

中心论点最好在文章的开头结尾,用具体的一句话,将中心论点摆出来,做到首尾呼应,论点鲜明。

分论点最好在每一段的开头结尾,可以是并列式分论点,可以是正反对比式分论点,可以是递进式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要一致,做到相互呼应。

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可以用一些时事热点,可以用感动中国里的人物素材,可以从最近比较火的综艺节目如朗读者中积累素材,也可以用语文历史书上的素材,注意素材的鲜活以及素材与论点的契合度。

论证: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论证就必须合乎逻辑,严密有力。

为此就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二、论证结构要严密、规范 

平时大家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论证结构不够严密、规范,往往比较松散,造成论点不突出,缺乏论证力度。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要求是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通过素材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

有以下四种常见结构形式:

 

  1.并列式结构。

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这就是并列式结构。

考虑到高考的时间及篇幅有限,一般选择三个并列式的分论点最为合适,。

如福建满分作文《稳中求胜》中心论点是“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分论点是:

“a.沉稳从志而来,b.沉稳从难而来,c.沉稳从无欲而来”。

三个分论点共同证明了中心论点,,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

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

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

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

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

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

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

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

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

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

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

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

孟子曰:

“无欲者,可王矣。

”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

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

霸王之败,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点评:

这篇文章除了论证严密之外,文中所用素材,都是高中语文课本内的素材。

如《出塞》、《过秦论》、《阿房宫赋》,还有一些熟悉的历史人物,且运用得非常契合论点。

2.正反对比式结构。

把正反两种论点加以对比,这就是对照式。

这种文章比较能体现考生的思辨性,故也是高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

如下面的范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通过两个相反的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

这样,对比鲜明,文章也显的更加深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

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

 

  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当我们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

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

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接济困难企业。

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

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

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做法,不仅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

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之一。

这一双赢的举措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赢得了许多商家的信赖和支持。

 

    相反,如果缺乏双赢的意识,疏于施助于人,那么我们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进而缓慢下来,因为我们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

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

“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

”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现在的一些企业,当同行陷入困境时,不是伸出援助之手,而是落井下石,在企业处于平稳发展时,有时还采取诋毁别人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做其实是极不明智的,他们既会失去买家的信任,又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既可以给别人机会,又能彰显自己的长处,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可以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在玫瑰馥郁的香气中共同享利,和谐发展。

 

【简评】本文开篇引用一位企业家的话,点明中心论点。

然后先引用花旗银行的双赢举措为正面例子,证明了利用双赢的举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然后采用反面的事例,与上文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大大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3.递进式结构。

分论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这就是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结构例文   

谈自立 

      时光漫漫,人类经过了多少个世纪,多少个春秋,经历了几多磨难,几多曲折,在大地上留下一句震撼人心的警句——要自立。

 

      人要自立。

我国教育家陶行之曾说: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每个人都要自立。

特别是我们青年学生,更应具有自立自强的精神。

那种依赖父母,依赖他人的人,是经不起任何考验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年学生在父母家庭的庇护下长大,缺乏社会生活经验,遇事不能独立思考,分不清真善美和假丑恶,终于酿成了一幕幕悲剧——多么让人痛

 

  个人要自立,民族也要自立。

只有自立,民族才能振兴。

无数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勤劳自立,奋斗不息,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使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

但到了近代,自从帝国主义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中华民族便丧失了独立自主,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备受外强的蹂躏践踏。

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那天起,就逐步走上了独立自主和富强的道路。

如今,我们依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不仅个人要自立,民族要自立,人类也要自立。

只有自立,人类才能发展。

苏联科学家齐奥欠科夫斯基说过:

“地球是人类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这句话概括出了人类发展的历史。

人类为了自立因而在人类历史上,从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

从而使人类从类人猿进化成现代人,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但是人类如果停止了对自然的改造,永远都靠地球的赐予生活,那么最终是要走向毁灭的。

今天,人类正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探索着宇宙的奥秘,正是为了写下人类发展史上更加辉煌的篇章——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人类的发展,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个人要自立,民族要自立,人类要自立。

只有自立,个人才能成长,民族才能自强,人类才能发展。

这就是真理,一条永恒的真理。

 

【简评】文章先谈个人自立,接着谈民族自立,最后谈人类自立——层层深入。

第二部分:

高考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议论文写作也不例外。

文章的开头,犹如一个人的眉目,良好的开头无疑会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精心刻画好“凤头”,一定会收到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效果。

总体来说,对议论文的开头要求有两点:

短”即简洁,最好两三句成段,不要长篇大论写不到正点上;“靓”即精彩,有创意,有文采,。

具体来说,议论文的开篇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法

这种开头方法因为比较简单,是采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即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中心论点。

