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6813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docx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

调试措施

调试项目名称

编号:

第1页共11页

燃烧调整调试措施

1、设备概况、规范、特性参数

1.1设备概况

电厂2×600MW国产超临界燃煤机组1号锅炉是由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制造的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固态排渣、露天布置、燃煤、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п型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锅炉。

型号为SG1913/25.4-M967。

锅炉共配置了六台HP1003型中速磨,燃烧器设六层煤粉喷嘴自下而上A、B、C、D、E、F层,对应着A、B、C、D、E、F磨煤机。

投用时一般从下而上投用。

主风箱设有6层强化着火煤粉喷嘴,在煤粉喷嘴四周布置有燃料风(周界风)。

在每相邻2层煤粉喷嘴之间布置有1层辅助风喷嘴,其中包括上下2只偏置的CFS喷嘴,1只直吹风喷嘴。

在主风箱上部设有2层CCOFA喷嘴,在主风箱下部设有1层UFA(火下风)喷嘴。

在主风箱上部布置有SOFA燃烧器,包括5层可水平摆动的分离燃尽风(SOFA)喷嘴。

在二次风风室内共配置三层(AB、CD、EF层)启动及助燃用油枪,共12支轻油点火油枪。

一次风自一次风机出口一部分经过预热器加热为进磨煤机热风,一部分直接作为进入磨煤机的压力冷风,经磨煤机后,每台磨煤机分四路分别供相应层四角一次风进入炉膛。

二次风自送风机出口经预热器加热进入大风箱由风门档板调节按要求分布于各二次风喷口进入炉膛。

为了控制大容量锅炉的左右烟温偏差,本燃烧设备切向燃烧的形成,主要依靠二次风喷嘴的偏转结构。

通过燃烧设备设计和炉膛布置的匹配来满足本工程各项燃烧指标要求,在煤种允许的变化范围内确保煤粉及时着火、稳燃、燃尽、炉内不发生明显结渣、NOX排放量低、燃烧器状态良好、并不被烧坏。

本锅炉燃烧方式采用最新引进的低NOX同轴燃烧系统(LNCFS),煤粉燃烧器为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摆动式燃烧器。

主燃烧器喷嘴由四组内外传动机构传动,每组分别带动一到二组煤粉喷嘴及其邻近的二次风喷嘴,这四组喷嘴传动机构又由外部垂直连杆连成一个摆动系统,由一台直行程气动执行器统一操纵作同步摆动,二次风喷嘴的摆动范围可达30°,煤粉喷嘴的摆动范围可达±20°。

燃烧器每层风室均配有相应的二次风门挡板,每角主燃烧器配有26只风门挡板,相应配有20只气动或气动执行机构,其中在每层煤粉风室上下的二只偏置辅助风风室由一只执行机构,通过连杆进行控制。

每角SOFA燃烧器配有5只风门挡板,相应配有5只执行机构,这样每台炉共配有100只执行机构。

各二次风门挡板用来调节总的二次风量在每层风室中的分配,以保证良好的烯烧工况和指标。

风门挡板的控制原则。

总空气量与燃烧器大风箱/炉膛出口压差(⊿P)的函数关系如下:

压差Pa

380.8

381

635

1016

1016

总空气流量%BMCR

0

30

50

60

105

空气流量与COFFA-Ⅰ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COFFA-Ⅰ挡板开度%

0

0

80

100

100

总空气流量%BMCR

0

30

40

42.5

105

空气流量与COFFA-Ⅱ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COFFA-Ⅱ挡板开度%

0

0

20

100

100

总空气流量%BMCR

0

40

50

52.5

105

空气流量与SOFA-Ⅰ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SOFA-Ⅰ 挡板开度%

0

0

20

100

100

总空气流量%BMCR

0

40

50

52.5

105

空气流量与SOFA-Ⅱ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SOFA-Ⅱ 挡板开度%

0

0

80

100

100

总空气流量%BMCR

0

50

60

62.5

105

空气流量与SOFA-Ⅲ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SOFA-Ⅲ 挡板开度%

0

0

80

100

100

总空气流量%BMCR

0

60

70

72.5

105

空气流量与SOFA-Ⅴ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SOFA-Ⅴ 挡板开度%

0

0

80

100

100

总空气流量%BMCR

0

80

90

92.5

105

投运煤粉喷嘴燃料风挡板开度与给煤机转速函数关系如下:

