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7114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docx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

新增《政治学原理》自编资料(转载)第一章

分类:

默认栏目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三、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本章知识难点:

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区别

本章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关于政治的涵义

对政治的解释分为两大类:

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1、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社会道德。

这是古代东西方国家较为普遍的观点。

(2)把政治说成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实际上就是一个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过程。

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法学家凯尔森。

(3)认为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或者说政治就是“权术”、“统治术”、“权谋”。

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基雅弗利。

(4)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中国的孙中山。

(5)认为政治就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

这是当代西方国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这是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来界定政治。

(2)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

这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揭示政治的实质。

(3)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政治的含义

(1)对政治概念的不同定义

一是利益关系说;二是社会关系说;三是活动政治说;四是综合政治说。

(2)政治的确切内涵

政治就是在特定经济基础上,人们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围绕社会公共权力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说

第二、政治学即权力学说

第三、政治学以政策作为其研究的中心任务说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就是以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其研究对象,通过对政治现象的描述和把握,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按照政治学的本质属性来划分,政治学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按照政治学的研究特点功能来划分,政治学可以被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

3、按照政治学研究的层次来划分,政治学研究可以被划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4、按照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可以把政治学划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5、目前政治学研究主要划分为九类。

一是政治学理论;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典著作研究;三是政治思想;四是政治制度;五是比较政治学;六是行政管理;七是国际政治;八是政治学研究方法;九是分支学科。

三、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创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其所著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1、古代西方政治学

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撰写了《理想国》和《政治学》等著作,开辟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

西方古代政治学说有这样一些特点:

①它始于对国家问题的研究,因为它是以城邦国家作为研究和分析对象的;②它强调政治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取向在于特定的伦理道德,因为它认为政治是研究群体的善,国家的应然状态是至善的社会团体;③它维护奴隶主统治和奴隶制国家;④在研究方法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所不同。

柏拉图主要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并且把政治与哲学、道德、教育以及家庭等问题糅合在一起,在他看来,政治学就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150多个城邦国家的比较,研究了不同的政体类型,并开始把政治学与伦理学分开,使政治研究的概念趋于系统化。

所以,在方法论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思辨研究方法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证比较研究方法,奠定了西方传统政治研究方法两大倾向的基础。

2、中世纪西方政治学说

欧洲的中世纪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封建性,其经济基础是封建领主占有生产资料;另一个是宗教性。

这个时期的政治学说是神学政治观,其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中世纪的政治学说的基本特点有:

①鼓吹信仰高于理性,以宗教教义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②强调君权神授,认为教权大于王权,给王权也加上了神圣的光环;③主张神创等级制,以上帝创造万物为借口标榜封建等级秩序的合理性;④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的研究多诉诸神秘的直觉,后期即阿奎那时期则运用哲学的严密思维,采用抽象的概念分析方法,推导上帝的存在,论证国家、政体以及法的政治思

3、近代西方政治学

近代政治学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

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基雅维利和博丹。

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君主论》,有的译为《霸术》。

其鲜明特点是从人性出发研究社会政治。

在方法上是以事实和经验为依据,马基雅维利的国家学说是基于他的人性恶理论。

国家的职责是阻止人类因贪欲而引发的无休止的争斗,最终目的是建立秩序。

马基雅维利认为理想的政体是共和政体。

博丹(1530~1596)是法国政治思想家和法学家,是近代资产阶级主权理论的创始人,其主要著作有《共和六论》。

主要贡献是:

①主张以人的眼光研究国家问题。

②提出了主权理论。

认为国家主权是指一个中心(或是一个君主,或是一个集团)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它是一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对于公民和臣民而言,它是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

国家主权通过法律得以体现,并维护社会稳定,使国家合法化。

③以主权的归属作为依据,将政体划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种类型,赞美合法的君主制政体是最稳定、合理的形式等。

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家的思想充分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他们开始尊人重世,开始以政治权力作为研究的核心取向运用经验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等等,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神学政治学说的突破。

当然他们的思想也带有阶级局限性的一面。

(2)17~18世纪的政治学说

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的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等。

格老秀斯(1583~1645)是荷兰政治思想家,自然法学派创始人之一,近代国际法理论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海上自由论》、《战争与和平法》。

