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072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docx

丰裕系数教学内容

 

丰裕系数

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的计算过程

1.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

一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可以通过所谓的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的大小得到测度。

信息资源丰裕系数值简称为R值,表1.1给出了某地区的主要信息资源的分类。

表1.1信息资源丰裕系数一般模式包括的主要信息资源

R1基本信息资源

生产能力

P1数据库数量

P2获得专利和商标数量

P3图书报刊出版数量

P4视听产品生产数量

R2基本信息资源

发展潜力

S1信息资源

储备潜力

I1计算机拥有量(计算机绝对数、普及率、用户数量)

I2文化设施(图书馆、信息中心、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拥有量

I3新闻设施(电视、电视台)拥有量

I4娱乐设施(电影院、剧院、体育馆、电视机)拥有量

I5邮电设施拥有量(通信网点、邮电业务量)

I6通信设施拥有量(通信网点、电话机拥有数量)

S2信息资源

处理潜力

T1测度范围内的识字人数(或识字率)

T2代表中小学、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或教育机构普及率)

T3代表科研人员数(或科研机构普及率)

T4政府部门人数

T5咨询机构人数

我们按照表5.1对该地区计算其信息资源丰裕系数,该信息资源丰裕系数计算的一般模式

(1.1)

其中,①R1表示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②R2表示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其公式为R2=S1+S2,其中,S1代表信息资源的储备潜力,S2代表信息资源的处理潜力。

测度公式分别为

(1.2)

(1.3)

(1.4)

以上公式中的变量含义如表1.1所示。

国内学者在不同著述中讨论信息资源测度时,都一致认可“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把它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资源多少的尺度,并把它写入了高等学校信息管理等专业的教科书中。

之所以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可,在于该模型从信息资源的静态角度较好地覆盖了影响信息资源的因子,同时,模型的计算也较为简便,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但是,该模型也存在不足甚至缺陷,具体表现为:

(1)该模型不能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新特性,在各项指标中,缺少反映互联网网络信息资源发展情况的指标,如互联网用户数,忽视了网络在信息资源测度中的重要性,这与飞速发展的网络经济是不相适应的;

(2)某些指标缺乏明确的界定,特别是信息设施与信息设备的区分,如I5代表邮电设施拥有量(邮电局网点、邮电业务量),I6代表通信设施拥有量(通信网点、电话机拥有数量),在具体计算时不知采用哪种指标,再如识字人数的统计口径未明确;

(3)该模型仍不够全面,有些重要的信息活动指标未能体现和包括,如在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分指标中忽略了信息传播量这一指标;

(4)该模型测度方法不科学,将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值简单算术平均求和得出的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没有区分不同因子的贡献大小,掩盖了实质上的差异。

2.对信息资源丰裕系数基本模型的优化

(1)指标体系的调整

在保持其基本结构框架不变的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可代表性、准确性和较强时代性原则,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进行了修正。

改善后的模型仍从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与发展潜力角度分析信息资源的发展。

(2)计算方法的改进

要使得丰裕系数更客观地度量信息资源,就要消除量纲的因素,同时要考虑不同因子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这样才能使得该指标更加科学合理。

首先确定一个基准期,在基准期各分指标数量的值对应为1,在计算期各分指标数量比上基准期数量,其比值就作为各分指标的值,这样就消除了量纲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禁忌。

其次消除权重不同的影响,如何测算和衡量不同因子的权重呢?

也就是说一个图书馆对丰裕系数的贡献相当于多少台计算机对丰裕系数的贡献呢?

这有待于研究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的学者们共同探讨,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

1)标准化处理

对信息资源丰裕度的测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它包括信息量、信息技术、信息人员三大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不仅数量多,而且属性不同,量纲不一。

要使众多的指标能够构成一个数值,并能对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丰裕程度进行评估,就必须考虑用多指标合成的综合测评方法。