燃料风挡板开度%

10

10

100

100

100

给煤机转速

0

50

80

100

105

停运燃烧器挡板开度与总空气流量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挡板开度%

0

0

10

10

15

15

总空气量%BMCR

0

55

60

78

80

105

锅炉额定工况下的主要参数

名称

单位

BMCR

BRL

过热蒸汽流量

t/h

1913

1821

过热器出口压力

MPa

25.4

25.28

过热器出口温度

571

571

再热蒸汽流量

t/h

1586.0

1514.2

再热器进口压力

MPa

4.29

4.09

再热器进口温度

310

306

再热器出口压力

MPa

4.10

3.91

再热器出口温度

569

569

给水温度

282

279

燃料量

t/h

240.0

226.4

排烟温度

129

128

设备规范及特性参数

风机

特性

送风机

引风机

一次风机

型号

ANN2800/1400N

AN35e(V19+4°)

ANN1904/1120N

流量

m3/s

260.2

471.2

120.1

压升

Pa

3685

4091

11984

风机转速

r/m

995

585

1470

叶片级数

1

1

2

动、静叶片可调范围

-300~+150

-750~+300

-300~+150

电机型号

YKK630-6

YKK900-10

YKK630-4

电机功率

kw

1400

2900

2100

电压

V

6000

6000

6000

锅炉设计用煤为淮南煤,校核煤种为淮南煤

项目

单位

设计煤种

校核煤种

收到基低位发热值Qnet.ar

kJ/kg

21300

20000

收到基全水份Mt

%

7.0

9.0

收到基灰份Aar

%

26.00

29.00

可燃基挥发份Vdaf

%

38

39

空气干燥基水份Mad

%

2.0

2.5

收到基碳Car

%

56.37

52.10

收到基氢Har

%

3.72

3.40

收到基氧Oar

%

5.54

5.05

收到基氮Nar

%

1.0

0.90

收到基全硫St.ar

%

0.37

0.55

可磨性系数HGI

58

53

灰变形温度DT(T1)

>1450

>1450

灰软化温度ST(T2)

>1500

>1500

灰熔化温度FT(T3)

>1500

>1500

SiO2

%

54

54.40

Al2O3

%

33

32.50

Fe2O3

%

4.2

4.5

CaO

%

2.0

2.5

K2O及Na2O

%

1.5

1.7

MgO

%

1.2

1.5

2、编写本措施的主要依据

2.1制造厂的说明书及图纸资料

2.2《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建质(1996年版)

2.3《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质(1996年版)

2.4《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电建(1996年版)

2.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2.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电发电厂部分)

2.7国家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2.8《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2.9《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电电源(2002年版)

3、试验目的

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的目的是在锅炉通常运行的各工况(额定)下,通过改变影响燃烧的各个手段来确定锅炉运行的最佳参数。

为CCS调整试验提供依据。

4、调试前必须具备的条件

5.1制粉系统初步调整试验已结束,并已确定出磨煤机的最大、最小出力,一次风量风煤比率,磨煤机进、出口温度、煤粉细度及磨碗间隙调整完毕。

5.2风烟系统控制部分均能投自动,其中包括炉膛负压,送风,大风箱差压,周界风挡板等。

5.3锅炉本体安全阀及电磁释放阀(PCV)等均已校验完毕,可投用。

5.4炉本体吹灰,空预器吹灰系统程控已调试完毕,并可投用。

5.5炉底灰、渣及上煤系统能投入正常运行。

5.6机组在600MW负荷稳定运行24小时以上,且协调控制,汽跟炉方式可投运。

5.7SCS、DAS、DEH、CCS、TSI、SOE及CRT画面打印均可投入。

5.8原煤、煤粉、飞灰等取样测点位置已经确定,测量装置已准备好。

5.9配备足够用试验用煤(设计煤种),机组负荷调整已与网控联系妥当。

(提供试验期间负荷变化曲线)

