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800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文史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4)求描写达到一种科学性的精确,认为创作就是一种实验的过程。

  法国的莫泊桑等人集体发表的《梅塘之夜》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宣言书。

左拉的《泰莱丝·

拉甘》是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

《卢贡—马卡尔家族》是左拉自然主义大型系列小说

4心灵辩证法:

 这是车尔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创作中心理描写方式的一个概括,认为托尔斯泰“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即是说,托尔斯泰注重于人物心理过程的描写,使之既符合人物性格的逻辑,又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既关注其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的真实性,又注重与其他阶段的逻辑联系,从而使得整个作品本身实际上也成了一部人物性格和心灵发展史。

5.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

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6.新人形象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俄国的社会革命中,贵族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逐渐被平民知识分子取代,而文学中“新人”形象也取代了“多余人”形象;

所谓“新人”,指的是平民知识分子,他们出身低贱,有革命理想,有坚实行动,尊重友谊、爱情等;

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塑造了许多“新人”典型。

8.莎士比亚化

第一,真实地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

第二,较广泛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

恩格斯在1859年5月18日写给拉萨尔的信中,批评拉萨尔的描写局限于官方小圈子时,肯定了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希望他也能像莎士比亚一样,“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

第三,在人物塑造上,坚持个性化,反对类型化。

第四,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这四个部分概括起来就是恩格斯为了批评拉萨尔为了席勒、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的那个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

所以,所谓莎士比亚化,也可以理解为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

9.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

产生于16世纪中叶,它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深远影响。

代表作为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

11.湖畔派诗人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

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

12.文艺复兴

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13.浪漫主义

是出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股文学思潮。

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一方面刺激了人的精神个性觉醒,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对现实产生失望,在这个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思想界出现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哲学家康德、费希特等对“自我”的关注。

在这个大背景上,出现一大批作家、诗人,他们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歌颂大自然,喜欢异国情调,在诗歌、小说、戏剧各领域均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代表作家有雨果、拜论、普希金等。

14.三一律

“三一律”:

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

15.古典主义

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

其特征为1政治上拥护中央主权,主张国家统一,宣扬公民义务,歌颂贤明君主。

2思想崇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荣誉、责任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

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19.狂飚突进运动

18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

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

他们崇高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

他们的理论旗手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20.心灵辩证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托尔斯泰创作中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概括为“心灵辩证法”;

托尔斯泰习惯于从体悟与解剖自己的心灵开始,推己及人地在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心理。

他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

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他能描绘出一些情感和心理怎样演变为另一种情感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

“心灵辨证法”是托尔斯泰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21.百科全书派

指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学者,因参与《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而得名。

他们以先进的思想观、科学理性总结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成就,对宇宙人文做出了新的解释并对封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进行了猛烈抨击。

该派的出现标志着法国启蒙运动的成熟和高潮,推进了反君权、反教会的思想斗争。

主要代表人物有:

达朗贝、狄德罗、卢梭等。

22.人物再现法

它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他通过顺叙、倒叙、对比、侧写等再现方式,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人间喜剧》中的再现人物共有400多个,散见在75部作品之中。

这样前后呼应,相互联系,既将数量庞大的作品联结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23.《人间喜剧》

24.骑士文学

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25.拜伦式英雄

是拜伦在1813-1816年创作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组传奇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和《巴里·

西娜》等。

在这些诗篇中,诗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的形象。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同罪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26.巴洛克文学

语出意大利,原是畸形、矫饰的意思,曾用其标志16-18世纪的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的一种艺术风格,后借用到文学上。

巴洛克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彷徨、悲观、颓丧的特点,艺术上则刻意雕琢,追求怪谲,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成为欧洲盛行一时的一种艺术风格。

22.表现主义

出现于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流派,它涉及绘画、音乐、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各个领域。

该流派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注重抽象化,变形,在戏剧中运用面具,注重的真幻错杂,使用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代表作有卡夫卡奥尼尔等。

23.托尔斯泰主义

是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所谓拯救俄国人民和人类的政治和道德主张;

它的基本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博爱”,其核心是“不以暴力抗恶”。

托尔斯泰主义是空想的,客观上有麻醉人民、阻碍革命发展的消极作用,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时人民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的出发点是伟大的。

24.多余人形象

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

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25.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实证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欧洲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文学上,浪漫主义逐渐衰退,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社会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细节真实性,塑造典型性格,逐渐成为作家们的主要倾向。

20年代,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

创作上各国出现一系列大作家,大作品,在19世纪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

26.自然派

19世纪俄国文学的一个派别,该派别领袖是果戈理。

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自然”即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关注妇女的命运。

在题材上多以小官员、职员、农奴等小人物为主人公。

体裁以小说为主。

27.小人物形象

“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

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28.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在《克伦威尔·

序言》中提出的美学原则,即强调崇高优美和滑稽丑怪的结合,以打破古典主义悲喜剧严格对立、美丑截然分开的做法。

雨果认为生活是矛盾的整体,“大自然是永恒的双面像”,艺术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必须写出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矛盾,事物在矛盾对立中相互关联、依存、演化。