它的好处就是简洁明了,观点鲜明,。

让阅卷老师一下就能看出你的中心论点,给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阅卷教师吃一颗“定心丸”。

如2013年高考福建卷佳作《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的开头:

与其做一颗无依无附地飘行在天宇的流星,不如做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拥有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的精神,道理不言而喻:

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

这样的开头就简洁而凝炼地写出了“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这一观点,既切合文题,又揭示中心,。

采用“开门见山式”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立意一定要准确,不然反而一下让阅卷老师看到破绽。

二、释题入篇法

所谓“释题入篇”就是先将标题的含义解释一下,以“释题”的方式“入篇”。

如2013年高考天津卷佳作《行而知之》的开头:

行者,行为、行动也。

行而知之就是在自己的行动、实践中检验与获取知识,吸取经验教训,体验人生道理。

这个开头对“行”与“知”等概念及其关系具体解析、释义,就属于释题入篇法。

采用“释题入篇法”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对概念内涵的解释要简明扼要,并具有一定的深度。

三、名句引入法

在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言名句开头,使文章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如2013年高考湖南卷佳作《叩问心灵》的开头:

汪国真曾有言: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诚然,人生中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

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己的心灵,轻轻说出那句“我愿意”,并一生无悔。

这篇文章以汪国真的诗句开头,暗含了中心论点。

这样的开头,给人一种文采飞扬的感觉。

采用“名句引入法”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1)名言警句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是间接引用。

(2)名言警句要引用得贴切,切忌张冠李戴。

四、采用设问法

即开头采用疑问或反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佳作《人生方圆观》的开头:

什么是方?

地就是方,纵横经纬,托举万物,给人无尽的动力,教人进退的准则。

什么是圆?

天就是圆,覆盖八荒,包容宇宙,给人以浪漫的遐想,启人以深刻的哲思。

古人的方圆观恰当地向我们展现了方与圆构成的诗意世界。

这个开头是一连两个设问,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读者读到这里肯定会进行思考,并且情不自禁地看下去。

采用“设问入题法”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所问问题一定要与观点有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在回答问题时引到观点。

五、铺排蓄势法

此种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打造文章开头,使文章开头富有气势,充满文采。

如2013年高考湖南卷佳作《若把苦难做云梯》的开头:

春桃妖娆,它不惧斗艳争芳,绽放出灼灼华光;夏莲淡雅,它不惧沾染铅华,亭立出绝代的风姿;秋枫凄艳,它不惧粉碎身躯,舞动出生命的赞歌;冬梅清傲,它不惧雪花欺凌,坚守出灵魂的倔犟。

它们告诉我们追求的真谛,为梦想去飞翔,就不惧十丈软红,颠倒磨折之苦。

这篇文章的开头十分巧妙,通过一组自然现象引入,既能显示出作者知识的丰富,又能诱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采用“铺排蓄势法”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排比内容一定要紧扣论点。

六、寓言故事法

寓言和故事大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寓言和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同时,使文章显得更富文化底蕴。

如2013年高考上海卷佳作《在霓虹闪烁中握住微光》的开头:

得道高僧一灯大师在向人传授佛偈禅理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他带领追随他许久的小沙弥路过花园时点亮了一根火柴,并问小沙弥看到了什么。

小沙弥答道:

“漂亮的花园。

”他又带着小沙弥到了漆黑的柴房,点亮了一根火柴在他眼前一晃,问他看到了什么。

小沙弥想了想,说了两个字:

微光。

本文由“一灯大师”的故事切入,引出“微光”的重要性。

故事引入恰当贴切,暗含了材料作文的旨意。

采用“寓言故事法”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这种形式的开头,可以用在给出事实性材料的作文题中。

结尾和开头一样,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尾”,是说应该像一个人注重晚节那样重视文章的结尾。

古人把“豹尾”和“凤头”并提,既说明了结尾的特殊作用,又包含着结尾要有力度,照应开头,重申论点的主张。

议论文结尾的几种形式:

    1、推进式。

如《机遇》一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一个人要把握好机遇后,顺势由此及彼,由个人推及到国家,写出了这样的结尾——

    机遇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每一次竞赛、考试、评比又何尝不是机遇?

