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7515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docx

循环流化床锅炉讲义

第一章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概念、原理及特点

 我国的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电力生产主要以燃煤火力发电为主,由于燃煤发电的直接污染较大,特别是SO2、NOX的排放。

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为了通过炉内燃烧技术的改进,降低SO2、NOX排放量,我国从60年代开始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研究,并在90年代以后和外国公司联合研究并取得了较大有发展,现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已发展成熟并在全国广泛应用。

流化床燃烧设备按流体动力特性分为鼓泡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按工作条件分为常压和增压式流化床。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污染清洁的燃烧技术,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和越来越突出的环保问题使人们促进了这种燃烧技术的发展。

现在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炉型有三大流派,分别为:

以德国Lurgi公司为代表的鲁奇型和以美国的FosterWheeler、芬兰的Alstorm公司(两者兼并)为代表的FW Pyroflow型和德国Babcock公司的Circofluid型。

我国东方锅炉厂采用的是FW公司的Pyroflow型的改进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北京B&W锅炉厂采用的是德国Babcock公司的架构和技术。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HBC)与美国PPC(奥斯龙技术)以及国内的科研单位合作也开发了自己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上海锅炉厂引进美国ALSTOM技术、消化吸收自行设计制造了自己的循环流化床锅。

由于国内各大锅炉厂商的参与,我国的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已趋于成熟

第一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概念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在鼓泡床锅炉(沸腾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鼓泡床的一些理论和概念可以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但是又有很大的差别。

早期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化速度比较高,因此称作快速循环循环床锅炉。

快速床的基本理论也可以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鼓泡床和快速床的基本理论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形成了一定的理论。

要了解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理,必须要了解鼓泡床和快速床的理论以及物料从鼓泡床→湍流床→快速床各种状态下的动力特性、燃烧特性以及传热特性。

一.流态化:

  当固体颗粒中有流体通过时,随着流体速度逐渐增大,固体颗粒开始运动,且固体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也越来越大,当流速达到一定值时,固体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与它们的重力相等,每个颗粒可以自由运动,所有固体颗粒表现出类似流体状态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流态化。

对于液固流态化的固体颗粒来说,颗粒均匀地分布于床层中,称为“散式”流态化。

而对于气固流态化的固体颗粒来说,气体并不均匀地流过床层,固体颗粒分成群体作紊流运动,床层中的空隙率随位置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这种流态化称为“聚式”流态化。

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于“聚式”流态化。

固体颗粒(床料)、流体(流化风)以及完成流态化过程的设备称为流化床。

二.临界流化速度

1. 对于由均匀粒度的颗粒组成的床层中,在固定床通过的气体流速很低时,随着风速的增加,床层压降成正比例增加,并且当风速达到一定值时,床层压降达到最大值,该值略大于床层静压,如果继续增加风速,固定床会突然解锁,床层压降降至床层的静压。

如果床层是由宽筛分颗粒组成的话,其特性为:

在大颗粒尚未运动前,床内的小颗粒已经部分流化,床层从固定床转变为流化床的解锁现象并不明显,而往往会出现分层流化的现象。

颗粒床层从静止状态转变为流态化进所需的最低速度,称为临界流化速度。

随着风速的进一步增大,床层压降几乎不变。

循环流化床锅炉一般的流化风速是2-3倍的临界流化速度。

2. 影响临界流化速度的因素:

(1)料层厚度对临界流速影响不大。

(2)料层的当量平均料径增大则临界流速增加。

(3)固体颗粒密度增加时临界流速增加。

(3)流体的运动粘度增大时临界流速减小:

如床温增高时,临界流速减小。

床温与临界流速的关系如图所示。

第二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

一、流化过程

如图所示,固体颗粒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大分别呈现五种不同的流动状态:

固定床、、紊(湍)流流化床、快速流化床、气力输送。

循环流化床处于紊(湍)流流化床与快速流化床阶段。

固定床:

此种状态下,气流在颗粒的缝隙是流过,所有固体颗粒呈静止状态。

鼓泡流化床:

当气流速度达到一定值时,静止的床层开始松动,当气流速度超过临界流化风速时,料层内会出现气泡,并不断上升,而且还聚集成更大的气泡穿过料层并破裂。

整个料层呈现沸腾状态。

鼓泡流化床存在明显的分界面,其上部为稀相区,包括床层表面至流化床出口间的区域,也称为自由空间或悬浮段。

下部为密相区,也称为沸腾段。

紊(湍)流流化床:

随着气流速度继续上升到一定数值,固体颗粒开始流动,床层分界面逐渐消失,固体颗粒不断被带走,以颗粒团的形式上下运动,产生高度的返混。

此时的气流速度为床料终端速度。

快速流化床:

当气流速度进一步增大,固体颗粒被气流均匀带出床层。

此时气流速度大于固体颗粒的终端速度,床内颗粒浓度基本相等。

床内颗粒浓度呈上稀下浓状态。

循环流化床的上升段属于快速流化床。

快速流态化的主要特征为床层压降用于悬浮和输送颗粒并使颗粒加速,单位高度床层压降沿床层高度不变。

气力输送:

分为密相气力输送和稀相气力输送。

对于前者,床内颗粒浓度变稀,并呈上下均匀分布状态,其单位高度床层压降沿床层高度不变。

增大气流速度,床层压降减小。

对于后者,增大气流速度,床层压降上升。

密相气力输送的典型特征为:

床层压降用于输送颗粒并克服气、固与壁面的摩擦。

稀相气力输送的床层压降主要受摩擦压降支配。

由上述燃烧分类可知,链条炉排炉采用的是固定床燃烧方式,而煤粉炉则采用了最稀相的悬浮燃烧方式。

二、循环流化床的特点:

典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如图所示,其基本流程为:

煤和脱硫剂送入炉膛后,迅速被大量惰性高温物料包围,着火燃烧,同时进行脱硫反应,并在上升烟气流的作用下向炉膛上部运动,对水冷壁和炉内布置的其他受热面放热。

粗大粒子进入悬浮区域后在重力及外力作用下偏离主气流,从而贴壁下流。

气固混合物离开炉膛后进入高温旋风分离器,大量固体颗粒(煤粒、脱硫剂)被分离出来回送炉膛,进行循环燃烧。

未被分离出来的细粒子随烟气进入尾部烟道,以加热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经除尘器排至大气。

1、低温的动力控制燃烧:

由于循环流化床燃烧温度水平比较低,一般在850-900℃之间,其燃烧反应控制在动力燃烧区内,并有大量固体颗粒的强烈混合,这种情况下的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也就是决定于温度水平,而物理因素不再是控制燃烧速度的主导因素。

循环流化床燃烧的燃烬度很高,其燃烧效率往往可达到98%-99%以上。

2、高速度、高浓度、高通量的固体物料流态化循环过程:

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物料参与了炉膛内部的内循环和由炉膛、分离器和返料装置所组成的外循环两种循环,整个燃烧过程以及脱硫过程都是在这两种循环运动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3、高强度的热量、质量和动量传递过程: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可以人为改变炉内物料循环量,以适应不同的燃烧工况。

物料分离系统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特征,大量物料参与循环实现整个炉膛内的控制燃烧过程,是循环流床锅炉区别于鼓泡流化床锅炉的根本特点,因为鼓泡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主要发生在床内。

所以循环流床锅炉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1)要保证一定的流体速度,而且还要保证物料粒度处于适当的、使床层在快速流区域的粒度。

(2)要有足够的物料分离。

(3)要有物料回送,要有充分的措施以维持物料的平衡。

各种燃烧方式的主要特性比较如下表:

燃烧方式

固定床

鼓泡流化床

循环流化床

悬浮燃烧

颗粒平均直径(mm)

<300

0.03-3

<8

0.02-0.08

燃料燃烧区高度(m)

0.2

1-2

15-40

27-45

过剩空气系数

1.2-1.3

1.2-1.25

1.1-1.2

1.15-1.3

燃烧区域风速(m/s)

1-3

0.5-3

3-12

15-30

床层与受热面间的传热系数

[W/(m2﹒K)]

50-150

200-500

100-250

50-100

磨损

较小

燃烧效率(%)

97-99.9

85-90

90-96

99

燃烧中心温度(℃)

1200

850-950

850-950

1600

煤的粒度(mm)

6-32

6以下

9以下

0.1以下

截面热负荷(MW/m2)