他的政治学说主要有自然法、主权理论和国际法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斯宾诺莎(1632~1677)是荷兰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主要著作有《神学政治论》、《伦理学》、《政治学》。

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人性论,认为生存权是人性的根本原则,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力。

其主要政治思想有国家论、政体论、自由论。

霍布斯(1588~1679)是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近代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自然法与国家法的原理》、《论公民》等。

洛克(1632~1704)是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政府论》等。

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建立在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天赋人权思想。

洛克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天赋人权的理论,奠定了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

孟德斯鸠(1689~1755)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论法的精神》。

他发展和完善了洛克提出的分权学说,系统论述了三权分立思想。

他主张按照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来组成国家机构,其中,议会行使立法权,君主掌握行政权,法院专管司法权,利用权力之间的相互约束保证它们不被滥用。

他认为,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

他强烈抨击私有制,认为封建专制制度是私有制发展的顶峰。

他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和“社会契约论”,主张在新社会契约基础上建立人民主权的、实行法制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以人性论及自然法为理论基础,结合政治实践的需要,进行政治制度的构建和政治方案的设计。

主要表现在:

①强烈、全面地批判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观念。

②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创造了自然法学说,强调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进一步揭批神权以及封建等级制。

③肯定人们对正义、平等、自由、民主、幸福的追求,形成正义论、平等论、自由论、民主论、天赋人权等理论。

④认为国家是人们缔结契约的结果,契约一旦生效,国家权力至高无上。

⑤分析政治权力的类别、特性和功能,提出了配置政治权力、构建政体的若干原则。

⑥重视法的作用,主张要依法建国,依法治国,按照法处理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等权利的实现必须依靠法律的保障,同时,这些权利的活动范围也必须以法律为边界。

⑦这些思想学说的本质是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和市场规则在政治思想上的投射。

(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说

代表人物有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

边沁(1748~1832)是英国政治思想家、法学家、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有《政府片论》、《道德与立法原理》等。

其政治思想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原则基础上,成为功利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议会改革方案直接成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指导原则。

密尔(1806~1873)是英国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著作有《论自由》、《功利主义》等。

自由论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主张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

密尔的政治思想体现了传统自由主义向现代自由主义的过渡,是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其本人也成为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最具影响的代表之一。

孔德(1798~1857)是法国思想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实证政治体系》。

其政治思想主要由实证主义体系和社会团结思想组成。

实证主义体系方面,指出科学的知识必须以“实证的事实”为基础。

社会团结思想方面,指出社会起源于人的社会本能,社会的精神权力应由科学家来行使,保证社会的秩序和进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广泛流传,对现代政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宾塞(1820~1903)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主要代表,著作有《社会静力学》等。

他用自然科学概念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提出了有影响的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这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集中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自由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要求,通过确立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理论依据,运用社会学世界观,借助自然科学的概念、逻辑和方法,把西方政治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出现。

这些思想家主要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期望通过社会变革达成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变革计划包括诸如建立社会公有、共同劳动的共和国等等。

这些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4、现代西方政治学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的关系逐步紧密。

1880年10月,在美国学者柏吉斯的倡导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开始培养政治学博士和具有学科意义的政治学研究,政治学由此获得独立学科地位,标志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进入了现代时期。

“新政治学运动”的兴起引起政治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它主张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政治研究,认为价值判断有碍于科学的政治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政治学进入发展的兴盛期,行为主义政治学迅速崛起,它带动政治学研究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研究理念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

现代西方政治学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政治理论,即对传统政治研究的继承和深化,又称现代政治思潮;一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即所谓的“政治科学”。

(1)现代政治理论

现代政治理论基本是17世纪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其显著特点就是学派林立、思潮纷杂。

主要有:

A、新保守主义。

其核心观点是反对一切激进的革命和革新,主张节制政治,以妥协的手段调和各种社会势力的利益冲突。

B、新经院主义。

在它的政治理论中同时兼有神学和伦理学两种政治观。

它认为人的一切权力都来源于上帝,所以,必须为它负责并提供服务;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无法实现政治体制的完善。