计算前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即将各绝对值转换为标准值,从而方便分析。

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有很多,如最高值法、最低值法、平均值法、特定数据法等。

为了方便操作,我们一般用特定数值法。

首先选择一个基年或基准地区,将其各指标的指数定为100,所测各指标与这个相应的基准数据值的比,即为该指标的标准化数值(参见表1.2)。

表1.2调整信息资源丰裕指数模型结构

测量要素

指标类型

分指标

数据来源

信息资源生产能力

文献信

息资源

人均年图书出版数(册)-D1

统计年鉴

人均年期刊出版数(册)-D2

统计年鉴

人均年报纸出版数(份)-D3

统计年鉴

每万人专利批准数(件)-D4

统计年鉴

模拟信

息资源

百万人电视节目套数(套)-D5

统计年鉴

百万人广播节目套数(套)-D6

统计年鉴

每百人年均录像制品出版数(张/盒)-D7

统计年鉴

每百人年均录音制品出版数(张/盒)-D8

统计年鉴

数字信

息资源

每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个)-D9

CNNIC

每万人WWW站点数(个)-D10

CNNIC

每百万人在线数据库数(个)-D11

CNNIC

信息资源发展潜力

信息设备

每百人电话数(包含移动电话)(部)-D12

统计年鉴

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台)-D13

统计年鉴

每百户拥有电脑数(台)-D14

统计年鉴

信息设施

每百万人拥有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博物馆数(个)-D15

统计年鉴

每万人拥有邮政局所数(个)-D16

统计年鉴

每百万人拥有电台、电视台数(个)-D17

统计年鉴

信息传播量

每百人报纸期刊数(份/本)-D18

统计年鉴

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件)-D19

统计年鉴

人均年通长话次数(次)-D20

统计年鉴

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人)-D21

CNNIC

信息人才

与人口素质

成人识字率(%)-D22

统计年鉴

每百人在校大学生数(%)-D23

统计年鉴

第三产业人数占就业人口的比重(%)-D24

统计年鉴

2)加权处理

在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中,权值的确定是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权值的确定直接影响着综合评价的结果,权值的不同可能引起评价结果的不同。

当然合理权值的确定也是不太容易的,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它。

目前确定指标权数的方法较多,基本上可归结为两大类:

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分为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者根据客观环境对指标重要程序给出人为评价;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法,分为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根据指标数据变动规律所提供的信息计算出权数值。

当然这两类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而在选择时要根据具体研究情况而定。

权重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社会的经济和历史背景下,指标体系所确定的权值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势必要对它们进行修正。

例如收音机或广播在二三十年前还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而如今它远远赶不上电视机或电脑在人们信息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因而在具体进行信息资源丰裕度计算时,应根据具体的社会背景,采用合适的权值确定方法进行权值的确定与计算。

3)结果计算

调整后的信息资源丰裕度指标体系是由测量要素、指标类型、分指标三个层次组成的指标体系。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不一,因而先对各指标采用特定数值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得出各指标的指数。

由于各类指标及其分指标对信息资源丰裕度的贡献都不相等,首先采用某种权数确定方法,例如主观分析法,求出各分指标权重,加权求和后得出各类型指标的标准化数值。

再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三个测量要素的数值之和即得最终信息资源丰裕度系数。

3.2000年到2004年中国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研究

(1)数据的收集

关于根据指标体系中所列的指标项目,查找相关资料;测度必须在翔实、准确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刘灿姣,陈能华,2006)。

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将决定测度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的获取方式:

一是检索相关文献,如《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统计公报、年鉴等;二是取之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三是通过网络检索。

以中国为例:

变量D1-D8、D12-D20、D22-D24的数据源自2001年~2005年各年度的统计年鉴;D9-D11、D21的数据源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

得到原始数据后,按照各变量的条件,如“人均、每百人、每万人、每百万人、每百户、百分比、比重”等等,经过换算得出中国各年度各变量的绝对值,参见表1.3。

表1.3各年度各变量的绝对值

测量要素

指标

类型

分指标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信息资源生产能力

文献信息资源

人均年图书出版数(册)

4.95

4.94

5.35

5.16

4.95

人均年期刊出版数(册)

2.32

2.26

2.3

2.23

2.07

人均年报纸出版数(份)

26

27.5

28.6

29.6

19.8

每万人专利批准数(件)

0.832

0.8695

1.03

1.41

1.46

模拟信息资源

百万人电视节目套数(套)

0.95

1.72

1.62

1.75

百万人广播节目套数(套)

1.53

1.52

1.54

1.56

每百人年均录像制品出版数(张/盒)

6.4

11.28

17.01

27.36

每百人年均录音制品出版数(张/盒)

9.6

10.74

17.58

17.03

数字信息资源

每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个)

0.945

0.998

1.4

2.63

3.32

每万人WWW站点数(个)

2.1

2.17

2.89

4.61

5.15

每百万人在线数据库数(个)

36

48.2

64.6

131.4

235.4

信息资源发展潜力

信息

设备

每百人电话数(包含移动电话)(部)

20.1

25.9

33.6

42.16

51

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台)