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不断学习准备着,准备充分者,自然能脱颖而出。

    机遇待人如此,待国亦如此。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经把握住了一次改革开放的机遇;在第三次产业革命蓬勃而起的今天,开发国门的中国又同样面临着机遇,中国人在努力发展生产力,这生产力便是“必然”的准备;只有准备充足,才能把握住每一个科技腾飞而来的小机遇,把握住这些小机遇,才能把握住这一个振兴中华的大机遇。

(《机遇》)

    这样的结尾,对上文进行了小结,然后又深化开去,由小到大,由个体到群体,在原有的基础上推进一步,使整篇文章提升了一个平台。

    2、照应式。

如《把握机遇》一文,作者在用“比尔•盖茨摸准市场行情抓住机遇获得成功”和“三国时期袁绍优柔寡断,未趁许昌空虚一举攻下而坐失良机、兵败官渡”这两个事例从正反论证论点后,写道——

     “幸运之机好比市场,只要错过机会,价格就将会变化。

”希望历史的教训能够打消某些人对“下一次”所抱有的幻想。

成就事业,尤其重要的是保持一个敏感的头脑,培养一份过人的胆识,这样你才不会错过机会,也不会因此而付出代价。

      就像比尔•盖茨,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我相信他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来的。

他的成功也就是因为他能够抓住一个好的时机,去为自己创造机会,从中表现出了他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聪慧的大脑所储蓄的条件。

         (《把握时机》)

      这个结尾,先由上述反面论证顺势议开,与上段形成照应,深化论点,再回应正面论证一段,进一步论证,有利地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联系式。

如《机遇出人才》一文,作者在用战国的毛遂、三国的孔明的事例论证他们在机遇面前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之后,这样写道——

      机遇不喜欢懒汉,也不欣赏投机,机遇总伴随着勤奋努力的人,不断开拓的人,持之以恒的人,力求创新的人。

若你没有“千里马”的本领,再多的机遇也是徒然,因为只有能力作保证,机遇作为条件,你才能脱颖而出。

      机遇出人才,时势造英雄,只有把握好机会,创造出机会的人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出人才》)

      这样的结尾,紧密联系实际,先从反面说,再从正面提出要求,使全文具有了较强的时代性。

    4、感召式。

《成功靠机遇》一文在列举柯南•道尔写作侦探小说、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鲁迅弃医从文等事例证明机遇等成功的重要性后写道——

      厚重的人类历史,客观的社会现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了:

成功靠相遇。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抓住机遇,把我们中国自己的事办好,中国当代名人九大成功素质排行榜中的老大即为“抓住机遇”。

让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抢抓机遇,大显身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功立业吧!

(《成功靠机遇》)

      这一结尾先对上述的议论进行了总结,接着用邓小平同志的话、中国当代名人九大成功素质排行材料鼓动我们,发出号召,进一步阐明作者的议论意图。

第三部分:

高考作文拟题方法简述

一、必须明白拟题的重要性:

1、心理作用:

先入为主,第一印象。

对于作文,首先跃入阅卷老师眼中的是文题,题目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题目不好,也会影响到得分。

2、高考评卷:

不拟文题扣2分,拟题不当扣1分。

实际上,由于前二者的原因,如果不拟题或拟题不当,其隐性失分绝对不止一两分。

3、标题是让阅卷老师眼前为之一亮的第一点----题好一半文。

3、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二、高考新材料作文拟题常用的三种模式:

1、第一种模式:

保守拟题法,即直接用从材料中提炼出的中心话题作文章的题目。

2、第二种模式:

保险拟题法,即在从材料中提炼的中心话题前后添加词语扩充题目。

3、第三种模式:

创新拟题法,先定好材料的中心话题,再运用各种手法加以润色。

 

2018年全国卷Ⅰ

适用地区: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

范文一:

写给2035年的弟弟

河南考生

亲爱的弟弟:

此刻,一岁的你也许正在酣睡。

而我,正在2018年的高考考场上。

这是18岁给予我的礼物,我必须伸开双手笑脸相迎,就像去年全家人迎接你的到来一样,也像18年前年轻的父母迎接我的降生一样。

不同的是,2000年初生的我被称为“世纪宝宝”,而你则是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后的“改革宝宝”。

等你从“时光胶囊”中取出这封信时,已是2035年,你也到了和我今天一样的年龄。

18岁的天空没有阴霾,而你的18岁,注定艳阳高照。

因为,按照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2035年正好是中间的“加油站”和关键点,你看到的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大幅跃升,是平等、法治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社会文明的新高度,是青山绿水中的富裕生活,那是咱们的“美丽中国”。

那时,你也许不会再像现在的我一样为明天的高考焦虑,也许“高考”已经成为一种测试而不再是进入高等学府的门槛——真羡慕你们这一代享受均等教育的阳光普照的年轻人。

请你记住,历史是层叠的过程,当我们注视当下时,必须给予过往的时代以应有的尊重。

因为,你们所拥有的一切,是时代巨变的结果,更是前一代人拼搏打下的基础。

如果没有2006年取消延续了两千年的农业税,如果没有载人航天的一次次遨游天际,如果没有令世界为之侧目的精准脱贫工程,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的狂飙突进,如果没有“中国制造”和“一路一带”的战略实施……

2035年不过是时序中一个普通的标记,怎么会有你我看到的辉煌?