因此强调美丑并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隐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共存,黑暗与光明共生”。

29.威塞克斯小说

30、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苏联文坛上的概念,后被确定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描写现实。

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缺陷,并又遭到扭曲,对后来苏联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又复杂的影响。

二、《神曲》的艺术特色P85《神曲》在艺术方法上体现了过渡性,它既具备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又表现出近代文学的新的艺术方法的一些特色。

  具备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

  1)全诗的结构极其严密完整,其中的诗句和材料,往往按照三、九、十的数字概念。

组织成篇。

  A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成三十三歌,共九十九歌,加上序曲,合成一百歌。

又把世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界。

地狱分为九层,炼狱内外共九级,天堂九重,最后加上天府,又合成“十”这一整数。

  B《神曲》的诗体是“三韵句”,这是但丁根据一种民歌格律而创制的新的诗体,每一行为三节,按aba、bcb、cdc……的方式押韵。

  C 

“三”可以代表神学上的“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十”代表完美,“一百”就代表绝顶的完美了。

  2)《神曲》也采用了中世纪文学流行的手法,即象征的手法和梦幻故事的形式。

整个故事就是一个象征。

从地狱进入天堂,就象征着人类从苦难现实走向理想境界的道路。

  B 

三部分的最后都以“星辰”一词作结,象征着光明必然照耀人世。

这些象征手法本身都带有神秘的色彩。

  表现出近代文学的新的艺术方法的一些特色:

  1)在《神曲》中体现出来了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方法的萌芽。

诗人在写到地狱、炼狱、天堂这些未来世界时,并不完全是向壁虚构、凭空编造,其中的实际材料多半来自现实生活。

这个梦幻故事形式的作品,实际就是现实生活的概括。

  2)《神曲》中描写了各类型的人物,形成一座丰富多姿的人物画廊。

在描写人物时,但丁能写出富有现实性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而且注意到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用简洁的诗句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形象鲜明突出,栩栩如生。

在描写故事时,但丁很注意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把虚构的未来世界描写得富有真实感。

诗人还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材料,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形象的比喻,因而他的诗句不仅形象鲜明,而且富有气息。

  3)《神曲》是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的。

运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正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堂。

吉诃德》形象分析成就简答P110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矛盾的人物。

  1、他的显著特点是脱离现实、耽于幻想法。

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那套古怪的东西,到处都有魔法、巨人、妖怪。

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

如他憎恨奴役压迫,特别看重自由,他把锄奸救苦、除暴安良看作自己的天职。

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社会正义而忘我斗争。

  2、他性格了另一个特点是他的盲目行为。

他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3、因此,堂吉诃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典型之一。

  《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

  《堂吉诃德》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总结了中世纪以来长篇叙事作品的成就,又为近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欧洲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堂吉诃德》摧毁了骑士文学,同时它又继承了骑士文学的成就,吸收了流浪汉小说、英雄史诗等其他方面的成就,创造了新型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2、《堂吉诃德》描写生活极其广泛,但它不像流浪汉小说那样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到一个地方写一个地方,而是注意环境的选择和典型概括。

  3、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用夸张和反复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莎士比亚三个时期艺术成就简答P121莎士比亚的创作,按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他的戏剧创作按体裁又可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四类)。

  第一时期(1590~1600):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是历史剧、喜剧和诗歌,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这一时期正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治稳定,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莎士比亚被这种繁荣景象所鼓舞,幻想人文主义理想在现实中能够实现。

这使他早期创作中乐观主义情绪占了主导地位。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九部历史剧,除《约翰王》是一部独立的历史剧外,其余八部可分成两组:

《亨利六世》上、中、下三部和《理查三世》组成前四部曲;

《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和《亨利五世》组成后四部曲。

第一个四部曲塑造了暴君的形象,表现了作家反对封建内战的理想;

第二个四部曲探索内战的根源,塑造了理想君主的形象。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无事生非》等。

莎士比亚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一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时期(1601~1608):

又称悲剧时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高峰时期。

  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社会的各种矛盾开始尖锐化,往日的繁荣稳定变成了普遍的动荡不安。

莎士比亚对现实的认识不断深化,他看到了社会里的种种罪恶,深知戏剧只有揭露恶势力及邪恶给人们造成的灾难,才能更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激发人们用人文主义思想去改造现实。

  莎士比亚的悲剧,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者的软弱性,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和丑恶现实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描写了人文主义者的斗争生活及其美好理想的破灭。

《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为“四大悲剧”,是公认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精华。

  第三时期(1909~1612):

又称浪漫主义或传奇剧时期。

  这一时期,封建王朝更加暴露其专制的本来面目,清教徒力量壮大,他们同王权的冲突越来越尖锐,人文主义者所抱有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更难愈合。