107.1

110.94

115.3

118.8

99.6

每百户拥有电脑数(台)

9.72

13.31

20.63

27.81

33.1

信息

设施

每百万人拥有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博物馆数(个)

7.44

7.11

7.93

7.87

7.97

每万人拥有邮政局所数(个)

0.56

0.45

0.59

0.49

每百万人拥有电台、电视台数(个)

0.52

0.52

0.525

0.466

0.459

信息传播量

每百人报纸期刊数(份/本)

16.4

17.2

13.9

12.9

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件)

6.4

6.9

8.3

8.08

人均年通长话次数(次)

16.65

17.24

15.01

15.17

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人)

177.75

264.05

460.1

615.2

723.1

信息人才与人口素质

成人识字率(%)

84.2

86.1

88.37

89.05

93.3

每百人在校大学生数(%)

0.439

0.563

0.703

0.863

1.026

第三产业人数占就业人口的比重

27.5

27.7

28.6

29.3

30.6

(2)数据处理

在测算中,我们尽可能避免估算和人为计算上的误差,以保证测度结果的准确性,便于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纵向比较研究。

模型中的24个变量是不同质的量,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应先转换为指数,即进行无量纲处理。

我们规定中国2000年各项指标的指数为100,分别将2001年~2004年中国的同类指标值除以基年指标值,再乘以100%,求得中国各年度各项变量的指数;然后采用二步算术平均法:

先计算出7个指标的指数平均值,再对各组的指数平均值求算术平均值,得出2个要素的指数平均值。

这2个数值的总和即为最终的信息资源丰裕指数,参见表1.4。

表1.4数据的无量纲处理

测量

要素

指标类型

分指标

2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文献信息资源

人均年图书出版数(册)

100.00

99.80

108.08

104.24

100.00

人均年期刊出版数(册)

100.00

97.41

99.14

96.12

89.22

人均年报纸出版数(份)

100.00

105.77

110.00

113.85

76.15

每万人专利批准数(件)

100.00

107.57

123.80

169.47

175.48

文献信息资源

100.00

102.64

110.25

120.92

110.21

 

模拟信息资源

百万人电视节目套数(套)

100.00

181.05

173.68

184.21

百万人广播节目套数(套)

100.00

99.35

100.65

101.96

每百人年均录像制品出版数(张/盒)

100.00

176.25

265.78

427.50

每百人年均录音制品出版数(张/盒)

100.00

111.88

183.13

177.40

模拟信息资源

100.00

142.13

180.81

222.77

数字信息资源

每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个)

100.00

105.61

148.15

278.31

351.32

每万人WWW站点数(个)

100.00

103.33

137.62

219.52

245.24

每百万人在线数据库数(个)

100.00

133.89

179.44

365.00

653.89

数字信息资源

100.00

114.28

155.07

287.61

416.82

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100.00

119.68

148.71

210.43

信息资源发展潜力

信息设备

每百人电话数(包含移动电话)(部)

100.00

128.86

167.16

209.75

253.73

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台)

100.00

103.59

107.66

110.92

93.00

每百户拥有电脑数(台)

100.00

136.93

212.24

286.11

340.53

信息设备

100.00

123.13

162.35

202.26

229.09

信息设施

每百万人拥有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博物馆数(个)

100.00

95.56

106.59

105.78

107.12

每万人拥有邮政局所数(个)

100.00

80.36

105.36

87.50

每百万人拥有电台、电视台数(个)

100.00

100.00

100.96

89.62

88.27

信息设施

100.00

91.97

104.30

94.30

信息传播量

每百人报纸期刊数(份/本)

100.00

104.88

84.76

78.66

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件)

100.00

107.81

129.69

126.25

人均年通长话次数(次)

100.00

103.54

90.15

91.11

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人)

100.00

148.55

258.85

346.10

信息传播量

100.00

116.20

140.86

160.53

信息人才与人口素质

成人识字率(%)

100.00

102.26

104.95

105.76

每百人在校大学生数(%)

100.00

128.25

160.14

196.58

233.71

第三产业人数占就业人口的比重

100.00

100.73

104.00

106.55

111.27

信息人才与人口素质

100.00

110.41

123.03

136.30

信息资源发展潜力

100.00

110.43

132.64

148.35

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100.00

115.05

140.67

179.39

(3)加权处理

使用二步算术平均法不能区分出24个变量对最终信息资源丰裕指数的贡献率,同一要素内所含变量越多,这些变量相对的贡献率就越小。

因此有必要通过赋予权重系数的方法来区别各变量的作用。

而权重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和历史背景下,指标体系所确定的权值都有其合理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势必要被修正。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那些最能反映信息资源丰裕指数的变量,通过专家访问,采取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根据古林算法推算出它们的权重系数;用同样方法,得到7个指标和2个要素的权重系数,见表1.5“权重”栏。