0.5-1.5

0.5-1.5

3.0-5.0

4.0-6.0

脱硫效率

80-90

80-90

气体混合

接近塞柱流

复杂二相流

弥散塞柱流

接近塞柱流

固体运动

静止

上下运动

大部分向上、部分向下

向上

空隙率

0.4-0.5

0.5-0.85

0.85-0.99

0.98-0.998

温度梯度

很小

显著

NOX排放(mg/m3)

400-600

300-400

50-200

400-600

三、颗粒的夹带、扬析

当床层流动转到紊流流化床时,密相床层和稀相床层的界面开始模糊,颗粒夹带量明显增加。

当气流通过颗粒层时,一些终端速度小于床层表观气速的细颗粒将被上升气流带走,这一过程称为扬析。

,由于扬析过程中更多颗粒被夹带着离开床层,其中终端速度大于床层表观气速的颗粒经过一定的分离高度后会陆续返回床层,因此存在着输送分离高度TDH。

此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循环流化床的内循环。

在分离高度TDH以上的空间,颗粒浓度不再降低,床层表面至TDH之间的空间称为自由空间,燃用宽筛分的燃煤流化床锅炉,其炉膛出口高度通常低TDH,因此同时存在着夹带和扬析现象。

发生扬析现象的颗粒的来源有三个:

①给煤中的细颗粒;②煤在挥发份析出阶段破碎形成的细颗粒;③在煤燃烧的同时,由于磨损造成的细颗粒。

四、宽筛分颗粒特性

1、宽筛分颗粒定义:

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化床)床料中的颗粒通常是料径由小到大的宽筛分布,由于颗粒的直径不同,其流动工况和规律也各不相同。

这样就需要示出颗粒大小的分布规律,利用此规律来研究两相流动和燃烧,或者把分散相颗粒直径示平均值,以平均直径来代表分散相颗粒群的运动规律,粒径的分布规律是一个重要特性。

除了要知道颗粒尺寸的分布规律外,还要了解各颗粒所占表面积的分布规律扩各颗粒重量的分布规律。

2、宽筛分颗粒分类:

Geldart根据在常温常压下对于一些典型固体颗粒的气固流态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颗粒分类法,即根据颗粒平均粒径和颗粒与气体的密度差的关系分类。

依照这种分类法,所有的固体颗粒均可被分为A、B、C、D四类。

如上图所示,为Geldart的颗粒分类图。

C类颗粒

这类颗粒粒度很细,一般都小于20μm,颗粒间相互作用力很大,很难流态化。

A类颗粒

  这类颗粒粒度比较细。

一般为20~90μm,通常很易流化。

B类颗粒

这类颗粒具有中等粒度,粒度范围为90~650μm,具有良好的流化性能。

它在流体速度达到临界流化速度后就会发生鼓泡现象。

D类颗粒

这类颗粒粒度通常具有较大在粒度和密度,并且在流化状态时颗粒混合性能较差。

大多数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床料和燃料均属于D类颗粒。

3、宽筛分颗粒流化时的动力特性

(1)密度小于流体密度的物体浮在床层表面,密度大于流体密度的物体会下沉。

(2)床表面保持水平,形状保持容器的形状。

(3)在任一高度的静压近似等于在此高度上单位床截面内固体颗粒的重量。

(4)床内颗粒混合良好,加热床层时所有床料温度基本均匀。

(5)床内固体颗粒可以象流体一样从底部或侧面的孔中排出。

(6)几个流化床底部联通后,床层高度自动保持同一水平高度。

四、循环流化床内的传热

一、在循环流化床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传热过程:

(1)颗粒与气流之间的传热。

(2)颗粒与颗粒之间的传热。

(3)整个气固多相流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

(4)气固多相流与入床气流间的传热。

以下为循环流化床各部位的传热系数表:

     

位置(部位)

传热面方位

传热系数

[W/(m²•K)]

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次风下部

水平或竖直

300-500

腐蚀、剥蚀、磨损、负荷调节性能差,阻碍颗粒间横向混合。

二次风上部

竖直

150-250

传热较好的受热面

二次风上部悬吊受热面

竖直

150-250

轻微剥蚀、磨损、减少颗粒间横向混合。

五、影响循环流化床传热的各种因素:

1、气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气膜厚度及颗粒与表面的接触热阻对传热起到主要作用。