专横的王权和清教徒控制的议会都极力压制言论自由。

詹姆士一世上台后,提倡迷信,生活奢华,影响到舞台,贵族流派风行一时,流行的、描写市民的风俗喜剧又缺乏深刻内容。

戏剧界以及整个文坛出现了一股颓废潮流。

莎士比亚在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转向了神话传奇剧的创作,主要作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他还和别人合作完成了自己最后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剧作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但是,它们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他的创作基本上是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的,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反映,而且要真实地反映本时代的本来面目。

他的现实主义并不与浪漫主义隔绝,相反,二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1、莎士比亚戏剧能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

如:

《哈姆雷特》中写了三个人为父复仇,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挪威王子福丁布斯拉。

  2、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这也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

  3、莎士比亚对欧洲戏剧发展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成就。

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鲜明生动,像生活中的人物一样丰富多彩。

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性格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人物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内心冲突。

莎士比亚还善于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斯拉三人对待复仇问题的态度形成对比。

又如:

哈姆雷特与霍拉旭也是对立关系,虽同是人文主义者,但遭遇不同,地位各异。

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一为假疯一为真疯,一个在精神危机中成长,一个在精神失常后灭亡,也是一种对比关系。

(还可以举老王和新王的对比。

  4、莎士比亚在语言上的成就不可忽视。

他的语言丰富多彩,词汇量达到两万以上。

他的语言又是高度形象化的语言,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

他的剧本主要用诗体写成,同时又是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

他塑造的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他的高度成就之一。

  五、《浮士德》艺术成就P234简答或多选《浮士德》具有庞大的结构,宏伟的构思,包括古往今来的种种人物各种场面,构成一幅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历史画卷。

①显著特点是现实因素和幻想因素互相交织,现实主义手法和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结合。

②丰富多样、变化多端的诗歌艺术手段。

③善于运用矛盾对比的方法来配置人物,安排场面。

浮士德与靡非斯特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是贯穿全剧。

在各种场面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光明与黑暗,崇高与卑劣等等,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得诗中描写的美好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六、《人间喜剧》的历史内容P323简答:

  1、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作品有:

《古物陈列室》、《高老头》、《弃妇》。

  如《古物陈列室》直接描写复辟时期外省两个集团的对抗。

一个是以德。

爱斯格里翁侯爵为首的旧贵族集团,另一个是以“工商界的领袖”古久西埃为首的资产阶级集团。

最终以贵族落败而告终。

又如《弃妇》中的鲍赛昂夫人,在情场上的失意。

  2、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高利贷者》、《欧也妮。

葛郎台》、《纽沁根银行》如《高利贷者》的主人公高布赛克是早期资本家的典型。

如《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发家的方式又比高布赛克进了一步,是巴尔扎克创作中著名的资产者典型。

如《纽沁根银行》的银行家纽沁根又不同了,他非但不装穷,反而尽量摆阔,制造豪华的假象,骗取存户的信任。

  3、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幻灭》、《欧也妮。

葛郎台》、《高老头》如《幻灭》讲的是王政复辟时期两个有才能的外省青年吕西安和大卫被金钱毁灭的故事,吕西安就是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

  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

《农民》、《幻灭》如《农民》中的米雪龙老爹和《幻灭》中的克雷斯吉安,巴尔扎克特别强调和突出的是他们性格中的忍让精神。

  5、对理想社会的探索。

 

  十一、苔丝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论述P472

  1、苔丝是一个美丽、善良和勤劳的农家姑娘。

  2、她纯朴,感情真挚,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她热爱劳动,从未感到自己的贫苦农民出身是什么耻辱。

她对克莱的爱是真诚的,纯洁的。

她对克莱坦白,诚实,她不仅勤劳、善良、心地纯洁,而且性格刚强,富于反抗精神。

  3、她的斗争性和反抗性是不彻底的,她认为自己的不幸是命运是安排,因而总是用宽容和自我牺牲来对待种种不幸,也有一种逆来顺受的特点。

  4、她的悲剧命运有着明显的社会性质。

这种社会压迫来自资产阶级恶势力和剥削者,也来自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和宗教,苔丝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环境所产生的悲剧……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通过苔丝―一个美丽、纯洁、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的悲惨遭遇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和顽固性,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

苔丝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制和暴力的牺牲品,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简析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

  1、悲剧性的结局。

  2、把个人提升为全人类的代表予以光照,。

他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诸神的戏弄”,人没有能力支配自然,没有能力与之抗争,人的命运终究是悲观的。

  3、作者认为人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作弄。

苔丝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追求高尚的爱情而不断挣扎,始终不能逃脱生活所带来的不幸。

(宿命论)

  艺术特色:

1情节集中、条理清楚、布局清晰。

  小说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的命运描写密切配合。

(苔丝被亚雷骗奸的那个晚上,森林中昏暗多露,四面不见人。

  2出色的对比手法。

两家德伯的对比:

一贫;

一富。

克莱和亚雷的对比:

一个比较纯洁;

一个淫邪不正。

  哈代的创作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义向现代文学的过渡十二、“多余人”形象分析简答P556多余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

  1、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2、他们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