根据权重系数,可测定最终的加权信息资源丰裕指数。

表1.5变量对信息资源丰裕指数的贡献的加权计算

测量

要素

指标

类型

分指标

加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文献

信息

资源

人均年图书出版数(册)

0.23

100.00

99.80

108.08

104.24

100.00

人均年期刊出版数(册)

0.23

100.00

97.41

99.14

96.12

89.22

人均年报纸出版数(份)

0.26

100.00

105.77

110.00

113.85

76.15

每万人专利批准数(件)

0.28

100.00

107.57

123.80

169.47

175.48

文献信息资源

0.31

100.00

102.98

110.92

123.14

112.46

模拟

信息

资源

百万人电视节目套数(套)

0.35

100.00

181.05

173.68

184.21

0.00

百万人广播节目套数(套)

0.26

100.00

99.35

100.65

101.96

0.00

每百人年均录像制品出版数(张/盒)

0.20

100.00

176.25

265.78

427.50

0.00

每百人年均录音制品出版数(张/盒)

0.19

100.00

111.88

183.13

177.40

0.00

模拟信息资源

0.33

100.00

145.70

174.91

210.19

0.00

数字

信息

资源

每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个)

0.32

100.00

105.61

148.15

278.31

351.32

每万人WWW站点数(个)

0.32

100.00

103.33

137.62

219.52

245.24

每百万人在线数据库数(个)

0.36

100.00

133.89

179.44

365.00

653.89

数字信息资源

0.36

100.00

115.06

156.05

290.71

426.30

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0.60

100.00

121.43

148.28

212.19

潜力

信息

设备

每百人电话数(包含移动电话——部)

0.33

100.00

128.86

167.16

209.75

253.73

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台)

0.31

100.00

103.59

107.66

110.92

93.00

每百户拥有电脑数(台)

0.36

100.00

136.93

212.24

286.11

340.53

信息设备

0.28

100.00

123.93

164.95

206.60

235.15

信息

设施

每百万人拥有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博物馆数(个)

0.33

100.00

95.56

106.59

105.78

107.12

每万人拥有邮政局所数(个)

0.25

100.00

80.36

105.36

87.50

0.00

每百万人拥有电台、电视台数(个)

0.42

100.00

100.00

100.96

89.62

88.27

信息设施

0.21

100.00

93.63

103.92

94.42

信息

传播量

每百人报纸期刊数(份/本)

0.28

100.00

104.88

84.76

78.66

0.00

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件)

0.18

100.00

107.81

129.69

126.25

0.00

人均年通长话次数(次)

0.21

100.00

103.54

90.15

91.11

0.00

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人)

0.33

100.00

148.55

258.85

346.10

406.81

信息传播量

0.25

100.00

119.54

151.43

178.10

信息

人才

与人

口素

成人识字率(%)

0.31

100.00

102.26

104.95

105.76

110.81

每百人在校大学生数(%)

0.34

100.00

128.25

160.14

196.58

233.71

第三产业人数占就业人口的比重

0.35

100.00

100.73

104.00

106.55

111.27

信息人才与人口素质

0.26

100.00

110.56

123.38

136.91

152.76

信息资源发展潜力

0.40

100.00

112.99

137.94

157.80

105.56

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1.00

100.00

118.05

144.15

190.43

4.信息资源丰裕指数测度结果评述

(1)总体水平评价

从测度结果看,2003年我国信息资源丰裕指数值是2000年的1.9倍。

(2)有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1)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从测度结果看,2003年我国信息资源生产能力指数是2000年的2.1倍。

从信息资源生产能力指数的三大类别来看,增长最快的是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2003年我国数字信息资源生产能力的指数是2000年的2.9倍;增长最慢的是文献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2003年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生产能力的指数仅为2000年的1.2倍。

从文献信息资源生产能力指数的具体指标来看,“每万人专利批准数”增长最快。

近几年,我国的专利受理量剧增,2004年是2000年的1.75倍,表明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同时,科技成果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然而,我国的报刊数量出现下滑的现象。

从模拟信息资源生产能力指数的具体指标来看,“每百人年均录像制品出版数”增长最快,2003年我国录像制品生产能力的指数是2000年的4.3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