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6858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docx

专题05物质的属性备战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解析版

山东省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

物质的属性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19•东营)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水从0℃升高到4℃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答案】D。

【解析】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铅笔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悬浮”是因为铅笔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

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一般体积会发生变化,质量不变,由ρ=

可知,其密度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水从0℃上升到4℃时,其体积变小,由ρ=

可知,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则密度增大,故C错误;

D、因为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当瓶内氧气用去一半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半,由ρ=

可知,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D正确。

2.(2019•菏泽)下列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的概念﹣﹣类比法

B.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实验+推理

C.在研究串联电路的电阻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等效法

D.在研究磁场时,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判断磁场方向﹣﹣转换法

【答案】A。

【解析】A、在研究光的传播特点时,引入“光线”的概念,采用的是模型法。

故A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推理得出的,采用的是实验+推理的研究方法。

故B正确;

C、研究串联电路的电阻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C正确;

D、研究磁场特点时,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判断磁场方向,采用的是转换法。

故D正确。

3.(2019•威海)关于课本中的力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可用小车代替木块

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将小车转动一定角度是为了探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二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D.“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木块被小车推得越远,说明小车动能越大

【答案】A。

【解析】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若用小车代替木块,变滑动为滚动,减小了摩擦力,从而对测量摩擦力大小带来了困难,A错误;

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将小车转动一定角度,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是为了探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二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B正确;

C、由实验现象可以看出:

小车受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C正确;

D、“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根据转换法,木块被小车推得越远,说明小车动能越大,D正确。

4.(2019•枣庄)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水银液面慢慢升高,在“水银液面升高”的过程中,有关温度计内水银的物理量不变的是(  )

A.温度B.体积C.密度D.质量

【答案】D。

【解析】在水银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体积在变大,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由此可知,质量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无关,所以水银的质量不变,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虽然水银的质量不变,但由于水银的体积变大了,所以水银的密度减小了,故D正确,故ABC错误。

5.(2019•临沂)对下列各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只麻雀的质量约3kgB.成人正常行走的步长约50mm

C.中学生上一层楼做功约1800JD.电视机正常工作电流约5A

【答案】C。

【解析】A、一只麻雀的质量约50g,故A错误

B、成人正常行走的步长约80cm,故B错误;

C、中学生的体重为600N,每层楼高3m,登上一层楼做功W=Gh=600N×3m=1800J,故C正确;

D、家用电冰箱的额定功率在220W左右,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I=

=1A,故D错误。

6.(2019•青岛)下列实验,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A.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不冋液体的同一深度

B.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不同高度自由滚下

C.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将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铜丝和铁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

D.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质量不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答案】A。

【解析】A、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控制了深度不变,改变了液体密度,是正确运动控制变量法;该选项正确。

B、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不同高度自由滚下;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导致小球到水平面的初速度不同,质量不同,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该选项错误。

C、将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铜丝和铁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该操作导体横截面积与材料均不同,实验存在多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该选项错误。

D、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质量不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该操作物质的种类与质量均不同,实验存在多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该选项错误。

7.(2019•青岛)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答案】D。

【解析】A、由图象可知,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状态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当甲、乙的体积都为V=20cm3时,m甲>m乙,由ρ=

可知,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当甲、乙质量都为10g时,乙的体积为20cm3,甲的体积为10cm3,则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故D正确。

8.(2019•德州)如图所示,在“测量花岗石密度”的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花岗石

B.称量花岗石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C.花岗石的质量是25g

D.花岗石的密度是2.8×103kg/m3

【答案】D。

【解析】A、称量时,应该是“左物右码”,且加减砝码用镊子,则左盘应放花岗石,右盘应放砝码,故A错误;

B、在称量过程中,要靠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B错误;

C、由图知,砝码的总质量为25g,游码在3g处,所以花岗石的质量为25g+3g=28g,故C错误;

D、由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花岗石的体积为30ml﹣20ml=10ml=10cm3;

则花岗石的密度为:

ρ=

=2.8g/cm3=2.8×103kg/m3,故D正确。

9.(2019•湘潭)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  )

A.安培B.伏特C.焦耳D.瓦特

【答案】B。

【解析】A、安培是电流的单位,不是电压的单位,故A错误;

B、伏特是电压的单位,故B正确;

C、焦耳是能量的单位,不是电压的单位,故C错误;

D、瓦特是功率的单位,不是电压的单位,故D错误;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0.(2019•日照)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

关于月球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月球表面的质量和地球表面的质量相等

B.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和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相等

C.发射过程中,有一个绕地球匀速转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力不平衡

D.发射过程中,有一个匀速竖直向上远离地球的过程,这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答案】AC。

【解析】A、质量与位置无关,所以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的质量和地球表面的质量相等。

故A正确;

B、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

故B错误;

C、发射过程中,有一个绕地球匀速转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受力不平衡。

故C正确;

D、发射过程中,匀速竖直向上远离地球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但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所以机械能增加。

故D错误。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1.(2019•枣庄)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长方体实心金属块,金属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

从此处匀速下放金属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金属块未与容器底部接触),在金属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10N/kg,ρ水=1.0×103kg/m3.由图象可知:

(1)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4 N。

(2)金属块的密度是 2.25×103 kg/m3。

(3)你还能求出有关金属块的哪些物理量:

 体积、质量、重力 (写出三个物理量即可,不需要计算结果)

【答案】

(1)4;

(2)2.25×103;(3)体积、质量、重力。

【解析】

(1)由图可知,金属块未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N,即金属块的重力为G=9N;

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5N,

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9N﹣5N=4N,

(2)由F浮=ρ水gV排得金属块的体积:

V=V排=

=4×10﹣4m3,

金属块的质量:

m=

=0.9kg,

金属块的密度:

ρ=

=2.25×103kg/m3;

(3)由上面的解答可知,除了能求出金属块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金属块的密度外,还可以计算金属块的体积、质量、重力,利用p=ρgh还可计算出金属块刚浸没时所受水的压强(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4cm)。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2.(2019•菏泽)小明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密度“时(矿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可使用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细线和水。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小明完成测量任务。

(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a、将细线拉住矿石,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矿石在空气中的重力G;

b、用细线拉住矿石,将矿石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

(2)矿石的密度表达式为 

 。

【答案】

(1)a、将细线拉住矿石,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矿石在空气中的重力G;b、用细线拉住矿石,将矿石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2)

【解析】

(1)实验步骤为:

a、将细线拉住矿石,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矿石在空气中的重力G;

b、用细线拉住矿石,将矿石完全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2)密度表达式推导过程:

由步骤a可得:

G=m物g=ρ物V物g①

由a、b两个步骤共同可以得出矿石受到浮力F浮=G﹣F,又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浮=ρ水gV排;所以有G﹣F=ρ水gV排②

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V物=V排。

即:

13.(2019•潍坊)李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巧妙地测出一石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A.取一根筷子,用细线将其悬挂,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悬挂位置记为O点,如图甲所示;

B.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轻质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

C.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筷子上O点两侧,移动悬挂位置使筷子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O点到两悬挂点的距离l1和l2,如图丙所示。

(1)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密度ρ石= 

•ρ水 (用字母ρ水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采用上述实验方法,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 无 (选填“有”或“无”)影响;

(3)图乙所示步骤中,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实验结果将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

(2)无;(3)偏大。

【解析】

(1)图丙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

G水L1=G石L2,

由于G=mg=ρVg可得:

ρ水V水L1=ρ石V石L2;

石块体积等于它排出水的体积,所以,V石=V水,

则:

ρ水L1=ρ石L2,

所以,ρ石=

(2)由于实验时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此时重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支点到重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零,则消除筷子自身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所以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3)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小于实际排开的水的体积,则溢出的水的重力小于排开的水的重力,当在图丙实验时,L1变大,根据ρ石=

可知ρ石偏大;

14.(2019•青岛)测量盐水的密度,方案如下:

(1)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请完成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 用天平测量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

④利用上述所测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 

 。

(2)用液体密度计直接测量

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大所以选用最小刻度是1.0gm的液体密度计它的测量原理是:

密度计放入不同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它所受的浮力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被测液体密度越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小 ,所以它的刻度是从1.0g/cm3 由上而下 (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顺次标记1.1、1.2、1.3…。

【答案】

(1)③用天平测量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④

(2)等于;小;由上而下。

【解析】

(1)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量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④利用上述所测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

(2)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密度计放入不同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相等;

由F浮=G物和F浮=ρ液gV排可知,被测液体密度越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即密度计浸入液体中体积越小,所以密度计的刻度上小下大,故它的刻度从1.0g/cm3由上而下”顺次标记1.1、1.2、1.3…。

15.(2019•泰安)物理学习小组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们的实验器材有:

托盘天平(配有砝码和摄子)、玻璃杯、细线和一个体积为10cm3、密度为7.9g/cm3的实心铁块。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天平指针静止时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 横梁 平衡。

(2)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该液体,放在天平左盘中,用 镊子 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测量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102.4g。

(3)用细线拴住铁块使其浸没在液体中,铁块不接触玻璃杯,液体无溢出,进行再次测量,测量数据如图乙所示,测量值m2= 111.2 g。

(4)计算该种液体的密度ρ= 0.88×103 kg/m3。

【答案】

(1)左;横梁;

(2)镊子;(3)111.2;(4)0.88×103。

【解析】

(1)根据天平调平衡时遵循的原则:

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图示中托盘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所以应该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

(2)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

(3)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液体、铁块和玻璃杯的总质量:

m2=100g+10g+1.2g=111.2g,

(4)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质量为:

m=111.2g﹣102.4g=8.8g=0.0088kg;

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G=mg=0.0088g×10N/kg=0.088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体的密度为:

ρ=

=0.88×103kg/m3。

16.(2019•临沂)小明在滨河阳光沙滩游玩时捡到一块鹅卵石,并对该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鹅卵石质量时,将最小为5g的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取下5g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 ,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3)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该鹅卵石的质量是 54 g。

(4)如图丁所示,鹅卵石的体积是 20 cm3。

(5)由以上数据可知,该鹅卵石的密度为 2.7 g/cm3。

(6)将该鹅卵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某液体中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戊所示,鹅卵石所受浮力为

 0.2 N.(g取10N/kg)

【答案】

(1)右;

(2)取下5g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3)54;(4)20;(5)2.7;(6)0.2。

【解析】

(1)由图甲知,测量前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由图乙知,测量质量时加入最小的5g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说明砝码的总质量较大,即这时石块的质量小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下来的操作是:

取下5g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3)图丙中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鹅卵石的质量:

m=50g+4g=54g;

(4)由图丁知,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50mL=50cm3,图丙中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总=70mL=70cm3,

故鹅卵石的体积:

V=V总﹣V水=70cm3﹣50cm3=20cm3;

(5)鹅卵石的密度:

ρ=

=2.7g/cm3;

(6)由图戊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02N,鹅卵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0.34N,

鹅卵石所受浮力:

F浮=G﹣F示=mg﹣F示=0.054kg×10N/kg﹣0.34N=0.2N。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7.(2019•济宁)小明用同一物体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中信息,求:

(g取10N/kg)

(1)物体的质量;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某液体的密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由左边图可知物体的重力G=F1=5.4N,

由G=mg可得物体的质量:

m=

=0.54kg;

(2)由左边、中间两图可得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水=F1﹣F2=5.4N﹣3.4N=2N;

(3)由F浮=ρ水V排g可得物体的体积:

V=V排水=

=2×10﹣4m3,

由中间、右边两图可得物体浸没在某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浮液=F1﹣F3=5.4N﹣3.8N=1.6N,

由F浮=ρ液V排g可得某液体的密度:

ρ液=

=0.8×103kg/m3。

答:

(1)物体的质量为0.54kg;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N;

(3)某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