咱们的老家,曾经是一个不通公路的山村,父亲当年要翻过一座山头,花一个小时时间步行到学校。

他考上了大学,背井离乡到了城市定居,却与贫瘠的故乡挥手告别,留下了守着大山里的特产卖不出去的乡亲。

那是父亲心中的痛,是一代人无奈的叹息。

现在,乡村公路修通了,产业扶贫进山了,土特产成了市场的热销品,几百年没有变样的山村几年之间成了旅游的热点,欢笑合着枝头果实的碰撞让曾经沉寂的山村充满了生机。

如果有一天你去那里旅游,别忘了,那是我们的故乡,我们根系深埋的土壤。

你看到的现实,曾是我们奋斗的梦想。

2008年,那一年,我8岁,却记住了一个陌生的名字,汶川,也从此懂得了“国难兴邦”内涵:

近7万人的生命死于灾难,8000亿元的经济损失……

但是,在巨大的哀痛之后,就在你看到的地震废墟的旁边,一座座新的城市和村庄拔地而起,谁都拒绝不了万物的生长,谁也无法遏制一个民族崛起的力量。

所有的辉煌都伴随着苦难,所有的梦想都倾注着希望。

你看到这封信时,按照时下的划分,我已经是“油腻”中年男,但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虽至中年,但绝不会“油腻”,因为,有梦想谁都不会油腻。

所以,2035年,你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我也将以年轻的笑容行走在路上。

米兰·昆德拉说过,“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选择的终点。

我想说的是,梦想永远没有终点,过了2035年,还有2050年,那时,你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你的奋斗在路上,你的梦想也在路上。

有梦想,谁都会健康成长;

有梦想,哪个时代都了不起。

                                你18岁的哥哥

2018-6-7

范文二:

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给新时代青年的一封信

  致18岁的你:

  展信佳!

祝贺你来到美丽的18岁。

2018年,是我的十八岁,不禁感概万千——我看见追梦之光在代代传承,中国亦一路前行,一路发展——谨以此信,抒发己怀;同时愿追梦之光,因你们的传承,祖国更精彩更动人!

  十八年前,千禧之年,我们诞生在刚步入新世纪的中国,被称为“世纪宝宝”,身体里流动着华夏民族“龙”的血液。

八年后,也就是难忘的二零零八年。

那一年,我们在上小学二年级,空气中氤氲着北京奥运的喜悦氛围,突然,如同雷声撕破天际,汶川大地震——家园瞬间被震碎,毁万千生灵于一旦,举国悲恸。

然而,我亦在此时看见中国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

解放军不畏余震,只争朝夕,高举救灾的大旗;幸存者克服悲伤与恐惧,眼里盛满笃定与坚强;孩子们怀抱感恩之心,眼里依旧闪耀着希望……十年前的汶川,地震震碎一切,而仅仅十年后,这里又神奇地诞生了一座新汶川!

——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灾难可以毁灭一切,但却永远无法动摇我中华民族追求完满、追求幸福的中国梦想。

愿今日的你,无论遇到任何困境,都能怀追梦之光,不断前进!

  顺着时间的轨道,让我们一起走近2013年。

那年我成为了一名初中生,国家发射了天宫一号,并且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那时“公路村村通”基本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到了2017年,我来到高中,国家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也因为那时的扶贫政策,今日我国恩格尔系数进入了全球0.2%—0.3%的富足区间——中国更好了,百姓更幸福了!

——正是一代代人怀揣的追梦之光,才得以照耀今日之中国,逐步圆梦。

你看看我的时代,是上海洋山自动化码头那些平均年龄不超过22岁的青年工匠之梦,是以宋玺为首的90后赴亚丁湾青年的维和之梦……正是这些青年的追梦之光,照耀九州,促祖国发展。

愿你怀揣追梦之心,以青年的热血与奋进之力,不断前行!

  今日,我们长大,手持前辈交付的历史的接力棒;明日,手上的接力棒将交付给你们。

今日,我们从未如此接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但困难与挑战依旧存在,国家发展仍需我辈青年砥砺前行;明日,你们的2035年,国家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挑战与竞争会更激烈,期待你们这一代青年,继续传承追梦之光,护祖国一路前行!

  追梦之光,今日将来到你们手中,愿新时代的你们代代传承!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愿我们青年以追梦之光照耀前路!

正如青年时期的周恩来先生所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