5.10每次工况变化后需稳定工况至少30分钟。

5.11烟风系统氧量、温度、压力、流量、烟压等表计均应校验合格,投用准确,运行参数均可打印。

5.12FSSS保护校验结束。

5、试验范围

5.1燃烧器喷口着火距离的调整。

5.2炉内火焰温度场分布鉴别试验

5.3炉膛出口两侧烟温、汽温偏差的调整。

5.4改变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的试验。

5.5燃烧器摆角试验。

6、试验工艺及要点

6.1调试工艺

6.1.1燃烧器喷口着火距离的调整

观察燃烧器喷口的着火情况,利用燃料风(周界风)进行适当的调节,改变着火的位置,改善着火的稳定性。

通常较合适的着火点离喷口0.3~0.5m之间,通过该试验可初步确定在燃烧器不同出力下的燃料风挡板的开度。

6.1.2炉内火焰温度场分布鉴别试验

在锅炉燃烧及炉内配风工况已初步调好的基础上,将蒸发量保持在相当于机组负荷为75%和100%额定值的条件下,用高温测温仪测量炉内各部温度,作出温度场的分布状况,从而判别炉内高温烟气传热的合理性,以及检验某些部位易结焦、挂焦的可能性,以便提出加强巡视和吹灰的要求。

6.1.3炉膛出口两侧烟气(汽温)偏差的调整

炉膛出口两侧烟温(或汽温)的偏差,可通过改变BC层和消旋风的挡板开度来调节。

使尽可能地减少该处两侧烟温偏差,从而使汽温偏差≤10℃。

然后确定在不同负荷下BC层和消旋风挡板的开度。

6.1.4改变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的试验

试验时机组维持在90%~100%额定负荷,试验可在三个不同的过量空气系数下进行。

工况调整稳定后进行锅炉及辅助设备运行参数的测量,有关项目详见附表,并进行原煤取样,工业分析和飞灰取样(在固定取样处或电除尘第一电场灰斗)作含碳量分析。

通过试验确定较合适的空气过量系数(即O2)求得飞灰可燃物小,排烟温度相对较低而锅炉效率较高的运行配风方式。

试验时氧量控制在3-7%左右。

6.1.5改变燃烧器摆角的试验

试验时机组负荷维持在90%额定值左右,燃烧器摆角置于水平位置,减温水量不变,将主汽温度和再热器温度维持在520℃左右。

首先将燃烧器往下调节至-100、-200、-250、(以最低汽温不低于510℃为限)。

燃烧器下摆试验结束后,再逐步往上调节至水平位置稳定后,将摆角分别为+100、+200、+250(以最高汽温不高于545℃为限),每个试验工况记录锅炉各部烟温及过热器、再热器各段汽温,管壁温度数值,同时配合热控进行摆角和汽温变化的响应时间的动态特性试验。

通过调节燃尽风,使NOX排放达设计要求。

6.2试验期间需进行检测下列曲线(CRT在同一画面)

6.2.1负荷曲线(BF)

6.2.2排烟温度、氧量曲线

6.2.3过热器、再热器蒸汽温度曲线

6.2.4总风量、燃料量曲线

6.2.5给水、蒸汽流量曲线

6.3调试要点

6.3.1试验期间,每天试验根据现场运行情况为4~5个项目,原则上白天试验,因此晚上要求运行人员对炉本体及空气预热器进行吹灰一次。

6.3.2试验期间要求不排污、不吹灰,排渣与除灰要统一协调。

6.3.3试验期间不得进行与试验无关,且要影响运行稳定的操作,若有必要应预先与试验负责人联系,但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运行人员有权自行处理。