C、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和国家至上的观点,主张把过于集中的国家权力尽可能多地转移给各社会团体,实现政治权力的多元化。

D、存在主义。

为了恢复个人的自由,回归人的本质状态,他们号召人们对国家和社会采取一种弃绝和反抗的态度。

E、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各种自称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的统称,它由现代西方各种新老左派政治思潮组成,对资本主义持批判的态度,但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其主要理论有:

卢卡奇、葛兰西对社会主义实践遗留的理论问题的探索;马尔库塞等人把政治与心理学结合的初次尝试;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阿尔杜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F、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最激进的政治理论,它不满足于政府和社会制度任何形式上的变革,要求废除国家,认为人的自由意志、个性发展和人的活动才是使社会充满生机和获得进步的力量源泉,鼓吹“无命令、无服从、无制裁”的无政府状态社会。

(2)行为主义政治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指运用实证方法对个人或团体政治行为进行研究的西方政治思潮的总称。

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达到鼎盛期。

广义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包括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迅速兴起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传统政治学在预测、解释战后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方面已失去了影响和价值,政治学理论和实际政治生活严重脱节,政治学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科的发展。

政治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其次,自然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提供了量化的手段,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些都为政治学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最后,实证主义哲学思潮为政治学的改革提供了世界观上的指导方法。

20世纪初期,一些政治学者开始用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科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成为影响整个美国和西欧政治发展的政治学流派。

行为主义政治学没有统一的政治理论,各种学派林立,较有影响的有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西蒙的决策理论、多伊奇的政治沟通理论、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等。

阿尔蒙德是美国政治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创立者,著作有《发展中地区的政治》等。

他主张放弃传统的政治学术语,如国家、权力等,采用政治系统、结构、功能等新概念。

西蒙是美国的行政学家、管理学家、经济学家,他率先把行为主义引入行政学研究中。

多伊奇是美国政治学家,政治沟通理论的创立者,著作有《政府的神经:

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等。

认为政治系统是一个通讯网络,通讯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有的政治系统都是开放的和相互联系的,人们可以运用各种机构调整其结构和行为能力。

伊斯顿是美国政治学家、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倡导者,政治系统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政治系统:

政治学研究现状》、《政治分析的结构》、《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等。

他对政治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两个方面的突出贡献:

①确立了政治行为主义的特定含义,认为行为主义政治学是技术和理论两重意义上的革命。

②建立了政治系统分析理论。

认为政治系统是一个由政治团体、体制、权威机构构成的相互联结的体系。

系统与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形成一种互动的联系。

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革新,其主要特点有:

①研究对象是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②研究形式注重数量化、精确化;③注重方法的研究,大量吸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重视学科之间的协作,拓宽了政治学研究领域,形成了许多新学说、新理论,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政治人类学等等;④强调价值中立;⑤多从技术角度研究统治和权力的分配,较少探讨统治的合理性问题。

在伊斯顿的倡导下,从20世纪60年代起,行为主义政治学开始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嬗变,政治学家重新肯定了理论和意识形态对于政治研究的价值。

(二)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思想

这一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771年,基本上是指中国古代的夏、商和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研究的萌芽时期。

神权政治观是这时期政治思想的突出特点。

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不仅和宗教神学结合在一起,而且还和宗法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这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从其产生之时起便具有的自身鲜明的特色。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研究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政治学说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条件:

一个是阶级条件,另一个是思想条件。

这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政治局面。

形成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及阴阳家、名家等等。

其中,儒家政治思想、法家政治思想、道家政治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

(1)儒家政治思想

儒家是指中国古代以孔孟为师,主张以仁义道德治国的学派。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王道衰,礼义废,政权失,国异政,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儒家代表人物提出了一系列以仁学礼治为基本精神的治时救国方案。

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记载有孔子和弟子及时人论学议政的典籍主要有《论语》。

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仁”和“礼”。

其突出的特点为:

一是“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二是“礼”。

三是坚持“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

儒家政治思想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统治手段要采取以“宽”为主,“宽猛相济”。

四是在人事方面,孔子主张实行“任人唯贤”的人事政策,反对任人唯亲。

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贤才才有资格成为执政者。

五是认为最高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人人平等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思想主要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仅次于孔子的地位,被儒家后学尊为亚圣。

