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7037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docx

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针对练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感应性现象:

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背地性、向化性、向触性(植物对机械刺激的反应)、向热性)

注意:

向性运动(方向,生长运动,比较缓慢,不可逆),感性运动(无方向,较快发生,可恢复)——向触性、向热性(无方向)

生长素——植物向光性的激素

生长素的产生:

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控制生长,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根<芽<茎)。

顶端优势:

植物茎的顶芽是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但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不断运到茎处(侧芽),茎中的浓度最适于茎的生长,但会抑制芽的生长,且顶芽会抑制侧芽生长。

(树木的宝塔形、棉花摘心、田间除草)

植物向光性产生条件:

(1)有生长素且;

(2)有光照射。

植物向光性产生原因:

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面生长素少,胚芽生长慢。

(3)植物生长促进剂: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植物生长抑制剂:

脱落酸(促进衰老脱落)、乙烯(促进成熟)

2、人体的激素调节

(1)激素:

由腺分泌的活性物质,人体的需要量较微,但能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性别、生殖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常见的激素:

激素、激素及肾上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等

内分泌腺

分泌主要激素

主要作用

分泌不足或过多时的病症

垂体

 

控制

幼年不足:

侏儒症

幼年过多:

巨人症

成年过多: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促进,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幼年不足:

呆小症

分泌过多:

甲亢(激动兴奋)

胰岛

降低,促进血糖转化成糖原

分泌不足:

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注意:

区分呆小症和侏儒症的区别。

3、神经调节

(1)是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

(2)功能:

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轴突传导兴奋。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导冲动。

(3)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类

组成

作用

 

神经

系统

中枢神

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脊髓

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4)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后天形成的,大脑皮层参与的高级的);

反射(生来就有的,简单低级的)。

反射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包括五个部分:

感受器:

感受外界刺激。

传入神经:

将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传出神经:

将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

效应器:

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活动

4、体温调节

注意:

人类是恒温动物(37℃),产热、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在产热的同时不断散热。

产热、散热过程由(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控制。

产热:

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安静时产热为主,运动时产热为主。

散热:

直接散热(为主)和散热。

战栗产热:

产热量高,散热量也高,维持体温恒定。

课后练习

考点一: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

在不用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的情况下,要培育出如图所示的植物盆景,可以实施多种方案。

下列对方案及其原理的分析中,都正确的是()

A.把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B.把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让生长素移向背光的一侧

C.把植物侧放在地上,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D.把植物侧放在地上,让近地侧的茎生长得比远地侧的快

2.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可以证明根具有向地性,茎没有背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3.植物的根不仅具有向地下垂直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并且还有向较潮湿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即植物具有向水性。

我们一起来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水性”。

(1)首先做出假设:

(2)设置对照组:

取两盆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植株的四周均匀施水,在B盆植株的____施水。

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两盆植株的根的分布情况。

请回答:

①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盆蚕豆苗;

②用文字表示A、B盆中植株根的分布情况:

(3)实验结论:

__。

4.

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a点的浓度

5.如图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向光弯曲生长示意图,该图能表达的含义及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细胞发生弯曲

B.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能起到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

C.向光侧细胞较小是因为强光下生长素失去作用

D.向光侧细胞分裂太快导致向光侧细胞体积较小

6.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

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7.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不到百年。

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

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有关。

(2)拜尔的实验D中,推出几天后胚芽鞘将(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__。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考点二:

人体的激素调节

1.内分泌腺不同于外分泌腺的主要特点是()

①没有导管 ②具有导管 ③由腺细胞构成 ④分泌激素 ⑤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 ⑥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A.①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④

2.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由外分泌腺分泌,对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B.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侏儒症的病因是幼年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

3.以下是利用幼小蝌蚪和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实验组饵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B.实验组与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同种饲料,放在相同的环境中饲养

C.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饲养环境应适应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蝌蚪数量应相同但大小和发育程度可不予考虑

4.下表是某同学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对其进行的病因分析,你认为哪一项分析是不可能的()

选项

患者症状表现

病因

A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不足

B

生长迟缓,身体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C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D

脖子肿大,呼吸困难

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5.

甲、乙两人在正常进餐后,4小时后测定的血糖含量乙为0.14%,甲为0.1%。

然后给甲、乙两人分别喝下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所得结果如图中的曲线所示。

请回答:

(1)血糖含量正常值在__左右,由此可判断甲、乙两人中__是病人,患的可能是____病。

(2)甲、乙两人在饮用葡萄糖液后的1小时内,血糖含量显著增高的原因是____。

(3)甲饮用葡萄糖液1小时后,血糖含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这与体内__分泌的___作用有关。

(4)乙在饮用葡萄糖溶液1小时后,血糖浓度也下降,但乙血糖浓度下降不同于甲的另一条途径是___排出了体外。

 

6.如图为某人饭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

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呼吸作用减弱

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

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140毫克/100毫升

7.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起始血糖浓度;②丙组小白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毫升/天,甲组和乙组小白鼠灌喂等量蒸馏水;③其他外部条件相同且适宜,连续灌喂4周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

组别

小白鼠

状况

数量

/只

起始血糖浓

度/毫摩尔·升-1

4周后血糖浓

度/毫摩尔·升-1

健康

10

3.85

3.94

患糖尿病

10

19.46

19.00

患糖尿病

10

18.62

10.12

(1)在实验中,每组选取10只小白鼠而不用1只,目的是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考点三:

神经调节

1.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B.轴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

C.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2.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D.脊髓既具有反射功能,又具有传导功能

3.