7、安全环境控制措施

7.1到现场观察燃烧器喷口着火情况时应和主控室锅炉监控人员联系,同时在观察着火情况时,须戴好防护眼镜。

在锅炉点火或投燃烧器期间以及燃烧不稳定、炉膛负压波动时,不可站在看火孔、检查门或燃烧器检查孔的正对面。

7.2使用高温测温仪测量炉膛内火焰温度时,至少由二人进行,一人测量,一人监护,并做好防止炉内高温烟气辐射热喷出灼伤的保护措施。

开启锅炉的看火孔、检查孔、灰渣门时,须缓慢小心,现场工作人员须站在门后,并有紧急躲避的退路。

7.3当发现锅炉灭火时,确认所有燃料快关阀自动关闭,炉内应保持30%以上的通风量进行吹扫,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对策后重新点火。

7.4在燃烧试验进行过程中,有关人员需经常到现场检查锅炉及各辅机的运行情况,因此锅炉扶梯、通道、平台栏杆必须完整无缺,照明充足,通信畅通,现场无易燃易爆物品,消防设施齐全,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试转现场,有碍试转工作的脚手架全部拆除。

7.5锅炉吹灰前,应调整好炉膛负压,并在燃烧稳定,机组负荷在80%额定值以上的条件下进行。

吹灰时禁止打开炉膛检查孔观察吹灰状况,在吹灰过程中若发现燃烧不稳定应立即停止吹灰。

7.6燃烧试验的工况调整由专人负责指挥,一旦锅炉运行不稳定或发生事故时,按运行规程及事故处理措施执行,试验暂停。

7.7锅炉燃烧调整时,加强巡视检查燃油及制粉系统,防止燃油及煤粉泄漏事故的发生。

及时调节燃烧工况,严防燃油漏入炉膛及未燃烬油雾或煤粉在尾部积聚,造成炉膛爆炸及尾部二次燃烧。

8、调试组织机构及分工

8.1淮沪煤电田集电厂参加本次措施方案的会审,同时做好生产准备,负责系统操作及与运行值长的联络工作。

8.2浙江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负责本试运方案的讨论会审,负责本次试验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及过程进行监控,调试验收。

8.3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参加措施方案会审,设备挂牌,负责设备维护、检修和消缺工作,协助进行运行设备的现场监护工作。

8.4上海电力建设启动调整试验所负责编制措施方案、相应的运行措施及实施,准备试运行技术文件包,进行调试工作的现场指挥,负责系统设备的试运前的检查工作。

9、试验所须的仪器、仪表

9.1高温红外线测温仪

9.2氧量仪

9.3煤粉取样装置

9.4煤粉筛(电厂提供)

10、调试记录表

壁温记录从CRT打印。

CRT记录表:

工况(MW)试验编号:

项目

单位

风烟系统

引风机

开度

%

电流

A

风量

t/h

送风机

开度

%

电流

A

风量

t/h

一次风机

开度

%

电流

A

风量

t/h

密封风机

A/B

-

-

扫描风机

A/B

-

空预器

电流

A

A

B

A

给水温度

给水压力

MPa

给水系统

给水流量

t/h

Ⅰ级减温A/B

开度

%

流量

t/h

Ⅱ级减温A/B

开度

%

流量

t/h

事故

喷水

开度

%

流量

t/h

一、二次汽系统

燃烧器摆角

主汽A/B

压力

MPa

温度

流量

t/h

再热A/B

压力

MPa

温度

制粉系统

磨煤机

-

磨出口风温

磨进口风温

给煤量

t/h

磨碗差压

kPa

记录人:

 

现场记录表

时间:

日期:

燃烧器摆角

L1

L2

L3

L4

AA

A

AB

B

BC

C

CD

D

DE

E

EF

F

FF

记录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