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一是仁政。

孟子仁政的依据是他的人性善理论。

二是君臣平等。

这是孟子对政权结构内部的君臣关系的认识,三是民贵君轻。

他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所以,维护统治,必须“保民”、“养民”和“重民”。

四是“尊贤”、“用贤”。

这是孟子的用人政策,是对孔子用人政策的继承。

选拔贤人必须坚持“仁义”标准。

五是“王道”。

他主张实行“王道”,反对“霸道”,认为“王道”是“以德行仁”,把教化放在统治的首位;“霸道”是“以力假仁”,把刑罚作为根本统治手段。

只有“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

孔子的政治思想从“仁”出发,以“礼”为归宿,探讨了春秋战乱时期如何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等政治问题,奠定了中国古代正统政治思想的基本格局,深刻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政治心理素质。

他的政治思想直接为孟子所继承和发展,并得以完善。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从道德教化、修身养性的角度探讨政治统治的手段和形式,“德治”和“仁政”是其核心思想。

孔孟政治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正统政治思想的基本框架。

(2)法家政治思想

法家是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重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早期的商鞅和后期的韩非子。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主张变法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的实践者,其思想和著作主要集中于《商君书》中。

他的政治思想包括三部分:

①社会进化论和变法思想。

②人性重利说和法治思想。

③富国强兵的耕战思想。

他主张采取重农抑商等政策发展农业。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韩非子》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主要资料。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结合慎到倡导的“术”、商鞅提倡的“法”以及申不害强调的“势”,发展并形成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理论体系。

这既是韩非鼓吹的“霸道”即暴力统治的具体内容,也是韩非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的“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体系构成了完整的君主专制政治学说,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法家政治思想与儒家政治思想相比,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它强调法治,实行霸道,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权术驾驭人民。

(3)道家政治思想

道家是中国古代以“道”为其基本思想范畴的学术思想派别。

在古代政治思想领域内,它是仅次于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派别。

代表人物主要有春秋末期的老子和战国初期的庄子。

其主要政治思想有:

①理论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世界观。

②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

③政治理想是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

3、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学说

从秦汉到晚清,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这期间,政治研究处于缓慢发展时期。

政治研究也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尤其是以儒、法、道三派政治思想研究成果为基础,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巩固、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展开的。

其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儒家的政治学说。

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研究中的代表人物是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

(1)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

董仲舒是西汉中期的政治思想家,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有“汉代孔子”之称,现存著作有《春秋繁露》。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骨干,吸取先秦阴阳家、道家、法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的思想加以融合而形成的。

其理论体系是在糅合“天人合一”论和“五德始终”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世界观。

董仲舒把这个神学世界观与封建政治相结合,提出了:

①巩固中央集权封建专制主义的“大一统”说。

②加强君权的神学国家观。

认为君权是神授的,“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民必须忠于天子。

③“三纲五常”的教化主义。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三纲五常”反映了君权、父权、夫权与神权的结合,体现了封建政治与封建伦理的有机统一,构成了董仲舒对人民实行教化的基本内容。

④德主刑辅的统治方式。

⑤相对平均主义的经济政策。

反对大富大贫,主张小富小贫。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使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成为整个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朱熹的理学思想

朱熹是南宋政治思想家、哲学家,著作极丰,主要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朱文公文集》、《朱子语录》等。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用客观唯心主义的“理”来论证孔孟之道,是理学集大成者。

其主要政治思想有:

①理学国家观。

“理”是朱熹政治思想赖以建立的基石。

朱熹提出要“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束缚人们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②“严本宽济”的德政主张。

③郡国并存的行政体制。

④相对君权论和君臣平等观。

⑤具体的社会改革主张。

如,抑制兼并、合理赋税、爱惜民力、设立义仓等。

朱熹的政治思想是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影响深远。

4、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政治学说

出现了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的格局,即儒家政治学说、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1)儒家政治学说的扭曲

(2)“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学说的产生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送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一份礼物。

自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传入中国,中国政治学研究就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等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的基本原理。

1920年,《共产党宣言》翻译出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