另外,气体密度增加,传热系数增大;气体粘度增大,传热系数减小;气体导热系数增大,传热系数增大。

2、固体颗粒物理特性的影响

(1)固体颗粒尺寸的影响:

对于小颗粒床,传热系数随固体颗粒平均直径增大而减小;

对于大颗粒床,传热系数随固体颗粒平均直径增大而增大。

(2)固体颗粒密度的影响:

传热系数随固体颗粒密度增大而增大。

(3)球形度及表面状态的影响:

球形和较光滑的颗粒,传热系数较高。

(4)固体颗粒导热系数的影响:

影响较小。

(5)固体颗粒粒度分布的影响:

对于小颗粒床,粒径越小,传热系数越大;对于大颗粒床,粒径越大,传热系数越大。

3、化风速的影响:

对于循环流化床的密相区,传热系数随流化风速的增大而减小。

对于循环流化床的稀相区,传热系数随流化风速的增大而增大。

4、床温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床与传热面间的传热系数随床温的升高而升高。

5、管壁温度的影响:

传热系数随壁温的升高成线性规律地增大。

6、固体颗粒浓度的影响:

床层颗粒浓度是影响循环流化床床层与床壁面传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传热系数随床层颗粒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7、床层压力的影响:

床层压力增大,传热系数增加。

六、循环流化床内的燃烧过程

1、煤粒送入循环流化床内迅速受到高温物料和烟气的辐射而被加热,首先水分蒸发,然后煤粒中的挥发份析出并燃烧、最后是焦炭的燃烧。

其间伴随着煤粒的破碎、磨损,而且挥发份析出燃烧过程与焦炭燃烧过程都有一定的重叠。

煤粒在流化床中的燃烧过程如图所示。

循环流化床内沿高度方向可以分为密相床层和稀相空间,密相床层运行在鼓泡床和紊流床状态。

循环流化床内绝大部分是惰性的灼热床料,其中的可燃物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这些灼热的床料成为煤颗粒的加热源,在加热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只占床层总热容量的千分之几,而煤粒在10秒钟左右就可以燃烧(颗粒平均直径在0~8mm),所以对床温的影响很小。

2、循环流化床内煤的燃料着火

流化床内燃料着火的方式,固体质点表面温度起着关键作用,是产生着火的点灶热源,这类固体近质点可以是细煤粒,也可以是经分离后的高温灰粒或者是布风板上的床料。

当固体质点表面温度上升时,煤颗粒会出现迅猛着火。

另外,颗粒直径大小对着火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一定反应能力的煤种,在一定的温度水平之下,有一临界的着火粒径,小于这个颗粒直径,因为散热损失过大,燃料颗粒就不能着火,逸出炉膛。

3.循环流化床内煤的破碎特性

煤在流化床内的破碎特性是指煤粒在进入高温流化床后粒度急剧减小的一种性质。

但引起粒度减小的因素还有颗粒与剧烈运动的床层间磨损以及埋管受热面的碰撞等。

影响颗粒磨损的主要因素是颗粒表面的结构特性、机械强度以及外部操作条件等。

磨损的作用贯穿于整个燃烧过程。

煤粒进入流化床内时,受到炽热床料的加热,水份蒸发,当煤粒温度达到热解温度时,煤粒发生脱挥发份反应,对于高挥发份的煤种,热解期间将伴随一个短时发生的拟塑性阶段,颗粒内部产生明显的压力梯度,一旦压力超过一定值,已经固化的颗粒表层可能会崩裂而形成破碎;对低挥发份煤种,塑性状态虽不明显,但颗粒内部的热解产物需克服致密的孔隙结构都能从煤粒中逸出,因此颗粒内部也会产生较高的压力,另外,由于高温颗粒群的挤压,颗粒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热应力,这种热应力都会引起煤颗粒破碎。

煤粒破碎后会形成大量的细小粒子,特别是一些可扬析粒子会影响锅炉的燃烧效率。

细煤粒一般会逃离旋风分离器,成为不完全燃烧损失的主要部分。

破碎分为一级破碎和二级破碎,一级破碎是由于挥发份逸出产生的压力和孔隙网络中挥发份压力增加而引起的。

二级破碎是由于作为颗粒的联结体------形状不规则的联结“骨架”(类似于网络结构)被烧断而引起的破碎。

煤的破碎发生的同时也会发生颗粒的膨胀,煤的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般破碎和膨胀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挥发份析出量;在挥发份析出时,碳水化合物形成的平均质量;颗粒直径;床温;在煤结构中有效的孔隙数量;母粒的孔隙结构等。

