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7389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10年

(总分:

15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20,分数:

40.00)

1.下列理论体系中哪个不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______

(分数:

2.00)

 A.毛泽东思想 √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解析:

[解析]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2.中国的基本政治体制是______。

(分数:

2.00)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多党

 C.君主立宪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三农是指______。

(分数:

2.00)

 A.农业、农村、农民工问题

 B.农业、农民、农村教育问题

 C.农业、农村、农民 √

 D.农业发展、农民、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解析:

[解析]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

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属于教学中的什么原则?

______

(分数:

2.00)

 A.启发性

 B.因材施教 √

 C.直观性

 D.导向性

解析:

[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说的意思是钥匙和锁是一一对应的,正如每个学生一样,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缺点,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______。

(分数:

2.00)

 A.先快后慢 √

 B.先慢后快

 C.等速

 D.匀加速

解析:

[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______。

(分数:

2.00)

 A.选修课程

 B.活动课程

 C.实践课程

 D.必修课程 √

解析:

[解析]新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拓展能力,培养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调查研究、访谈、上网搜集材料和讨论等等,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它体现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学习方法和生活体验,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______。

(分数:

2.00)

 A.6年

 B.7年

 C.8年

 D.9年 √

解析: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8.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______。

(分数:

2.00)

 A.程序教学

 B.暗示法

 C.发现法 √

 D.掌握学习法

解析:

[解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发现活动而获得知识和态度的学习方式。

在发现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概念与原理来学习,新信息的学习主要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

布鲁纳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9.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______。

(分数:

2.00)

 A.示范性 √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解析:

[解析]教师工作(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这一特点的具体反映。

10.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分数:

2.00)

 A.上课 √

 B.备课

 C.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D.作业的布置

解析:

[解析]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1.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是______。

(分数:

2.00)

 A.自我调控

 B.自我体验

 C.自我认识 √

 D.自我评价

解析:

[解析]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12.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______。

(分数:

2.00)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

 C.实践性知识

 D.一般文化知识

解析:

[解析]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教师必备的知识,是教师走上讲台更好教学的依据和支持,但是它不是教师教授学科的本体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3.寻求发展是心理健康的______。

(分数:

2.00)

 A.基本目标

 B.高级目标 √

 C.基本任务

 D.基本标准

解析:

[解析]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14.夸美纽斯的作品是______。

(分数:

2.00)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解析:

[解析]《教育漫话》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

《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作品。

《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重要著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

15.起教学导向作用的是______。

(分数:

2.00)

 A.教师的知识素养

 B.教师职业道德 √

 C.教师的个人品质

 D.考试

解析:

[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16.小学后期、初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是______。

(分数:

2.00)

 A.学习兴趣

 B.获得赞赏 √

 C.得到物质奖励

 D.赢得地位

解析:

[解析]奥苏伯尔提出内驱力,并将其分为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附属的内驱力有比较明显的年龄特征。

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附属的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份。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附属的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在附属对象上也从家长和教师转移到同伴身上。

在青少年时期,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小学初期的附属内驱力主要表现为为了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表扬或奖励,小学后期及初中期,主要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

17.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

(分数:

2.00)

 A.教学 √

 B.课外活动

 C.劳动教育

 D.道德教育

解析:

[解析]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良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正是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同时教学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形式。

18.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应对取决于______。

(分数:

2.00)

 A.对挫折的认识 √

 B.情境

 C.个体的性格

 D.对结果的预期

解析:

[解析]一个人如果对挫折的认知是积极的,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相对积极。

相反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自卑自弃。

19.初中生处于心理发展的______。

(分数:

2.00)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

 D.青年期

解析:

[解析]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20.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______为主管理的体制。

(分数:

2.00)

 A.县级人民政府 √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解析: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二、判断题(总题数:

20,分数:

20.00)

2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2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做出了到2020年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

23.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情商(EQ)全称情绪智力,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表示:

“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24.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教学是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力,培养社会主义审美情趣和思想品德,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促进个性发展的活动。

25.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被开发的程度不同。

26.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以及自我监控的能力。

2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对全体学生,主要是针对正常学生。

28.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传统教育更偏重于部分学生,而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理解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认知方式表现为一个人习惯于采取什么方式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它并没有好坏的区分。