根据下图填空:

(1)[1]____将冲动传向[2]____,冲动沿[3]____从细胞传出。

(2)人的神经系统由[A]____和[B]___,组成[F]____;[C]____和[D]____组成[E]____。

(3)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生命活动,是因为在____和____的共同调节下,各个系统协调统一工作的结果。

4.当前,我国正大力构建和谐社会,“醉驾入刑”已得到广泛认识,它有效地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

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

(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对应的刻度值,表内数值单位为厘米)。

  饮酒量

测定次数

A组

不饮酒

B组

饮一杯啤酒

C组

饮两瓶啤酒

第一次

24.4

27.8

48.7

第二次

25.5

29.2

53.0

第三次

25.1

30.0

51.3

请分析回答:

(1)爸爸看到林子松开直尺,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参与这个过程的感觉器官是__。

(2)对每组三次实验结果应如何处理?

____。

(3)A、B、C三组中,____组是对照组。

(4)从实验中发现:

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____,即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5)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____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5.

如图是人脑结构模式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C的名称是____,D是____,E是____。

(2)大脑皮层之所以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是因为大脑内部的神经纤维将____、____与____联系起来。

(3)饮酒过量时,表现步态不稳,是由于酒精毒害了图中的标号____结构,心跳和呼吸频率异常说明酒精毒害了标号____结构,发生语无伦次的现象,主要是酒精毒害了大脑皮层的____中枢。

6.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

研究成果一:

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

研究成果二:

切除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

研究成果三:

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

依据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是____损伤了。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____发生了病变。

(3)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人体的____。

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

____。

7.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8.下列反射全部属于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

A.膝跳反射、排尿反射B.谈虎色变、眨眼反射

C.杯弓蛇影、缩手反射D.望梅止渴、排尿反射

9.“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含了反射的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B.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D.这一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大脑皮层

10.如图所示,若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弧的模式,则当④处受损时会导致()

A.有感觉,不能缩手B.有感觉,能缩手

C.无感觉,不能缩手D.无感觉,能缩手

11.婴儿经常发生遗尿现象,主要原因是()

A.尿道括约肌发育不完善B.脊髓发育不完善

C.脊髓与大脑联系不完善D.大脑发育不完善

12.

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

e→d→a→b→c

D.若b处受损,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该反射也不能正常进行

14.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

“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将会(  )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D.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15.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B.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3.

中山市小榄镇一名3岁男童不慎从2楼坠落,经过楼下的李显文眼疾手快,成功地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孩子安然无恙。

李显文被网友称为“接住哥”。

如图是“接住哥”接住坠楼男童全过程的反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反射活动经过了____的分析和判断,是一类____反射。

这类反射也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该反射中,感受器是____,①是____神经,②是____神经。

(2)当遭遇危险时,大脑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由此可见,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____系统的调节,也要受到____调节的影响。

32.回答下列与反射有关的问题:

(1)调节人体排尿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脊髓里。

脊髓从胸部折断的病人,小便会失禁。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_______功能。

(2)当你的手偶然接触到针尖,手就会立刻缩回来,这种反射方式属______________,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某动物的反射弧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

①假如反射弧丁处受损,对反射活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某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那么在甲、乙、丙、丁中的哪些实验位点施加该药物,可以导致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效应器不发生反射活动__

考点四:

动物的行为

1.下列哪项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A.听妈妈说买了酸杏流口水B.看一场精彩的演出后激动不已

C.看一篇文章感动得热泪盈眶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

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A.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殖B.生来就有

C.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D.能伴随动物一生

3.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飞蛾扑火”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

A.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D.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4.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

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

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盖喝到牛奶,这属于____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____决定的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____行为。

5.下列全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狗辨主客、飞蛾扑火、老马识途B.猫捉老鼠、蜻蜓点水、鹦鹉学舌

C.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大雁南飞D.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孔雀开屏

模型特征

攻击频率

腹部银色

腹部红色

腹部有红色条纹

6.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类,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刚出生的小袋鼠就会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B.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

C.大山雀偷喝牛奶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

7.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入侵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

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

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观察并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表: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

D.腹部为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考点五:

体温的控制

1.早产儿出生后,往往被安置在育婴箱中监护,这主要是由于()

A.早产儿体重较轻,体质较差B.早产儿从母体中获取的营养不足

C.避免被细菌感染D.体温调节机构发育不完善

2.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

A、B。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当气温上升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这种反射弧属于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3.下表是人体处于安静和活动状况下体内不同器官产热的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

1

内脏

56

8

肌肉

18

90

其他

10

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在运动中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__控制。

(3)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____。

4.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的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

如图所示是皮肤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大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____图所示,此时体温____(填“高于”或“低于”)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所示,血管处于____状态,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量____,皮肤温度____,散发的热量将____。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____方式进行。

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____图所示。

5.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

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

A.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B.肌肉收缩,舒张的次数过多

C.血液流动速度过快D.运动员体温比普通人高

6.小明在寒冷的环境中不由自主地打寒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因为他的体内产热大于散热B.这是人体防止体温下降的重要反应

C.是骨骼肌不自主活动引起的D.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进行的

7.小明前天因感冒在家休息。

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如下表(其中在15:

00测完体温后服用了退烧药)。

时间

7:

00

9:

00

11:

00

13:

00

15:

00

17:

00

19:

00

体温

(℃)

36.9

37.2

38.2

38.2

38.5

37.5

37.3

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明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小明在11:

00~13:

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8.冬泳运动被誉为是“勇敢者的运动”。

冬泳时运动员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机体耗氧量下降B.骨骼肌战栗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皮肤血管舒张

9.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甲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_______,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的温度会_______,由皮肤直接散失的热量会________。

(2)乙图是在________情况下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减少,从而使人体的散热量________,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10.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

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l5℃快速上升至40℃。

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发生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