4、循环流化床的脱硫与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

SO2是一种严重危害大气环境的污染物,SO2与水蒸汽进行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雨水一起降至地面即为酸雨。

NOX包括NO、NO2、NO3三种,其中NO也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它还参加光化学作用,形成光化学烟雾,还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

煤加热至400℃时开始首先分解为H2S,然后逐渐氧化为SO2。

其化学反方程式为

FeS2+2H2→2H2S+Fe

H2S+O2→H2+SO2

对SO2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床温和过量空气系数,床温升高、过量空气系数降低则SO2越高。

循环流床燃烧过程中最常用的脱硫剂就石灰石,当床温超过其煅烧温度时,发生煅烧分解反应:

CaCO3→CaO+CO2─183KJ/mol

脱硫反应方程式为:

CaO+SO2 + 1/2O2→CaSO4

影响循环流化床脱硫效率的各种因素:

(1)Ca/S摩尔比的影响

Ca/S摩尔比是影响脱硫效率的首要因素,脱硫效率在Ca/S低于2.5时增加很快,而继续增大Ca/S比或脱硫剂量时,脱硫效率增加得较少。

循环流化床运行时Ca/S摩尔比一般在1.5-2.5之间。

(2)床温的影响

床温的影响主要在于改变了脱硫剂的反应速度、固体产物分布及孔隙堵塞特性,从而影响脱硫率和脱硫剂利用率。

床温在900℃左右达到最高的脱硫效率。

(3)粒度的影响

采用较小的脱硫剂粒度时,循环流化床脱硫效果较好。

(4)氧浓度的影响

脱硫与氧浓度关系不大,而提高过量空气系数时脱硫效率总是提高的。

(5)床内风速的影响

对一定的颗粒粒度,增加风速会使脱硫效率降低。

(6)循环倍率的影响

循环倍率越高,脱硫效率越高。

(7)SO2在炉膛停留时间的影响

脱硫时间越长对效率来说越不利,应该保证SO2在床内停留时间不少于2-4秒。

(8)负荷变化的影响

当循环流化床负荷变化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时,脱硫效率基本恒定或略有升降。

(9)其它因素的影响

床压的影响:

增加压力可以改善脱硫效率,并且能够提高硫酸盐化反应速度。

煤种的影响:

灰份对脱硫效率并无不利影响。

(10)给料方式的影响

石灰石与煤同点给入时脱硫效率最高。

虽然循环流化床的脱硫作用很强,但在床温达到850℃,即脱硫效率最高的温度时,NOX的生成量却最大,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所以一定要把床温控制在850-900℃之间,而且要采用较小的脱硫剂粒径。

另外,实施分段燃烧也是非常好的措施。

(七)循环流化床的优点

1、燃料适应性强

由于循环流化床中的燃料仅占床料的1%-3%,不需要辅助燃料而燃用任何燃料,可以燃用各种劣质煤及其它可燃物,特别包括煤矸石、高硫煤、高灰煤、高水分煤、煤泥、垃圾等,可以解决令人头疼的环境污染问题。

2、燃烧效率高

循环流化床比鼓泡床流化床燃烧效率高,燃烧效率通常在97%以上,基本与煤粉相当。

3、脱硫率高

循环流化床的脱硫方式是最经济的方式之一,其脱硫率可以达到90%。

4、氮氧化物排放低

这是循环流化床另外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特点。

其主要原因是:

一低温燃烧,燃烧温度一般控制在850-900℃之间,空气中的氮氮一般不会生成NOX;二分段燃烧,抑制氮转化为NOX,并使部分已生成的NOX得到还原。

5、燃烧强度高,炉膛截面积小

    这是循环流化床的主要优点之一。

其截面热负荷约为3-6MW/m2,接近或高于煤粉炉。

    6、负荷调节范围大,调节速度快

这主要上相对于煤粉炉来说的。

其原因是循环流床内床料的蓄热能力非常大,不会象煤粉炉那样低负荷时需投油枪助燃,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压火热备用,熄火后可以马上热态启动,比煤粉炉有更好的调峰能力。