30.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德育的一般顺序是从认识开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种开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

31.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性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提倡教育的公平性即要实现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全体学生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

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性体现了这一要求。

32.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具有教育和管理权,学生有被管理和接受教育的义务。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

33.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只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等。

34.为完成一种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同时选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根据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使是同一种教学任务,教师也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

传授新知识,可采用讲授法;复习和巩固知识,可采用练习法。

35.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

(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

36.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即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37.课程计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其中,开没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38.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它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39.所谓依法执教就是依罚执教。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其含义有二,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0.2007年我国已经全面免除了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2007年,我国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务院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三、案例分析题(总题数:

2,分数:

20.00)

41.某镇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李老师,在一次期末考试后,把学生成绩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并把最后一名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斥:

“你每次都考这么少,拖了班里的后腿,影响咱们班的进步,真是没有救了!

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分析李老师的行为。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

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再次,爱与要求相结合。

而材料中的李老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持歧视的态度。

(2)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学生在遭受挫折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自信;在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勇气。

教师的爱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但是材料中李老师显然没有认识到师爱的重要作用,其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3)在小黑板上公布学生的成绩,这一做法欠考虑。

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42.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

“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

”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

”王老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

“秦牧说的会错吗!

”学生脸涨得通红,欲言又止。

班里的气氛也一下子紧张起来。

请根据教育学相关知识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1)从课上学生主导性的发挥上去解答。

教师在这个案例中没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挫伤了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征。

案例中的学生可能还不能抽象出思维的野马的具体比喻。

教师应趁机先向学生解析这个难点,之后学生就不会难于理解了。

(3)教师授课前的备课的重要性。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课文的内容及学生的思想水平有所了解,要设想到学生会有疑问的地方,这也是一个理解的难点。

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

(4)教师需要教育机智,王老师毫无准备,说明缺乏教育机智,良好的教育机智是教师综合素养的表现,王老师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论述题(总题数:

2,分数:

30.00)

43.论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应该怎样适应这些规律。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教育中应从以下三方面适应这些规律:

(1)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教育要遵照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体现出适当性。

(2)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儿童的发展总体来讲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教育中要做到不“陵节而施”,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儿童一定的发展阶段施以相应内容的教育。

(3)教育还要照顾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不同的儿童的发展在总体一致的基础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儿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比如1~2岁及青春期是儿童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身心的发展速度要远高于其他时期。

教育既要做到按照儿童一般的发展规律施教,又要照顾到特殊儿童以及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44.简述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说出你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先天素质的影响

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

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任何能力都无从产生,也不可能发展。

(2)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①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②早期环境的作用;

③教育条件的影响。

(3)实践活动的影响

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

前面提到的素质和环境、教育是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4)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

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4)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

(5)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

五、作文(总题数:

1,分数:

40.00)

45.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提出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这一“三平精神”是对河南人精神的深刻总结。

请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以“三平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分数:

4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参考范文]

大爱无声师德千秋

天崩地裂,地动山摇,神州震动,四海同哭。

那场毁灭性的八级汶川大地震将时间定格在让国人乃至世人震惊的5月12日14时28分。

几秒钟的时间,一个个乡镇、一排排楼房、一条条道路完全损毁;几秒钟的工夫,几万名同胞身陷废墟,生命垂危。

哭喊声、呻吟声、求救声在这一刻伴着泪水化成了无尽的哀痛。

也就在这一刻,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他冒着楼房剧烈摇晃,马上会倒塌的危险,迅速地组织学生撤离。

一个、两个、三个……就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生死关头,勇敢的人民教师谭千秋,毅然作出生命中最坚定的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成生命的弧度,死死地将四个孩子护在身下,四个孩子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倒下了。

谭老师走了,丢下了年迈的父母、美丽的妻子、花样年华的谭君子和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谭老师走了,他在天灾降临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也许他有愧于自己的亲人,但是他却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就在那一刻,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接连上演。

如身体前倾用生命为孩子们创造了生存空间的张米亚老师、为救6名孩子而被钢筋穿胸而过的李永强老师、身体被砸成三段而双手还在环抱三名学生的向倩老师、多次冲回教学楼营救学生的母智慧老师、舍弃亲生孩子一心想着别的幼儿的聂晓燕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