循环流化床的负荷调节比可达(3-4):

1,其调节速率可达4%-5%。

7、易于实现灰渣综合利用

由于其灰渣含炭量较低,属于低温烧透,有着更大的利用价值。

8、燃料预处理系统简单

其燃料的粒度一般小于12mm,破碎系统比煤粉炉更为简化。

八、

(一)以北京锅炉厂为代表的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与以东方锅炉厂为代表的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比较

1、前者旋风分离器为中温分离,其工质温度在425℃与450℃之间。

由于分离器温度低,可以采用较薄的保温层,大缩短锅炉启动时间,在保温相同的条件下,减小散热损失,分离器内部不会发生二次燃烧,也不会超温结焦。

但分离器处的烟所含物料量较大,固体颗粒也较粗,增加了过热器的磨损。

后者旋风分离器为高温汽冷式,其床温与床温相差不大,旋风分离器布置有膜式结构过热器。

外壳由汽冷弯制、焊装而成,取消了绝热旋风分离器的高温绝热层,受热面管子内侧布满销钉并涂一层较薄的高温耐磨浇注料,可以吸收一部分热量,这样分离器内物料温度会略有下降,不会造成结焦。

而且具有相当好的分离性能。

但该分离器的问题容易造成飞灰可燃物升高,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2、调整循环灰量是前者燃烧调整的关键和调节床温的重要手段;而后者调整床温的主要手段是调整风煤配比和一次风风量,一旦正常运行,循环灰量是恒定的。

3、由于容量的差异,前者的蒸发吸热量比重比较大,所以在炉膛内布置了部分蒸发管束。

后者过热吸热量比较大,在炉膛内布置屏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用来吸收炉膛的辐射热;另外由于后者热负荷太大,在炉膛设置了中间隔墙,以增加蒸发吸热量。

4、给煤方式不同。

前者设置了前置式和后置式给煤机,给煤机分为皮带式给煤机和埋刮式给煤机两种,给煤时先启动后置式给煤机,正常后再启动前置式给煤机。

始终控制后置式给煤转速大于前置式给煤机。

后者全部采用皮带式给煤机,而且给煤点全部布置在前墙。

前者的后墙给煤时采用回料阀给煤系统,这样煤在炉膛内能够充分混合并可以对煤进行预先加热,但当煤种水分太少时会出现煤提前燃烧造成烧烘坏输煤管。

5、冷渣器种类不同。

前者往往采用螺旋输送式冷渣器,其螺旋叶片轴为空心轴,内部通冷却水,外壳也是双层结构,中间有水通过,炉渣进入冷渣器后,一边被螺旋搅拌输送,一边被轴内和外壳层内流动的冷却水冷却。

这种冷渣器的主要问题在于叶片容易变形,造成卡住或机械故障;在绞笼进口和外壁处易磨损,导致水夹套磨穿漏水,冷渣器内的灰易结块,增加了灰处理的难度,不可以进行选择性排渣。

这种冷渣器的好处是:

由于不往冷渣器内送风,灰渣发生燃烧的可能性很小。

后者采用多仓风水冷选择流化床式冷渣器,这种冷渣器的优点是:

可以实现选择性排放灰渣,是补充循环物料的技术措施之一;灰渣的冷却效果较好;提高了进入炉膛内的二次内温度,加热了给水温度,提高了锅炉热效率;缺点是:

冷渣器内埋管易磨损,所以必须采取严格的防磨措施;灰渣易再次燃烧,造成结渣;风系统与一次风共用时容易影响一次风系统的调节。

  

(二)循环流化床锅炉与常规煤粉锅炉在结构与运行方面的区别:

1、燃烧室底部布风板,其主要作用是流化风均匀地流入料层,并使床料流化。

对布风板的要求是:

在保证布风均匀地条件下在,丰风板压降越低越好。

2、床料循环系统:

是由高温旋风分离器和飞灰回送装置组成,其作用是把飞灰中粒径较大、含炭量高的颗粒回收重新送入炉内燃烧。

3、入炉煤粒大。

4、循环灰参数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时,其单位时间内的循环灰量可高达同单位时间内燃煤量20-40倍。

由于灰的热容大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